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xjl/xxjl201401/xxjl20140159-1-l.jpg
  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建于1835年,是中国第一家西医医院,至今已有179年历史,革命先驱孙中山曾以“逸仙”之名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运动。信息中心主任牛启润自2001年走马上任,便不自觉地当起了 “先行者”。
  被“挖”来
  2001年,在银行做信息化管理的牛启润被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以下简称“孙逸仙纪念医院”)“挖”来,开始探索医院信息化建设。
  到医院以前,他认为银行系统比较复杂,进入孙逸仙纪念医院后,他才发现,跟医院相比,银行系统的复杂性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人体是复杂的,人体有多复杂,医院的系统就有多复杂。”
  在银行,牛启润负责对医院的联系沟通工作,所以对医院的信息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毕竟“隔行如隔山”——需求决定系统架构,不论是在银行还是在医院,都是如此,不懂临床的牛启润需要一个了解基础系统建设的机会。
  “我来的时候医院除了涵盖门诊、住院、药房的HIS系统和财务系统外,基本没有其他信息系统,”牛启润回忆道,“领导让我负责整个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刚好碰到分院建立,要在分院上整套系统,我就是通过分院系统建设对医院业务慢慢开始熟悉起来的。”
  分院建设给了他学习机会,使他有机会充分接触临床、跟临床打交道。“在医院,不了解临床没法儿做信息化。”牛启润说。就这样,新老院区的检验系统、PACS、专科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门诊医生工作站等等,慢慢做了起来。2004年,通过铺设光纤,将两个院区联了起来,“那时候感觉好像是一个院区了。”
  看上去,一切都慢慢上了正轨。如果没有2005年11月的那个早上,牛启润可能不会那么快变成“先行者”。
  “容灾”,先行一步
  当时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门诊量在五、六千人左右。2005年底的一个早上,医院遭受了多次停电,致使整个信息系统中断,更严重的是,“数据库被破坏了。” 门诊系统虽然已经采取了双机技术,但由于磁盘阵列只有一台,数据库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门诊业务的正常运作。系统修复的过程导致门诊系统停了大概两个多小时,而此时正值门诊高峰期,虽然有应急系统,但门诊大厅出现的乱象使牛启润终生难忘。
  随着数据量的持续增加,医院数据的价值也越来越高,一旦出现数据的丢失或损坏,那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那两个多小时的数据,是通过手工重新补录的,”牛启润回忆道,“从那时候起感觉仅仅备份不行了,想到了做容灾。”
  跨行业借鉴建设理念,是牛启润非常看重的。灾难发生时,在保证应用系统的数据尽量少丢失的情况下、维持系统业务连续运行的容灾(Disaster Tolerance)是数据重要性很高的用户普遍应选择的方式。虽然当时银行已普遍采用了容灾系统保护数据,但是广州的医院当时没有一家做容灾,没有任何可参考、借鉴的样板。对牛启润来说,做容灾意味着在医院信息化中进行一次全新尝试。
  “有些东西在医院没有,但不代表不能做。很多技术已经成熟了,在其他行业用得很好。比如容灾,比如物流,在其他行业发挥了很大作用,”他笑着说,“银行对数据是比较重视的,从九十年代就开始做同城容灾,而且技术很成熟。我们不需要做同城,我们只做同院异地的,这样起码能保证数据的安全。”
  当时,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信息系统已经有10多个,建起了全院级PACS系统,年产生数据量接近10T,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种情况下,做容灾虽然难,但仍成为牛启润的首选,“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
  经过规划,牛启润和他的团队决定采用“2+2”模式的容灾备份方案,在原有两台服务器连接一台磁盘阵列的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安装实施容灾系统,在主院区内与生产中心机房相距约200米的另一栋楼中另设一间备份、容灾机房,并铺设了多条光纤连接两机房。
  经过调研和选型,医院决定以Symantec的Veritas作为系统应用的集群,用两台EMC 的CLARiiON磁盘阵列作为容灾系统的同步存储,两台磁盘阵列之间通过emc mirrorview进行同步写入与存储。
  容灾系统建设提高了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高可用性,使医院日益增多的数据处于持续安全的状态,“就算再出现停电等突发事故,也能够从容应对。”
  容灾系统自2007年建成至今,除了对软硬件进行升级外,整体方案没有变化,一切运行良好。“容灾系统的稳定性非常高,从2007年建设完成后基本没有出现过大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为医院信息系统保驾护航。”牛启润如是说。不管是通过HIS厂商做自动资料备份,还是利用软、硬件做一些数据全备份,“一旦系统出了问题,备份能不能马上接替工作,这是个问题。”
  直到现在,真正做到数据容灾的医院也不太多,很多医院仍在通过HIS厂商提供的软件进行自动资料备份,甚至手工备份。在牛启润看来,这一方面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程度相关,不少医院的临床信息系统还在建设中,容灾建设自然“靠后站”;另一方面,“确确实实吃过亏的医院对这方面更加重视。
  在最新的三甲评审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对数据容灾的要求。数据容灾不是简单的备份技术,而是当生产系统的应用或存储发生故障时,异地系统可以迅速接管本地系统继续业务运行的保障,业务运行不会中断,这样使得应用系统使用者察觉不到故障的发生。对医院来说,随着信息化系统越来越深入地应用在医院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容灾”是应越来越受到重视的。
  倡“百花齐放”
  从刚刚踏入医院信息化的大门到现在,同行交流一直是牛启润格外重视的一种方式,向同行请教,也给同行支招儿。
  “刚开始接触医院信息化建设时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的成长离不开广东省各医院之间比较好的横向联系——广东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从刚刚启动开始,就经常横向搞活动,有很多不同的项目,向同行请教是进入行业最快的方式。”牛启润笑着回忆道。

相关热词搜索:先行者 信息化建设 医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