基于反省思维的高等教育课程材料组织原则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 本文基于对反省思维和高等教育课程材料特殊性的分析提出,在组织高等教育课程材料,应注意材料选择的适应性、生成性和连续性原则,注意教学逻辑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原则。
  关键词 反省思维 高等教育课程材料 组织原则
  杜威认为反省思维的要素为“现有的事物暗示了别的事物(或真理),从而引导出信念,此信念以事物本身之间的实在关系为依据,即以暗示的事物和被暗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为依据。”思维不等同于反省的专制,反省的本身与专制就背道而驰,没有一条规定好的反省的模式能给个人以指导。
  1高等课程材料的特殊性
  所谓的高等课程材料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大学教育的应用主体以及应用生成两个方面。
  1.1应用主体的特殊性
  应用主体的特殊性表现在老师与大学生的两个主体上。教师的第一个特殊性表现在社会地位上。现代社会中基础教育教师的去圣化现象日益严重,但高校教师的地位却更加崇高和稳固,教授之名遠胜教师。第二个原因是教师所从事的劳动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师区别开来。大学老师所从事的研究性的教学活动,是带着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的材料和创造性的大学生进行,一次课堂教学、实验室操作都可能是一次伟大发现的开始。大学生的特殊性则表现在其生理与心理成熟度上。绝大多数进入大学学习的大学生已经完成生理生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肢体的操作性等基本定型,语言表达、空间想象以及抽象思维的生理条件已经具备;大学生的心理和思维能力达到成年人的水平,接收信息的速度更快、编码和储存信息的能力更强,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
  1.2应用生成的特殊性
  教育目标是教育的期许,而教育生成是教育实施的成果,大学课程材料的应用生成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师,大学课堂教学不是教材的宣读,这种被誉为“思想的碰撞”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通过大学研究人员与教师的协作,在校本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提供教师反思及再实践的机会,为教学始终。其次,高等教育课程材料应用的产出应该是接受过连续而饱满的经验的大学生。大学课堂的大学生是拥有成人经验和成熟思维的具体的人。反省思维包含的一连串的经验是基础,这种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最大可能地展现出一种态势:将种种经验进行组合与排序,就是课程材料的组织,老师的任务就是在这种组合中给予大学生以指导,暗示就出现在新旧经验的连接之处。反省思维采取的是在这种暗示出现时及时将意义表达出来成为思维的成果。
  2大学课程材料的组织原则
  本文认为课程材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物质上的一切教学材料以及形式上的一切教学思想。
  2.1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模式的选择需要遵循适应性原则。教师和学生的适应,是师生相互熟悉、确定交流方式、习惯、能力水平等,反省思维运用其本来之意对教师心中的学生和学生心中的教师进行建构,才能达到适应的程度,并且由于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带来的不适应更加促使适应进程的发展。反省思维提供了种思维生长的模式,推论与判断、综合与分析等是反省思维的过程,大学课堂动态性表现了师生共同发展的质疑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是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方案。课堂情境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比如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难、关于教学方法的失效、关于教学进度的失控等,会引起教学的不适,从而催生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三是要注意方法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只求生成而忽视预设是没有基础的创新,过度重视预设会导致教学模式化。
  2.2教学内容的选择
  大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遵循经验的连续性原则。经验的连续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验的外在的连续性,是经验产生的过程决定的。口头语言的学习必然在书面语言学习之前,物理学习必然在数学学习之后。二是经验的内在的连续性,就是思维的连续性。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将一切具体的事物通过语言表征为符号后存入大脑才能形成认识。初始的观察、试验、实习都是必要的认识过程,大学教育是高深知识的教育,但并非高在经验之上,而能通过经验后的思维找到两个点,就是上文提到的“节点”的两端,一端是先前经验或者认识所提供的暗示,一端是未来事物的发源。只有高等教育的经验能够形成这种连续性,课程材料才是有意义的。
  2.3大学课程材料的教学逻辑
  第一,课程材料组织的技术性原则。高等教育相比基础教育而言,产生更多的概念、原理,更复杂的系统、操作。自教师开课伊始,必然有一整套课程实施方案形成。思维的教学,比如概念、逻辑、思路,抽象而难以实际操作。但是内在的连续性使得概念产生概括性相对较小的下位概念与概括性较大的上位概念;而物质教学是通过对行为的管理实现的。第二,是课程材料组织的艺术性原则。课程材料的组织必然要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同,需要情感的相互沟通。多数青年学生极易对于大学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也极易失去兴趣,艺术性的课程材料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鉴于大学学习者和教师自身特点,设计课程材料时需要注意其适切性,过于浅显易懂的内容不能引起兴趣,过于生疏抽象的内容亦不能吸引学生,这种程度是明显高于其他学习阶段的学生。

相关热词搜索:反省 教育课程 思维 原则 组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