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连锁经营企业为导向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本文论述要实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以连锁经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合适的专业人才;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基本原则、设计思路等方面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模式已是大势所趋,而连锁经营正适应了这种模式的变革。我国连锁经营模式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常态,连锁零售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已拓展至食品、医药、书店、百货、石油、服务业等多个业种,人才需求量增大,对人才专业化、多样化需求日益加强。然而,通过对我校连锁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工作调查,发现毕业生职业能力与连锁企业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结果出现了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者是工作上受不到重用等诸多问题。因此,探索以连锁经营企业为导向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的基本原则
  一个科学的、实用的、客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要同时兼顾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需求。企业是人才的使用者,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正是企业所急需的。据此,提出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设置的“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应多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和多样化人才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点,设计安排课内课外教育教学环节,或在执行同一教学计划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二)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专业服务面向、生源情况和教学条件的具体情况制订相适应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要体现行业的特点,我国连锁经营模式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常态,连锁零售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已拓展至食品、医药、书店、百货、石油、服务业等多个业种,对人才专业化、多样化需求日益加强;学校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时候,要充分地考虑和了解连锁经营企业的岗位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课程体系也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努力构建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根本的专业课程体系,具有明确的职业岗位(群)面向,满足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三)办出特色
  办出特色和水平并形成品牌,是专业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对激烈的同类院校竞争,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学校特色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地方特色。以学科专业特色作为特色发展的核心内容,学科和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地方行业产业,符合北部湾经济区行业的人才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
  人才培养框架的建设是培养连锁企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而完善的监控和评价体系是连锁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落实到位的保障和手段。所以,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是先把人才培养框架搭建起来,再建立完善的监控和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可持续、良性发展。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操作如下:
  (一)从连锁经营企业的运作出发分析企业的工作岗位
  连锁经营的模式是源于资本运作和连锁销售的基础,其本质就是层层发展下线,即一个总店,许多下属门店。主要类型有直营连锁、自愿连锁和特许连锁。不管那种方式,都要总店经营、分店经营以及总店与分店的联系。
  根据连锁经营的模式,概括连锁经营企业的岗位主要有:连锁企业总部主要有营运、采购、信息、店铺开发等管理和技术岗位;连锁企业各门店的营业员、理货员、收银员、防损员、客户服务员、信息管理员等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仓管员等管理和技术岗位。
  (二)根据连锁经营企业的工作岗位分析匹配的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体的“关键能力”。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是获得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既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满意的工作,也帮助学生在社会获得认可、收获成功的源泉。连锁企业主要的工作地点在连锁企业门店、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和连锁企业总部,这些工作岗位对应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有: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能力、仓储配送管理能力和连锁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从四个阶段培养和逐步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第一阶段主要是基础技术培养,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掌握基础的技术技能,适应和逐步融入连锁企业工作中。第二阶段主要是核心能力的培养,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工作的核心技能,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第三阶段主要是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不止体现在技术能力,更主要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和概念能力。所以,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连锁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第四阶段主要是拓展能力的培养,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从事连锁经营企业工作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包含了组织协调、人际沟通、语言与书面表达、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等,这些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社会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建立可以培养连锁经营企业岗位工作能力的人才培养框架
  建立可以培养连锁经营企业岗位工作能力的人才培养框架,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去培养企业的岗位工作能力。
  课程体系框架构建,从理论上保证了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实现。按照岗位对应核心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對应知识、知识对应课程,这样就可以设置合适连锁企业岗位的课程了。然后再把所有课程安排到高职学生的五个学期中,形成完整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完善和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连锁经营企业岗位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训教学上,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结合连锁经营企业岗位工作的过程及对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校内的实训项目框架。框架的实训内容主要包括连锁企业门店开发与设计实训、门店开发营运与管理实训和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
  深入社会实践教学,是培养连锁经营企业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有力保证。搭建社会实践框架,为学生创造更多与社会工作环境接触的机会,让学生从不同工作岗位中感悟职业职责与要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体方案是:首先,大一阶段是课程实训,主要是组织学生参观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让学生初步认识企业、了解专业;其次,大二阶段是综合实训,主要是组织学生到连锁企业进行认识性、实务性的见习或实习,让学生逐步熟悉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最后,大三阶段是顶岗实习,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定岗实习,让学生全面接触企业,逐步完成从学生到合格工作人员的转变,锻炼和提高学生各方面实践操作的能力。
  (四)课程考核保证连锁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落实到位
  人才培养框架的建设是培养连锁企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而完善的监控和评价体系是连锁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落实到位的保障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可以综合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面因素进行考核,尽可能让连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就业创业能力、企业满意度、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而确保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课程考核可以结合各门课程具体情况,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采取不同方式、不同的指标进行考核,各项考核指标要设定一定的加权系数,评定课程最终成绩。
  考核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综合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
  总结
  当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职业能力与连锁企业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结果出现了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者是工作上受不到重用等诸多问题,因此,学校要以连锁经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连锁企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合适的专业人才,可以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基本原则、设计思路等方面探索以连锁经营企业为导向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
  刘日征(1982-),男,壮族,广西钦南区人,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连锁经营管理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连锁经营 高职 导向 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