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高职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进行了多年,到目前遇到的最大瓶颈是社会发展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激增,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和层次却仍然停留在形式与手段的层次,忽视了对其应用本身的教育。文章从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对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对新环境下高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本源性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促使高职信息技术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素养 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罗昱开(1973- ),男,陕西凤翔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凤翔师范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应用。(陕西 凤翔 72140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3-0176-02
  一、引言
  通过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我国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最大的差异是国外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融合的范围和程度比较高,而我国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还不均衡。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商业中的零售业在信息技术的改造下蓬勃发展,形成了红红火火的电子商业,进而又带动了信息化的物流快递行业、第三方支付、网络银行和手机快捷支付等快速发展,这些信息化的深度和安全程度都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对于其他行业,信息化的进程则显得比较缓慢。显然,信息化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零售商业的经营模式,同时也使得经营者和交易者的规范和管理变得更加方便,进而使得零售商业的经营规范有序。可见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教育,而是这种信息工具如何介入我们生活每一个领域的教育,是如何使我们的生活达到真正信息化的教育。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观点,通过对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求如何搞好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解决方法。
  二、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新专业的开设,轻旧专业的改造
  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的波动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种类和层次变化很大,很多高职院校忙于追逐热点,总是急于发展市场需求大的专业,对于市场需求较小的专业往往采取简单保持的状态,固然这是由于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但是基于长久的发展目标,我们不应该只抓热门专业,而应当把每一个专业做细做精。做好一个专业不是搞几门精品课程,而是顺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趋势,不断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变革和改进。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忽视信息技术,因为每一个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每一个专业都存在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本专业进行改造,应当从寻求这些结合点入手。
  (二)重计算机教育,轻信息素养的培养
  当前,各职业院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比较普遍的对策是简单对待,统一处理。很多时候,在一个职业技术学院的好几个专业里面,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一样的,一般在初中、高中就应该掌握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Word重新被开设,随之就是Internet的应用。这种简单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让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生的本能,而恰恰是这种本能,会使他们主动地在Internet的信息海洋中不断吸取信息,不断交流经验。这应该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应该掌握的一种信息社会下的必备技能,也应该是他们传授给学生的技能。
  (三)重简单教育,轻深入引导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大都极为喜欢,但是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普遍消极。于是,往往形成教师在上面讲授课程,学生在下面聊QQ、看视频的局面。很多学生对专业和自己的未来充满期望但都很迷惘,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而缺乏行动。归咎原因,我们不能仅仅责怪学生,很多时候他们缺乏的是一种引导,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这种引导。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成为现代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日后还会被智能移动设备大量替代,这是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移动着办公,移动着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这种较为先进的应用方式已经在高知识层群体逐渐普及,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新兴信息媒体工具方面比较迟缓。相反,学生使用这些工具的热情从来不变,移动智能设备伴随着漫天的广告快速普及,微信、QQ等信息传递和交流工具很大程度上被他们用于娱乐和游戏。但是,在娱乐和游戏之外,这些设备还可以用于搜集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等。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早先一步认识,早先一步进行引导教育。
  (四)重传统式教育,轻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除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学之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能被忽视。很多著名的网络应用,如QQ、Facebook等,最初都是由于一个简单的设想,但最终形成的却几乎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高职院校,学生并不缺乏创新能力,学校教育除了要教会他们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创造发明。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课程设计要符合高职课改的新理念,要面向应用,有所创新,在应用设计实现的过程中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其次,学生的课程作业设计和成绩评价也要体现这一思路。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开发,进而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活力。
  三、新形势下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面对社会和技术发展的新形势,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不是单一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本身指的是有关信息的搜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利用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计算机和网络只是现代信息搜集、加工、存储、检索和传递的强有力的工具而已。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只是简单地对这一工具的使用进行教育,而没有先从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观念培养教育入手。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信息意识和观念的培养教育,二是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搜集和处理工具使用的教育。对于前者,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就已经提出了“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翻译成中文即为“信息素养”。此后,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给出了它的简单定义: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现在,信息素养已经被认为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显然,我们的教育大多时候注重了后者,却没有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理解和观念,从而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动力。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技术 高职 对策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