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一:人教版初中历史七至九年级知识点总结及中考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上册)

一、元谋人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考试说明]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夏朝建立的史实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四、商鞅变法

1.主要内容

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2.历史作用或影响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试说明]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二、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示意图》

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秦统一文字表》和《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分为36郡,郡下设县。 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作用: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五、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13个州部设刺史。

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对外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

作用: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六、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及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考试说明]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形势图》

魏、蜀、吴建立

220年,曹丕,魏,洛阳

221年,刘备,蜀,成都

222年,孙权,吴,建业

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南方比较安定。

三、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改革内容:(1)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改革作用: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如胡食、胡服、胡床、胡乐、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下册)

一、隋唐科举制度: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二: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世界历史>第一册.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

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三: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 1 课 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偿 2100 万元 3.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1860《北京条约》 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

影响: 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领导人为洪秀全

第 3 课 收复新疆 阿古柏入侵新疆。左宗棠开始进入新疆。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 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 4 课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 等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 5 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政府被迫与 11 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白银 4.5 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清政府拆毁 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 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 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 权 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 6 课 洋务运动

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曾成立竟是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评价: 1.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 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 7 课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光绪帝。公车上书失败后,他们创办了《万国公报》,又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1898.6~9 百日维新。光绪帝按照维新派意图,颁布以下便法令:1.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 新人士 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戏仿书籍,传 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4.训练新式军队等。此次变法被成为“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第 8 课 辛亥革命

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后有建立统一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成立在日本。中国同盟会又成立机关刊物《民报》以三民主义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胜利后,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 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 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 9 课 新文化运动 年起,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 两面大旗,建立《新青年》。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3.提倡新道德,反 对旧道德 4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性质:

1.新文化运动是我过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但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 10 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人发动五四运动,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 意义:无私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始。 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内容:1.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施共产主义 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 11 课 北伐战争 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后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了。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这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后来,南京政府统治了全国。 第 12 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于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 13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10 开始长征。 1935.1 召开遵义会议,内容:1.集中权利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有毛 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3.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1935.10 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10,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前几军会师,这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 的基干力量,使中国人民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 14 课 难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东北三省,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但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十年内战(1927~1937)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 15 课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有称“七七事变” 在危急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1937.12 南京大屠杀

第 16 课 血肉筑长城 平型关大捷。意义:这时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1938 台儿庄战役。意义: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1940.8 百团大战。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 大规模战役。 1945.7 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945.8.15 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意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 17 课 内战烽火

内战。蒋介石给毛泽东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的目的:1.进一步 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2.为了欺骗人民。毛泽东 1945.8 到达重庆目的:1.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2.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重庆谈判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1946.6 蒋介石队中原解放区进行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7.3 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1947,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 第 18 课 战略大转移 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意义: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1848.11~1949.1 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949 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工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渡江作战。 南京解放,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 19 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放弃高管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些民族工业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2.辛亥革命的成果,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 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队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4.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5.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的回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征:1.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夹缝中求生存,发展。2.比较落后 3.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3.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第 20 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9 世纪初轮船、火车传入中国 。19 世纪 70 年代后,中国开始假设有线电报,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也传入我国。 1872 年在上海创办《申报》。1897 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辛亥革命后,1.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2.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3.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 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 21 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意义:这时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侯得榜制造纯碱 。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编《海国图志》一书,接受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著《天演论》,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 进步观点,激励人们自强。

第 22 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戊戌变法时创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并于 1095 年废除了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鲁迅,文学巨匠,《狂人日记》,《孔乙己》。美术大事徐悲鸿《愚公移山》。人民音乐家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郭沫若创作了《屈原》历史剧。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创作小说: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八下一部分: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 年 9 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通过了共同纲领 选举委员会、主席 决定国旗、国歌、首都、纪年 决定建立人 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为开国大典做好了准备 1949 年 10 月 1 日 开国大典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 意义:国内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2.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 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3.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 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51 年 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1950.6 朝鲜内战爆发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原因: 1.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2.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 国安全 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意义: 在国际上, 它沉重打击了美帝国注意的嚣张气焰,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在国内,它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极大地增强了 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三课 土地改革 1950 年 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 年 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1.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 成为土地的主人 3.政权更加巩固, 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 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8) 五年计划的基本计划试:1.几种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 成就:1.1953 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2.到 1956 年,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代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初第一辆汽车 3.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4.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 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5.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 南北的交通 6.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意义:1.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拱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 地得到加强, 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2.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 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4 年 9 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相关热词搜索:知识点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