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能本管理”理论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在当今的高等院校教师管理中,传统的论资排辈和亦步亦趋模式己遭到摒弃。而建立在“能力人”假设基础上的“能本管理”理论在高等院校教师的管理中已初露端倪。文章首先厘清了“能本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指出了当今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把“能本管理”理论运用于高校教师管理之中,以推动我国高校教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能本管理;高校教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1)03-0165-05
  
  把“能本管理”理论运用到高校教师的管理与发展上,就是高校必须把教师的发展放到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教师及科研人员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广大教师的潜力,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在提升广大教师的能力方面加大投入,营造能力至上的文化氛围,打破旧的等级组织框架,给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从“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
  ——管理理论的升华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物本管理”,即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而企业的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一个零部件,把人当作物来管理。泰勒管理模式就是物本管理的代表。但是,这种管理模式无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人本管理”。该理论认为,企业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组织,人也不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而是企业最大的资本和财富。人本管理理论强调,对物的管理需要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确立了人在企业财富创造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学校的“人本”管理,即对教师的管理重心转向关心教师、满足教师的社会需求上,比较强调教师参与管理、目标认同,提高教职工的归属感、满足感。人本管理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新的管理哲学观,其核心思想是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弘扬人的价值。学校管理的真实意义与真正目的就在于通过执行管理的基本职能,使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弘扬,使学校的有限资源产生倍增效应。
  时至今日,人本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虽然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激发了人的潜力,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使管理成为驱动社会前进的“双轮”之一,可以说,现代社会就是无处不管理的社会。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回归性的。在西方,人们对日益强化管理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淡,转而对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从工作中取得成就)越来越关心。人本管理的不足之处也正是在于它未把人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一人l生素质的核心内容凸现出来;没有深入地揭示以人为本的基点应以人的能力为本,只有能力为本了,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它没有看到人的能力在确立与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中的核心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时代最需要的而又最缺乏的是人的能力的正确发挥。
  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以“能力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能本管理”。能本管理是一种以人的能力为本位的新的管理哲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人的智能价值的释放,社会经济获得加速发展,其管理哲学自然要把“能力本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取向的基本准则与核心。“能本管理”这种新的管理哲学的基本点,在于通过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潜能,实现人的能力价值最大化。人唯有充分激发自己的潜在创造力,才有可能自由地生存,才可能从根本上同动物的生存方式区别开来。“能本管理”源于人本管理又高于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素质将会被凸现出来,以人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能本原理将会对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发挥其理论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能本管理”是更高层次意义上的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理论的升华。
  
  二、高校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校在师资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逐步建立了教师聘任制、教师教学和科研评估制等,还制定了一系列引进人才、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加速学术梯队建设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等措施。这些改革举措无疑对高校师资队伍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管理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摆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种静态的、封闭的管理模式,科学化、规范化的师资管理模式并没有形成,师资管理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一)管理观念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教师管理,把教师作为行政干部对待。这种观念下的教师管理必然会淡化或弱化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既不利于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也违背了教育、教学自身要求不断创新发展的规律。在教师管理思路上的短视、短期行为,在教师管理中的重引进、轻管理,重使用、轻培养,重职务、轻实绩,重任用、轻考核等就是具体表现。在教师管理的重点上,片面强调机关职能部门的重要性,而如何深入调动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和深入挖掘教师的潜能等重大问题则重视不够。
  
  (二)管理模式的问题
  现行的教师管理模式,是按行政干部“身份”管理的模式,在教师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教师的使用、选拔、考核、利益分配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在管理制度方面,“行政化管理”,重人治轻管理,有岗位无责任,有责任无落实,有落实无奖惩;在选拔和招聘方面,来源单一,其他行业合适人员进入障碍明显,至今尚未形成与其他行业人员合理交流的机制;教师职业仍然是“终身制”,有“进口”无“出口”的问题长期难以解决,教师队伍中的冗员不能有效剥离,使高校积重难返;在使用和考核上,“重身份、轻责任”,职责不清,考核走过场。职务、职称、工资只升不降;在利益分配上,只与身份、职务、职称挂钩,重职务轻贡献。
  
  (三)管理机制的问题
  在目前的教师管理中,重资历、不重能力和业绩的现象依然存在,未能形成充满活力的竞争氛围,既缺乏激励、竞争机制,又缺乏约束、淘汰机制。这就造成了一部分教师工作无压力无动力,优劣难分,功过难辨,优不胜劣不汰。甚至出现有的人只追逐利益,少分担责任的行为倾向。这种状况不仅是对认真进行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的不公,而且容易造成一种误导,即工作量多少一个样,工作认真与否一个样,并最终会导致教学质量滑坡。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有的高校重教学而轻科研,而有的高校则重科研轻教学。在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方面的评价往往走极端,甚至出现教学方面极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因为没有科研论文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被迫下岗,或只有科研成果而教学质量很劣的教师的职称晋升得很快的现象。
  如此等等,在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师管理中,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管理的模式或机制上,都存在着急需改革的种种问题。
  
  三、高校如何实践“能本管理”理论

相关热词搜索:管理 高校教师 理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