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的黄山摘抄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我了解的黄山摘抄篇一:2014届黄山市一模作文范例

2014届黄山市一模语文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章。(40分)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说,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审题立意

材料是名人名言,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句子,语意重心在“但是”一词后,原文思想倾向明确:对艰辛、沉重,扭曲、变形充分理解,但并不觉得能够或应该抛弃或远离这些;对平凡的渴望充分理解,但对没有期待,不需付出的平静又深知其害;而且作者强调要珍惜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三 例文 纵是补天石,也需红尘琢

平凡,最真切的渴望,也是最温柔的消耗。

补天是艰辛沉重的,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平静却不是有灵性有活力的通灵宝玉乐意忍受的。在那儿呆久了,活力精神都灰飞烟灭,会同仙化的贾敬、同荒淫的贾赦、同迂腐的贾政、同屈从的邢夫人、同钻营的王熙凤一样,都将被平静化为泥。

于是宝玉来到温柔富贵地,在和黛玉的喜欢与猜疑,相守与分隔中,流泪,生病,发疯。

林黛玉会死,贾宝玉不会出家。

林黛玉病多情丰,势弱运乖,死是她无法逃避的,更是她的主动选择——还尽相思泪,抛弃虚幻身。

贾宝玉有几分自主,他可以也乐意回味和黛玉你想着我、我想着你的幸福,不管是喜是恼,是哭是笑,是疯是病,都会让灵性展现,都能点破黑暗。

人们看到李清照晚年的孤单、寂寞、憔悴、痛苦,却没有注意更没有去揣摩她的幸福和激动。

聪明多才、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的李清照不会只对失去的故乡、离去的丈夫、丢失的收藏、曾经的快乐和幸福一味地伤感。得到和拥有是对玉的涵养和雕琢,失去和回味是对玉的冶炼和点化。

曾经沧海难为水。李清照一定明白自己前半生在幸福中,后半生更可以在痛苦中来品味这些幸福。

李清照前半生饱在幸福中,后半生醉在幸福中。这饱与醉,在普通人看来是喜与悲,可对于精神与活力而言,都是不同于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的;虽然艰辛沉重,虽然扭曲变形,可却能闪现光华,涌现神奇,绝不会风化为泥。

“难得糊涂”是气话,是愤激;不是愿望,更不是理想。

河伯见到了大海,便不会长见笑与大方之家;孔子登了泰山,便不会以鲁为大。

文化人在文化中行走,眼界开阔,观念变化,能力增强,品位提升,能够忍受行走中的艰辛和沉重,扭曲和变形。因为他们知道,没有行走,没有付出,没

有期待,生活将如石般沉寂,将如泥般无光。

因而苏轼流连于如画江山,更遥想风流豪杰;因而辛弃疾揾掉英雄泪,老而能饭;因而陆游僵卧孤村不为自己悲哀,不仅尚思为国戍轮台,而且叮嘱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可以平凡,你可以暂时放下沉重与艰辛,你可以一段时间不扭曲不变形,但你一定要行走在风雨中,让痛喜泪笑琢磨你的活力和精神,你才不会被平静风化为泥,才不会被雨打风吹。

向那些主动受难的人致敬!

让我们和不愿受难的人永远不见!

平凡不等于平静

老鹰是平凡的,却留下了飞行的痕迹;蜜蜂是平凡的,却依然辛勤地采蜜;落叶是平凡的,却无私地化作春泥护花;阳光是平凡的,却温暖着大地……世间事物千千万万,都是平凡的,但它们并没有平静地消耗着生命,而是留下了一条壮丽的风景线。

老鹰,众所周知,能够展翅高飞,畅游蓝天,但谁又知道那双坚强的翅膀曾经历了多少痛苦和挣扎呢?蜜蜂,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采蜜,它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与练习,才能够从鲜花上吸取蜜汁。平凡不等于平静,而是付出、拼搏、坚持、爆发。

平凡不等于平静,而是勇敢的付出。我国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尝遍百草,尝试药性,不知有多少次命悬一线。但是,他勇于付出,敢于实践,掌握了最实用的医术,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如果没有付出,只是平静的地做一名普通的医者,又怎会有如《本草纲目》的成就呢?

平凡不等于平静,而是顽强地拼搏。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平静舒适的生活中,如果一直不拼搏,最终只会被淹没。吴王夫差因为安于现状,只顾眼前利益,最终死在刀下,可越王勾践却能卧薪尝胆,顽强地拼搏,最终打败了夫差。

平凡不等于平静,而是珍贵的坚持。爱因斯坦因为坚持,完成了《相对论》;达尔文因为坚持,完成了《进化论》;马克思恩格斯因为坚持,完成了《共产党宣言》;司马迁因为坚持,完成了《史记》……古今中外,仁人志士都因为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克服重重苦难,最终都走向了成功的大门。如今,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难道不更应该坚持吗?

平凡不等于平静,而是沉默中的爆发。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但平静中的沉默并不是消耗生命,浑浑噩噩度日。而是在前进,在积蓄力量,在等待时机,等待一鸣惊人。沉默中的爆发不是弱者的表现,而是智者的聪慧。与其高调失败,不如在沉默中养精蓄锐,争取最终取得胜利。

平凡不等于平静,平静是没有期待,无需付出,是在消耗生命活力和精神。平凡却是勇敢地付出,顽强地拼搏,珍贵的坚持,耐心等待。在沉默中成就我们不平凡的人生!。

打破平静,付出到底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艰辛与沉重,“平凡” 一时间成了最真切的渴望,而这种所谓的“平凡”未尝不是平庸,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掉入了另外一个无底洞——

平庸,因此我们要打破平静,付出到底。

要打破平静,就要不断追求,付出到底。陶渊明打破的是“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平静”,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这种看似平静的生活,却是他的最高精神境界。他又何尝不是一直在努力付出呢?李白打破的是“安能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平静,追求的是仗剑出川的豪情。付出到底,打破平静,就要不断追求,不断付出,才能走向人生的至高点。

要打破平静,就要充满期待。辛弃疾期待的是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他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他有了“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无奈与苦闷。他打破了一生浑浑噩噩的小官吏生活,付出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心。苏轼以乐观的精神来打破平静,尽管被贬海角,却也能吟颂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豁达。他看似平静的借酒消愁的生活,其实却充满了期待,期待着为国效力,建功立业,尽管离梦想越来越远,他仍能努力付出,充满期待,他的生活其实并不平静。没有期待,何来付出?没有付出,怎能打破平静?

打破平静是无论成败与否仍能努力付出追求生命的最高境界。爱迪生是世界公认的发明大王。他的生活并不平静,是因为他有不断攀登,不断付出,坚持不放弃的精神。他为发明电灯泡,花费了比平常人多出一半的时间,实验了几百次,终于打破了他的平静,登上上了他的高峰。他成功后仍能继续努力,继续发明。他的生活不可能平静,因为他的活力与精神注定了他的付出,他的期待,他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

打破平静,付出到底是失败时的不放弃。我们学生也一样,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的不放弃精神让我们平凡的生活并不平庸!如果没有期待,没有平时的付出,那就真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生活就像是一潭死水,就真正地陷入了平庸的无底洞!

打破平静,充满期待,付出到底!

人生要不平凡

悠悠历史长卷中,出了许多不平凡之才:诸葛亮的不凡谋略;李时珍的不凡医术;李白的不凡气质。而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人类,我要不平凡的人生。

我要不平凡的人生,因为只有不平凡才能拥有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勇气,终有所建树,收获成功。

人的一生太短也太长,在如此短的人生中,我要不平凡,有所建树;在如此长的人生中,我为何要甘于平凡,而不有所成就呢?司马迁的人生不平凡,他在屈辱下,在磨难中,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懈的付出,铸就了名流千古的“史家之绝唱”;爱迪生的人生不平凡,他爱发明,可无条件。他战胜种种困难,在火车上卖报,他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即使被炸掉了一只耳朵,他也仍不畏惧。在试验了一千种材料仍未取得成功之际,他不气馁,不放弃,终让他的发明之路灯火通明;李时珍的人生不平凡,他的《本草纲目》造福了世人,也为他留下万世英名;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在埋头写作、记录、摘抄;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风餐露宿;多少次他尝遍百药。千山万水对他来说不是距离,高山对他来说不是高度,因为他想拥有不平凡的人生,所以他坚持,他不怕磨难。他们有坚强的意志,他们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所以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拥有了不平凡的人生。

我要不平凡的人生,因为只有不平凡才会与众不同,脱颖而出,拥有灿烂人

生。

曹操曾慨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也曾叹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可见孙权的人生有多绚烂。周公瑾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年少时便当大将,“谈笑间,强撸飞灰烟灭”,因此他被后世诗人所吟诵,在三国人物中脱颖而出。这样的人生能不让人向往吗?我向往不平凡的人生,一如李清照在文学上的造诣,她不畏世俗眼光,凭女子身份写出一首又一首佳作。她用女性口吻诉说了女性的内心想法,她让历史上也留下了女子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不平凡,她的勇气可嘉,也因她不平凡所以在南宋万千女性中脱颖而出,名留史册,被后人所知晓所敬重。他们的人生绚烂多彩,他们的人生不平凡,在星空中,闪耀出不同的色彩。

朋友们,难道你想平凡一生吗?不,不要平凡,让我们一起努力,战胜困难勇往直前,脱颖而出!付出之后,一定会收获我们不平凡的人生!

拒绝平凡,绽放生命

有人甘于平凡,让生命在平凡时光中流逝;有人拒绝平凡,让生命在不凡中绽放。面对生活的艰辛与沉重,面对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压力,请告诉自己,我要拒绝平凡,我要绽放生命。

拒绝平凡,才能拥有自我,绽放生命。

知名画家梵·高是画界的太阳,他的画被视为珍品。然而,在人们都知晓他之前,他所拥有的,就是自己拒绝平凡的那鼓倔劲。他是狂热的,作品也是狂热的。这份不平凡的狂热,却不被当时的人们所认同。因而,他的画在当时只卖出几幅。但他,拒绝平凡,绝不与当时的画家一样随波逐流。他喜爱向日葵,但他拒绝平凡,在自我意识中画着金黄;在自我意识中奔向太阳;在自我意识中点燃生命。在他拒绝平凡之际,他绽放了生命。

拒绝平凡,才能走向成功,绽放生命。

发明大王爱迪生,他的发明不计其数,他的发明造福人类。而他的成功,正是因为拒绝平凡,他的生命也因此绽放。爱迪生小时候虽不爱说话,但他有一双明澈的眼睛一直观察着这世间的一切。很多人认为那时他那是傻,殊不知,那是他拒绝平凡,那是他不愿意多做对生命无益的事。实验失败之际,他拒绝平凡,他坚持着;在被困难困住之际,他拒绝平凡,他努力着;在获得成功之际,他拒绝平凡,他坚守着。爱迪生就因为他一次次地拒绝平凡,他成功了,因他一次次地拒绝平凡,他的生命,绽放了。拒绝平凡,才能脱离世俗,绽放生命。

在面对现代社会的物质之际,只有我们拒绝平凡,才不会被物质所湮没;只有我们拒绝平凡,才会让生命有所意义;只有我们拒绝平凡,才不会在时光的流逝中虚度年华。只有我们拒绝平凡,才能脱离世俗,绽放生命。对于李白,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拒绝平凡,对于曹雪芹有“满纸荒唐言”的《红楼梦》的拒绝平凡。他们都因拒绝平凡,不愿在这污浊的尘世中,才得以脱离世俗,绽放生命。

安于平凡之人,其一生也只有碌碌无为;而拒绝平凡之人,则会让生命尽情绽放,不枉这一次生命。就让我们拒绝平凡,绽放生命吧!

我了解的黄山摘抄篇二:《了解你的学生》读书摘抄笔记

《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读书摘抄

第一章 学校教育的新观点

·当学生一心向学时,教学是项艰辛的挑战;当学生无心学习时,教会他们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不论事情多么简单或复杂,除非是自己想做,没有人会只因他人要他这么做就去做任何事,所有的生物只会去做那么他们相信最能满足他们的事情。而我们之所以会让我们的学习教育这么没有效率,就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什么是学生们最在乎的。

·如果我们期望学生在学校学会他们该懂的东西,我们就必须要创造一个让学生和老师(不是家长或专家)觉得只要努力投入就会有所回报的教学环境。

·那些未能逐步取得学习成果的学生,他们会对自己做出一种悲惨的结论:凡是那些无法让他们获得需求满足的努力,就不值得再尝试了。

·小学生在需求上的满足主要在于关爱和归属感。

·学生之所以不念书,是因为他们在课堂或者课外并没有得到立即的回馈,当学生成绩越差则越懒散,要唤起他们开始的力量就会越发困难,但是即使是这类学生,如果能给予他们足够且立即的回馈,以及重整旗鼓的机会,通常会振作起来。

·我们无法强迫任何学生用功读书,除非他们相信这么做会令自己感到满足。

·如果学生相信他们所作的任何努力都能得到实时的回馈,在班级上不会有任何纪律问题。

·外在控制理论的假定:无论人类或任何其他物种,都能够籍着对他们或为他们所作的一切,来驱使他们工作或变好。这是错误的。

·如果处罚方式纯属劳役而且严厉,外控驱力就会产生短暂的效应。

·四大需求:生存和繁殖、归属感(包含爱)、获得权力、自由、享受乐趣。

·大部分学校都将办学目标集中在教学和训导,因而忽略了学校所教所训是否能够让学生或老师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第二章 所有动机皆源自我们内心

·选择理论的基本信念是: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持续满足根源于我们基因深层的五大基本需求。“控制”只代表我们竭尽所能采取行动来满足需求的尝试。

·主张所有行为皆源于人的内在而非外在情境的选择理论则告诉我们:无论你多努力,学生们都不愿意好好念书,实在是因为光念书无法满足他们内在的基本需要。

·选择理论对行为的诠释是:我们总会选择去做那些当下最能满足我们的行为。

·低成就感的学生寻求关注,远比他们追求知识来得迫切。

·选择理论让我们知道:我们任何人所能做的一切,并且必须去做的,就是尝试去满足我们现有的需求。我们绝对无法回到过去取满足一个未曾满足的需求。只要他们今天弥补过来,我们便不应该紧抓学生的过去的失败不放。

第三章 驱策我们的基本需求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感受到拥有任何权利,他绝对不会用心学习的;同样的,老师如果在学校课堂上,无法感受到拥有权力,他也绝对不会安心读书的。因为再也没有比看到我们努力的成果得到强有力的回馈更令人振奋的了。

·学生愈能在你的课堂上实现他们的需求,他们愈能专心致力于课堂上的学习。

第四章 学生心目中的学习图像

·他们真正的问题是在他们心目中,根本就没有令他们满意的阅读学习图像。

·选择理论教导我们: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起初都会以一幅令人满意的活动图像储存在我们脑海里,而成为一种愉悦的记忆。

·我们过去的错误愈常被提及,我们现在就愈提不起劲把它做好。在实际的教学上,再没有比先前没做好,今天的成绩就被打得低低的更摧残学生的学习动机了。

·我们不该用成绩来威胁他们,尤其不

我了解的黄山摘抄

该只为了满足个人的权力需求就用批评来挫败他们。 ·让学生将学习图像保存在心中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那些不想念书的中学生除非在学习碰到他们认为有爱心的人,否则他们是决计不肯用心学习的。

第五章 纪律问题乃总合行为

·总合行为由行动、思想、感觉和生理这四大要素组成。

·尽可能将行为视为整体,对理解综合性为是有帮助的,但这并不容易,因为我们总习惯用最容易辨识的部分来描述我们的行为,而忽视其他行为要素的存在。

·使用动词形式来描述任何或所有行为,如“正在”、“选择”。

·当我们沮丧的时候,可以无视总合行为其他部分的存在,而单单挑选总合行为中的感觉部分加以调整,这点很重要。

·等待是一个转机,然而光等待是没用的,所有在等待的时刻,我们应该努力找出更有效的行为对策。 ·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就是:当你在课堂上选择生气的总合行为时,如准备对某个学生吼叫时,你可以先对自己说:“我正在选择生气(吼叫),因为我已经素手无策了。”或者当你觉得无力时,你可以问自己:“除了选择沮丧之外,我还可以采取什么更好的行动吗?”如果你能够习惯这么做的话,那么你在了解和运用选择理论去采取更有效的行为和更符合现实这两个方面就已经上路了。

第六章 学习团队模式

·一个必须被学生采纳,而且对学生极具激励性的观念是:小小孩不应该被认定失败,反之必须给予他许多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告诉他,如果他不断努力学习,终究会成功。

·应该教导孩子们切身相关的题材,这样他们才会更用心学习,可是孩子对这些不清楚,而老师们却没能够将这种关联性说清楚。例如做老师的应该花点时间解说,并举例教导学生如何将这些学习的片段应用在他们日常生活当中,而不只是说:“这个部分很重要,你得将它学会。”

·如果一个孩子能投入思考,那么在学习团队的模式中他们的权利需求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在中学阶段,青少年需要更多权利满足的需求,但是他们能够获得的却更少。

·学校——尤其是中等教育——应该关心学生心理上的需求,特别是权利满足的需求。

·在小学阶段,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对学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当学生成长到中学阶段,同济之间的友谊变得比他们跟成人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在十二三岁以前,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同济网络。他们所要的和所欠缺的就是权力需求的满足。当他们在中学里无法得到权力需求的满足时,半数或更多的学生就会从他们熟悉的自毁性行为中寻求权力需求的满足。当学生成长到中学阶段,“跟成人之间的关系”是没有“同济之间的友谊”与“权力需求的满足”来得重要的,因此“老师关爱”的效果也就不太管用了。

·在我们目前的学校里,许多学生都应该要有满足权力需求的渠道,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无法满足他们的权力需求,将来有意愿用功的学生将会比现在更少。

·让教室里的学生以学习团队的方式协力共学能激励学生用心学习,理由如下:1、通过两人或五人的协力共学,学生可以获得归属感,团队成员由老师挑选,以便涵盖低中高不同学习成就的成员。2、归属感提供学生初步的学习动机,一旦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那些先前不用心的学生也会开始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并且愿意用功。3、高学习成就的学生帮助低学习成就的学生能让他们获得需求的满足,因为他们都渴望权力需求的满足以及优秀团队成员的之间的友谊。4、低学习成就的学生也会发现,需求的满足让他们能够为团队努力的成果作出贡献,因为凡是他们能够奉献出来的都对团队游帮助。5、学生无须单单仰仗老师学习,他们可以且应该被鼓励尽可能靠自己和团队其他成员的创意来学习。这可以赋予他们权利感和自由感。6、学习团队提供协助学生超越目前弥漫于校园中的肤浅导向的学习架构。7、老师可以根据某种标准来调整各个学习团队,以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绩优团队的成员。某些作业,每个团队成员都可以获得团队成绩,但是并非所有派任的作业皆如此。因此调整各个团队成员将产生一种作用,让人 不在意团队的强弱。

·教学不是对学生或为学生做什么,教学是建构你个人的教学取向,找出学生愿意用心学习的方法。 ·要认清: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在需求。除非学生心目中存有一幅学习图像,否则他在学校是不会用功读书的。除非他自己发现教室的学习真能满足他的需求,否则无论你做什么,他

心中都不会产生这个必要的学习图像。少了这个学习图像,他不会选择用心学习,反而会选择那些毁灭性的图像来满足他的需求,并去找那些在乎他的人。

第七章身为现代经理人的老师

·在学校,我们很自然地将老师视为经理人,因为老师教导学生做什么及如何做,但是大部分老师却将自己视为工人,并且学校行政人员和大部分民众也这么认为。

·现在经理人会花费许多时间来建造或调整一个更令员工满意的工作场所,因为他们相信需求得到满足的员工更具有生产力。

·现代经理人不但愿意分享权力,并且费劲心思寻求更好的分享权力的方式,而传统经理人不仅不愿意放弃任何权力,并且要求更多。

·学生就像是企业里的所有员工,只有当他们发现这么做会带来某些好处时,他们才甘心努力向学。这也是为何现代经理人得费心思量如何安排工作环境,才能让学生发现这个好处。

·教师需要成为一位现代经理人的理由在于传统管理模式从来不是为了深入学习设计的。

第八章 学习团队模式的课堂实例

·优质教育的三大基本要求——参与、关联、思维。学习团队模式体现了第四个优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权力。

·你没有办法“迫使”(make)你的学生用功读书,你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更有效掌控自己的行为。

我了解的黄山摘抄篇三:传统文化:黄山

十三、黄山

目标定向

1、 了解黄山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背诵有关黄山的诗歌,了解黄山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提供资料:

出示黄山的有关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黄山的美,导入新课。

二、自学生疑。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并提出疑问。

三、点难拨疑,介绍黄山的情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黄山市管辖。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这里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黄山奇峰到底有多少,还没有一个确切数字。历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选《黄山志》。这80多座山峰的高绝大多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莲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顶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这三大峰和风姿独秀始信峰(1683米)。

黄山有“四绝”,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你见了不能不称奇。一般说,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庄稼,而黄松则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

勃勃。千百年来,它们就是这样从岩石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潇潇洒洒,铁骨铮铮。你能说不奇吗?其次是,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从总体来说,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它们是黄山奇松的代表。

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又一“绝”。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仙人晒靴”、“蓬莱三岛”、“金鸡叫天门”等。这些怪石有的是庞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珑;有的独立成景,有的是几个组合或同奇松巧妙结合成景。还些怪石因为观赏位置和角度变了,模样儿也就有了变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鸡叫天门”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鹊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换景的缘故。也还有些怪厂,在不同条件下看,会产生不能的联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观海”又叫“猴子望太平”便是。

再说云海。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海”。这可不是妄称,是有历史为证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学家叫潘之恒,在黄山住了几十年,写了一部60卷的大部头书--黄山山志,书名就叫《黄海》。黄山的一些景区、宾馆和众多景观的命名,都同这个特殊的“海”有关联,有些景观若在云海中观赏,就会显得更加真切,韵味也更足了。这些也都证明,“黄海”这个名字是名副其实的。

最后,介绍一下温泉。我们常讲的和游览的温泉是前山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又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区,是进入黄山南大门后最先到达的景区。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质良好,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风湿病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只能浴,不能饮;过云说它可以饮用,是不科学的。

其实,黄山温泉不止一处。在黄山北坡叠嶂峰下,还有一个温泉,叫松谷庵,古称锡泉。它与山南的宾馆温泉水平距离7.5公里,标高也近,南北对称,遥相呼应。这也够奇的了。不过因为它地处偏僻目前还未开发利用。

除了“四绝”之外,黄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 黄山,山高陂陡,溪流从高山峡谷中奔涌出来,从陡谷悬岩上飞落下来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就是黄山温存的生动写照。黄山瀑布很多,最壮观的有“九龙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黄山确实

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

四、阅读课本中有关黄山的诗歌,进一步体会黄山的美及文化内涵。

五、名人游踪和名人诗文

自古以来就一直有许多游客来到黄山,探求其神秘、惊叹其美景。人皆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中华五岳历来是文人骚客的聚集之地.古代名人陈业汉代上虞(今属浙江)人,曾任会稽太守。北魏时的郦道元《水经注》载:“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指黟山)”,是具有文字记载的游黄山第一人。李白据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和《太平广记》、仙源《城南胡氏家谱》与李白本人有关诗作等资料显示,权且认为李白来黄山有三次。前两次畅游山水并求仙访道,后一次却专为了寻访故友。第一次,《太平广记》载:“天宝中,李白自翰林出,东游经传舍”,读到许宣平修道写的诗,于是到歙县访许宣平。传舍,古代旅店。李白天宝元年(742)夏,寄家南陵,与道士吴筠隐居会稽。不久吴筠应召入长安,向唐明皇推荐了李白。冬,李白经南陵进长安应召。醉写番书和戏弄杨国忠、高力士的故事就在应召后。唐明皇既怜爱又忌憎,让他当了一年多的“供奉翰林”,天宝三年春“诏许还山”,下了客气的逐客令。三月,李白游河南,因许氏夫人去世,在开封梁园娶宗氏夫人。后去山东,结识杜甫,天宝四年秋,才离开山东,经南京,下会稽,回游庐江、霍山、浔阳(九江)等地。《太平广记》所指,当在天宝五年春,从会稽经歙县游庐江的。唐朝时庐江是庐江郡,郡治合肥,辖合肥、庐江、舒城、巢、慎(肥东)等地。李白心存求仙访道,记着许宣平,所以这时从会稽回游庐江,刚好可以基本上顺路。(据山东《兖州市志》考证,此南陵在兖州,有《南陵别儿童入京》中“余亦辞家西入秦”为证。)第二次,天宝十四年(755)春,游桃花潭后,接游陵阳山和黄山。天宝十二年,李白离梁园南下宣州,登敬亭山,后入秋浦。天宝十三年游扬州,住有大半年时间,又回到秋浦。在秋浦前后跨三年。《秋浦寄内》有句:“我自游秋浦,三年北信疏”,可见三年大部分时间在秋浦,未回梁园。天宝十四年春,接汪伦邀,自秋浦来游桃花潭。桃花潭与陵阳山相距不远,又在同一条舒溪河上,这是契机。早在天宝十二年登敬亭山时,作《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一诗,就写明了“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的愿望,可见游陵阳山的主要目的是访汉代窦子明升仙遗迹。他沿舒溪上行,时值深春,先游龙门。龙门山山势高耸,有亭名东亭;龙门渡处曲波回澜,如虎眼转动,写下了《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仍流露出上陵阳山的急切心情。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白鹭闲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欲望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转眼。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唐时陵阳山有仙坛宫,香火兴旺,又有窦子明的丹井、黄鹤池、白鹤墩等遗迹,李白很高兴。特别是这期间结识了黄山隐士温伯雪,更视为是求仙得道的先导者,就沿仙(源)沙(济)古道,仙(源)汤(口)古道,越长岭(谭家桥白亭处),经云谷,把温伯雪送回黄山。游黄山后,又循原路回到仙源,写下了著名的《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描写了黄山风景和温伯雪仙风道骨,希望将来与他一道升仙。仙源是太平县治所在地,也是水陆码头,李白这次离开黄山,是从仙源乘船走的。“去去陵阳东”陵阳东,指回去的方向。去去,希望急切地走。可是却“行行芳桂丛”。仙源古时多桂树,故名桂城。行行,来回地走,诗句明显表现出留恋仙源的心情。然后顺流而下,游了三门六剌滩,写下了《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高溪,就是麻川河在唐代的名字,下行必经

三门六剌滩。仙源大东门外河下有青石铺砌,伸向河中的埠头,便是乘船的码头。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何渐七里濑,使我欲垂竿。六剌滩又名长滩,在三门滩老自然村边麻川河中。有两块巨石从两岸边向河中流伸去,叫龙盘石,形成一个坝口。坝口水流形成小瀑布,曲线流、回流、漩涡等多种流形,细辩声音,可有六种。“石惊”、“水状”两句就是六剌滩写真。顺便提及,根据三门当地意谓,六剌滩流水有六种声音。古人把自然界的声音统叫“天籁”。水流声是天籁的一种,在太平方言中,“六剌”极可能有“六籁”的方言之误,而且误之已久。游三门后,李白经泾县、宣州,又去了秋浦。当年冬十月回梁园。十一月,安禄山反,与夫人改胡装,复下江南逃难。第三次,流放夜郎遇赦后访胡珲。天宝十五年(756)春,李白夫妇到江南,流寓多处,最后上庐山叠屏风隐居。六月下旬,安禄山破潼关,占长安。唐明皇西逃入蜀,令太子李亨领天下兵马大元帅,收复黄河流域;十六王子永王李璘收复长江流域和江南,有收复不成、偏安江南之意。李璘雄心勃勃,十月至十二月,三次派人上庐山请李白下山辅佐。李白推脱不得,至十二月下旬始下山。岂知李亨早在七月十二日就于甘肃灵武自立为帝,名肃宗,改元“至德”。故天宝十五年即至德元年。自此兄弟反目为仇。至德二年(757)正月,李璘在江苏丹阳被李亨彻底击败,李璘逃至广东大庾岭被李亨部下追杀。李白也成为“叛逆”逃至安徽宿松,旋去浔阳欲上庐山而被捕。经审虽无罪,但李亨仍判“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时李白已58岁。至德二年,李亨又改元为“乾元元年”。乾元二年春,李白59岁,被押送溯长江,经四川而去夜郎。恰关内春旱,李亨大赦天下,李白刚至白帝城遇赦,喜甚,旋东下,于江陵(即荆州)写下著名绝句《早发白帝城》。然后经江夏(武昌)到浔阳,上庐山。在庐山,他写出了一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开头两句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古人把孔子比作凤,谓有圣德。他大半生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最后回到家乡曲阜教学著述。李白此诗有自比孔子意,大半生想施展抱负,结果却落个“流放夜郎”,于是翻然顿悟,不愿再从政了(其实李白从政之心未死,他62岁时,李光弼招兵,他仍然应招,走到半路发病未去)。这种处死地而后生的经历,使李白特别感到仕途险恶,故友情真,在乾元二年六月盛暑去采石时,取道秋浦,顺徽(州)青(阳)古道,经仙源,专访胡珲。仙源《城南胡氏家谱》卷一(序言卷)载有李白此次为胡珲《胡氏家谱》作的《乾元己亥谱序》,落款为“乾元二年己亥秋七月初浣陇西李白太白书序”。“初浣”是月上旬初一至初十。说明李白至晚是六月下旬到达。唐太宗曾下旨广修谱碟,胡珲是隋朝工部尚书胡裕迁居尚书里后的玄孙,由胡珲理清胡姓从周朝得姓后太平胡姓派系,修成太平胡姓第一部家谱,李白为太平《胡氏家谱》的第一作序人。序言头一段如下:“余在翰林,为同列者所谤,诏命散迹江湖,适采石而过黄山,访翰林同事故友胡公珲(按:仙源《城南胡氏家谱》世系表中胡珲名下注“唐学士”,学士即皇帝的文字侍从之官,唐时为翰林),退休养白鹇以自娱,主其家稍久。一日,以谱图示余。”

从庐山去采石,本不需过黄山而“过”,说明感念故友真情而专访。天宝十四年送温伯雪回黄山必经碧山,为什么未访?李白是天宝三年被唐明皇“诏许还山”的,胡晖仍在翰林院,可知当安禄山反,才回归碧山的。李白除作谱序外,还为求胡珲赠白鹇而作了著名《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据安徽师范大学方志学家杨国宣教授列举王琦、郭沫若、詹英、安旗等专家关于李白的年谱资料显示,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确曾游黄山,取王琦关于李白诗《送温处士归黄山白

鹅峰旧居》之注引曾国潘说“首八句自叙曾游黄山”,并且访黄山胡公,写了求白鹇诗。而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二月流放夜郎上行三峡,至巫山白帝城遇赦,返回江陵,游江夏、岳阳、零陵,而未到黄山。詹英的年谱说:“白之得释,当在二月,还江夏、岳阳,旋赴零陵,去时在本年秋季。”就是说,李白释归,一直到当年秋季,都在湖北、湖南盘桓,那么在乾元二年六、七月间,“适采石而过黄山”是很难有这段时间的,李白游黄山,访胡珲就只在天宝十四年。又仙源《城南胡氏家谱》卷二十四载《麻川考》一文,有胡珲陪李白游麻陂潭,李白因赠“溪水流声”“山峰拱秀”联文一说,又有“临行直送至龙门,而仍隐居旧址”一语。这一观点认为,李白访胡珲是取道秋浦而来,经龙门往采石而去;仙源是县衙所在地,李白有胡珲陪同肯定曾住仙源,游麻陂潭。另据“留杯荡”传说,该处原名留杯村,源于李白路过小歇饮酒而后留杯离去的故事,李白或来黄山不止三次。岛云唐代诗僧。曾从天都东侧攀登天都绝顶,于绝壁上留《登天都峰》一诗,是登天都第一人,唐代题咏黄山最多的人。薛邕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歙州刺史。在汤泉设浴池,供人沐浴疗疾,温泉自此使用。李敬方唐宣宗大中四至六年(850-852)歙州刺史。多次入浴温泉,风疾痊愈,于泉边建白龙堂,有《汤池》诗、《汤泉铭》。包西来印度高僧,结麻为衣,人称麻衣和尚。唐僖宗中和二年(882)麻衣和尚在翠微峰下创建翠微寺,居山洞,此洞后即名“麻衣洞”。翠微寺刚建成,唐僖宗就下令全国毁寺,僧侣还俗,麻衣和尚作诗“敕命如雷下翠微,佛前垂泪脱麻衣。山中有寺不容住,四海无家何处归。”送给唐僖宗,有幸保全了翠微寺。赵匡胤宋代开国皇帝。康熙《黄山翠微寺志》记,赵匡胤在宋建隆元年(960)“陈桥兵变”前,密访翠微寺,向麻衣和尚卜问吉凶前程。陈炳北宋时包拯老师。曾游翠微寺,留诗一首。释行明宋景佑年间(1034-1037)祥符寺住持。曾收藏无名氏《黄山图经》旧稿刊印,成为黄山现存第一部志书。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今苏州人。游黄山留有《浮邱亭》、《天都峰》、《温泉》等诗。焦炳炎南宋太平焦村人。幼年在黄山西麓城山书院读书,淳佑元年(1241)赐进士及第,太常少卿,有《黄山赋》传世。张尹甫(1245-1300)南宋甘肃天水人。先隐居黄山松山寺,后自建松谷草堂,是松谷庵开山始祖。程元凤南宋时歙人,官至右丞相。相传曾在掷钵禅院读书,晚年退隐于此,“丞相源”因此得名。

六、作业

课后进一步搜集有关黄山的诗文资料,进行整理,办一张手抄报。

相关热词搜索:黄山 摘抄 我了解的黄山摘抄作文 我了解的黄山摘抄200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