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变革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引领社会风尚、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能够激发人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热情,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提供各类艺术人才和智力支撑。多年来,综合性大学在艺术教育中,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华美德,准确把握战略定位,推进艺术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艺术教育取得突出成就,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教育变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169-02
  一、前言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面对教育规模迅猛扩大的趋势,高等院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全面明确办学宗旨,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先进发展模式,相继开设了艺术教育院系,不断强化了艺术教育理念,为艺术人才的脱颖而出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比较研究中外现代艺术教育的规律
  第一,从现代艺术教育起源来讲,我国属于“后发展国家”。
  现代艺术教育是从西方国家开始的,我国属于“后发展国家”。在西方国家,盛行于14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核心,追求幸福生活,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神学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发生在17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百科全书派”核心狄德罗为代表的唯物论者明确提出“启蒙”口号,积极批判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和特权主义,以科学艺术知识照亮人们头脑,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倡导自由、平等、博爱,把人们引向光明。这也是西方艺术教育审美启蒙阶段。
  我国现代艺术教育开始于20世纪初。王国维1903年发表的我国第一篇美育论文《论教育之宗旨》,运用席勒的观点将美育定位于“情感教育”。蔡元培1912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运用康德审美沟通现象界与物自体的理论,提出塑造国民完美的人格。鲁迅极力倡导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作家,张扬尼采的意志论哲学,熏陶国民人格,重建国民精神。由此可见,我国现代艺术教育属于“后发展国家”,在历史时间上比西方国家晚一百多年。
  第二,从现代艺术教育理论来讲,我国理论体系亟待完善。
  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开始,西方艺术教育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莱辛1768年集结的著名《汉堡剧评》中百余篇随笔式的剧评,对艺术进行了最清楚、最尖锐、最灵活、最本质的论述。席勒1795年发表的《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杜威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形成了实用主义艺术教育理论。罗恩菲尔德立足于西方进步主义视角,倡导以儿童为中心提出了“创造性的自我表现”艺术教育理论,等等。我国现代艺术教育是在借鉴西方艺术教育的理论与经验中发展的,王国维、蔡元培与鲁迅等艺术教育先驱,主要借助西方古典美学中艺术教育思想,力促我国艺术教育发展。尽管如此,我国艺术教育理论、研究、实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第三,從现代艺术教育实践来讲,我国过分注重应试教育。
  中外艺术教育都经历过审美启蒙、审美补缺、审美本体三个阶段,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三个阶段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艺术教育实践经验。突出艺术教育人文化,注重实用性,注重生活化,注重操作性,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与创造力。突出艺术教育个性化,比如美国盖蒂艺术中心“以学科为中心”艺术教育实践,强调缘远嫁接、学科交叉、多血缘杂交的优势发展,提高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综合修养。突出艺术教育普及化,在艺术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会欣赏艺术,人人都会体会艺术,艺术不再是少数拥有艺术天赋和艺术才能人的专利。在这样的指挥棒下,学校和学生只能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应该接受的艺术教育机会。
  三、剖析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误区问题
  如何发挥艺术教育以美怡情、以美启真、以美储善的特长,如何破解艺术教育中存在的理论、观念、概念、技能等误区,提升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当前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第一,理论误区。
  目前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普遍采用抽象理论灌输和美学艺术鉴赏两种模式:将艺术教育等同于美学理论或艺术理论进行教学研究,用抽象的概念来代替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用理论的体系直接覆盖生命的感知;把艺术教育理解为开设一些音乐美术、诗词歌赋等方面的知识介绍和欣赏等课程,只局限于艺术知识和美术概念的教育。这两种模式在理论上都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大学生对艺术理论的领悟,增加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但是这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抽象理解和具体概念的机械把握上,遗忘了对大学生的审美感性教育,忽略了对大学生敬畏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激发不了大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和兴趣,造成大学生对于艺术作品只有碎片式的模糊印象,很难产生深刻的感悟和审美共鸣,影响了艺术教育的整体效果。
  第二,观念误区。
  有的领导层对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重视不够,片面的把艺术教育隶属于德育的范畴,把艺术教育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或智育活动,当成特长教育、补丁教育、点缀教育,过分强调艺术教育的辅助功能,导致艺术教育缺少审美性、艺术性。有的艺术教育师资配备不科学,师资总量、高级职称师资量严重不足,艺术学科带头人普遍匮乏,艺术师资在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亟待改善,难以担当与专业相匹配的学科建设重任。有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体制和机构没有长远规划,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目标和内容还没有纳入课程形态,没有根据大学生兴趣、爱好等自身特性的发展方向进行课程设计。所以,更新现有艺术教育观念,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知水平,把艺术教育上升到对国家、对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已成为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亟待解决的迫在眉睫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大众化 变革 综合性 艺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