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医院历史篇一:美国医院发展史

殖民地时期, 北美的医疗条件十分落后, 几乎没有受过教育的医生, 牧师和殖民地官员担负医生的职责, 直到 18世纪下半叶黄热病大流行时, 整个北美尚无任何常设的卫生医疗机构。1713年威廉?佩恩在费城建立了第一家医院,目的是为穷人提供住宿。第一家只用于治疗病人的医院是1751年由本杰明?富兰克林筹建的宾夕法尼亚医院。这些早期的医院不是政府机构,主要是希望得到医疗照顾的居民个人出于非营利的目的自愿筹建的。医院主要向患有可医治疾病的病人提供治疗。美国建国后, 1789年第一个医疗机构海事医务局成立, 专门为从事海上贸易的海员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1912年演变成公共卫生署。直到1798年,美国联邦政府才真正介入卫生保健领域。19世纪初,州政府开始介入卫生保健服务,主要是建设精神卫生机构。19世纪中叶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随后出现的城市化和移民浪潮, 加剧了原有住房卫生条件的恶化, 传染病和流行病开始蔓延。从 1866年开始, 纽约等许多城市和州建立了卫生委员会, 担负公共卫生方面的责任。1873年,美国各种类型的医院仅有178所,1993年,这个数字增加到5579所。

总体来说,美国的医院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750年至1850年。这时正是英国革命战争之后,美国作为一个新的国家刚刚诞生。当时的医院有两种类型,一是慈善医院(亦称非营利性医院),由不同的慈善团体管理;另一类是公立医院,由各级政府管理(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美国最早的医院如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医院 (建立于1752年)、纽约医院(1771年开业)及 马萨诸塞总医院(建立于1821年),均是为穷人 提供医疗服务的私立非营利性医院,主要靠慈 善捐赠来维持医院的运营。在1870年左右,麻 醉术和无菌手术开展之前,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在家庭中同样可以开展,甚至开展得更好。富人们通常在家中接受治疗,由家属或佣人进行护理。由捐赠人提供资金的非营利性医院仅治疗穷人、流浪者或无家庭支持的人。慈善动机的刺激和政府相应机构的缺乏使这些医院在早 期得到了充分发展。

第二个阶段为1851年至1920年年。这时一些专门的医院产生了。这些医院主要是宗教的、种族的或治疗不同疾病、不同病人的专科医院,同时这个阶段被视为由医生和公司管理运作的营利性医院的开始(表1)。在1900年代,各种不同产权类型的医院都出现了,但没有那一种占据医院的大多数。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营利性的医院开始发展。特别是外科手术因需要较好的专业训练和较好的消毒杀菌技术,医生们做手术不再到病人家里。因此,医生们开始联合起来建立不仅自己拥有产权而且通过经营运作赚取利润的医院。这种类型的医院更多地产生在美国的西部和南部。而在美国的东部和北部的医院则更多的是被公司所控制。通过其严格的专业运作,这种类型的营利性医院与慈善型和公立医院相比更有效益。医生们愿意选择到这些医院工作,因为他们的服务可以直接得到经济回报,而在慈善性和公立医院则不能如此。这类医院更乐于为中上阶层的富裕人士服务以图得到更高的回报。由医院雇请专人进行家务管理、护理和洗衣等,而在其他类型的医院这类工作则由病人家庭或正在恢复中的病人自己料理营利性医院的数量很快增多,但不久又下降。这是因为随着医生的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们感觉自己的专业自主性受到限制。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慈善性医院的病人难以支付其住院费用,医生拥有产权的营利性医院也开始出现亏损。医生们认识到,他们可以独立地靠其医术赚钱而不一定要拥有医院产权。这个时期,很多原为医生拥有的营利性医院转为非营利性医院。同时,地方政府也开始投人资金为当地的居民建立新的医院(表2)。此时非营利性医院成为主流。非营利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的区别在于,非营利性医院的利润必须投人到医院,用以改善医院的设施和服务,而营利性医院则可以用于股东分红;

营利性医院在这一时期增长很快,通常为 一个或多个在此医院中开业的医生所拥有,为 付费病人提供外科手术和内科服务。虽然在典 型意义上的营利性医院规模小于非营利性医

院,但营利性医院在数量上却超过了非营利性 医院。在1873年,联邦政府的调查显示全国共 有178所医院,全部为公立或私立非营利性医 院;而到19〗0年,在全部4359所医院中,营利 性医院占2441所;到1928年,营利性医院仍 然约有2435所,而医院总数已升至6 352所。 政府医院也从1870所增至1930所,其中一些医院仅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

在19世纪中叶, 美国的医学行业是个纯技术性和学术性的行业, 但医务人员却开始形成独立团体并追求自身利益。随后在医学界的压力下, 许多州通过医疗执照条例, 禁止未受过正规教育 的人行医。1847年美国医疗协会 ( American H ealth Care A ssociation, AHCA )成立, 最初它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 到20世纪 20年代成为一个利益集团, 同时成为美国医疗领域最大的专业组织。目前美国一半以上的医生都是它的会员, 其总部设在芝加哥。自 20世纪 30年代以来, 通过院外游说, AHCA 成功阻扰了所有不利于该组织的全国医疗保险方案在国会的通过。美国医学会 ( American M edicalA ssociation, AMA )、牙医协会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ADA )、护士协会 ( American N urses A ssociation, ANA )、医院协会(American Hosp ital A ssociation, AHA )、医学 院 校协 会 ( The A ssociation of American M edical C olleges,AAMC )等, 都受医疗协会控制和影响。美国的医院是从早期的慈善救济院变化而来的, 在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食宿的同时收治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到 19世纪末, 医院从救济性机构变成医疗服务机构, 从慈善机构变为企业。20世纪初, 在美国比较大的城镇出现了地方政府投资兴建的医院, 通常是以急性病治疗为主的综合医院。美国医院的种类有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之分, 包括公立医院、私营医院、非营利医院、社区医院、连锁医院。公立医院主要为特殊人群服务, 如: 海员、军人、退伍军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私营医院面向所有人, 以盈利为目的, 大都规模不大但服务质量较高。非营利医院由社区协会或地区组织经营。社区医院一般指除了公立医院之外的所有性质的医院, 为所有居民服务。连锁医院是指由公司购买、租赁或管理的连锁医院, 由独立机构或医院联盟控制。

美国是个基督教传统的国家, 传统上教会和其他一些慈善组织建立了志愿性组织, 它们属于民间医疗机构, 在妇婴保健、事故伤亡救护以及急诊救助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1881年克拉拉·芭顿创立的美国红十字会, 在战争伤残、自然灾害的救助和医疗急需的血浆采集与分发方面作用很大。洛克菲勒基金会则由约翰 # 洛克菲勒在 1913年创建, 该组织投入巨资用以资助公共卫生计划和医学研究及医学培训。

在美国医院的早期发展史中,有几个教训应该引起注意:第一,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营利性医院为 医生所拥有,实际上是医生执业行为的一种延 伸。病人在评价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时, 同样对他们所购买的医院服务也作出了评价。第二,在相同的发展机遇面前,营利性医院 比非营利性医院发展得更快,提示营利性医院 在调整医院规模或进人和退出医疗行业上,比 非营利性医脘更有优势,而且这一差别一直存 在。当条件不断变化而市场信号能够较好地反应社会偏好时,对营利性医院有利,但当市场信号不能较好地反应社会目标时,则会带来难题。第三,市场推动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并不仅 是当代所有的现象。即使在营利性医院遍布全 国的情况下,非营利性医院的数量仍然有所增加。非营利性医院的管理者并没有把其组织目 标局限于提供慈善性服务,而是涉足于为有支付能力的病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主流服务。它们对运作方式也作出调整迎合这些人的需要,否则他们可能选择其他医院。它们对付费病人和接受施舍的病人加 以区分,并提供不同水平的服务。有些非营利性 医院最初制定规则,禁止医生对住院病人记账, 但最终都放宽或取消了这一限制。在许多非营 利性医院,医疗服务最初仅限于由某一特定群 体的医生提供,而这种封闭式的人事制度也逐 步向开放式转变。医生对医院内医务活动的控 制曰益加强,而且通过医院内医务人员的组织 和资助并左右医院的资格认定过程,使这种控 制进一步制度化。

第三个阶段为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到20世纪60年代。1929年美国爆发全面经济危机, 许多人连温饱都没有保障, 更支付不起医药费用, 医生面临失业, 医院也因此濒临倒闭关门。这种医患双重困境引发了得克萨斯州达拉斯贝勒 ( Baylor)大学医院的贾斯廷· 福特 · 金博尔医生的关注, 他尝试设计教师医疗保险计划, 并通过统计学校教师们日常的医疗费用, 来确定月平均需要缴纳的人均最低保险费用。随后在人均最低保费基础上加上必要的利润开支, 计算出如果每个参加医疗保险计划的人每月缴纳 50美分, 当其患病时就可以享受 21天的保险住院治疗。这一计划模式一出台就受到医患双方的赞成, 也得到了美国医院协会的认可, 后简称贝勒计划, 并得到推广。贝勒计划保险模式因为由蓝十字 ( B lue Cross)组织管理, 所以也称为蓝十字计划。 蓝十字保险计划发展迅速, 到 20世纪40年代, 全美国建立了独立的蓝十字保险计划 56个, 拥有投保客户 600万户。 1945年蓝十字计划发展到 80个, 拥有 1900万(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医院历史)投保客户。到 50年代早期投保客户已经达到 4000万 0。但是蓝十字保险计划只是涵盖患者的住院费用而不包括外科和一般门诊的费用, 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外科和一般门诊的费用也随着医生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学水平的发展而大幅增加, 患者就医的经济压力也随之大增。 1939年, 美国专门解决外科和一般门诊保险的蓝盾计划创立, 参加者每月只交 117美元, 就可享受外科和门诊的医疗保险。蓝十字和蓝盾计划是美国医疗保险体系形成的里程碑。双蓝模式是私营非营利性质的,非营利的性质决定了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方向。非营利并非不盈利, 实际上医疗保险计划设计的盈利都控制在维持医疗保险计划正常运作的范围内。美国的私营商业性医疗保险计划和医疗保险公司自大萧条以后发展迅速。由于罗斯福新政只解决了工人养老和残疾保险问题, 没有解决医疗保险问题, 所以私立商业保险公司设置了许多因人而异、形式多样、受保范围灵活的险种供民众选择。由于双蓝计划 0设保范围狭小, 虽有价格优势, 但还是无法和灵活性较大的商业性计划相比, 所以商业性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很快就大大超过了自愿性非营利的/双蓝计划。在商业性医疗保险组织中, 有一种保险公司联合医院的合作模式受到企业的青睐, 有代表性的就是健康维护组织 (H ealth M aintenance O rgan izations, HMO )。 / 1929年在俄克拉荷马州建立了第一个健康维护组织合作卫生协会, 同年, 加拿大医生唐纳德·罗斯 ( Donald E1Ross )和克利福德 ·洛斯 ( C lifford Loos)在洛杉矶成立了 -罗斯 -洛斯 ( Ross- Loos)联合诊所 ., 专门向水利和能源部门的工人及家属和洛杉矶的工人出售医疗保险。健康维护组织的创办者相信: 健康维护组织通过与医院联合设计医疗保险项目, 可以吸引企业实体, 如雇主、协会、专门行业组织集体注册投保, 可以为投保团体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 包括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而投保费用也可以因企业团队人数众多而获得优惠, 缴纳方式通过主办方购买保险并与联合诊所订立医务合同, 按月或季度交纳固定的费用。另外, 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还建立自己的诊所和医院, 既提供医疗服务也提供保健服务。

自经济大萧条时期到1965年Medicare与 Medicaid出现这一段时间内,美国营利性医院的市场份额在全国各州下降了一半或者更多。 这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营利性医院在 资本规模方面通常较小,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许 多营利性医院破产。与此相对应,非营利性医院 由于有社区董事会,可以在社区内筹集资金。在 经济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利时,非营利性医院与 营利性医院在这方面的区别就显得至关重要。其次,由于社区医院放宽了对其医务人员 资格的限制,而医生也发现他们能够从社会筹 集到医院所需资本,并可通过职业报酬使自己 的收人最大化,因此医生举办私人医院的兴趣 不断下降。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制订的希尔-伯顿计划,为联邦政府利用专项拨款和补贴性 贷款建造新的政府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在20世纪50年代,营利性医院和 非营利性医院之间这种获得资本的不对称性进一步造成营利性医院重要性的下降,并促使它 们继续向非营利性医院转

变。

从 1789年美国第一家海军医院建立, 1847年美国医疗协会成立, 到 20世纪 30、40年代各种层次和种类的医疗保险公司创立, 历经一个多世纪, 美国形成了市场化商业性的医保服务体系。

第四个阶段为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1965年政府颁布了医疗照顾 (M edicare)计划和医疗补助 (M ed icaid)计划, 解决了老人和贫困人群的医疗保险问题。医疗照顾计划规定, 凡缴纳社会安全税与老人医疗保险税的工作人员, 当年满 65岁和 65岁以上退休后, 符合资格领取社会安全退休金者, 可以享受政府规定的老年医疗保险服务保障, 该医疗保障属于全国性的强制性社会医疗保险。医疗补助计划规定, 凡年收入人均不满 7000美元 (不同时期的标准不同 )的低收入家庭和资产有限的贫困家庭, 均可享受政府设置的医疗补助计划。该计划涵盖接受现金救助的贫困老人、儿童及其父母、或是残障失能者和盲人。医疗补助计划由联邦政府通过各州政府推行实施, 具体采用联邦和州两级供款模式, 即联邦政府和各州分担医疗补助计划费用。

在20世纪60年代,私立保险组织获得发 展。伴随1965年Medicare与Medicaid的颁布 实施,以前很大一部分不收费的医疗服务得到 了资金支持。第三方偿付组织十分慷慨,鼓励 向营利医院购买服务。在20世纪50年代,营 利性医院下降的趋势得到转变,营利性医院所 占的比例稳定在13. 5%左右。它们的市场份 额如果根据病床提供能力来衡量,由1970年 的3. 86%升至1980年的7. 66%。在此期间,公司化的连锁医院得到长足发 展。许多医院发展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 医院,并在与非营利性医院的竞争中,通过财政支持的再分配,为护理人员和医生提供足够 的生活福利设施和齐全的支持性技术设备,成 功地吸引了大量医生。

受益于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美国医院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人力资源方面: 1900年, 医生和医务工作人员的配比是 1:1, 1978年美国的医务人员增加到 670万人, 其中 40万是医师, 配比是 1:16。 1935年,国的医患比是 1:800, 1985年为 1:450。经过训练注册的护士在每 10万人中有 380人, 还有大量的护士助理、清洁工和其他人员为医院住院病人服务。 1935年, 只有白种盎格鲁撒克逊人才允许进入医疗行业, 60年代以后, 医疗行业逐步全面开放, 允许各种人种及妇女进入医疗行业, 医学院就读的女生也已超过 20% 。其次, 医疗设备方面: 从 19世纪以来, 美国人都认为医院是为患者提供服务的最佳地方。 1929年美国有 6665家医院, 能提供 90多万张病床,à 以当时人口 1亿多计算, 每千人拥有 9张病床。 1977年, 美国大约有 110万张病床, 可人口已经增加了一倍, 每千人中约有 515张病床。á 虽然相对比例降低了, 但绝对比例上升了, 因为美国医学会用高标准淘汰了一部分低质量的医院, 提高了现有医院的技术含量; 另一方面说明人均享有医疗资源的比例下降, 医疗成本开始增加。第三, 医学研究方面:20世纪 50- 60年代, 美国的医药学研究出现了跨越性的发展。新抗生素药物、X 射线技术、同位素扫描仪、对抗小儿麻痹症的疫苗、麻疹疫苗、心导管插入术、计算机在疾病分析中的应用, 以及其他新科学在医生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运用, 明显扩大了医疗资源并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效用。

第四个阶段为80年代以来。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由于卫生费用的 增长速度超过通货膨胀的速度,政治和经济上 的巨大压力均强烈要求控制卫生费用。为了促 使医院控制卫生费用,出现了一些新的规定或 组织,主要有:Medicare预付制、价格谈判和卫 生服务利用评估、健康维护组织(HMO)和优先 提供组织(PPO)。在新的环境下,营利性医院举 步维艰。营利性医院利润下降,股票价格也随之 下跌。营利性连锁医院发生了大规模重组。重组 之

后,在20世纪90年代,哥伦比亚医院集团成 为主要的营利性连锁医院集团,囊括了美国医 院集团、卫生保健托拉斯和Humana医院集团 所属的医院。随着营利性连锁医院集团的发展, 非营利性医院向营利性医院转化的步伐加快。 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的压力,营利医院也在向非 营利医院转化。据统计,在1990 ~ 1994年间,全 美有39所非营利医院转化为营利医院,另有 41家营利医院转化为非营利医院。与营利性连锁医院集团的发展相对应,在 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许多非营利性医院致力于向成功的营利性医院学习,主要包括:建立营利性的附属公司,发展非营利性连锁医院与营利性管理公司签约让其负责管理,把某些服务项目委托给营利性公司运营(包括急诊部、实 验室检测、X线机、药物和酒精滥用康复科),与 营利性公司或医生组织合资等。这种趋势以非营利与营利部门的相互融合为特怔。营利性医院采取的这些策略,尤其是医院集团的快速扩张,所冒的风险与营利性医院一样。这一点最近已被Alleghany医院集团的快速扩张及随之而来的崩溃所证实。

第五个阶段奥巴马医改驱动医院变革。随着奥巴马医改的实施和医疗经济环境的改变,美国医疗行业迎来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大的并购热潮。2013年7月,美国纽约市两大医疗集团——西奈山医疗中心(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和统一医疗伙伴集团(Continuum Health Partners)决定合并。前者拥有西奈山医院和西奈山医学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和最顶尖的教学医院之一;后者拥有纽约市4家主要医疗机构,包括贝丝·以色列医疗中心、罗斯福医院、圣路加医院和纽约眼耳专科医院,其中贝丝·以色列医疗中心在全美医院中排名前列。这两大医疗集团合并后,将成为纽约市最大的私立医院体系。这并非美国超级医疗集团的个例。Tenet医疗集团在2013年6月24日宣布斥资43亿美元收购Vanguard医疗集团。Tenet和Vanguard并购后的医疗集团将拥有79家医院和157家门诊患者诊所,覆盖美国16个州。田纳西州的社区医疗集团(Community Health Systems)最近同意以现金36亿美元和合并后集团价值76亿美元股份的高价,收购佛罗里达州的健康管理联盟(Health Management Associates)。教会医院与非教会医院、非营利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也在开展联合及合作。根据医疗研究公司尔湾利文协会(Irving Levin Associates)发布的数据,2011年度至2012年度的医院并购超过200宗,这还不包括医院购买医生诊所。不仅如此,连一些世界闻名的医院品牌也加入了寻求扩张的队伍,例如梅奥诊所(Mayo Clinic)、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CCF)、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和杜克大学医疗集团(Duke University Health System)(见前页图)。梅奥诊所、CCF和安德森癌症中心在开展附属扩展项目,而杜克大学医疗集团则正在与一家大型营利性社区医院连锁集团生命点医院集团(LifePoint Hospitals)展开合作,计划成立联合体购买医院。CCF的附属扩展项目开展已有约20年,但近年来其医疗网络成员数才迅速增长。CCF的心脏专科、神经医学专科、神经外科、器官移植和肿瘤专科的附属医疗机构有17家,远程脑卒中项目的附属医疗机构有6家,自闭症发展解决方案的签约医疗机构有4家。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扩展项目开展于2005年,目前医生网络认证的成员单位有9家。梅奥诊所医疗网络创建于2011年,目前的成员单位有14家,在经过多年的合作联系后,芝加哥南部郊区的北岸大学医疗集团在2012年9月宣布成为梅奥诊所的附属医院。杜克-生命点医疗集团成立于2011年,如今已经购买了4家医院。

2010年通过的《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下称“奥巴马医改”)的实施,使超级医疗集团在全美遍地开花。《经济学人》肯定了这一趋势,并指出自奥巴马医改以来,最显而易见的改变是大医院和大型医疗集团变得更大。美国拥有5700余家医院,其中非营利性医院数量占75%。不过大多数医院都采用相似的商业模式:在按项目付费的情况下,自然是以最高的价格尽可能多地提供服务。然而,这种模式不但无法为医生提供经济激励来确保患者

医院历史篇二: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是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MI)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十分重要的应用领域。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不可忽视的卫生信息化产业(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HIT Industry)。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授 Morris Collen于1988年曾著文为医院信息系统下了如下定义: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一个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integrated hospital i nformation system,IHIS)应该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医疗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模式是采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把医院的医疗信息,业务信息进行管理,进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发管理决策支持和医疗决策支持系统,帮助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作出决策咨询。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对医院各个部门的信息收集、传输、加工、保存和维护。可以对大量的医院业务层的工作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完成日常基本的医疗信息、经济信息和物资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并能够提供迅速变化的信息,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及时的辅助决策信息。医院信息系统的运用,是医院科学管理和医疗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我国医院信息化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单机单用户应用阶段:始于20世纪70~80年代初,这一阶段开始时以小型机为主,采用分时终端方式,当时只有少数几家大型的综合医院和教学医院拥有。80年代初期,随着苹果PC机的出现和BASIC语言的普及,一些医院开始开发一些小型的管理软件,如工资软件、门诊收费、住院病人费用管理、药库管理等,这一应用阶段的工作异常艰苦,在技术上能在屏幕显示汉字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部门级系统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XT286的出现和国产化,以及DBASEIII和UNIX网络操作系统的出现,一些医院开始建立小型的局域网络,并开发出基于部门管理的小型网络管理系统,如住院管理,药房管理、门诊计价及收费发药系统等。

全院级系统应用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快速以太网和大型关系型数

据库日益盛行,完整的网络化医院管理系统的实现已经成为可能,于是一些有计算机技术力量的医院开始开发适合自己医院的医院管理系统。一些计算机公司也不失时机加入进来开发HIS。这一阶段的HIS在设计理念上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在实现上注重以医疗、经济和物资三条线贯穿整个系统,在应用面上坚持管理系统和临床系统并重,力争覆盖医院各个部门。这一阶段,开发出了全院数据充分共享的门诊、住院、药品、卫生经济、物资、固定资产、LIS、PACS等系统。

区域医疗探索阶段:近几年,国内一些地方卫生局、一些大医院和一些有实力的机构(例如:医管局)开始探索区域医疗信息化,力图在一定区域内实现医疗机构间医疗信息的交换和共享。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建立跨医院的信息交换平台,在此平台上,才能开发化验检查结果共享、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分级医疗协同、人才培养、信息发布等应用。

医院信息系统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医院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之间竞争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成为促使医院加快建设和开发HIS的强大推动力。

中国过去30年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深刻影响的生态变化与政策指向的标志性事件有:

一、1998底启动的医疗保险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影响最深刻的政策事件 尽管医疗保险开始时仅能覆盖20%左右的人群,只包括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不包括公务员、家属、儿童和农民。但为了能获得医疗保险(医保)补偿(报销),医疗机构向医保机构报送电子化的医疗费用报销申请单是必须的,成了任何医疗单位进入医保体系的准入条件之一。即使是在偏远、贫困地区的县医院也必定有用于病人账单处理(Bill Accounting)的计算机系统。

二、卫生管理部门强调病人的知情权

许多城市的卫生局下文要求医院要能为住院病人提供医疗服务项目与收费的日清单,这直接刺激了医院护士/医生工作站的研发、市场与实施。

三、2004年的SARS暴发

SARS暴发导致一个全国性突发的严重公共卫生事件。其直接后果是公共卫

生信息化投入的跳跃式增长,世界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直报网络系统的建设与成功运行和各省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建设。

四、2009年正式启动的新一轮医疗改革

新一轮医疗改革正在引导我国医疗体制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发生深刻的变革,也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化爆破性增长的引信。

医院历史篇三:xx第一人民医院20年发展历程

XX医院发展历程

逝者如斯,沧桑阅尽,在历史长河中悠然积淀的总会是那些最沉甸的精华。回望历史,XX医院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中曾经留下了许许多多浓墨重彩的时代印记;鸟瞰现在,XX医院正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矗立在XX之翼,以它的圣洁和神圣关爱着一方生命,护佑着一方健康。

XX医院的前身是XX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始建于1953年,1955年改为“xx”,1957年改为xx人民医院, 1983年又改为“XX市第二人民医院”,随着1993年XX建县更名为现在的“XX医院”。医院于2003年12月26日实现主体搬迁,新址位于XX县站前一路(107国道旁)。新医院占地57余亩。

在6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医院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80代初医院是十多个乡镇30几万人口的医疗中心。进入90年代,由于多方面原因医院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医院技术水平、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其它医院。特别是1990年前后,广大职工人心浮动,骨干力量大量流失。1993年建县后,医院抓良机,进行改革面对挑战,医院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医院业务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1995年5月15日,医院向银行贷款并自筹资金兴建了4200平方米门诊大楼即“急救中心”,1999年投入使用后,医院迎来它低迷以来的第一个春天,拥有职工319人,完成业务流水近650万元。但由受业务发展空间的限制及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松懈,人才流失严重,加上就医环境不优,至使病源流失,导致医院发展后劲不足。

进入21世纪医院积极争取到各级工程专项资金的扶持,加之医

院领导励精图治,进行长远规划,使医院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开始进入慢步回升的发展中。2003年12月,医院实现了主

体搬迁。开设了内、外、妇产、儿等七个住院科室及放射、B超、检验等12个辅助科室,继续开设“120”急救中心和急诊科。独立设臵院办、党办、医务科等18个职能科室。

2008年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主体搬迁五周年,

医院的各种服务功能得以跨越式提升。经过“4〃26”事件救治,手足口病防治、结石患儿筛查,“二优”医院称号的取得,与协和医院技术协作医院的挂牌,标志着我院在整体功能上又上了一个台。

2009年医院以开展“医院管理年”、“行评”, 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活动为契机,促进医院水平提高,医院继续执行《医疗机构准入制度》和《医务人员准入制度》,要求临床人员持证上上岗,对无职业资格人员实行转岗、待岗。

2011年,医院购进多参数监护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超声骨密度测定仪,DR等设备的投入使用,为临床科室开展相关新业务、新技术提供了支撑。普外科将传统手术与腹腔镜外科技术有机结合,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腹腔下手术;脑胸泌外开展的经尿道输尿管镜尿管镜火激光术等手术;医院为提高专科医疗水平和疑难生症的救治能力,医院申报并评审通过了ICU、耳鼻喉科作为市级生点专科。

2012年是医院发展进程中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医院不仅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和就地改扩建工程建设,同时还被卫生部评定为省级“二级甲等”医院。不仅开展了“三好一满意”“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等主题实践活动,而且重新规划了肾内科、单独设臵普儿科与新生儿科、并将妇科与产科、胃肠外科与肝胆外科专业分开、病区分开,新增新生儿科和急诊科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签订医疗技术协议书,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团签订“冬病夏治”技术援助协议书,从而带动全院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逐步推动了各学科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实现整体化发展。

2013年4月24日湖北省县级医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省级

综合考核小组在xx领导的带领下来到XX县,对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省考核小组来到医院,对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任务逐条进行考核检查,并到临床科室对住院患者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全面检查考核,省检查组认为,XX县第一人医院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试点改革工作上高度重视,全力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自建县以后,在县委县政府和主管部门直接关心和支持下,在医院主体搬迁后,医院绿化面积达50%以上,院内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主干道路安装了高架灯,使整个医院形成了集绿化、硬化、亮化、美化为一体的花园式医院,给就医患者提供了优美的就医环境。

20年里医院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人才管理。积极申报评定普外科 、神经内科新生儿科、急诊科、骨外科、耳鼻喉科、护理为市重点学科,开展各类新技术,填补了医院空白,使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择优录用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研究生、毕业生50余人,根据需要和条件,选送了100余名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医务人员赴上级医院学习深造,提拔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借“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博士团工程”“武大中南医院技术协作”的契机,有效拓宽了服务项目,提升了服务功能。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稳定了人才队伍,增强了医院发展后劲,建立了有序的人才资源梯队。

20年里医院文化不断创新。坚持文化兴院方针,努力建设学习型医院,通过举办医院文化培训班和各类学术讲座,召开院长联谊会、节日慰问、出院回访、送医送药下乡、悬挂医院文明用语、开展职工文体活动等形式,营造了健康、和谐、奋进的医院文化氛围,树立了文明医院的形象。

20年来,医院先后获得了县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县卫生工作先

进单位、优秀实习基地、全县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省医政医管工作先进集体等多种荣誉称号。

20年来,医院在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新形式下,XX医院全体员工将在医院党总支、院委会的带领下,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理念,以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朝着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医院目标迈进。

相关热词搜索:医院 历史 协和医院历史 251医院历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