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三教材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1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为一门选修课,老师们对待它有两种偏激的态度,一是既为选修课,就干脆舍弃不修,提前进入高考复习;二是把它当做必修课一样进行教学。这两种做法都偏离了选修课设置的根本意图。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设置这一门选修课的宗旨一是“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二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如果要有效地落实这样的能力,我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欣赏,二是积淀。

笔者认为欣赏、积淀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学在有效层面上的着力点。为了实现这种有效,笔者这样进行操作。

一、回望必修教材,加强选修必修的联系。

例如教学“散文之部”,我们可以回望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的“寻觅文言津梁”,加强选修与必修的联系。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有三个板块组成,即“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因声求气”重在声情并茂地诵读,“仔细理会”重在字词理解基础上的品味,“融会贯通”就是阅读的综合运用。选修教材的“散文之部”就为我们品味欣赏文言散文提供了三种渠道。“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要我们从“理解散文的形象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要我们从“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要我们从“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

再来看“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这一单元选了三类散文,独具韵味的山水风物的山水游记类,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的人物传记类,直观形象的事实呈现的寄寓言志类。第一类散文的特点是情景交融的意境、灵活多变的笔法、多角度多侧面的细致的真实描写;第二类散文的特点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精湛的场面描写、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第三类散文的特点是寓言说理、铺叙夸饰、渲染描摹、繁简搭配、多种修辞的运用。如果我们在欣赏《项羽之死》之后,将《史记》刻画人物的手法即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运用多种手法来描摹人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行总结,再来反观必修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鸿门宴》两篇文章,并将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比较一下,学习就会更有文化意味。

二、欣赏诗文不求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破。

作为选修课,授人以渔是必要的,知识短文在于梳理欣赏的知识,“赏析示例”在于明示学生欣赏的方法,自主赏析在于老师引领学生欣赏,在这些基础上我们提出两点,一是欣赏不求面面俱到,求突破重点。二是规划每一篇的欣赏重点,在课外实践中加强,积淀学生素养。

例如教学“诗歌之部”,笔者首先研究确定单元欣赏方法的重点,那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重点在诵读,“以意逆志”的重点在体验,“知人论世”的重点在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点在想象。教学时,我们在某一方面突破,欣赏效果会最好,也利于学生迁移课外诗歌甚至高考诗歌鉴赏。例如教学《长恨歌》和《夜归鹿门歌》:

《长恨歌》的教学笔者确立的欣赏重点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主题。

一是让学生明白爱情说、讽喻说、爱情讽喻说这“三说”由来的根源。二是让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来探究主题。一要看作品怎么写和写了什么。二要看相对历史,文学作品作了哪些处理。三要将同类作品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同中之异。四要看创作时代背景。

《夜归鹿门歌》的教学笔者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在想象画面中辨清衬托和烘托。江边的喧闹、山中的寂寥怎么组成一个有机统一和谐的意境,那就是衬托和烘托手法的运用。在这一首诗的教学中,笔者重点讲清衬托和烘托的手法,让学生迁移阅读其它运用同类手法的诗歌。

三、丰富学生学习的课外活动,重视他们文化素养的积淀。

1.一句成“名”活动——让学生评点欣赏某一首诗歌中的某一名句,品一品成“名”的价值。例如学生品味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一名句,写成一段文字。

2.诗人素描——就是抓住诗人创作的风格、诗歌的内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等来描述诗人在自己心中留下的美妙的情怀,让诗人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3.诗意写画——诗意写画就是借助诗意,展开想象,运用多种手法,对诗歌的意象、情感等加以描绘、阐发。之所以名之为“写画”,一是强调描写的画面感,二是强调语言的美感。

4.编辑意象小词典——就是积累意象为自己阅读欣赏古诗服务。例如学习《春江花月夜》,笔者让学生编辑以下意象的小词典:月亮、流水、浮云、南浦、扁舟、玉帘、捣衣、鸿雁、双鲤、落花等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选修,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拓展了自己想像和联想的空间,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善于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等,这才是最有效。

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策略 古代诗歌散文选修默写 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试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