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县的水稻“革命” 方正县水稻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时下,正是东北水稻插秧的时节。在这片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成双结对、三五成群的人们用勤劳的双手栽植着希望;也正是在这乡风淳朴、民众勤劳的大地上,人们正演绎着农业现代化的变革。
  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这是个阡陌纵横,山川秀丽的小城。3000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有着特色鲜明的自然风光,更有着让黑土地变迁的“鬼斧神工”。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方正县水稻就通过引进、消化、探索、创新,产量达到了国际同纬度的先进水平,方正水稻栽培模式被国家科委和农业部称为“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一次技术革命”。
  随着水稻产业的发展,方正为实现育苗工厂化、生产机械化、产品优质化、栽培标准化,又在探索着新的农业之路。2010年率先启动的水稻现代示范园区建设,就是方正迈出的重要一步。
  
  示范园区引导水稻“革命”
  哈尔滨•方正现代化农业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占地10000余亩,规划建成一批次可供芽种12万亩的智能化浸种催芽生产车间一栋、203栋现代化集中育苗棚区一处、1500平方米稻作博物馆一座、4000亩公顷式标准化方田基地一处、117台(套)大型水田生产农机合作社一个,目的是推进水田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记者在示范园区看到,成方连片的土地已经形成了整齐的“方阵”,高标准的智能化浸种催芽车间、育苗棚区都已经建成。驻守工地的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站站长于立军告诉记者:“示范园区的建成可以带动周边12万亩农田水稻的发展,争取一年以后可以带动40万亩水稻农田发展。”
  据于立军介绍,智能化浸种催芽中心,在一个生产周期可以为全县40万亩耕地提供芽种,在方正现有80余万亩水稻种植面积上相当于覆盖率达到50%,催芽成活率能达到98%以上。这样有利于提前播种,增加有效机温,充分发挥中晚熟品种的增产潜力,实现水稻高产、高质、高效的栽培。
  203栋现代化育苗棚区,能满足示范园区10000亩核心区域的水稻插秧用苗。不仅实现了电动化,而且有的还实现了温度的可控。另外现代化的机耕队伍使得示范园区在整地、育苗、插秧等方面实现标准化运作,充分起到科技示范引领的作用。
  实施的投入不仅要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并且要能够高效开发利用。记者在浸种、催芽车间看到,完成任务的浸种箱养殖了很多水产品,有黄鳝、肉食龟等。于立军告诉记者,接下来还要种植水培菠菜,生菜、油菜、马蹄莲等时令蔬菜、花卉;而育苗任务完成的大棚又可以种植豆角、茄子等反季蔬菜和地摆木耳,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效益最大化。
  示范园区的建成,通过生产示范,广大稻农对新事物、新技术一目了然。通过园区的引领,提高园区外农民的科技认识,可以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从事农业工作30多年的于立军向记者感叹道:“这是一次技术性的革命。”
  
  促进农民增收
  实施技术上的创新,能够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更主要的是让农民受益。方正县德善乡安乐屯村是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域,村里的大多数田地都流转给了示范园区。在这里,村民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变化?
  65岁的赵大伯告诉记者,全家原有40亩地,在年景好的时候,地里的收入能达到3万元,一亩地纯收入在700元左右,然而年景不好的时候,一亩地也就400元的收入。另外育苗、插秧、收获的时候都需要请人帮忙,一年到头,一家人始终在地里忙作,几乎抽不出身。去年将家里的40亩地全部都流转给了示范园区,流转费每亩就得到1000元,而家里的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出去打工。
  赵大伯高兴地说:“现在什么都不用管,就能得到原先地里的收入,孩子们出去打工也挣钱,家里现在挣的是双收入。”
  劳动力的解放不仅让农民可以外出打工多一些收益,那些勤劳的喜欢耕作的农民也得到了高于原来的收益。
  同在安乐屯的金大叔告诉记者:“种了一辈子地,还是喜欢种地。在自己的25亩田地流转给示范园区后,自己又在邻村承包了200亩地。”200亩地年收入保守估算能有6万余元,加上土地流转费,一年10多万元。
  方正县石家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佩强告诉记者:示范园区不仅带动他们搞科学种田,还让他们也学着打破田埂,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正是由于机械条件的不发达,国家从生产队到包产到户。而随着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包产到户对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又形成了制约。就像安乐屯村民,对于单薄的几亩农田来说,全部机械化运作不太可能。而对于示范园区,把土地集中经营,就能机械化运作,投入和产出达到协调;另外园区的示范作用,也促使种粮大户和一些农民合作社在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方面不断地向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也解放了劳动力。
  
  正视发展中的问题
  方正县农业发展主要以水稻为主,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方正县水稻的发展,从原来的50余种普通品种,到现在的四、五种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全县水稻面积的85%。这次建成的1万余亩示范园区和全县合计8万亩的13个合作社,辐射带动的种植面积能够达到40万亩,为方正的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分散的种植和现有规模的种植又有着哪些区别呢?方正县副县长杜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道:“一是土地利用方面,将一公顷整合成一个方田,年产量能提高11.8%;二是统一浸种、催芽,出芽率可以提高10%,这样两项加起来就可以比原先增收20%多;三是节约用水,原先每亩地要用100立方水,整合后可以节水30%,按原先需要20元的费用来算,就可以省下6元钱,充分让农户受益。”
  然而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问题也逐渐显露。杜珉告诉本刊记者,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大的问题就是:劳动力转移问题。方正县正是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
  杜珉谈道:“首先在示范园区的建设中,优先考虑划转农民;其次,县里举办一些对接会,将现有大企业和划转农民进行对接,转移劳动力;再者,有意向、定向的培训技工人才;另外对转移进城的农民优惠政策,不仅享受原有农村保障,而且并存享有城市保障,给与双保障体系,促进城市化进程。”
  采访安乐屯的村民时,记者得知,村民和示范园区的土地划转合同只签了5年,假设5年后市场行情走高,村民在土地转让金方面产生看法,如何保证续签问题?或者如何能保证示范园区的长期发展?
  杜珉解释道:“示范园区,是以某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为主体,实现独立生产、经营、管理,采取保底收益。首先每亩农民的土地转让费1000元/年,亩净收益低于1000元,部分企业、政府按3:7比例分成,超出1000元部分企业、政府、农民按3:6:1比例分红。这样才能保障农民收入又保障示范园区的发展。”
  而示范园区的建设不是方正县真正的目的,杜珉告诉记者:“通过示范园区的示范、引领,让更多的种粮大户或者农民合作社有一个参照模式,以带动全县农业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才是最主要的目的。这样政府承担些风险,让农民得实惠。”
  方正模式是在当地有利资源条件下,政府充分考虑后续问题后,可以进行运作的。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不能一刀切,一定要考虑社会因素,不仅让农民在生存上有“入口”,还要在生活上重视“出口”,就像杜珉在采访最后谈到的:“不仅要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也要让农民生活有尊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方正县 水稻 革命 方正县的水稻“革命” 方正县水稻价格 方正水稻栽培掀起新革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