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在校园_大学生创新创业点子300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五颜六色的展台、琳琅满目的发明作品,展台前一张张稚嫩的脸,这里就是北京农展馆第五届中国专利年会“校园发明与创新成就”展区。北京四中、北京八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北京市多所中小学校,及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大学学生在专利周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精心研制的各类研究成果。
  
  创造来源于生活
  在北京四中的展台前,记者看到刚刚在校园发明与创新高峰论坛上得到“校园发明与创新奖十佳项目”殊荣的学生赵元钊,他获奖的项目是新型无轨电车分线器。
  赵元钊是北京四中高二年级道元实验班的学生。他告诉记者,对于科学创新小发明的兴趣,从小学三年级学习机器人课程时就开始了。选择这个研究项目并不是偶然的。对公共交通车辆的种类、原理等赵元钊如数家珍,“无轨电车转换线路过程中很费劲”引起了赵元钊的注意,“转换线路容易出现接线干脱离电网的现象。而且很麻烦,司机首先要减速,然后还可能分线不成功,接电杆脱落,需要下车手动进行调整。于是我做了一个新型的手动分线器。”
  他的发明相当于无轨电车用的道岔,用于无轨电车转换线路。它比现在的分线器分线速度要快,准确率高,不会在分线过程中出现接线干脱离电网的现象。
  除了新型无轨电车分线器项目,赵元钊还介绍了其它很多关于公共交通的发明,言语中,渗透着他对公共交通的喜爱。创造来源于生活,正是有了对于生活的细心观察使他有了研究上的成就。
  与其他普通高中生不同的是,道元班的学生有着科学研究的便利条件。以赵元钊为例,在他的学校生活中,做研究搞技术就是他的主业。学校有通用技术组的老师为其指导,除此以外还有北京理工大学汽车专业导师,和北师大应用数学系电子自动控制方面的教授这两个校外导师指导他的研究活动。
  与大多数中学生相比,赵元钊无疑是幸运的,有家长和学校多方面的支持,保护着他的创造力和对生活的探索精神,在专业领域为他护航。
  谈及未来,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一脸自豪,“受到道元班的教学模式影响,我选择毕业后出国留学。毕竟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于创新和人才的个性化发展。我现在在做麻省理工举办的发明会,学生做发明,他们提供资金,如果他觉得你的研究很有价值,会找企业来赞助,把项目变成产品,不但资助你的发明,还会让你的想法变成实际应用的产品。”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在论坛上指出,“学生们把想法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东西。有些想法很巧妙,但他们没有依赖很强的知识性,知识的储备仅决定了创新可能产生在哪个领域和什么层面,甚至于得诺贝尔奖的项目最原始的想法也来自于生活中,所以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际的现象。”
  
  校园,创新人才的沃土
  国家要发展,教育是关键。重视教育,更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集体参与。
  “举行‘校园发明创新高峰论坛’意在让青年人,特别是从中学开始的,这一群具有活力、创造性的群体真正认识到发明创造的作用,加以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信息中心主任宁珑说,“我们要不断激励校园创新,使青年人认识到发明创新的作用。也要让社会认识到创新在校园里起的作用。”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新目标,这也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如何在高等教育环境中保护创新型人才,成为摆在教育界人士面前的一道新命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提出的书本以外的问题,照本宣科的教学行为往往导致学生创造能力的缺失,往往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据国外相关调查显示,中国的孩子计算能力排在前面,而想象力却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中小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可以了解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他们不缺乏想象力,只是缺少一片让可以想象力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的土壤。
  校园环境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者们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让学生把想法阐述出来,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给予更高的自由度,减少约束,鼓励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赵元钊所在的四中道元班,就是基础教育中一个特殊存在。据介绍,北京四中道元实验班是在2010年新高一年级组建。打破过去按照中考分数线统一录取的惯例,通过自主招生划定分数线,启动杰出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试点。招收“全优+特长型”学生以及“超常型”学生。也就是在某一领域有浓厚兴趣甚至达到痴迷程度,具备研究能力和潜质的学生,培养他们在特定领域更科学规范地进行科学研究。
  刘长铭曾说:“我们希望有些学生能成为某领域中的精英,或者在某个领域具有创新性思想的人,甚至成为能够提出引领性思想的人才。”
  道元班的学生同样存在着升学问题,他们的学制灵活,个人能力水平比较高,加上自入学便接受相关领域高校导师指导培养,参与各种学科研究活动,有相当强的研究能力,可能更适合去国外大学深造。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航附中)在科技教育方面也十分有特点。北航附中自身没有超强的生源和教师资源,但它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内,有着得天独厚的大学研究资源。
  北航附中教师孙涛介绍,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是学校的办学特色理念。科技课程是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科技课程中最有特色的是航模课和通航课。机器人课程、木梁承重课程也都深受学生喜爱。“只有普及了才有拔尖的。广撒网,让大家都参与,再大海捞针筛选出真正的人才。”
  更主要的是,学校开设课程不光是为了让学生增长见识,还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以通航课程为例,飞行员是国家急需的人才,学校请专业飞行员授课,学生通过通航的学习,也有可能在高中阶段拿到轻型飞机的驾照,成为飞行员行业的后备力量。在中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不光学习了文化知识,还掌握了一项特殊技能。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孩子参与科学研究也都持支持态度。一位家长向记者表示,并不是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参与过、实践过、感兴趣就足够了。
  本次中国专利年会校园发明与创新奖的评选活动,为广大师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新精神和成果的机会,为学校搭建了展示其创新成就的平台,更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育者们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给予更高的自由度,减少约束,鼓励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创新 校园 人才 创新人才在校园 创新校园作文 设计创新校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