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错误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的错误篇一:电视剧中普遍存在的历史错误总结

1.奉天承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古装剧里太监宣读圣旨必然的开头,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现在的古装剧甭管哪朝哪代都是这样的开头,其实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只有明清两朝是这样的。奉天指的是尊奉天命,承运指的是继承”五德“(也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运行。所以奉天承运意为君权神授,君权是上天赐予的。在唐朝一般诏书的开头“门下”二字,而元朝汉文诏书的开头一般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圣旨开头为八个字,圣旨开头“奉天承运皇帝“六字是连续的,其余的两个字根据圣旨的内容和诏告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分别为诏曰,制曰和敕曰。“诏曰”是诏告天下的意思,凡重大政事须告知天下臣民的,均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诫的意思,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时均会使用敕曰,意为告诫官员要勤于政务,勿贪图享乐,要忠于朝廷,勿结党私营,危害朝廷。

参考史料:

1.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曰奉天殿,门名亦如之。??太祖‘奉天’二字实千古独见,万世不可易,以故祖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遇亲王尊行者,必手秉此圭,始受其拜。以至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2.毕諴之父赠承德郎翰林院学士,母葛氏封恭人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未有躬自累善,而其后不振者也。朕岂吝于褒贶哉。尔毕矩乃翰林学士,毕諴之父,其性之义,其行之良,允文允武,四方之纲,庆延乃子,翰墨奇香,甚悼尔之,弗躬者也。是宜褒编,以彰潜德。兹特赠尔:承德郎,翰林院学士。尔灵不昧,其尚知荣。

敕曰:德之在人,亲者父母均也。故朝廷追锡之典并逮之,尔翰林院学士毕諴之母葛氏,孝敬勤俭,贞静淑懿,笃生哲嗣,克举其官。兹特赠尔为恭人,九原有知,钦承无数。 敕命 大中四年五月二十八日之宝

2.臣妾

现在的古装剧中皇后和妃嫔均对皇帝自称臣妾,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臣妾的本意为天下的男女,特指低贱的男女。一般情形下皇后和妃嫔对皇帝的自称为妾,妾身,贱妾,小妾等。很少有自称臣妾的,目前只在《明史》一部正史中发现皇后称臣妾的记载,另外在《四朝闻见录》中也发现了妃子自称臣妾的记载。

史料参考:

1.《尚书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

2.《明史》卷五四 志第三 礼志八 嘉礼二 册皇后仪册妃嫔仪附条

“古者立后无册命礼。至汉灵帝立宋美人为皇后,始御殿,命太尉持节,奉玺绶,读册。皇后北面称臣妾,跪受。其后沿为定制,而仪文代各不同。明仪注大抵参唐、宋之制而用之,太祖初,定制。”

3.《四朝闻见录》:大姐姐远处北方,臣妾缺于定省??臣妾诚梦不到此。这是宋高宗对当时还是德妃的宪圣慈烈皇后吴氏说等韦太后回来就册封她为皇后时吴氏的回答。

3. 大人

称呼当官的为大人,源于清代,源于满清政府对于汉人思想的奴性控制。所以现在的编剧给我感觉都太缺乏历史常识了,不管哪一年代的古装戏,全称大人,不知道误导了多少观众。大人前面一般会加上姓,比如刘大人,但是现在的编剧都称呼和珅为和大人,这就不对了,和珅姓和吗?不是,他姓钮钴禄,和珅是他的名字,所以按照汉人的叫法可叫钮大人。

4.总兵

总兵这一官职源于明朝,现在的《隋唐演义》和《封神演义》这种官职居然满天飞,确实是误导了不少无知少年。总兵简单而言就是边防军的统领。总兵一职在明初还是无品级的,但到了明末就成了军队的领袖,高级将领,相当于现在军区的司令。总兵到了清朝官阶为正二品,归巡抚提督统辖。

5.包拯

影视剧中的包拯包青天杀人前居然不需要奏报皇帝核准,这简直是逗死我了,宋朝的死刑复核复奏制度哪里去了?他包青天杀人不用皇帝批准,这就和杀人犯杀人没有差别。那还要皇帝干嘛?他包青天是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干脆篡位自立为皇帝好了。

所谓死刑复核复奏制度就是在地方官判决一个犯人死刑后,要上奏给中央,宋朝是上奏给刑部,刑部审查后交由皇帝批准,皇帝批准后方可执行,一般都在皇帝批准后三日内执行。这个制度始于北魏太武帝,隋朝和唐初是实行三复奏,而唐太宗李世民害怕枉杀人命,还一度实行五复奏制度,后来改为地方三复奏,中央五复奏。所谓三复奏就是指前后向皇帝上奏三次,五复奏同理,皇帝均要同意,方可杀人,而且明确规定皇帝同样执行死刑三日后必须执行。如果说在复奏没有批准的情形下,或者批准后不是在三天后执行,则执行死刑的官吏要获罪。历朝历代的复奏次数不一样,但是上诉执行死刑的规定是一样的。包拯没经过皇帝批准就杀人,是要获罪的。

6.奴才和奴婢

现在的影视剧不管是哪朝太监都对皇帝和后妃们自称奴才,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宦官自称奴才始于明代。清朝的满臣和入了旗的汉臣也自称奴才,没入旗的汉臣只能自称臣。这事实上这是清廷的一种民族歧视,因为臣比奴才地位更低。而且清朝的女官(即高级宫女)也是自称奴才。

现在的影视剧宫女们对皇帝和后妃都自称奴婢,这也是不对的。奴婢的本意为奴隶,男称奴,女称婢,奴婢是没有自由的。倒是在元朝的戏剧中有发现宦官自称奴婢的,所以可以知晓宦官有自称奴婢的。

7.夜市

现在不少影视剧在唐朝出现了夜市的剧情,夜市,一般认为起源于北宋东京,在两宋时期夜市发达,而且商品玲琅满目,有娱乐场所,有饮食服务,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服务。但是在唐朝除了上元节这一天,夜市开放,男女们都跑到了街上去看花灯,去尽情玩乐,这天也是有情男女最开心在一起的一天,因此也说法认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上元节。有人曾经拿出王建的《夜看扬州市》来证明唐朝有夜市,今天我要给予反驳,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夜市千灯照碧

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这首诗里的夜市千灯,其实是在暗示我们这一天为上元节,为灯节,所以这也符合唐朝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有夜市的史实,所以说那些说唐朝有夜市的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夜市源于宋朝,两宋时期是夜市最为繁荣的时期。

8.称呼

我发现现在的古装剧,不管哪朝,汉人对自己父母的称呼都为爹娘,事实上这未必,称呼各朝都有差别,比如说南北朝隋唐时期称呼父亲为耶耶,称呼母亲为阿娘。

9.古代的公文没有标点符号

古代的标点符号,并不像现在这样存在。古书没有标点符号,而是由读者自己标上去从而方便阅读的。古代的公文亦没有标点符号,现在的古装剧由于全部使用标准普通话,所以公文有标点符号,这也不能算错误。如果为了让剧中的公文更有历史感,其实是可以使用简单易懂的古文,同时也不加标点符号,这是我的一个提议。

10.本宫

本宫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宫之主,也就是说只有一宫之主才能称本宫,比如说皇太极在1936年立的五宫,分别是清宁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即孝端文皇后),关雎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即敏惠恭和元妃),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即懿靖大贵妃),衍庆宫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康惠淑妃),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也就是说只有这五宫的女人才有资格称本宫,剩余的皇太极的其他女人都没有这资格。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太子也能自称本宫,这是因为太子是东宫之主。因此本宫并不只是皇帝女人的专有称呼。至于现在的电视剧我感觉上有的不是一宫之主的女人也能称本宫,因此这也是错误的。

11.太医是如何给宫中女眷看病

宫中女眷可不是寻常的女人,这些都是皇帝的亲人,太医给这些人看病时,那是无法当面诊脉的,那是必须在一个屏风外瞧病。那么屏风外怎么瞧病呢?相信大家都应该听说过那就是悬丝诊脉。所谓悬丝诊脉指的是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情形下,在医生给女病人瞧病时,用一根丝线,丝线一端绑在女病人的手上,另外一端在医生手中掌握着,然后判断脉象,诊断病情。当然,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根本诊不到脉搏的。所以太医只有通过询问病人,以及花钱贿赂伺候病人的宫女太监,来得知病人的具体病症,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治愈病人。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喷一喷《甄嬛传》,在《甄嬛传》中温实初温太医居然能够当面给甄嬛和沈眉庄诊治,还能和沈眉庄发生一段感情。这个照史实来说是不可能发生的,特别是在清廷的这种森严的宫禁制度中,一个太医怎么可能当面诊治皇帝的女人,又怎能轻易地发生关系,而不被皇帝察觉,现在想想还是觉得挺好笑的。

12.清朝的发式

清初颁布的剃发易服令,要求汉人以及在其治下其他民族全部剃成女真族的发式,汉人奋力反抗,当时造成了满清的大屠杀,著名的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清初的发式是金钱鼠尾,也就是后脑勺留一撮头发然后垂直留辫子。而现在有关清朝的戏的那种后脑勺大辫子的发式,是在清朝末年才形成了,清朝中期和清朝前期都不是这个样子的。

13.击鼓鸣冤

现在的影视剧中百姓向官吏击鼓鸣冤的情节时常出现。然而衙门前的鼓最早并不是作如此用,而是官吏的下班铃声,鼓一敲就宣告下班了。而作为百姓鸣冤用则是始于明清,在此之前并非如此。因此这也是现代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历史错误。

14.哥哥

哥哥用来称呼兄长是在唐朝以后,在唐朝前哥是歌的意思,因此在唐朝前的电视剧不应该出现管兄长称呼哥哥的剧情。而在唐朝前用兄称呼哥哥,比如说可以称呼大哥为长兄。 史料记载:

《史记 燕召公世家》: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裳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这里的哥是歌的意思。

15.公公

现在的电视剧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管任何太监都称呼公公。实际上这是不符合史实的,公公只是对于年纪较长并且地位最高的尊称,这个就好比我们现在可以称呼老爷爷为老公公,需是年老之人。只不过年老往往和地位有一定挂钩,地位高的太监往往年纪都较大。

另外这里补充说明一点,用老公称呼太监,这也是确有其事,只不过是明清两朝的北京市民对于太监的一种俗称。

史料记载:《红楼梦》第83回:“门上的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贾赦道:‘请进来。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

历史的错误篇二:常见历史错误思维定势例析

常见历史错误思维定势例析

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思维定势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正确迁移,形成正确的学习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错误的思维定势却相反。那么错误的思维定势是如何造成的呢?

第一:评价只强调局限性,而忽视了进步性

如对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关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政策(如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我们评价说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是“害怕劳动人民”等。得出这些结论的原因是用传统的阶级立场分析法,用有色眼镜去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但如能正确的分析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实事求是的分析,就不会得出这个不全面的结论。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正处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早期,所以反封建是当时革命的核心内容。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它要求对生产资料是绝对的私有制,不能容忍来自各方面的干预,尤其是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它严重的阻碍了当时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资产阶级提出的这些口号是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的,有利于当时正在进行的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斗争。并且当时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还不明显,反而是反封建的同盟军(如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力都是人民群众),对付共同的敌人——封建地主阶级。同样,当时提出的另一些口号,如“自由、平等、博爱”等,也是在思想上反封建的产物,所以不应再加上那些什么“虚伪性”的标签,而应大胆的肯定它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是进步的。

又如中国近代史中,1861年清朝总理衙门设立。我们的教材只强调“总理衙门的设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这容易对总理衙门形成一个偏解的思维定势。但如能全面的了解总理衙门的职权、运行,客观的加以评价:实际上总理衙门在推动当时的中国历史近代化上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明清政府已被迫放弃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基本上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到近代外交的转变,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也使中国的封建体制开始有了近代化的影子。

第二:评价只强调进步性,而忽视了局限性

如世界近代史中关于印度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中内容之一:“回到纺车去,提倡人民以手工纺织来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教材中是加以肯定的,而仔细分析,其实值得我们商榷。如果从反侵略和道德性的角度去分析,这毫无疑问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如果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呢,结论刚好相反。因为它反对的是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其结果只能使印度回到落后的封建社会中去,是不可取的历史倒退。

再如中国近代史对“百团大战”的评价。我们的教材给予充分的肯定:“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带有全国性的伟大的战略意义,……它加强了全国同胞对伟大胜利的信心,促进了全国团结。”对于百团大战所取得的成就是无可非议的,笔者也没丝毫否定的意思。但对百团大战带来的不良后果,我们是回避不了的,应弄清楚:它反而过早的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坚定了日军以主要兵力来巩固敌占区,对付八路军的方针;也使蒋介石对八路军怀有更大的戒心,直接导致了解放区在1941-1942年的困难时期。对此,我们的教材没有提及,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第三:评价只强调主观性,忽视了客观性

如中国近代史中对鸦片战争的评价,只强调主观性,而忽视了客观性。对主观上英国侵略者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严重的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

使中国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但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历史的错误)会的客观影响和作用却没提及,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历史观。正如马克思所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完整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木时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的空气便必然会解体一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在马克思看来,“旧中国的解体是件好事,是值得欢迎的事。”而事实证明,在那些通商口岸,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顽强的自然经济逐渐开始瓦解,客观上推动着中国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提早产生和发展。

又如世界近代史中,对美国在19世纪20年代在美洲提出的“门罗主义”政策,在我们的高中教材中只强调其主观意图是想排斥列强,独霸美洲,使美洲成为美国人的美洲。但如能实事求是的分析美国的这一政策,却在客观上维护了美洲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暂时的主权完整,为当时正在进行的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四:评价只强调客观性,忽视了主观性

同样,评价只强调客观性,忽视主观性也同样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如对于中国东北现在是我国重工业中心的原因分析,就有人这样说“中国东北工业有现在这样的发展,得感谢当时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这个结论自然是错的。问题是怎样去进行批驳。中国东北工业的发展主要是*中国东北人民的辛勤劳动,虽然日本在殖民统治期间,对东北工业进行了一些投资和管理,确实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日本人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东北变为它进行侵略战争的基地,把中国东北的工业变为它战争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从东北掠夺了大量的工业原料、战略物资、劳动力和大量农产品等。所以这种观点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看到本质。

又如世界史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评价,教材中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完全不同,从一开始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个评价并没有错,但容易给我们造成了这样一个错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如美英等参战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其实,在二战中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既得利益;而客观上又符合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潮流。其实这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规律)的分析中得出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观目的。

从以上四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认识:课本内容是学习的主要依托,但不能学死,不能限制在课本的表述形式中;对课本中某些史实、观点、概念和结论等的不当或错误应能正确的分析对待,在分析中坚持以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衡量评价历史的惟一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予以客观公正的评述;同时要学会自己去寻找正确的规律和结论,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突破错误的思维定势。

历史的错误篇三:高中历史中的常见错误

1.“光荣革命”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

错误。“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 利法案》的颁布。

2.《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较大的权力。

正确。《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有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英王失去行政权是 在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

3.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的性质不同。

正确。中国明朝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发展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英国 内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为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设置,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4.英国国王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还是英国政府首脑。

错误。英国国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但他没有行政权,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英国政府首脑是首相。

5.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正确。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与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直接相关,属于一场资产阶级 民主性质的社会改良运动,

既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又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迅速发展。

1.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互不统属,相互牵制。 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

2.近代的民主制来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制,二者都是直接民主制。

错误。近代的民主制来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制,但古希腊民主的形式是直接民主制,而近 代民主的形式则是代议制,即间接民主制。

.从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可以看出:历史总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但同时由封建专 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的必然。

正确。法国共和政体确立道路艰难。在长时间的政治斗争中,法国最终以一票优势通过 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共和政体。这说明历史总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但最终资产阶 级代议制取得胜利,说明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的必然。

2.法国政权更迭中出现的王朝是封建性质。

错误。在法国政权更迭中出现的王朝大部分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并非封建王朝,比 如法兰西第一帝国、第二帝国、七月王朝等。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和巴黎公社失败的历史根源是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错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和巴黎公社失败的历史根源是社会经济还 没有发展到能够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2.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错误。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不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只 是一个地方政权。

1.新旧三民主义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没有明确反帝。

正确。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新三民 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一律平等。这是新旧三民主义最主要的 不同点。

2.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

正确。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设政权的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族 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民族革命);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社会革命)。

3.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是完全一致的。

错误。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 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中国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高纲领, 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

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错误。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

2.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当时中国共产党并 没有正确认识我国国情。

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党和国家 领导人对这一国情认识不足,导致“左”倾错误泛滥,走了很多弯路。在1987年中共 十三大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正确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

3.“一国两制”的思想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正确。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包括经济、政治、外交、教育、学术等方面, “一国两制”的思想属于邓小平理论。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 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正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人民代表是我国 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主要区别是体现原则不同。

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1954年宪 法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们体现的原则不同。

4.防止“文革”悲剧重演主要应防止个人崇拜

错误。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相关热词搜索:错误 历史 电视剧中的历史错误 历史剧中的知识错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