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火爆“港校热”】

发布时间:2020-04-0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说:“中国有那么多好学生,怎么能抢得光?”      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人们不亦乐乎地讨论着:香港8所高校全面进入内地招生会不会抢走本该属于内地名校的优质生源,清华北大会不会因为丢失顶尖学生而沦为二流大学?
  记者从香港中文大学官方网站得知,在首轮结束的7省区市录取工作中,香港中文大学已经录取了广东、广西、江西和山东的4名高考状元。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正在上演。
  
  火爆2006
  
  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与会的香港6所大学的校长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7月15日上午,香港理工大学潘宗光校长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今年我们在内地招生240多名,但是有1万多名学生申请。”他向《新民周刊》陈述这个事实时身体前倾,睁大眼睛,一副意想不到的惊讶之状。
  潘宗光说,如此火爆的申请人数让香港理工大学招生工作颇感吃力,如何筛选分布在20个省市的1万多名申请考生不是一个小问题,香港理工大学不愿意单凭高考成绩来招收学生,但是要对1万多名申请考生一一面试,那又是一项难以想象的庞大工程。
  “结果最大的依据还是高考分数。”潘宗光无奈地说。尽管最后被录取的学生都有面试,但是面试制度被削弱了,他很不满意这种被动的招生方式,“香港理工大学很看重学生的潜质,但是高考分数无法体现学生的各种潜质。”今年膨胀的申请人数给香港理工大学出了一道难题, “香港理工大学必须尽快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内地特殊国情的招生制度”。
  香港岭南大学校长陈坤耀对今年内地学生的“港校热”也惊讶连连,“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岭南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但是有2000多人申请我们学校的30个名额”。陈坤耀对《新民周刊》说。
  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同样“春风满面”,港大200多个招生名额,亦引来1万多个申请者。7月15日,香港大学正式公布内地本科生录取名单,今年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榜上有名,而此人已被北京大学录取。此次香港大学在内地共计划招收325名学生,比今年3月公布的250名计划招生数扩招了30%,这是一份大丰收结局的录取名单。香港大学官方网站透露,今年有6位各省市的“状元”获港大录取。
  事实上,香港每一所大学都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这股“港校热”。香港科技大学也收到6300份报名申请,而其招生人数仅为160人,招生比例高达近40:1,远远高出内地高考录取平均比例3:1的水平。
  
  内地生情结
  
  “奖学金问题有误解……”7月13日的浦东干部学院会议中心报告厅,面对上海财经大学谈敏校长对50万高额奖学金的质疑,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耐心解释。
  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在内地计划招生270名,向其中100名提供每人50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上海财经大学谈敏校长关切的正是“50万”这个数字,在内地很多人看来,“50万”确实是一个“天文数字”,谈校长由此认为这是一种吸引生源的策略也就不足为奇了。
  “香港高校天价奖学金逼抢四川理科冠军”,这是人们从报纸上便看到的标题。有人声称,这是一场以高额奖学金换取“极高分”考生的数字游戏。刘遵义解释说,50万看上去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香港中文大学外地生的一年学费是8万,相当于内地重点大学的15倍左右,除此之外学生还要交住宿费、课本费,剩下来的钱才是生活费,“其实也不是很丰富的奖学金,只够维持一个学生4年的基本费用”。
  事实上,在香港培养一名大学生,费用远还不止50万。潘宗光告诉记者,培养一个大学生一年大约需要20万港币,香港特区政府规定,招收外地生一年学费不得低于6万港币,差额由特区政府补贴。而香港各个大学外地生学费各不一样,潘宗光很得意的是,他执行的是最低标准,只收6万,其他大学如香港大学是7万,香港中文大学8万。
  正因为这样,香港特区政府规定,香港所有大学招收外地生源不得超过10%。目前,香港所有高校一年招生全部本科生为14500多名,这就是说香港高校招收外地生源最多不得超过1450多名。目前,香港高校的外地生源6%来自于内地,这几年这一比例都在持续增加。
  在7月13日的“港校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新民周刊》记者向刘遵义和徐立之发问:“有传闻说香港高校招收外地生源比例将从10%提高到25%是否属实?”“25%是长期的目标。”徐立之回答说,未来3到5年还不可能实现,但是他相信香港特区政府会支持这样的变化,“在美国公立大学密歇根大学,外地生达到35%,这对公立大学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只是大学的愿望,能不能实现还要看特区政府的意愿,每一个内地生在香港念书,特区政府都要补贴巨额费用,而这些都是香港纳税人的钱。”潘宗光对《新民周刊》说。
  
  生源争夺战?
  
  不过,正当香港中文大学在各地攻城略地的时候,一些“负面消息”也不断传来。
  从中国南方传来的消息称,海南省文科状元叶婧“舍弃香港中文大学50万奖学金,报考北大”。从天府之国传来的消息则是,四川省文科冠军陈璇卿被北大提前以“签约”方式“保护”,避免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的“逼抢”……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高考状元拒绝香港中文大学的举动,都纷纷成为当地报纸的“要闻”,并被誉为一种“理性选择”。这是因为,内地高考冠军“转投”香港高校的现象被一部分人惊呼“狼来了”,在媒体们纷纷描绘的这幅“生源争战图”中,香港高校被塑造成“夺人之食”的形象。更有甚者,由此担忧北大清华会因此沦为二流大学。
  于是,7月13日的“港校专场”新闻发布会,坐在主席台上的刘遵义和徐立之不得不面对记者们关于“香港高校威胁论”的提问,而他们的经典回答也通过第二天的日报传遍大江南北――我们无意挑战北大清华的地位。
  “北大清华还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我们两所学校在内地总共今年不会超过500名,清华就招了4000人。以前香港和内地招生是分开的,现在可以交流,自然有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内地学生想来香港念书,很多香港的学生也想进清华北大,你们不用担心,清华和北大也不用担心,我们没有意图要超过清华北大。”
  在刘遵义看来,“港校热”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今年是香港高校全面进入内地招生,内地考生和家长甚至媒体也感到“忽如一夜春风来”,正是这种新鲜好奇感引发了这股浪潮。“清华北大去香港招生同样也是头条新闻啊!”徐立之补充道。
  “中国有那么多好学生,怎么能抢得光?”刘遵义不同意香港高校在内地扩大招生是与内地名校抢生源的说法,认为香港高校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内地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至于选择香港高校还是内地高校,这是学生的自由。其实,他们本应拥有这种自由,只不过在统一高考制度下,他们失去了这种自由。
  出席本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香港的大学同内地大学共享内地优秀生源是很正常、很好的事情,双方是一种互动,并不存在很大的竞争。”
  刘遵义也坦陈,参与内地高考招生确实引起一种与内地高校之间的竞争关系,“在美国,高校之间在招生问题上也是存在竞争关系的,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内地招生,也确实有一种通过竞争成为中国最优秀大学的愿望。”
  可以判定的是,在香港高校纷纷要求回归“中国的大学”的今天,与内地大学一起分享中国最优秀的生源变得非常迫切和现实。

相关热词搜索:火爆 港校热 火爆“港校热” 为啥不愿读港校 火爆港校热 今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