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冲击生活|辐射避难所下载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派尔?赛格贝克生活在斯德哥尔摩远郊的小棚屋里,这个地区属于瑞典的自然保护区。每天都有各种动物从他的门前走过,狼、麋鹿,黑熊……数不胜数。赛格贝克已经和外界的人类鲜有交往,因为人类发明的技术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去年夏天,赛格贝克步行近百公里的路程,去拜访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在交谈期间,朋友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接着,赛格贝克感到头痛恶心,一会儿就完全失去了意识。
  赛格贝克患的是一种名为电磁辐射过敏的病症,这意味着如果受到诸如电脑、电视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发出的电磁辐射,身体就会产生剧烈的反应。常见的症状有皮肤灼烧、浑身麻木以及眩晕恶心、头痛失眠以及意识不清等。
  瑞典是世界上唯一将电磁辐射过敏症归于功能性障碍的国家,而赛格贝克的经历对这个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据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瑞典的辐射过敏症患者共计25万余人。他们将享有专门的福利和权利,和其他残疾人同等看待。如今,当地政府已经出资对辐射过敏症患者的住处“消毒”:安装金属屏蔽网,对电磁辐射进行屏蔽。
  
  辐射海
  
  电磁场无处不在,我们时刻处在电磁辐射之中,要么是射频辐射,要么是低频辐射。前者主要由电台、无线电话、电报天线、电视和收音机等转播塔产生,而后者则由家用电器以及电线等产生。甚至,在心脏和大脑的活动下,人体也会产生十分微弱的电磁场。
  约翰?博伊斯说,“人们整天都在电磁辐射的海洋里游走。”博伊斯是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的教授、马里兰州国际流行病研究所的主管。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种辐射是无害的。他们的论证逻辑是,电磁场的作用十分微弱,几乎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手机是无害的,且辐射过敏症不会存在。
  目前所知的研究结果中,唯一的共识是,非离子辐射对置于附近的机体组织有加热效果。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对手机辐射强度有专门的衡量标准,称为“特定吸收率”,即辐射强度必须在某个加热强度之下。对于这些科学家来说,赛格贝克以及其他辐射过敏患者要么是误诊,要么就是纯粹的虚构。
  有些专家提出,诸如赛格贝克等患者得的是心理疾病,或者说他们的症状正好印证了“安慰剂效应”,也就是说某些属于臆想的致病因素,确实导致了身体的疾病。
  手机制造商对于这个问题的立场是清楚的。“经过同行评议的科学证据无可辩驳地显示,无线设备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副总裁约翰?沃尔斯如是说。对于这个论断,相关的权威机构也给予了肯定。
  “如果你查阅过生物学实验性的研究资料,你会发现最确凿的结论是,在手机和恶性肿瘤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博伊斯如是说。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被暴露在各种各样的辐射源中,手机、雷达、调频广播等电磁辐射应有尽有,而且电磁场时刻处在不断变化中。由此导致的叠加效应对人体的影响到底如何,目前仍旧难以确定。
  
  技术“诅咒”
  
  赛格贝克曾经是一位出色的电子通信工程师,就职于瑞典爱立信电信公司的下属艾利门特子公司,并在此工作了20多年。在此期间,赛格贝克带领了一个工程师团队,致力于某种电信系统的高级集成线路的研发。他使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电脑和电信设备,这些设备只有当时的爱立信公司和瑞典军方才可享有使用权。正是在这个时候,赛格贝克从头到脚都浸泡在了电磁辐射之中,它们来自于电脑、荧光灯以及设在办公室窗户外面的信号天线。
  他回忆起第一次发病的情形――眩晕、恶心、头痛、灼烧且皮肤产生斑点。在约20人组成的工作团队里,除两位正常之外,其余都曾经发生过类似的症状,他则较为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赛格贝克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如今,哪怕低空飞行的直升机所发出的雷达辐射,也足以引起他的过敏症状。
  赛格贝克确信,是他办公室里的电磁辐射和办工桌上散发着“毒气”的全新电脑,导致病症的发生。“公司的医生并不了解我的状况。”他说。
  阿格尼?弗雷德里克斯曾经是赛格贝克所在研究小组的主管。他介绍说,“员工们反映,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脸部发热,但是大家把这个归因于当时所使用的电脑。不过,当赛格贝克的小组成员开始生病且其他小组的成员也报告出类似症状时,我们试图找到问题的产生源头,以便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小组内部有很多人十分担心。”
  为此,领导层专门分配出新的办公室,以便安置症状最为严重的员工。大概有6个人被安排在实施了电磁屏蔽“消毒”的房间进行办公,而其他人员则被分散到不同的工作站,并规定在电脑屏幕前不得长时间逗留。由于没有处理类似情况的经验,对于所有人来说,这样处理的方法能否见效,都是拿捏不准的。“我们并不是特殊情况”,弗雷德克里斯这样回忆道。他发现同行也面临类似的情况,虽然大家都清楚,但是其他公司的相关信息却密不外露。
  作为公司设计方面的骨干成员,赛格贝克受到爱立信上层的青睐,因此,在挽留赛格贝克方面,公司也做了很多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公司在他的住处的周围安装了防护罩,以便使其免受辐射之苦。为了让他在外出时候不受辐射,医学专家还为其专门制作了抗电磁辐射外套,就像那些工程师们在接近信号塔以及高压电线时所穿的防护衣一样。公司甚至还改造了一辆沃尔沃轿车,以便其出行以及上下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手机信号塔在斯德哥尔摩附近搭建起来,这逼迫他不得不退回到丛林里面。
  1993年,爱立信公司发布了一项声明,将此事件称为“办公室过敏症”,用以定性赛格贝克所在实验室发生的事情。在声明的前言部分,艾利门特公司的副总裁奥让?马特斯和行政主管道布约?约翰逊这样写道,“我们在工作环境中发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办公室过敏症。在应对传统职业病时,人们可以建立起一种因果关系来,从而对症下药。但是职业过敏症显然不在此列。自20世纪80年代艾利门特公司发生系列的类似病症开始,我们至今没有找到发病的真正原因。目前,我们将过敏症视为公司发展的严重障碍……这逼迫着大家反思,我们是否正在遭受着现代技术的诅咒。”
  1994年,爱立信公司关闭了赛格贝克所在的实验室。1999年,公司解雇了赛格贝克。公司的发言人这样说,“解雇的缘由是,他已经没有能力完成其担当的工作。”而赛格贝克在瑞典的劳动法庭对解雇进行了申诉,但是于事无补。而且,如果到医疗机构就医,对赛格贝克来说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就医往返的漫长路程、医院里的各种电子仪器足以让他昏迷不醒。
  
  研究与争议
  
  尤尔卡?阿波格是瑞典一位电磁辐射研究方面的内科医生,她参与了赛格贝克早期症状的治疗。阿波格介绍说,“因为在人体细胞中,电磁活动时刻在发生着, 因此毫无疑问地,病人的全部身心都会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
  对于那些情况较轻的症状,阿波格建议在家中拆除所有无线设备,包括手机和无线电话以及无线网络。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被迫生活在电磁辐射之中。“瑞典有相当数量的人沦为遭受电磁辐射之苦的‘难民’,他们不得不选择逃避繁华都市,一次又一次地远离电磁辐射区域。”阿波格提到一对住在房车上的夫妇,每当过敏症状严重起来,他们就转移到其他的地方去。“电磁辐射症的诊断备受争议,因此很多人并不介意。”阿波格说,“人类也不能毫无限制地滥造电磁波,而不管不顾其他受害者的反应。”
  “每个新的产品诞生的时候,人们终有疑虑。”罗马大学教授、前世卫组织辐射与环境健康部合作成员米歇尔?热帕舒里这样说。热帕舒里曾在1 996年负责一项由世卫组织主办的“国际电磁波研究计划”。该研究的结论是:没有证据表明手机的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健康。
  2000年,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发起了“对讲机研究计划”。该计划的负责人伊丽莎白?卡迪斯介绍说,“从项目开始,我们就试图把偏见降低到最小,以便以最科学、最合理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然而结论却令人失望。”
  经过几年的漫长讨论,对讲机辐射研究结果最终公布,但是它并没有赢得大家的肯定。卡迪斯无奈地说, “进一步的研究仍将十分必要,尤其对于儿童电磁辐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手机不是香烟,因此手机辐射和癌症之间的关系,却并非如香烟和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明确。“因为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从而确立一套确凿的因果机制来。”维也纳医科大学环境健康研究所的迈克尔?昆蒂如是说。昆蒂继续道,尽管电磁辐射不像其它致病因素一样,看起来不是癌症的直接祸源,但是它也极有可能是一种促发因子,或许能够令潜在的癌细胞异常活跃、助其生长和繁殖。昆蒂和某些科学家们一致认为,长时间的手机辐射必然会提高癌症的发病几率。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或许还并不了解电磁辐射。因此,研究人员也开始从问“手机辐射是否致癌?”转向“如果有的话,到底是何种机制,使得电磁波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2001年,医生发现22岁的英国女子凯瑟琳?乌兰斯患有癌症,专家认为她所患的肿瘤和电磁场辐射有直接的关系。凯瑟琳的父亲克里斯多夫?乌兰斯曾经是牛津大学生物化学专家,专门从事病毒和癌症之间的研究。
  乌兰斯断言,手机辐射确实能增加癌症的几率。他的女儿抽烟、饮食不规律,而且几乎靠手机过活。“我不认为手机有什么益处,当然癌症的致病因素应该是多样的,正如治愈癌症的方法也并不单一。”乌兰斯如是说。
  他认为科学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脑瘤方面,他说,“我对于手机辐射所引起的免疫系统破坏的忧虑更为深远,移动电话引起了脑肿瘤的问题,因此和香烟一样,应该标示出其危害来。”
  据瑞典厄勒布鲁医科大学肿瘤科的勒纳特?韩德尔介绍,如果超过十多年以上的时间使用手机,则神经胶质瘤和听觉神经瘤的患病几率大为增加。他的结论是,当今的手机辐射标准并不安全。
  鉴于电磁辐射所导致的“持续增加的不明健康风险”,欧洲政府建议民众对于10岁到20岁之间的儿童和青少年给予充分的关注;法国卫生部、青少年部和体育部联合警示少年儿童,以防止过量使用手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议员阿伦?斯派特克曾经是一位脑瘤患者,他向上议院也提交了有关辐射健康的相关题案。美国立法者在缅因州正在讨论手机销售是否需要加注警示标签的问题,以提醒使用者致癌的风险。
  
  可能的机制
  
  昆蒂指出,依据当前的探索情况,手机辐射确实具有“非热量效应”,即不仅仅是能够加热细胞,而且还将影响人体健康。他说,科学家渴望确定背后的机制,并且设计出避免危害的电话。有三种途径来检测非热量效应,即辐射对褪黑激素分泌的影响、基因表达以及细胞内部信号的传达。
  首先,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物理学家德尼斯?L.亨韶以充分的证据指出,电线产生的电磁波能够破坏褪黑激素的生产,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对基因损害的修复。手机辐射也同样会对人体细胞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这个结论得到了亨韶、昆蒂以及一些科学家的一致肯定。
  然而,世卫组织的协同人员雷帕舒里却说,“致病原因应该另有其主,因为低频电磁波很难进入到身体内部。电磁波辐射导致褪黑激素分泌减少的论断没有合理的机制来解释。”但亨韶反驳道,“数以千计的文章都记载了输电线路对人体的影响。虽然目前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手机也有同样的影响,但是对于输电线路来说,它产生的绝不仅仅是热效应。”
  其次,基因表达的影响。斯德哥尔摩大学微生物与毒物学教授伊格尔?贝勒耶的研究指出,电磁辐射能够影响基因的表达――基因被激发以及“表达出来”的机制。“很多的实验都表明会造成影响,但是微观层面上的生物效应和宏观层面上的健康影响之间鸿沟,还需要时间去弥补。”
  第三,细胞内部信号的传递。以色列维茨曼科学研究所学者罗尼?色格发现,电磁波能够影响细胞内部信号传递的路线――即细胞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
  亨韶、贝勒耶以及色格并没有强调他们的工作证明了电磁辐射直接引起或间接促发了癌症。但是,他们都坚持认为,这种非热效应并不能忽略不计,而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昆蒂说,“我们必须明确,如果有危险该如何应付。如果我们发现了其中的机制,则可以设计出避免不安全因素的电话来。”
  博易斯认为,进一步地研究手机电磁辐射十分必要。色格说, “非热效应是确实存在的。那么,它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如果有这种效应的话,那么其中的动力机制在科学上将是全新的。为此,我们必须转换目前的一贯思维方式,另辟蹊径寻求答案。”
  
  丛林生活
  
  毫无疑问,手机对赛格贝克来说是危险的。“我是一个工程师,然而我没有能力设计出对健康无害的电话来。”他说,“电磁辐射标准的制定依赖于电磁波的热效应,这是错误的。”在赛格贝克病症的早期,他还能勉强维持正常的生活,那时候他的女儿安娜还是个小女孩儿。他很怀念那时的岁月,早上起来送孩子上学,简单的几句话、几声笑就令他无限留恋。
  现如今,赛格贝克生活在丛林中的一个小茅屋里,壁炉是他唯一的取暖工具。他拥有若干灯泡、一个手机和一台电脑,但是这些东西的电源――12伏特的电池被远远地搁置在50公里之外的地下室里,这样电磁辐射就不会干扰他的生活。他的电脑和鼠标被金属罩子裹着,以防止其电磁泄漏。
  赛格贝克对自己的处境比较乐观。“当然,这是一件十分悲惨的事情。”他说,“但是这只能看作是一次意外。我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能够应付生命中艰难的困境。”他已经决定在自己所能承受的前提下,获得更多有关电磁辐射的认识和更大的可靠性。作为一个电信工程师,他并不是想要禁止手机,而是想让手机变得更为安全。事实上,他也应该为其设计的产品负责,因为这些产品无疑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东西。
  “如我这般的研发者们是超前于社会的。我们不懂得医学,也不曾认为设计的东西会伤害任何人。至今,我仍旧难以置信,我们曾经错了,而且错了那么久。”

相关热词搜索:辐射 冲击 生活 辐射冲击生活 冲击电钻辐射大吗 冷热冲击试验箱辐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