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敢为天下先】 志当存高远,敢为天下先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55岁的朱善璐是辽宁盘锦人,此前长期在北京市为官,调离京城前,他的最后职务是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卫工委书记。2008年2月他履新南京,就任市委书记。   朱善璐的“第一把火”,就是公推公选政府组成人员,“建设服务型政府,选优配强市政府组成人员是关键”。
  “事物有偶然也有必然,事实上,这把火能够烧得旺,与江苏省不断推进的干部任用制度改革传统分不开。”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叶南客分析说。
  
  ■从南京到江苏
  2000年,李源潮担任江苏省委副书记。一年后,1957年出生的江苏滨海人仇和,担任宿迁市委书记。
  从这一年开始,江苏省和南京市先后举行了大规模的公开选拔,南京市拿出了45个副局级职位面向全国进行公开选拔,报名者不受隶属关系、单位性质、本人身份、户籍的限制。
  这一年,已在科教处处长的位置上蹲守3年的胡万进刚刚35岁,他报名参加了南京市副区长的选拔。“前后有资格预审、笔试、面试以及组织考核等等环节。”胡万进回忆说。
  最终,胡万进成功通过一系列考核程序,正式晋升为南京市浦口区副区长,主管科教文卫等领域。“这是我最初最实在的感受到干部人事改革的力量。”按照南京官场之前的惯例,处级干部升任副局级干部一般需要5年,或者熬更长时间。
  几乎同时,数位副厅局官员通过公选产生,江苏震惊全国。
  2001年,李源潮既为江苏省委副书记,又兼任南京市委书记。这年底,南京市首次公开选拔市政府秘书长、市计划发展委员会主任等正局级官员。
  就在这年年底,李源潮再次表现出“风云激荡”的一面,他力推“万人机关评议活动”。最终结果是,民主评议排名垫底的该市市容局和房产局的各自局长,双双被免职。
  这般雷厉风行、规模浩大的“末位淘汰”行动,无论在江苏还是全国,都并无先例,当时新华社将其列为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民主政治新篇章”的典型事例。
  2002年,南京首次运用市场化配置方式,公开招聘14名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管理者。次年,又首次公推公选白下区和雨花台区区长;首次进行市区县联动公选,选出包括9名市管领导职位在内的65名干部。
  2003年5月9日,通过“公推公选”,仇和主持选出宿豫区曹集乡新的党委书记及侍岭镇新一任镇长。
  随后,这一试行于村镇一级的选官方式在江苏省省管干部中试点推行。
  2004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在总结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同时,就引进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
  这一年,江苏省委公推公选22名省管干部,江苏卫视在9月27日下午对省发改委副主任职位“5进3”演说答辩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全程现场直播。无论是职位高低、评分透明度,那次现场直播均不逊于此次直播。当时1174人报名, 21人胜出,1个岗位因无合适人选而空缺。
  2005年11月,江苏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20名领导干部。其中包括10个省管正职,这在全省是第一次。这一年,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位置出现空缺,有卫生背景的胡万进被平调至卫生局,任副局长、局新闻发言人。
  2007年4月,江苏公开选拔20位省管干部和省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其中包括9个副厅(局)长、6个高校副校(院)长、5个省属企业高管。这也是江苏首次定向公选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女干部。
  
  ■中国式民主在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从基层开始,已逐渐进入省市一级政府改革的范畴。特别是它的干部任用选拔制度、集体决策制度等一系列“自创动作”,最后很多都变成了“规定动作”,以至于走在前列的省份竟被外国媒体称为是中组部的改革“试验田”。
  “民主推荐,党委讨论,民意测验,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党委讨论干部实行票决,特别是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已在江苏搞了好多年。在干部选拔上要扩大民主,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在泰州,干部从提名到考察到最后任用,要搞全程实录。”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广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郭广银表示,江苏一直在探索建立民主公开、竞争性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公推公选、公开选拔等作为选任领导干部的重要方式,并逐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郭广银提供给记者这样几个数字:到2007年9月,江苏公推公选各级领导干部1776人,公开选拔科以上领导干部2658人,有1.6万余人通过竞争上岗走上科以上中层领导岗位。
  江苏省南京市,是我国首次公推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的地方。
  现任江苏省省长、原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对公推公选干部曾表示:“公推公选就是用民主的方法选人用人,视野广,失误少,公正度高。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行为是釜底抽薪;对只认领导、不认群众的官僚作风是治本之药。”
  “公推公选表面上是选了几个人,其实更重要的是创新了用人机制。”在总结南京市公推公选的经验时,罗志军说,“它探索的是发扬党内民主,在多数人中选取多数人的用人方式。”
  郭广银表示,由于发扬了党内民主,使得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更加透明。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在江苏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基层干部群众对县、乡党委换届满意率达99.3%;江苏省委巡视组换届专项巡视时的民意调查表明,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市委换届的满意和比较满意率为94.9%。
  
  ■“摸着石头过河”
  江苏在官员选拔任用考核制度上的创新变革的努力,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云南、四川、重庆、吉林等地在党政干部公开选拔上纷纷进行改革试点,探索出了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公推差选、差额直选、双推一选以及电视述职等积极可行的做法。很多城市的官员走进电视,面对公众和人大,公开述职,或者接受质询。
  中国的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最先破冰的是邓小平。1980年,他作过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当时明确指出,“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在各级领导干部普遍老化的当时,得“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大胆提拔年轻的专业技术知识人才。
  1982年,《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正式出台,要求“国家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时要公开招收,具体怎么操作,由各地人事部门自行掌控”。1985年,宁波公开选拔市计委主任、物价局长、林业局长等5个局级领导。这意味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制度正式诞生。
  此后,这一制度在全国各地陆续试水。南京起步不算很早,但它无疑是走得最快的一个。
  有分析人士认为,李源潮担任中组部部长后,其大胆而开放的用人思路有望在更多地区被复制实践。
  
  ■渐进之路漫漫
  “每个候选人只给10分钟时间?提问不能超过2个,每个只有2分30秒?时间这么短,不是作秀又是什么呢?” 对南京最近这次的电视直播,质疑声音也不少。
  对此,南京市委宣传部处长黄楚中的看法是:“时间短,才有难度,这些人都是多年的政府官员,大会小会参加无数,谁都能讲,而怎么样在有限的时间里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魅力,向人们推销自己,才是真正难的事情。”
  测评代表、南京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仇少明则公开说,有的人脱稿演讲,有的人闷头念稿,有的人被提问后能立刻回答,有的人要停顿几秒钟,这些小细节很能反映候选人的能力与积淀。
  “这话好像很有道理,不过我更倾向于,给出更加充裕的时间,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候选人。”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闾小波教授对记者说,这并非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人大的形式。”
  闾小波教授认为,电视演讲答辩无疑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将他放在人大上进行,如此一来,既可发挥人大的作用,又可以让答辩双方获得更加宽裕的时间,表达自己。从成本角度看,这样做可减轻地方财政的负担。
  在此次竞选过程中,参与演讲及答辩的候选人普遍过于拘谨,言词平淡,甚至呆板,缺乏张扬的个性,现场的评委也似乎过于羞涩,不够专业,几度提不出问题。
  “但必须看到,目前江苏的公推公选,有投票权的人数依然是小范围的。民众只是在候选人公开PK这一过程,作为多元考评体的一部分行使投票权,离真正由民意为主的公推公选尚有距离。”有媒体如此评论道。
  “这是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我比较乐观,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看到更为经常化和制度化的民主选官方式,不光是我,更多的有志之士可以进入官场,施展才华和抱负。”4月3日下午,新晋食药监局局长胡万进接受记者采访时,满脸微笑。(刘炎迅、何春中)
  (综合《新世纪周刊》2008年第11期、3月28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分别为该刊、该报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敢为天下先 江苏 江苏敢为天下先 58同城二手房出售信息 房天下中介费怎么收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