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团队的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践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环境工程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起着衔接作用。针对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理工结合的教学团队,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方法、实践内容和方式、考核体系进行了改革尝试。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团队;教学改革;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80-03
  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阐述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污染环境净化工程等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现象和过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1-2]。课程内容包括环境工程原理基础(流体流动、热量和质量传递)、分离过程原理(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和反应工程原理(化学、生物反应)三大部分[3]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众多,公式推导复杂、形式繁杂,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习难度非常大[4]。如果该课程教学效果差,将会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青岛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近几年加强了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团队的建设,并在课程改革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教学团队的建设
  师资队伍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5]。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逐渐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拥有较高学历、理工结合、治学严谨的优秀教学队伍。教学团队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各2人,40岁及以上教师5人、40岁以下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硕士学位教师1人,其中2位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团队教师中有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在课程团队建设过程中,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新老教师优势互补
  利用年长教师拥有的丰富经验,在年轻教师上课时由年长教师助课,课后提出意见,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青年教师在多媒体技术方面有优势,在年长教师上课时由青年教师助课,帮助建立健全课程的教案、多媒体课件,使课程讲授更为直观、生动,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二)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打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间的界限,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融合。课内外实验由实验室教师和授课教师共同负责,从预习、实验到报告提交、成绩评测,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考核;课程设计由6位教师轮流负责,每班2人,主带教师和辅导教师相结合。同时,团队中的教师共负责4项国家基金的研究,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的科研条件,促进课内实验和课外研究的开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交流反馈
  坚持相互听课和观摩教学,每月2次定期交流,教师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时对学生的学风、学习效果等情况及时沟通交流,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具体实施,发挥互助作用。
  二、课程改革实践
  (一)课堂教学
  1. 授课手段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授课,形象、生动地呈现授课内容。在课件中配置了多种视频素材和动画,如换热器的构造、填料塔总体结构等,通过动画演示,使教学素材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板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板书模式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能更好地展示过程和技巧,因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灵活地利用板书模式,有效地推进教学的开展。
  2. 授课方式
  环境工程原理若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理论的讲解不结合实践,极易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进而产生抵触和畏惧心理,不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为此,将环境工程原理中的主要原理和典型公式加以梳理,设计出与实际工程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课程难点设置专门的讨论题目,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析研讨。如研究对流传热系数时,让学生根据前边学过的热传导的计算公式,研究是否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设法求出对流传热系数。通过大家激烈的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课外讲座
  当课程完成一半和课程全部结束后,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讲述环境学科前沿的技术研究,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了解相关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形成初步的科研意识。这些穿插于常规课堂的专题讲座,可以使学生跟踪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二)实践教学环节
  1. 实验改革
  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与项目,将其划分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开放型实验。基础型实验即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必做基础实验,用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及其基本的操作训练,这部分实验以演示验证型实验为主,如雷诺演示实验;综合型实验通过整合一些跨学科、内容丰富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传热综合实验等;开放型实验是指在原有必做实验基础上,由教师结合科研项目或根据工厂急需解决的问题拟定实验题目,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材料准备及约定使用实验室及仪器的时间,独立完成实验。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潜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相关热词搜索:课程改革 环境工程 原理 团队 实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