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潮流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的潮流篇一: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程标准】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构想的提出)

1.目的: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过程: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叶剑英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个

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

3. 意义: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思考:1、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的特定含义?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构想的实践)

1.香港回归

(1)条件:

①中国国力增强, 不断提高。

②“ ”的构想不断完善。

(2)过程: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方针;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 (时间)香港回归祖国。

(3)意义:香港的回归洗刷了 ,翻开了,中华民族在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澳门回归

(1)回归: 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 》; 年12月3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2)意义: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是的结果,为 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原因: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影响。

(2)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

2.概况:

(1)1979年元旦,实现真正停火。

(2)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隔绝状态。

(3)1993年,汪辜会谈是一次历史性突破。

(4)2000年以来,台湾政局变化,和平统一进程一波三折。

(5)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处瑜先后访问大陆,标志着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3.趋势:统一是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愿,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4.意义:

(1)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的重大原则问题。

(2)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

(3)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

请思考:2、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何不同?

【思维拓展】

1.如何认识“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含义:①“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②“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港、澳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有根本的重大的区别。③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④有宪法和法律保证,有实行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一国两制”的提出:它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它是在中国国际地位日渐提高,许多国家纷纷与台湾断交,与中国建交,尤其是美、日与中国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美日与台湾断交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提出的条件成熟。中国在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已明确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一国两制”的评价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科学地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在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的原则方面毫不含糊,同时在具体政策和措施上又充分照顾实际情况和各方面的利益,完全符合台湾、港、澳地区和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与发展,同时“一国两制”的构想也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2. 结合有关史实简述香港问题始末

(1)鸦片战争后,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中英签订《拓展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99年。至此,英国在半个多世纪中,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占去中国1078平方公里的整个香港地区。

(2)从1982年开始,中英关于香港问题开始谈判,终于达成协议。1984年中英发表联合声明,第一款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此之后,香港平稳过渡,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

【走进高考】

1.(08上海综合能力,10)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④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

时间 主要事迹 评价

2(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历史的潮流)0世纪20年代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20世纪30年代 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

20世纪40年代 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

20世纪50年代 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2.(2007江苏历史)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2005 年 4 月 29 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在北大发表演讲说:“当然有人会问我,你的勇气不小,你的基础在哪里, 我要在这里跟各位坦白,我认为这个基础在哪里呢 ? 在于历史的一个潮流,在于名义的一种驱动,历史的潮流、名义的驱动让我、让许许多多的人有这样的勇气,能够提出来”。这里连战所说的“历史的潮流”指的是( )

A.中国加人 WTO 的现实B.经济全球化趋势

C.国民党必然会在台湾重振旗鼓 D.海峡两岸人民都希望中国富强、统一

2.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钓鱼岛问题

3. 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D .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4.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规定,香港回归后,其事务由港人自己管理,但不包括①外交 ②国防 ③立法 ④行政( )

A.①②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③④

5.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 )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6.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1984年10月,邓小平宣称,“解决香港、台湾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才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呢?这就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我们的社会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会改变。但是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它们的稳定和繁荣,也不能和平解决问题”。??“允许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资本主义存在,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或者说,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的意义还在于为中国伤脑筋的台湾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按照目前的建议,如果台湾统一按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统一,它不仅可以保留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可以保留军队。”

──[匈牙利]巴拉奇·代内什《邓小平》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结合你的认识,指出对台湾和香港问题提出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

(2) 香港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是否相同?

(3) 对这两个地区实现和平统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参考答案

高考题

1解析:B。 ①在1955年,②在1936年,③在1924年,④在1945年。

2解析:D 20世纪80年代,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写入了198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一、选择题:

1--6. DABADC

二、非选择题:

7.

(1)和平解决香港、台湾问题,可以避免非和平方式引起的动荡和争端,保证两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尊重两个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也易于化解矛盾和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让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 不相同,香港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本质上是中国恢复行使主权,涉及国际关系;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产物,它是中国的内政,主要是和平统一问题,两者在性质上根本不同。

(3)主要区别:在台湾和平统一的条件中有允许拥有自己的军队这一条。

历史的潮流篇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山东省济北中学 高一历史学案 编制:赵林 审核:张朴静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背景、过程、内涵及其成功实践。

2.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过程和意义;理解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不同。

3.掌握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概况,分析影响祖国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4.理解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对中国和世界的巨大影响。

【课中思考】

1.“一国两制”构想有哪些内容?回归后的香港不能拥有的特权是什么?

2.香港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是否相同?对这两个地区实现统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巩固练习】

1.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由图1到图2的转变表明( )

①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 ②解决台湾问题的国内外时机已经成熟 ③中央政府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④中央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 D.①②④

2.“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其中“前仇旧恨今尽雪”的方式是 ( )

A.中英双方合作的方式 B.中国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

C.“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D.英人治港的管理方式

教师寄语:知识改变命运,奋斗铸就辉煌。班级 姓名

3.下面两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两大行使自治权力的区域,它们最大的不同是 ( )

左图: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纪念章;右图: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五周年大会

A.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繁荣,后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B.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前者是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做主

D.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2012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与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举行第五次国共高层会晤时,吴伯雄在正式场合提出的“一国两区”与“一国两制”、九二共识的共同点是( )

A.都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B.均坚持中共的领导

C.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国共两党合作实现

5.“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是生活在台湾的还是生活在大陆上的,都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这段材料应出自( )

A.《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告台湾同胞书》

C.“九二共识”历史存证 D.《反分裂国家法》

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其中“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是指 ( )

A.停止炮击金门 B.确定“九二共识”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7.“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符合 ( )

①社会主义原则 ②祖国统一原则 ③实事求是原则 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原则

A.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8.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的根本利益一致

9.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亲子之旅——大手牵小手,宝岛走一走;农庄之旅——寻找宝岛风情;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阅读下列图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

①搞“台独”没有历史依据,不得人心 ②陈水扁下台后“台独”势力已消除 ③“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 C.①D.③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周恩来(1957年3月25日)

材料二 从回归祖国那一刻起,香港就进入了新的时代、开启了新的航程。15年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香港同胞当家作主,自行管理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香港居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香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明显改善。香港同祖国内地的交流全方位扩展,经贸关系更加紧密,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香港继续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独特贡献,并从祖国内地获得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中,香港这颗璀璨的明珠放射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胡锦涛在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7月1日)

(1)材料一中“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分析香港回归15周年来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中央政府对地方实行了不同的管理体制,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前预习】

1、“冷战”兴起的原因:(1)二战后,_____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联把_________________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方面根本对立。

2、美国推行“冷战”目的:遏制______________,稳定______________,称霸世界

3、“冷战”的表现: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5 B C D C B 6—10 D A C C C

11.答案:(1)基本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先后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因素:“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特区基本法的正确引领;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香港同胞的团结奋斗。

(3)启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现了灵活性和原则性的有机统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5 B C D C B 6—10 D A C C C

11.答案:(1)基本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先后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因素:“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特区基本法的正确引领;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香港同胞的团结奋斗。

(3)启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现了灵活性和原则性的有机统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5 B C D C B 6—10 D A C C C

11.答案:(1)基本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先后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历史的潮流篇三:顺历史潮流者昌 逆历史潮流者亡

顺历史潮流者昌 逆历史潮流者亡

[摘要]1927年至1949年国民党的历史,实质上是蒋介石谋求政权,确立个人独裁的历史。文章从蒋介石投靠孙中山,取得孙中山的信任与提拔,为日后在国民党掌握大权奠定基础;抓住每个晋升机会,在国民党内迅速崛起;将蒋记三民主义注入国民党的思想精髓,把国民党改造为蒋记国民党三个方面,论述蒋介石与20世纪初期至1949

年国民党的关系,并进行评价。

[关键词]国民党 蒋介石 三民主义

1927年至1949年是蒋介石国民党的大陆统治时期,这一时期,蒋介石的思想左右着国民党历史发展进程,国民党的历史已经深深地打上了蒋介石思想的烙印,也可以说此时期国民党的历史是蒋介石谋求政权,确立个人独裁的历史。但从蒋介石个人权力发展演变看,早在南京政权建立前,蒋已经开始了个人权势的积聚和培植,为自己日后的集权奠定了基础。笔者尝试从蒋介石进入国民党领导集团,挤身国民党中央,成为国民党党、政、军的领导人等方面,论述蒋介石与20世纪初期至1949

年国民党的关系。

一、投靠孙中山,取得孙中山的信任与提拔,为日后在国民党掌握大权奠定基础

1911至1922年,蒋介石投身辛亥革命,参加反袁斗争,帮助孙中山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孙中山的信任并得到提拔重用。其中两件事成为蒋介石进入国民党领导集团的前提和关键,一件事是1918年3月和7月蒋介石向孙中山分别呈上《今后南北两军行动之判断》、《粤军第二期作战计划》,使孙中山在军事上对蒋介石的信任超过朱执信(孙中山视为左膀右臂),在朱执信不幸遇难后,1920年10月29日孙中山给蒋介石去过一封信,说:“与执信比,而知兵尤过之。”朱执信是孙中山最为信任的人,如果蒋介石在军事上超过朱执信,至少孙中山已经视蒋为军事上的知己,孙中山在西征前催蒋介石去粤的电报不下十五次,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另一件事是孙中山广州蒙难,蒋介石能毅然决然地南下广州潜入永丰舰,全权指挥作战,帮助孙中山渡过难关,这在孙中山为《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写的序中表达的很清楚,孙中山说:“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予侧;而筹集多中,乐与予及海军将士共生死。” 无论从军事才能还是从个人感情上讲,孙中山对蒋的信任都因此发生了质的飞跃。孙中山已有将重任托付于蒋的决定。

之后,孙中山开始重用蒋介石,1923年2月孙任命蒋介石为大本营参谋长,

相关热词搜索:潮流 历史 顺应历史潮流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