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本古诗选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2017年9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全国铺展,新版“部编本”初中语文课本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基于“文本中心论”,以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视角,对七年级语文课本古诗词选编研究可得:课内外古诗词诵读篇目增添、编排体系关联性增强、文体意识突出。新教材古诗词的选编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方便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部编本;七年级语文;古诗选编;文体意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在编写思想和结构框架方面贯彻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构建了初中起始年级语文综合实践体系,能够满足当前中学语文教与学的需要。古典诗歌作为语文教育中重要文体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学习古典诗词是了解古人,与古人心灵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古典诗歌的学习,不仅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而且还是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无论是古人慷慨悲歌的爱国情怀还是多姿多彩的大好河山,都能深深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國人的自豪和骄傲。作者、文本、读者三中心,文本中心论认为分析的重点在于文本,利科尔认为文本才是解释学关注的中心问题,文本世界不是纯粹的符号或象征的世界,而是一种可能的世界,或者说是一种可能的存在模式。
  一、课内诵读数量增加,课外重语感涵泳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古诗词基本以“诵读欣赏”的形式出现,在教师疏通文意、讲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熟读成诵。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016 年版“部编本”七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分上、下两册,每册有 24 篇课文,共有 48 篇课文选入,其中古诗词课文3 篇(上册1篇4首,下册2篇6首)。课外古诗词选文共4篇(上下册各2篇8首),编排在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之后。较之于旧版本5首课内20首课外相比,部编本10首课内16首课外古诗词,有数量增加的趋势。课内得法,课外收益,课内和课外古诗词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练习实践、学以致用。
  二、体系内部逻辑关联性增强
  部编本古诗的编排更加适合初一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和老师的教,与小学语文的衔接更加流畅。纵观中学语文教材的教育目标、单册课本学习目的、单元目标和单课目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替换《钱塘湖春行》的设计相当巧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契合单元提示“四季美景”“汉语声韵之美”与课后“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杜甫《钱塘湖春行》移到八年级上册,与其他四首歌咏山水的优美唐代律诗组合为一篇课文。此外,上册中古诗词《观沧海》“秋风萧瑟”的秋天登高临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的晚春祝福朋辈,《次北固山下》“江春入旧年”的春天里望雁思乡,《天净沙·秋思》“秋思”的秋天漂泊天涯,知识点的编排由易到难,层级递进,能力要求逐渐加大,每篇课文与该单元的人文主题“四季美景”也更契合,此外本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秋日胜春朝”的明丽秋景,《夜雨寄北》“夜雨涨秋池”的秋夜孤独,《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冬夜梦境,《潼关》“秋风吹散马提声”的西北秋景,对课内古诗词诵读的延伸,相近的知识线索鼓励学习能力的迁移。既体现学科知识内在逻辑顺序,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新教材中各种学习目标的设置是循序渐进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文体意识突出
  究竟什么是文体?它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或样式、体制、种类、类型),是文本构成的规格或模式,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文体对现实世界的表达功能,是它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它能代表某个时期、某个作家、某种说服人的特殊风格。文体是一种受文化制约的相对现象,其意义并非主要来自自身结构的属性,而是取决于某种非语言的、个人或文化的特质。文体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本世纪初的语文教育改革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就是文体意识淡薄。从课程设置的理念上存在着弱化训练,淡化文体的训练。七年级上学期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古体四言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言绝句,《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天净沙·秋思》散曲。七年级下学期2篇课文中,《木兰诗》乐府诗,《登幽州台歌》古体诗,《望岳》五言古诗,《登飞来峰》七言绝句,《游山西村》七言律诗,《已亥杂诗(其五)》七言绝句。古体诗与近体诗编排错落有致,在单册的独立系统中按照中国文学史的发展顺序进行编排,在七年级整套的体系中则螺旋反复,逐步加深学生对文体阅读的意识和文体写作的分类。
  综上所述,部编本语文教材古诗部分的改编更加科学、理性和唯物。面对这种优化和改进,作为教者的我们除了懂得欣赏教材也应该调整自己的古典诗歌教学意识,怀着对学生的爱心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探寻教学新思路,让教学尽可能地贴近编者的意图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基金项目:江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结题成果,JME18004《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研究》。
  作者简介:
  庞光华,男,汉族,北京大学汉语史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史,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古文献学,语言学,文化史研究;
  李凤娥,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育。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七上、七下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朱嫣红.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研究[G].江苏:苏州大学,2009.
  [4]关跃霞.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G].课外语文,2018,(1):26.

相关热词搜索:选编 古诗 课本 七年级 语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