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0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 农业部对茶叶的多年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茶叶质量安全风险因子主要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茶叶产品中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但超出国家标准的极少;少数茶叶样品重金属超标情况确实存在,但重金属浸出率极微,可以认为不会被人体摄入;茶叶原料中存在非茶异物及细菌在数道制茶工序中基本被清除;并且国家在包装、贮藏与运输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严格要求。因此,我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是有保障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饮茶。
  [关键词] 茶叶;风险因子;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01-18-1
  茶叶能够消除疲劳,降低胆固醇,清除机体过量自由基,抑制和杀死病原菌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而大众媒体对茶叶质量安全风险的过度解读,使得人们在饮茶时心存芥蒂。为打消公众疑虑,有必要揭开我国茶叶质量安全风险的面纱,还庐山以真面目。2015年经过对江西省茶叶主产区的产地环境、生产管理、加工、运输、贮藏和销售等环节的现场调研,发现茶叶质量安全风险因子主要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等。
  1 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在茶叶中的检出率较高,但超出国家标准的极少。2015年对江西省茶叶主产区的样品进行检测验证显示:90批次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总检出率为33%,但所有茶叶样品农药检出值均在国家标准GB 2763-2014茶叶及相关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范围内。由于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检出的农药残留属于痕量级(10-9~10-6 g),甚至超痕量级(10-12~10-9 g),检出率高自然不足为怪。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出率高,不代表茶叶样品存在健康风险。江西省茶叶主产区的样品农药残留风险商显示,所有样品农药残留最高值的风险商都小于1,不存在饮用健康风险。即使有极少数茶叶农药残留超出国家标准,但目前茶叶上的农药残留标准都是以干茶计算的,这与实际饮用茶汤摄入的农药残留情况有很大差别。目前在茶叶生产中推广使用的农药,大多是水溶解度极低的农药品种,进入茶汤中的含量一般只有1%左右,如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等。那么,按每天13 g茶叶(老茶客的饮用量)消费量来算,即使这些茶叶农残超标,真正随茶汤喝下的也微乎其微。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提出,以茶汤农药残留水平为依据制定茶叶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这一理论已成为国际共识,并促进了硫丹、氯氰菊酯等农药在茶叶MRL标准的修正。
  2 重金属残留
  少数茶叶重金属超标情况确实存在,但重金属浸出率极微,可以认为不会被人体摄入。农业部茶叶质检测试中心所做的一次专项试验可以证明:将2种铅含量分别为4.3 mg/kg和3.2 mg/kg的茶叶(茶叶中铅的MRL为2 mg/kg),用沸水沏1 h后,测定茶汤中铅含量,结果2种茶汤中均未测出铅。
  3 有害微生物
  茶叶原料中存在非茶异物及细菌不可避免,但在茶叶制作过程中要经过炒、蒸、揉、烤等工序,在清除杂质的基础上制成毛茶。而后,再将毛茶加工、窖制为精制茶(成品茶)。这数道工序,通常都是在100~200 ℃的温度条件下完成的,基本达到了清除非茶异物及灭菌的要求。而且茶叶自身所含的咖啡碱、挥发油、茶多酚等,具有抗多种病菌的能力。
  4 其他风险
  包装、贮藏与运输也是决定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严格要求。如茶叶包装与贮存容器应绝对防潮、干净、无异味;贮藏与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或高温存放;远途运输应采用真空密封容器等。
  购买茶叶时要选择包装完好、在保质期内且经过食品安全认证(QS认证)的茶叶,最好是带有“三品一标”(“三品”为无公害、绿色、有机,“一标”为地理标志)标志的茶葉。泡茶时要洗茶一次,泡茶不要超过3次,弃茶渣。这样饮茶时就不用担心茶叶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茶叶 风险 质量 分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