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2016

发布时间:2017-01-2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高考历史2016篇一: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Ⅰ)

绝密★启封前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五经是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不是孔子编订,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答案】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

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能够集中权力,提高效率,故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外来工业品深入到中国的民众生活中,可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成军队的西式改革,排除A项;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他们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故选C。B、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

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答案】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

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交往。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所以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故选B。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也就谈不上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正常化和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

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 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安妮女王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法律规定,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故选B。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 34.

表1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 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

高考历史2016篇二:2016年高考考试大纲(历史部分)

二、考试范围

必考内容

古 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 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现 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 “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

(4)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

选考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洛克(2)卢梭

2.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1)《独立宣言》(2)《人权宣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法国大革命(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4.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5.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2)柏拉图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

(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

高考历史2016篇三:2016年高考各地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6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禹州市二高侯丙锋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

历史试题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

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

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

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

到52.8%,这种变化的(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高考历史2016)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

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成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34.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 新兴独立国家对不离的国际经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35.1947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现=先拟定一项

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

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分)

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队行政高管进行质询,1783年,下议院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咨询者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小时间,对于普通质询,被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咨询人必须3天

内答复。70年代后,下议院设立了与政府向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

——摘编自埃佛尔·詹宁斯《英国议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4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正度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7分)

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都护府,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番薯之礼为由,率军征讨,

相关热词搜索:高考 历史 历史高考题库2016 2016高考历史全国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