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循环密集烤房常见烤坏烟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8-2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 结合丰都县烟叶生产、烘烤实际,阐述了密集型热风循环烤房与烤坏烟的概念,分析了密集型热风循环烤房烤坏烟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止出现坏烟的相关对策,以期为提升烤房烟叶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热风循环密集烤房;烟叶;烤坏;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00-02
  随着国家局“532”、“461”卷烟品牌战略的不断推进,烟叶原料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近年来,卷烟工业企业需求上、中等烟比例几乎达到100%,低次等烟叶已基本没有销售空间。而丰都县2012年上等烟比例为92.71%,下低次等烟仍占7.29%。由此可见,丰都县烟叶结构与卷烟工业需求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实现优化烟叶结构,满足工业企业对上、中等烟的需求目标,除了进一步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外,还急需从烘烤中找准烤坏烟的原因,以此改变因烘烤不当而制约丰都县烟叶结构性矛盾的问题,进而提升烟叶等级结构,实现烟农效益最大化,促进烟叶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的加快,丰都县密集型热风循环烤房投烤率达到100%,原有气流上升式烤房已全部淘汰,密集型热风循环烤房的烘烤性能和方法与气流上升式烤房也有较大差异。尽管大田烟叶管理水平较高,从其长势长相来看,完全能够烘烤出优质烟。但由于部分烟农对密集型热风循环烤房烘烤技术工艺掌握、操作不当,因而每年烤坏烟的产量仍占总量的5%左右,按产烟1 950 kg/hm2,折合损失干烟叶97.5 kg/hm2左右,以2012年丰都县烟叶收购价21.05元/kg计算,烟农损失金额达到2 052.4元/hm2。笔者依据密集型热风循环烤房的烘烤原理,并结合多年的烟叶生产、烘烤亲身实践,分析、探讨密集型热风循环烤房操作不当容易烤坏烟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烟叶生产、烘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以期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提供参考。
  1 烤坏烟的主要原因
  由于密集型烤房安装热风循环风机,具有升温快、排湿快的特点,如果烟农在日常烘烤过程中,因某一环节操作不当,往往会出现烤青烟、蒸片烟、黑糟烟、挂灰烟、洇筋洇片烟、平滑僵硬烟、烤红烟等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烤青烟
  一是采摘过生或施肥过多。二是烟叶含水量少,编烟、装炕过稀。三是变黄不充分,升温过高、过快。四是不同品种、部位、鲜烟素质不一致,烟叶装炕时混装。
  1.2 蒸片烟
  一是炕内烟叶严重挤压,造成局部升温排湿不良。二是定色期高温、高湿是造成烟叶蒸片的主要原因。
  1.3 黑糟烟
  一是装烟密度过大,排湿不畅。二是烟叶含水量大,雨水烟。三是变黄期只注意变黄,不注意失水调萎。四是过熟叶与正常成熟叶混装。
  1.4 挂灰烟
  一是含水量少的上部叶片,变黄后期不注意拿水,烟叶变黄与失水不协调。二是定色期温度突高突低。
  1.5 洇筋洇片烟
  干燥阶段掉温时间较长。
  1.6 平滑僵硬烟
  一是田间烟叶营养不良,发育不全。二是烟叶变黄后,烟叶失水程度不够,烟叶未发软、凋萎,就快速升温,导致烟叶水分快速散失,而形成平滑僵硬烟。
  1.7 烤红烟
  一是干筋期干球温度长时间超过70 ℃以上。二是干筋期湿球温度长时间超过43 ℃以上。
  2 防止烤坏烟的对策
  2.1 合理施肥
  “少时富,老来贫”是烟草的需肥特点。适度控制氮肥,合理搭配磷、钾肥。生育前期要充足,旺长期要足而不过,成熟期要少而不缺。
  2.2 规范程序
  合理留叶,防止打顶过早,留叶过少,营养过剩,烟株叶片呈“伞状”。烤房规范,四周严密,保温保湿,平面温差小,升温灵敏,排湿顺畅,观察窗设置合理,耗煤量低。成熟采收,采收时,应统一采摘标准,熟一片采一片,生不采熟不漏,保证鲜烟叶的采收素质基本一致。
  分类编竿:一是烟叶分类。先编成熟叶,再将未熟、欠熟和病叶分类编竿。二是合理编竿。同竿同质,每竿110~130片。三是合理装炕。做到同一品种,同一部位,同层同质,稀密一致,每房380~420竿,确保通风顺畅。
  2.3 采用提质增香烘烤技术
  依据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原理(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为了便于烟农掌握密集型热风循环烤房的烘烤技术要领,重庆市烟科所通过多年的烘烤实践与研究,总结符合重庆烟区密集型热风循环烘烤的实际,将烤烟“三段式”烘烤总结归纳为“三段六步”进行分步实施[1-4],即变黄阶段:变黄前期(干球35~36 ℃,湿球34 ℃左右)、叶片变黄(干球38 ℃,湿球36 ℃)、支脉变黄(干球41~43 ℃,湿球36~37 ℃),定色阶段:主脉变黄(干球45~47 ℃,湿球37~38 ℃)、香气物质合成(干球52~54 ℃,湿球38~39 ℃),干筋阶段:干筋(干球65~68 ℃,湿球41~42 ℃);同时根据鲜烟叶素质,灵活运用好“三段六步式”烘烤工艺,对于提升烟叶烘烤质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具体烘烤方法:一是变黄前期。干球稳定36 ℃,湿球温度34~35 ℃,稳温8~12 h,达到顶层烟叶叶耳变黄(叶尖10%发软),不黄不升温,防止顶层叶耳烤青。二是叶片变黄。干球稳定38 ℃,湿球温度35~36 ℃,稳温12~24 h,达到顶层烟叶8成黄(黄片青筋),底层发软凋萎,失水塌架。三是支脉变黄。干球稳定41~43 ℃,湿球温度36~37 ℃,稳温12~20 h,达到顶层烟叶支脉变白,主脉发软,叶片卷边、小勾尖。四是主脉变黄。定色前期46~48 ℃,湿球温度37~38 ℃,稳温12~24 h,达到主脉变白,烟叶黄片黄筋小卷筒。五是香气物质合成。干球稳定52~54 ℃,湿球温度38~39 ℃,稳温12~20 h,达到全炕烟叶叶片大卷筒,叶背面灰白色基本消失,色差缩小,主脉萎缩。六是干筋。防高温烤红,干球稳定65~68 ℃,确保干球不超70 ℃;防高湿烤红,湿球温度控制在42 ℃ 以内,确保湿球温度不超过43 ℃;底层少数烟叶叶柄达到3 cm未干时,停止烧火。
  2.4 关键技术要点
  一是烘烤目标。“三段六步”目标要明确。二是风机控制。点火后,前3 h风机按高速运转;之后在40 ℃之前,风机按低速运转;40~50 ℃,风机按高速运转;50~68 ℃,风机按低速运转。三是升温速度。变黄前期以升温1 ℃/h,定色期1 ℃/2 h,干筋期1 ℃/h。四是转段要求。该阶段烟叶变化目标完成后,在进入下一目标阶段前,利用外动力,做到先适度排湿,后升温。
  3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施肥、留叶、采摘、编竿、装炕、烘烤等环节出现的问题,都与人为操作不当有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严格按照科学施肥、合理留叶和正确运用“三段六步式”烘烤工艺,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就完全可以减少5%的烤坏烟叶,实现优化烟叶等级结构目标,更好地满足工业企业需要,增加烟农收入,促进烟叶基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刘国顺.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秦瑜.影响烟叶烘烤的因素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0(40):22.
  [3] 王怀珠.贵州省当前烟叶烘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8(3):44-46.
  [4] 黄松青,黄国强,周亦然.烤烟密集烤房烟气脱硫除尘设施应用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烟草基地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2(9):58-60.

相关热词搜索:热风 密集 对策 循环 常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