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长征的感悟篇一:学习长征的感悟

学习长征的感悟

学习长征的感悟。。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永流传!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身后有飞机大炮追着,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圆满完成了。长征过程中的艰险、曲折与悲壮,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长征使我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更体会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用“长征”精神去征服学习和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六年级:张怀文

长征的感悟篇二:长征80周年感想

长征80周年感想

长征是中华大地上的英雄壮举,是近代史上或者说是整的人类历史上难以复制的唯一的奇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在这整整两年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几乎全是无时无刻的不在战斗。已经过去了80个春秋,时间的会磨平一切,但却无法忘记先烈的流出的鲜血,再联想毛主席的诗词,感觉有一种莫名的悲凉与雄壮。

其实红军被迫长征应该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当时,党的最高领导人,王明同志盲目学习苏联,将根据地建立在国民党最瞩目的地方,引来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实行战略转移时,又由于听从共产国际派来的最高领导李德的意见,没有通知各基层部队,造成大转移的慌乱,同时在战术上没有听从军事家毛泽东的意见,和国民党部队进行正面作战,在乱众我寡的情况下,中央军死伤过半,也就造成了失败的局面。认识与实践脱节,不基于国情的理念即使是完美的,也无法成为我们的经验

长征的感悟

。遵义会议后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最高领导集体,红军才一步步摆脱了国民党的包围,留下了革命的火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红军长征是用无数的生命堆砌而来的警示牌,在这个牌子的警告下,我们抛弃了纯粹的苏联模式,也真正的一步步开始走向成熟。新生的喜悦总免不了分娩的阵痛,而长征就恰好是一系列的偶然所引导出的必然事件。可以毫不吝啬的说,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撤退也可称之为战略大转移。 长征之途,不仅需要武夫之勇还要有君子之勇。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军将士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们90后很难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怎样的身躯竟能在如此艰险的困境之下去完成这种任务。这个政党具有惊人的凝聚力或者换句话说,这个政党是真正的代表民族和未来的政党,这些战士是敢于打破民族危亡的困局而进行抗争的不屈斗士。至于君子之勇则表现在,长征中红军除武力之外的所要采取的谋略。其中最重要、最为精华的莫过于遗留至今的长征精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个体如此,政党也亦如此,如果能一日三省,向自己发问,对政党剖析,那么还会有担心和恐惧的事情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世上有几人能够严肃的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呢?“知耻近乎勇”,放大到政党,则是这个团体有没有勇气不断的去反省、去及时更正所犯下的错误,有没有利用辩证的思维去对待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而非一味地循规蹈矩。所以说,能直面现实、忠诚灵魂的才是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视自身错误的政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反围剿的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以王明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左倾错误思想和不恰当的方针战略,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我们党内部还是分散的。好在遵义会议这一转折点,让党在领导阶层做到了统一,及时的对这一错误进行了弥补,在最危急的时候拯救了红军和党,使得中国革命的希望之火长燃。这应该是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检讨、自我批判。共产党人凭借着对民族的未来的希冀,对革命斗争形势的正确把握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在通向光明却又艰难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和前进。只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才能做出、才敢做出这样的检讨和批评。正是这种内省和自

查才使得长征路成为一条走向队伍壮大和胜利的路。“君正,莫不正”。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的希望在历史的岔路口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因而人民选择了他,历史选择了他,最终的胜利选择了他。国民党就如同传统儒家精神的践行者大多只对“君子之勇”停留在口头的表达和践行者个体行动的表彰上,更多的是关心阶级利益的置换。但共产党则不同,作为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将理论上升至实践,用实践去检验真理,这难道不是君子之勇的实质化的体现吗?

红军长征在军事上进行战略转移,不仅仅确定了正确的领导核心,更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在无意间对军队进行了新一轮的筛选,长征结束后,能留下来的毋庸置疑都是精兵强将而且对毛泽东等领导集体可以说是无条件的服从。不过代价相当的昂贵,这对于当时的共产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毕竟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而蒋介石也可以安安稳稳的巩固其在中国范围内的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目标。在政治上,红军统治区域被急剧压缩,其所占领的地区经济条件并不理想,更不利于后期的发展。大概也正是如此,苏联的大城市发展策略是彻底的不适合中国了。国民党也收回大量的地盘,最起码从统治区域上来说,国民党的实力大大增强。更为重要的是,蒋介石可以实施以空间换时间的抗日策略。在文化与民心方面,共产党在转移过程中悄无声息的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传递给民众,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民众,不知不觉的将自己的亲民政策与国民党的阶级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骄奢惯了的国名党官兵,仍然用自己的方式压榨着百姓。我认为在后期解放战争中,共产党能够迅速的壮大自己的军队以及国民党的兵败如山倒和这不无关系。一次长征不仅仅是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还令国际各势力目瞪口呆。像日本,苦等这样的机会,看着中国因为内斗不断消耗实力,自己在大陆迅速的囤积力量。而苏俄,一方面希望共产党改正自己的自身缺陷逃出国民党的势力范围,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中国共产党彻底的脱离其掌控。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没有预料到这一历史的必然会到来的这么快,也没有预料到弱小的工农红军真的能从比其强大数十倍的国民党中逃脱出来,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战役所能描述的了,用奇迹来形容这一个伟大的事件,并不过分。

古有苏武牧羊,昔有红军长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这种民族精神一直是我们薪火相传的最宝贵财富,是我们不竭的力量之源,强大的精神动力。80年过去了,老一辈的经历着也逐渐老去,唯有这股精神仍旧闪耀着璀璨的光芒。长征精神意味着不断进取。对我们在校大学生而言,已经不再仅仅需要我们一味的埋头苦读,更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在这个多元化思想相互激烈碰撞的当下保持本心,如何去分辨真善美的存在,如何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大学就意味着,我们即将步入社会。中国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火如荼,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将自己所学的所拥有的、所能奉献出来的回馈社会。长征精神意味着进取意味着自强不息,这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课本或者说以往的经验,应该敢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命和灵魂,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敢于去创新,用自己的实践去印证自己的知识,用我们所学到的内容敢于去创造。没有什么会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会需要很多的挫折,我们要坚持长征精神的指引,自强不息,哪怕失败又如何!“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更何况我们还有自己的知识与信仰。习大大提出“中国梦”,希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去构建文化强国,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人的梦,我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中仍然能闪耀出自己的光芒。

15级酒店管理2班

鲁绪腾

1540140531

长征的感悟篇三:长征有感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有感

粮食局 孙轶瞳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中国红军长征胜利即将迎来80周年。在这八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只要想到“长征”这个词,我们每个人脑海里闪现的都是波澜壮阔、威武雄壮的画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诗句曾激励多少中华儿女在艰苦卓绝的日子里前仆后继,在和平幸福的生活中开拓进取,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丰碑!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这就是长征。它对人类历史进程具有着巨大的影响,为新中国的诞生扎下了基础。阅读《长征》,我仿佛重新走上了长征路,走过那千山万水,感受那风霜雪雨,与中国工农红军中杰出的共产党人和行进在这支队伍中的伟大红军士兵们一同感悟生命的价值所在。“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

繁荣!”这是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的肺腑之言。战争年代里,比起在他身边倒下的那些好战友,他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名幸运者,曾历经硝烟战火的洗礼,曾亲身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现又亲眼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壮大,这位老人就是中国红军战士的一位幸运的楷模。

长征的伟大不仅仅表现在一组数字上,它谱写的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5个省,转战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20多座大山,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跨过24条大河,包括世界上最汹涌的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迹罕至的湿地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的国土面积相等。不仅这样,在漫长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和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多达380余次,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总行程约2万5千里。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思想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使他们懂得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世间可以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于是,当那面画着镰刀斧头的红旗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第一次知道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他们随手抓起身边的锄头、铁锤甚至仅仅只是一根木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跟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中国的启程。

在读到《长征》里面的一些细节时,自己收获颇多。山城堡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的决死一战,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在读到最后一战胜利时,自己内心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欢呼雀跃了一阵。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山城堡集会,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三个方面军的官兵第一次相聚在一起。红军战士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不过长征结束后,战士们的使命并没有随之结束,前面

还有更大的民族使命等着他们去完成,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说:“三大红军主力西北大会师,到山城堡战斗结束了长征。长征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我们要在陕甘苏区站稳脚跟,迎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山城堡战斗结束后,红军炊事员朱家胜挑着担子跟着部队往陕北走,因为战友牺牲了,他一个人担着的东西太多,渐渐落在了队伍的最后。夜色沉寂,雪落无声。朱家胜踩着战友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一直向前。天边出现了一抹淡红色的光亮,朱家胜看见了向他跑来的红军。红军接过了他肩上的担子,扑打着他身上的雪花,往他手里塞了个热乎乎的洋芋。一位红军干部从背包里翻出一个蓝布小包,拿出里面的针线对他说:“同志,到家了,补补吧。”红军干部一针一针地缝补朱家胜那件破得很难再补的衣服,那是他自一九三四年十二月离开根据地就一直穿在身上的一件单衣。自己的眼睛也慢慢湿润起来,变得模糊起来,为这样可亲可敬的红军战士所鼓舞。想到长征途中无数个像朱家胜这样的战士,他们没有时间为死去的战士默哀,更没有时间让他们从悲伤中缓过来。他们有的只是前赴后继,担起死去战士的担子继续前行……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让我们发

扬长征精神,立足本职,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努力奋斗,用满腔的热血和无畏的斗志,去加快推进我市转型发展的新长征!

伟大的英雄的红军万岁!伟大的英雄的红军不朽!

相关热词搜索:长征 感悟 关于长征的感悟 七律长征的感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