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存在问题 [曲艺式新闻的媒介环境与存在问题]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把娱乐元素引入到新闻节目中来,还表现为严肃的新闻也常常用娱乐形式来包装。曲艺式新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将传统曲艺与新闻/&45-嫁接,播报人在嬉笑怒骂中向观众展示世故冷暖,实现了新闻严肃性和曲艺音画娱乐性的结合,既满足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又愉悦了听者的身心,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曲艺式新闻 媒介环境 分众传播
  
  目前电视节目同质化的问题依旧非常明显,如何走出一条新路成为众多电视媒体思索的焦点。2005年10月31日,齐鲁电视台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曲艺式新闻节目《拉呱》,将曲艺的表现手法运用到新闻报道里,形成了独特的家庭式新闻风格。其后,一些地市电视台也陆续推出了曲艺式新闻播报形式,如吉林卫视的《牛群》、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RAP新闻》、山东电视台的《百姓百事》、济南电视台的《有么说么》、绍兴电视台的《师爷说新闻》、昆明电视台《我挨你说》等。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一出现,就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关注,收视率逐步提高。
  凭借曲艺的表现形式传播新闻信息,无疑是电视新闻报道的方法创新。它产生于当前泛娱乐化的媒介环境中,追随着受众趣味的不断变化,反映了传播主体对目标受众的准确定位。它探索了曲艺与新闻的嫁接途径,带给受众以鲜活的视听享受,但是在新闻和曲艺融合与创新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曲艺式新闻兴起的媒介环境
  
  1、泛娱乐化时代正在到来
  生活娱乐化、娱乐生活化,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娱乐化时代。看电视是现代人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电视不仅作为大众媒介工具而存在,更是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工具。于是,从电视湘军的“快乐旋风”开始,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娱乐化的热潮。益智类娱乐节目像《幸运52》、《开心辞典》等;“真人秀”类娱乐节目像《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是大美人》、《星光大道》等,还有诸如《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集游戏、表演、竞技、搞笑于一体。这些节目大多和高收视率联系在一起,无论盛衰,它们都是中国电视传媒娱乐化时代的原生态标本。
  电视的娱乐化直接波及到新闻类节目,把娱乐元素引入到新闻节目中来,出现了新闻与娱乐融合的趋向,这种趋向不仅表现在节目中娱乐新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还表现为严肃的新闻也常常用娱乐形式来包装。曲艺式新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将传统曲艺与新闻进行嫁接,播报人在嬉笑怒骂中向观众展示世故冷暖,实现了新闻严肃性和曲艺音画娱乐性的结合,既满足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又愉悦了听者的身心,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受众趣味正在不断变化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深化,受众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他们的需要是传播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正因为如此,传媒逐渐开始从高高的政治讲坛上走下来,走到普通的老百姓中去,传者中心的传播机制逐渐被受者中心的传播机制代替,以传者为中心的主观意识形态宣传灌输正在逐步转向以受者为中心的客观社会生活资讯传播服务。电视传媒也是如此,从栏目的定位到节目的选题,从采访组织到表现形式,受众的需求成为传播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与那种正襟危坐、你说我听的新闻节目相比,人们更愿意以轻松愉悦的形式接受新闻资讯和各种信息。这种受众趣味的变化以及背后日渐宽松的思想文化环境,无疑意味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电视传媒面对受众趣味的变化,必须做出顺应潮流的举措,电视新闻播报方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近年来,那种居高临下、一贯正确的纯粹灌输、说教式新闻越来越没有市场,而生活化、平民化的新闻报道形式层出不穷,曲艺式新闻作为其中一种形式应运而生。
  
  3、分众传播下的受众定位
  当今时代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尤其是网络媒介的风起云涌,使日前的信息传播逐渐从“广播”演变到“窄播”时代。电视媒介的受众也正在从“大众”演变成“小众”、“分众”,准确地说,“分众”的概念更加适合于表述当前的电视媒介受众环境。电视媒介作为传播主体不得不对目标受众进行重新准确定位,具体到电视节目策划而言,需要更为明确地划定自己的目标受众,量体裁衣,为特定的受众选择适合的新闻内容和新闻表达方式,换言之,也就是为自己的节目找到合适的受众群体。
  目前,创办曲艺式新闻节目的主要是地方电视台,以普通市民为主要传播对象,尤其是其中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者,一般比较关注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电视媒介作为传播主体首先要考虑这些特定受众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比如据山东齐鲁电视台台长闫爱华2008年的说法,“山东省9000多万的人口中,96%以上都是中学或中学以下学历,不可能抛开人口的96%去追求4%。”《拉呱》播出后,迅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节目开播仅仅1个月时间,收视率便由开播前的约2%提升到12%,3个月后达到了33.9%,几乎改变了山东人晚六点前很少看电视的习惯。这也体现了传播主体对目标受众的准确定位。
  
  4、电视传媒的激烈竞争
  2007年底,全国仅省级卫视频道就已经达到44个,和电视传媒航空母舰中央电视台以及如过江之鲫般的市县电视台一起,竞相抢夺受众平均每天172分钟左右的收视时间。收视率的高低对广告收入有决定性的影响,并且关系到电视传媒的生存和发展。在我国当前电视媒介的产业格局中,电视传媒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节目同质化的现象又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节目必须以不断创新来应对激烈的竞争,其创新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容求新,二是形式求变。
  对于省市电视台来说,内容方面的求新主要是将关注的视野从同质性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更多地转移到本地新闻报道上,牢牢地吸引当地受众的眼球。从形式上来说,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需要拉近和受众之间的身心距离,这就要求主持人以当地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播报新闻和传播信息,曲艺式新闻从受众接受角度来说,符合受众的求近心理和求变需求。
  
  二、曲艺与新闻嫁接过程存在的问题
  
  曲艺式新闻探索了曲艺与新闻的嫁接途径,对于受众而言带来了形式新颖、生动丰富的视听享受,并且屡屡创造了地方台电视新闻收视率的奇迹。但是,一些曲艺式新闻节目在新闻和曲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态融合与创新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内容与形式的失衡
  把握受众心理和审美意识的多层次需求,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将“说、学、逗、唱”十八般武艺融入节目当中,是曲艺式新闻表现形式的成功之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也同样适用于曲艺式新闻,只有做到形式适应和服务内容才能推动节目历久弥新。但是一些曲艺式新闻过于突出戏说的成分,过于重视表现形式, 放宽了对新闻内容的要求,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失衡状况不利于节目形成持久的吸引力。
  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可以达到产生轰动效应的目的,但是一个成功的新闻节目不能停留在追求轰动效应这个层次上,曲艺式新闻也应当追求曲艺表演与新闻内容的平衡和谐、相映生辉。方言的运用是曲艺式新闻节目很重要的一种形式创新,也是这些节目吸引受众的手段之一。观众最初积极关注这些方言类曲艺新闻,的确是因为其形式创新的吸引力和本土语言的亲切感超过了新闻信息本身,但是当新奇和亲切感渐变为习以为常之后,不能要求受众仍然把兴奋点放在曲艺和方言的表达形式上,而不去关注新闻信息本身的质量和价值。如果曲艺式新闻的形式创新超越或架空了内容,则直接导致内容黯淡失色、价值流失,内容的价值流失最终也将导致形式无枝可依。
  
  2、生活琐碎淹没民生关怀
  从省市地方电视台萌芽的曲艺式新闻成功定位于特定受众对新闻节目的浅显化、生活化、本土化、趋俗化需求,因而广受欢迎,在短短数年内渐呈星火燎原之势。从曲艺式新闻的记者到编导,在选取节目时,更多地倾向于家长里短、噱头鲜辣的生活琐事,直接导致了节目中“大量充斥着邻里争吵、街头打架、家庭纠纷、夫妻矛盾、被盗被骗等所谓的‘市民喜欢的新闻’”。
  这些浅显化、生活化、本土化、趋俗化的曲艺式新闻,从其大量反映生活琐事来看,的确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但是浅显化不能沦为苍白肤浅,生活化不能沦为琐碎絮聒,本土化不能沦为独尊方言,趋俗化不能沦为庸俗媚俗,否则的话,曲艺式新闻借以吸引受众的民生关怀理念,将会被节目本身所竭力展现的生活表层的琐屑表象淹没,曲艺式新闻将难免昙花一现的命运。
  
  3、迎合与中立的两难取舍
  曲艺式新闻的形式创新拓展了新闻节目的个性化表达空间,也使得迎合和取悦特定受众群体成为可能。这种迎合和取悦在现实操作中很容易赢得来自特定受众群体的高收视率,这种局部的高收视率反过来又会强化这种迎合行为,使节目策划者和制作者在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上放弃中立立场,在一味迎合特定受众群体趣味的过程中丧失价值理性,从陈述者演变为表演者,逐渐放弃了新闻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中立原则。在迎合与中立的两难取舍过程中,曲艺式新闻如同走在高空钢丝上,其赖以掌握平衡的横杆一端是受众趣味,另一端是价值理性,其中心平衡点应当是中立原则。
  
  责编:叶水茂

相关热词搜索:曲艺 媒介 存在问题 曲艺式新闻的媒介环境与存在问题 曲艺式新闻的叙事 解析 曲艺式新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