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2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作者简介]樊秀峰(1955— ),女,陕西镇安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贸易理论及实践研究;周文博(1985— ),男,河南平顶山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服务业跨国公司理论及实践研究;成静(1983— ),女,河南漯河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摘 要]基于就业弹性的视角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第一产业拉动就业不足,第三产业拉动就业能力较强。再通过比较我国结构偏离系数与国际标准结构偏离系数发现:第一产业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第二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在减弱,劳动力在向第三产业转移;各行业直接或者间接吸纳就业能力不同,批零餐饮业和社会服务等行业拉动就业作用最强。最后,从消除第一产业隐性失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投入产出;产业就业吸纳能力;配第克拉克定律?
  [中图分类号]F2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33(2012)02008207??
  一、 问题的提出?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一方面是“用工荒”,另一方面却是“就业难”。虽然每年有大约上千万的就业缺口,但与之伴随的却是部分沿海地区出现的招工难现象,“用工荒”和“就业难”反映了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种结构性矛盾。?
  多数人认为,只要经济能实现不断发展,就业自然也能持续增长。根据奥肯定律,经济每增2%,失业率就下降1%,这个规律也比较符合发达国家的现实情况[1]。但是在我国,这个规律却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然而就业率的提高却不明显,甚至还呈现出相对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有多种,其中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平衡发展是造成此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决定了劳动力的不同分配,不同行业就业吸收能力又具有异质性,从而决定了就业结构[2]。朱轶、熊思敏估算了我国整体以及二、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与我国就业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及关联效应。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各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我国就业增长影响不显著;第二产业占总产业份额的提升对我国就业的促进作用相当有限,技术进步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也不显著;相对来讲,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就业提升,但是第三产业的技术进步又制约了这种拉动效应[3]。姚战琪、夏杰长主要分析在中国转型期的投资、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现阶段影响中国就业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工资的增加、人力资本、技术水平的提升,而产业结构等其他因素对就业的影响不明显[4]。蒲艳萍对转型期影响就业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与协整检验发现:资本投资、产业结构变动方向、速度和实际工资是影响转型期中国就业的主要因素;投资、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逐步下降,实际工资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与就业负相关[5]。王晓东、谢莉娟对中部地区2003—200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及城镇化不能有效地拉动就业,流通业以及相关的流通产业活动却对中部地区的整体就业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是流通业就业贡献相对于产值贡献又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结构偏离,而且这种偏离制约了流通业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带动作用 [6]。?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主要利用就业弹性、生产函数和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分析本行业的直接就业效应,或者引入技术进步、资本深化等概念分析本行业就业不足的原因。但是鉴于各行业或部门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经济联系,某一个行业或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关联效应对其他行业或部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对某一行业带动其他行业发展从而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能力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问题的研究也是解决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因此,本文在利用弹性分析我国各类产业拉动就业能力的基础上,引入结构偏差系数并与国际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各类产业内部就业的冗余或不足以及变动原因,最后利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出各行业的就业潜力,并识别出拉动我国就业较强的行业,以期能在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吸纳能力的关系进行清晰描述的基础上为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提供一些依据。?
  
  二、 研究方法和指标构建说明?
  (一) 研究方法?
  1. 弹性分析?
  在宏观经济理论中,通常用就业弹性来分析就业的难易程度。就业弹性是指经济每增长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就业弹性系数用?E?e?表示,它计算公式为:?
  ?E?e=dL/LdY/Y(1)??
  ?其中,L表示就业人数,Y表示产业的产值。本文将利用对数线性模型测度E?e,具体计算方法如下,令L=A Y?B,然后对该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等式如下:??
  ??ln?L=?ln?A+B?ln?Y?(2)?
  ?对上式等式进行线性回归,求出B的值,B值的大小可以用来表示E?e。??
  2. 结构偏离分析?
  ?结构偏离度系数(本文用β表示)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产值增加值比重的差异程度,其计算公式为:β=L?i/L-G?i/G,其中,G?i为一、二、三产业的产值(i=1、2、3),G为一、二、三产业的总产值;同样,L?i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i=1、2、3),L为一、二、三产业的总就业人数。?通常情况下,劳动生产率与产业结构偏离度呈反比关系。具体来说,产业结构偏离度小于零,我们称之负偏离,即该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负偏离表明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正偏离表明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由负偏离状态向零靠近,表明该产业吸收就业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本产业;由负偏离状态向零远离时,表明该产业吸收就业的能力不断变弱,越来越多的就业人员脱离本产业。?
  3. 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是研究经济体系中各个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相互依存关系的基本计量分析方法,它能够很好地解释就业和各经济部门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国民经济系统中各部门间或行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7]。利用投入产出法探讨行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另外两个主要依据为:一是我国的投入产出调查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关于各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且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二是投入产出系数具有较为完善的衡量标准,较少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投入产出的主要系数有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完全需求系数、生产诱发系数、感应度系数以及影响力系数。鉴于篇幅,本文将不再对这些系数的普遍含义进行描述。?
  (二) 指标构建说明?
  1. 修正直接消耗系数。在计算直接消耗系数时需要利用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产品数据。但是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产品包含了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两部分,其中国外产品的进口并不能够增加从事该产品生产的国内就业量。因此,我们必须修正直接消耗系数,常用的方法就是对国产率进行修正。国产率=国内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国内总产出=行业中间产品使用+行业最终使用-行业进口。?
  2. 劳动产出率的调整。劳动产出率的变化有两种反映形式:一种是就业增加值弹性,另一种是行业总产值弹性。综合各个行业的就业数量和行业产值,就可以得到劳动产出率。本文中我们用总产值弹性来反映劳动产出率,用劳动产出率来调整行业就业乘数矩阵。?

相关热词搜索:实证 产业结构 吸纳 能力 就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