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县水月寺镇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应用效益

发布时间:2019-09-0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 从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种养结合、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兴山县水月寺镇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并分析其成果与效益,以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病虫害;绿控技术;效益;湖北兴山;水月寺镇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163-01
  水月寺镇位于兴山县东大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拔300~1 900 m,林地资源丰富,盛产茶叶,现有茶叶面积1 321.33 hm2,拥有“界岭云雾”茶品牌。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让人们喝上放心茶,近几年积极响应农业部的号召,遵循“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改变以往依赖化学农药的防治方式,大力推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2013—2014年,以茶叶大村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建立示范片,以达到辐射带动作用,2年累计绿色防控的面积达到413.33 hm2,与马粮坪茶厂建立绿色防控示范片33.33 hm2, 2015年开始实施茶叶绿色防控整村逐步推进计划,绿色防控面积达467.21 hm2,且实现了马粮坪村306.67 hm2茶园绿色防控全覆盖。计划用3年的时间,使全镇茶叶绿色防控覆盖率达80%以上。
  1 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1.1 农业防治
  1.1.1 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兴山县土壤养分检测结果,按照“减氮、控磷、增钾、补中微量元素”的施肥原则,指导茶农每年2月视茶园生长情况追施芽肥1次,以氮肥为主,施225~300 kg/hm2,开沟深施覆土;茶园开采后指导茶农择时喷施茶叶叶面专用肥有机水溶肥料喷施宝(含有机质、氮、磷、钾、锰、锌、硼),每年9—10月指导茶农进行1次基肥重施、深施,可施有机肥3 000~4 500 kg/hm2,高山略早施,低山略迟施[1]。
  1.1.2 指导茶农及时采摘,适时修剪。俗话说:“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便是草”。春季指导茶农早采嫩摘、精焙细制,实现春茶效益最大化,夏、秋2季指导茶农按轮次及时采摘,减少病虫危害。修剪分轻修剪、深修剪和重修剪,其修剪深度分别为5~10、15~25 cm和离地40~50 cm,轻修剪时期选择在茶树地上部开始停止生长时进行,对易造成冻害的茶区,也可选择在春茶萌发前15~30 d进行;深修剪,即剪去树冠面上10~15 cm深的1层“鸡爪枝”,以复壮树势,提高育芽能力,高山区在早春茶芽萌动前15~30 d进行,低山区在秋末冬初封园时进行;重修剪主要是针对茶毛虫、茶尺蠖等危害严重的半衰老茶树或未老先衰茶树而及时采取的措施,甚至进行台刈彻底防治,剪下的枝条及时从茶园清除,集中销毁,其修剪时间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而定[2]。
  1.1.3 适时中耕,清理杂草。在春茶生产前或春茶后进行了1次浅耕,深度2~5 cm;秋茶采摘结束后,结合施用冬季基肥,进行1次深耕,深度达20~30 cm。及时清理杂草,对茶树做到“清兜亮脚”,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1.2 物理机械防治
  1.2.1 灯光诱杀。根据茶园部分害虫趋光性的特点,在成龄茶园每隔120~150 m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高度以1.5~1.7 m为宜,每盏灯辐射2~3 hm2茶园,4月下旬安装,5—10月夜间开灯诱杀成虫,视虫量搜集虫袋并集中处理[3]。
  1.2.2 黄板和信息素配合使用,诱杀害虫。单一使用黄板或信息素都不能有效降低虫口密度,两者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在害虫发生初期安装,一般在4月下旬,安装时,将附带金属绳穿过黄板一端空洞,将另一端系在适宜的支架上,取1粒信息素插于黄板中央孔洞,然后撕下离型纸,悬挂高度以与茶树面平齐或不高于10 cm为宜,茶园安装黄板的密度为300~450套/hm2。
  1.3 生物防治
  应用植物源农药防治虫害。为了防治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主要推广应用了苦参碱、鱼藤酮2种植物源物农药,于每年病虫害盛发期喷施,推荐标准使用量为苦参碱1 125 mL/hm2、鱼藤酮2 250 mL/hm2,同时根据茶龄和虫量酌情增减[4]。
  1.4 种养结合,优化生态环境
  农户都有养鸡的习惯,而鸡又啄食杂草,寻食害虫,尤其是对茶尺蠖,鸡既吃其蛹又吃其幼虫,不仅有效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及杂草的生长,鸡粪能培肥茶园,同时还减少了鸡的喂食量,提高了鸡肉的鲜味,因此鼓励茶农白天让鸡在茶园活动,晚上收于鸡舍,一举多得。
  1.5 化学防治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办法,尤其是茶叶用药管理规定适当进行化学防治,坚持“高效低毒,一药多效,局部挑治”的用药原则,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证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水平之内,农产品质量达国家质量安全标准[5]。
  2 成果与效益
  2.1 防治效果
  茶园内病虫基数大大降低,病虫害防治效果很好,病虫为害率达5%以下,经检测农药残留在允许水平之内,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质量标准。
  2.2 经济效益
  茶叶产量平均提高10%以上,茶叶品质大幅提升,茶叶价格增幅达30%,农民用药次数减少2~3次,用药成本减少60%。
  2.3 社会效益
  绿色防控措施的有效应用,茶质越来越好,茶味越来越纯,消费者越来越多,知名度越来越高,茶农不愁鲜叶没人收,茶厂不愁有存货,尤其是春茶,2015年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所有这些变化不仅增加了茶农的收入,还大大提高了他们茶园管理水平,认识了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同时也带动本镇蔬菜、中药材等项目对绿色防控技术的积极实施。
  2.4 生态效益
  各种绿色防控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效保护了自然天敌,优化了生态环境,提升了耕地质量。
  3 参考文献
  [1] 黄振标.永泰县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J].植物医生,2011(3):26-27.
  [2] 范刚强,粟俊,李威.黔东南州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探究[J].农技服务,2015(10):132.
  [3] 王胜.江口县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J].植物医生,2014(3):20.
  [4] 李丽伟.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索与推广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4(8):225-226.
  [5] 李春辉,邓永华,邓国勇,等.冰冻雪灾后茶叶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及其防控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8(5):108-110.

相关热词搜索:兴山县 水月 病虫害 防控 茶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