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图阅读训练“四法”

发布时间:2018-07-0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关键词】 历史教学;历史地图;阅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1—0121—0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历史人物的生活都离不开一定的地点,都有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历史地图的作用就在于表现历史现象的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再现历史发展中的一定空间变迁。历史地图与文字表述相比,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是加深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观察与认识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搞清图名,阅读图例
  历史课中的历史地图往往要交叉使用,前后对照,同一单元中有时会出现多幅形似的历史地图,让学生明确图名是很有必要的。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就有《北宋形势图》《金、南宋、西夏对峙图》等反映不同时期疆域的历史地图。只有明确历史图名,才不会出现历史知识“张冠李戴”的现象。图例是读图的钥匙, 认清图例是阅读历史地图的前提条件。只有认清了图例,才能有针对性地去看图、识图、析图。由于历史知识的广泛性, 历史地图的图例表现出纷繁复杂的特点。因此,阅读历史地图,必须阅读图例、分析图例。如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只有先让学生明确每个箭形符号(又称动线符号)的含义,才能准确顺利地读图。此外,对刚开始使用历史地图的学生,还要引导他们识别方位,注意古今地名变化。
  二、从课文入手,查阅地图
  由于学生读书训练先于读图训练、多于读图训练,他们理解课文的能力一般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在读图训练伊始,可从文到图。引导学生从课文入手在地图上进行历史现象的定位,再借助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历史现象的方位、范围、经过等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空间概念。这是以文字帮助读图的过程,是将文字表达形式转化为地图形象语言的过程,古人言“左文右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在“明朝的灭亡”一课教学中,可先由学生阅读“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这一部分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在《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上查找农民军起义爆发的地区、农民军建立政权的地点及时间、李自成农民军进军路线、农民军曾经到达的地区等。这样,学生对明末农民起义军事上的全盛局面和明朝的灭亡就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
  三、依照地图,复述课文
  这个过程一般在巩固教学内容或復习已学内容时进行。如讲授完中国历史“蒋家王朝覆灭”一节后,教师可利用《渡江战役示意图》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复述渡江战役的主要过程,或在讲授下节新课前,要求学生看图回答有关渡江战役的问题。这样从图到文,地图、课文相互转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而且使其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又如在“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节教学中,“郑和下西洋”是其中比较复杂的内容,郑和下西洋地域跨度大,经历时间长,学生不容易形成空间概念,如果让学生依照《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对郑和航海路线和航海到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复述,学生不仅能对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而且对郑和远航的空前壮举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四、分门别类,比较阅读
  按照历史地图反映的内容,对图进行分类,比较阅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现象,把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一方法多用于前后知识的联系、对比和复习。如通过《北宋形势图(1111年)》《金、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1142年)》《元朝疆域图(1330年)》《明朝疆域图(1433年)》《清朝疆域图(1820年)》的对比,学生能比较清楚地了解辽宋夏金元明清各政权的兴衰,进而认识清朝前期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再如把反映重大战役的历史地图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就可以使学生明确各个战役的地点、时间,并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读图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只有把它贯穿在历史教学的始终,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才能有明显的收效。
  编辑:孟 刚

相关热词搜索:训练 地图 历史 阅读 四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