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开发商的春天已近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oyo/joyo201202/joyo20120223-1-l.jpg
  政策刀刀见骨,通胀如影随形,先况下该买房还是买房?决策千万难啊。
  
  央行近期发布报告称,房价拐点已经初现端倪,住建部也在日前指出,部分城市将于年底到期之限购措施必须延续,这对一心期待楼市回春的房产商而言,无异沉重打击!
  楼市暴利一去不复返
  央行报告预示,即使甫于2011年12月5日降低0.5%的存款准备金率确实存在下调空间,但房产信贷仍将趋于谨慎、保守,流向开发商的资金量枯竭之势难以扭转,而住建部的表态,则使短期内政策松绑的可能性归零。除此之外,国土部正对早于1999年4月26日便发布实施,却从未落实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进行必要的增删修改,力图在闲置土地的认证、查处等环节更加规范及具可操作性。凡此种种,均一再摧毁开发商对房地产原本存在的美好想象与经营信心。
  面对如此恶劣的楼市前景,就难怪有愈来愈多非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开始不约而同纷纷撤离资金、仓皇出逃。
  多米诺效应不会形成
  时值于今,房地产非但不复往日辉煌,甚至危如累卵,吓得有些企业丢盔弃甲欲逃之夭夭!从而导致有些人忧心忡忡,认为会对已经前途茫茫、步履蹒跚的房地产企业,带来“雪上加霜”的可怕效应,因为此举或将带动行业恐慌,乃至因其抛售手中房源引发行情大乱,形成“多米诺”式的恶性循环。
  我倒认为这种判断若非过度担心的“杞人忧天”,也应为大可不必的多虑了。
  首先,就算其他行业欲退出楼市,未必会走直面消费者的“零售”市场,更大的机率恐怕是以股权或项目转让的方式为之,否则根本缓不济急,及徒增处理先前购买者之困扰。事实上,包括传统的中小型开发商也是采取这样的作法,以有效解决销售及资金困境,这也正是产权交易所今年生意异常兴隆的主因。
  非本业开发商退出楼市是好事
  以上海为例,2011年前十个月房企股权交易累计93宗,破300亿元,远超2010年全年84宗165.25亿元,仅今年10月即达44.15亿元!截至十月止,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的房企或项目总数超过600宗,而去年同期连一半都不到,且全年交易金额更可望突破4000亿元大关,绝对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难以逾越的新高纪录。
  其次,在这个节骨眼其他行业大举退出楼市战场,对开发商而言最多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忧的是面对市场乱局,势必强化消费者观望心态,买气凝聚有所困难;喜的则是恶性竞争压力骤减,避免劣币逐良币,让注重建筑品质、品味、品牌的优质开发商,未来有更加宽广、充分的发展空间。
  买气长期疯狂畅旺的十大后遗症
  毕竟,其他行业多数是基于获取暴利的考虑才进入房地产,堪称“唯利是图”,纯属“打带跑”性质,并无永续经营之理念与规划,从而使其房屋兴建之品质堪虑。
  更何况长期楼市狂飚,已经带来可怕的十大后遗症:实体经济萎缩、热钱疯狂涌进、产业升级困难、助推通货膨胀、全民炒房运动、其他行业染指、贫富差距扩大、地方财政依赖、民怨不断积累、政府威信受损。从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明显弊大于利。
  因此,我认为趁着这波调控,以短期之阵痛换取非本业开发商的驱逐出场,绝对是件好事。
  Tips:调控下,地产商如何走过“冬季”?
  专家、学院派学者都认为2012年下行阶段,冬天冷不冷最有发言权是开发商,在去年年会上万科副总裁王大庆有精彩的比喻“我们开发商都是农民,其实我们都是靠天吃饭,天好不好?农民什么时候只冤天不干活。经过2011年震荡开发商陡然变着多了起来,有的公司上市,有的开发商转战矿业、也有开发商做起高端床上用品生意。2012年1月8日下午,“2012中国地产财富年会”暨“中国地产财富势力榜”颁奖盛典在北京盘古七星酒店三楼宴会厅隆重举行。会议上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就地产商的2011如何“过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李晓林告诉记者:我们调研一个企业,2006年成立募集资本金6个亿,现在60亿,我建议转战银行。6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很重要的引导民营资本发展,我觉得是很大的机会。他认为,地产商绑架机构,也不是三亚把人绑了,因为三亚火了,为什么银行钱不投房地产,因为房地产不稳定。希望我们中国金融业改革稳步前进,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吸引比较大的,有的制造业利润点10%左右,银行融资成本过高。
  李晓林表示,针对中小和微型企业,现在进入银行对中小企业有阻碍。最后是政策的问题,好多人看政策有没有松动?单纯看房地产可能没有太大的松动,如果整个经济下滑比较快,有可能有松动。进出口贸易下滑比较大,再一个中央顾虑怕反弹,有点松的话把价格又上去。李晓林认为今年房地产政策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相关热词搜索:已近 开发商 春天 品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