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录社会什么时候开始 社会“奴”化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10年前,央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借用一句“痛并快乐着”来形容自己的生存状态。10年后,一句“你幸福了吗?”浓缩了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这一期间的心路历程。   6年前,河南青年女作家邵丽的首部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推出后,成为一时轰动的社会时尚话题。
  转眼间,有“质量”的“生活”不知几时起被新兴的“白奴、车奴、房奴、节奴、垄奴、墓奴、证奴、窑奴、血奴、婚奴、卡奴、考奴、班奴、礼奴、孩奴、坟奴、菜奴……”偷偷地取代,勃兴于今天都市里的每一个早晨和晚上,贯穿于那些期望融入城市生活的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中……
  “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个问题。”曾经,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在夜色中徘徊自语。如今,活着或者死去,都已经成为现实问题。
  
  “奴”时代的社会民生之痛
  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一些缀以“奴”字的词汇位列其中,“白奴、车奴、房奴、节奴、垄奴、墓奴、证奴”如投石击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此后,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2007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增加了“窑奴、血奴、婚奴”,至此已有“十奴”之说。
  在《2008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班奴”上榜。
  2010年11月25日发布的《2009年度新词调查报告》里,“考奴、孩奴”出世,“奴”之队伍持续壮大。
  尽管调查显示,年度新词每年大概有三成左右被“蒸发”。但国家语委在今年首次对2006至2008年出现的新词语跟踪调查中发现,2006年的171条新词语,在2009年出现1000次以上的仍有“房奴”等12条。足见“奴”化现象高烧不退。
  有人说,奴与非奴,只是一个文字游戏而已。然而,新词并非无中生有。“内地房价就是压不下来”温家宝总理今年11月份在澳门视察时说到。房奴艰辛,由此可见一斑。
  而燃油价格“芝麻开花节节高”让买得起车的主人,小心翼翼地伺候,“哪怕桑拿天,也要紧闭车窗不开空调,但凡可能就空挡滑行,一滑就是300米。不小心,一脚油门踩重了,心能哆嗦老半天。”再加上停车费上涨也无补于事的停车难,各地“蠢蠢欲动”的交通拥堵费等,车主发现,不是自己做了车的“主”而是成了名副其实的“奴”。
  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各种证件包括从业资格证是绝对的“刚需”。毕竟,“找工作、生存是首要的。”即将明年7月份毕业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男生贝加早在大二下学期就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此外,西班牙语中级证书、英语中级口译证书、涉外文秘中级证书、导游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二级甲等资格证、驾驶证……花花绿绿10余个,“没办法,必须的。”小贝笑着说。
  同样属于“必须的”还有“孩奴”。“吃的奶粉要进口的,尿不湿要名牌的。进出都要钱,整个儿一双向收费。”热播电视剧《蜗居》中的这句台词不无幽默地概括了“孩奴”们的生存境况。
  “墓奴”、“坟奴”如影随形,随之而来。据报道,以青岛福宁园公墓为例,3年前中等价格的墓地大约在2万元多一点,如今最低价格却到了32800元,最高的则为96800元。并且,“国家已经不再审批新的经营性墓地了”,未来的价格将会是“天价”。如此,“将来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今年10月,青岛400多位居民死后家属选择海葬后,有网友发出这样感叹。
  
  “奴”背后的经济社会之变
  愈演愈烈的“奴”现象,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无法忽视的民生真相。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学教师陈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认为:所谓的“奴现象”,是人们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压力远远超过他们承受能力的集中体现,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是与改革开放30年来的社会转型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
  多年来,“80后”一代饱受诟病。拥有社会话语权的一些人认为,80后“娇生惯养,永远以自己为中心,不愿意承担责任,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甚至有人撰文指出,“我真是担心,20年后这个社会要由他们来支撑。”
  “80后”固然不能直接等同于“房奴”、“车奴”、“孩奴”等,但他们中不少人却正在过着这种被“奴”的现实生活。
  与父辈谨慎的、积攒性的消费习惯不同,“寅吃卯粮”的消费行为在“80后”中更有“市场”。
  持不同观点者认为,“奴”时代的出现是由传统社会转向风险社会的正常现象。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许多人纷纷涌入一线城市求学、就业,并希望扎根于所在城市,“于是,有房、有车就成为扎根城市的必要条件。但家庭财产又不足于一次性购买动辄上百万的房、车,不得已选择房贷、车贷等。”
  “奴”时代到底体现了多大的社会矛盾,要一分为二地看。“一类人是以自嘲口吻或者是附和大众的心态自称为‘奴’,或者只是口头牢骚而已,其实他们并没有被‘奴’时代所累。另一类人就是支出超过实际消费能力,盲目跟风走进各种‘奴’生活,等到出现一点突发事件就茫然不知所措,此后就会怨天尤人。” 社会学博士党西民坚持要一分为二看待“奴族”。
  不管哪种情况,“首先,刚走上工作岗位,还没被贴上‘奴’标签的年轻人还是羡慕走进‘奴’时代的人,最起码,这些人多少有了一定的资本;其次,有压力才有动力,30多岁的年轻人,正是奋斗的好时机,给自己一点激情,一点紧迫感,才能不断创造佳绩。”有些乐观的分析人士表示。
  还有人说:“做得起‘房奴’的并非所有大众,而是小众。” “车奴、房奴、孩奴、菜奴、坟奴等”现象,在广大农村虽有部分存在,但并不十分明显。“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病。”
  
  “奴”之路的民主政治透视
  尽管,产生“房奴”、“孩奴”、“车奴”最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由此带动的消费主义文化盛行。除此之外,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与此同时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不断扩大,人民自由言论的空间更加开放。
  “为了满足教育、房子、车子、婚姻甚至养孩子的各种费用,必须要像奴隶一样拼命干活,然后每个月还债给银行。”现代“奴隶”的生活尽管毁誉参半,但“奴”们的抱怨之声不绝于网络。
  毫无疑问,“奴”的“大放异彩”与网络这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公共话语空间存在着难以分割的唇齿关系。
  虽然,每当新“奴”出现的时候,网上也总有人会说:“没有人逼着你去做‘奴’。言下之意,就是作茧自缚。”这话听起来似有道理,“但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并为此付诸努力。”
  鲁迅先生曾说道,“奴隶总比奴才强”。“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显然,现代的“奴”们是“奴隶”不是“奴才”。网络的开放给与他们“反抗”的自由,民主的进步给与他们“奋斗”的勇气,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目前相对落后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欲望。
  有分析人士指出,“对普通公众而言,一方面,居民收入的增幅跑不过一路蹿升的CPI,相对缩水的荷包使自己无钱可花;另一方面,脆弱的福利保障又使自己有钱也不敢花。两相叠加,为了应对必须支出的消费项目,为了追求更好更理想的生活,人们又怎能不委曲求全变身为‘奴’呢?”
  
  “奴”人生的文化心理之思
  纵观与“奴”相对应的“奴生活”多涉及住、吃、用、行等,以及生死攸关的民生领域。
  那么,不做“房奴”、“车奴”等等,行吗?
  “起初,我对房子只是观望,对爱情也只是守望,因为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奋斗,房子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并且,我还有一套‘拒买房’宣言:如果人人不买房,房价就不会涨起来!但是,当房价越来越高,愿意和我谈婚论嫁的女孩越来越少时,我有些坐不住了……”有“房奴”如此无奈地说。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杨宜音教授则告诉记者,“奴”人生更多的来自社会生活压力导致的心理负担过重。
  “长期存在的压力日积月累后,就会形成一种可怕的力量,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者,很容易就会被其‘压垮’。”
  国际通行标准认为,如果月供超过个人月收入的1/3,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影响生活质量。12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住房绿皮书》指出,如果参照国际通行做法,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月度偿付率都超过了最高线。
  
  究竟还有多少“奴”未了
  在中国,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批人被称为“80后”。临近2010年岁末,首批“80后”将迈过“三十”望“四”而去。
  然而,相比“三十而立”的说法,不少“80后”却在感叹“三十而栗”、“三十难立”,甚至自比为“三十而(奴)隶”。
  “80后”自认为是“杯具”(悲剧)的一代,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压力,“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在台北的马路上迷失了我的脚……”台湾歌手郑智化的这首《中产阶级》直抵大陆“80后”的“房奴”、“车奴”、“孩奴”们的心灵深处。
  这些“被奴”之人,疲于奔命,想过“中产阶级”生活而不得,在没有“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的光环笼罩下,大多数上有老、下有小,低廉的工资、畸高的房价几乎剥夺了他们再教育、以及投资、创业的再发展能力和上升途径,使得正在培育中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不断遭遇挤压、变形,“哑铃型”或者“倒T型”社会结构经受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奴”化现象如果不能及早得到有效解决,早晚会使这一问题更加凸显。
  今天,“80后”被白岩松所言的住房压力等“三座大山”压着,未老先衰, “90后”悄然已起,明天究竟还会有多少“奴”未了?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奴”化现象如果不能及早得到有效解决,早晚会使这一问题更加凸显。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 社会“奴”化的背后 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百度百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