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篇一: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心得体会(一)

5月25日,长潭河侗族乡洗马坪村党支部在乡党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不忘初心,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心得体会。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我们都回到出生地参加了这次教育活动。主旨是在洗马坪村体验农村生活,干农活,解民情,与村民一道拉家常,回望初心时的那份记忆。

早上8:00,安排好学校的工作事宜,就急急地往回赶,一路上沿着河道相逆而行,极目所至,处处皆绿。崖壁上附着的小树伸出的绿色枝条就如同盆景错落有致摆放在上面,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每一座山、每一块地都和地势相得益彰。随着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绝大部分村民都逐渐富裕起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搬迁到小河边来住。沿公路一字排开,强调整齐划一、美观和谐,我想这也是农民意识的一种改变,在方便生活的同时,更多的是考虑了整体和协调。

进入集镇新二街展现你眼前的情景令人惊讶,几届村委会为洗马坪村集镇建设呕心沥血,要项目搞发展,搞文化建设,大力改造河道,改善基础设施,为村民沿河修建了新农村聚居区,打造洗马坪集镇特色,让分散的农户集中而居,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农家乐沿河而建,带着温暖的微笑招揽着来往游客,偶尔看见三五个外来游客或漫步或恬静而坐。500多亩茶园就长在河边田间,枝条上发满青翠绿色的嫩芽,三三两两茶农在田间采茶,展示着朝气蓬勃的生机和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条碧绿清澈小河沿着暂新的河堤穿流而过,带着经久不息的记忆,朝着未来美好的期盼奔腾而去。这一派享受祥和、安静的新农村景象,那种生于斯、长于斯,期盼它更好的乡土情结浓厚到让人醉了。

到达洗马村集镇一街村委会后,许多返乡党员已陆续来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你握着他的手,我挥手示意,嘘寒问暖彼此兴奋激动。

11:00"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会议开始,村支部书记朱学文主持会议,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展望未来发展蓝图。接着返乡党员发表热情洋溢的回乡感慨,畅所欲言,还提出很多发展建议,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文明旅游特色乡村,如何向上级要项目……村长朱学杰、书记朱学文认真的听着,把这些好的建议逐条记下来。最后,所有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慷慨激昂!铿锵有力!

下午2:00 我们一行即走进一户农民家里,正遇他们从山坡上返回家里,如是我们坐下来,开始座谈。会上,我们说明来意后,大家开始兴奋起来,你一句他一句地谈论着相互的感受。在话语之间,村民们对现在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感到满意,认为党和政府对"三农"政策落实有力,尤其是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各项政策措施具体,靶向精准,为老百姓的事情考虑非常周到,只要老百姓自己努力,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也是自己应该克服的,按时实现脱贫奔小康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大家充满着信心。

下午4:00 在和其他农村老党员座谈时,谈到现在从严治党问题,大家反响效果很好,认为目前反腐力度越来越大,党风政风越来越好,干部作风有了很大转变。对于在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部分老党员认为这非常必要。他们回忆,当初入党思想单纯,只想在政治上进步,怎么做好一个共产党员,带领社员把生产抓好,完成当时定下的生产任务,没有现在这样浮躁,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想法。我感受到这些老党员思想好,品德好,还是带着对党的忠诚,对党的热爱来谈吐自己的心声,他们的崇高不变的品德值得我们去学习。下午5:00 走访洗马坪小学,见到入党介绍人向明超校长,马上攀谈起来,由于都是同行,所以话题多了起来,我们谈学校的建设,师生现状,学校发展,最后谈了党性原则,责任与义务,最主要的是如何为师生服好务。与其他几位领导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学

生学习现状,还谈到师生们都需要关心,都需要激励,都需要交流,心得体会《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心得体会》。看到他们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地工作我深受感动。最后来到教师办公室,和老师们攀谈起来,相互了解工作生活情况,看到有教师正在练习书法,心里痒痒,忍不住写下:"永跟党走"四字,获得一片赞扬之声!

通过这次"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真正让大家体会到自己"从哪儿来,又要往哪儿去"的真谛,归根结底在哪儿,自己到底身份属什么。我感悟到,生如斯、长如斯,我是从老百姓中来,还得最终把心归位于老百姓。在职,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认认真真把组织赋予自己的职责履行好,不贪腐,不高高在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要爱党,言党,护党,始终不忘记党员的身份,不忘入党申请时许下的诺言,切实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为党的工作努力奋斗。我觉得,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就要把活动做实,把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解决好,真正做一个"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员。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心得体会(二)

草长莺飞四月天,雨后初晴,我踏上回乡之旅。老家有八旬高龄的父母,每周末都回家看望,回乡的路我很熟悉。2016年5月25日来到梨子坪村参加"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走的还是那条熟悉的道路,闻到的仍然是那芳香的泥土气息,看见的依旧是那些勤劳的乡亲……依然那样亲切但又充满感动。

座谈会上,梨子坪村支部书记曹启爱同志向回乡的党员们介绍了全村的基本情况、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和未来发展规划,看到、听到十年来家乡的巨大变化,心里无疑是激动的,令人欢欣鼓舞。他还给大家介绍了精准扶贫的情况,全村一共164户,总人口545人,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是51户155人,贫困人口接近三分之一,除社会保障兜底的外,2016年底将全部脱贫,我们这些多年在外学习、工作的梨子坪人心里也是很振奋的。

会上,李彩琼、江安鸣、杨昌盛、曹伟、张明华、李辉祥、姜仲俊等十二名回乡党员为村里的发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也提出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老党员刘正茂、石正兴、周云秀、张明星……他们一生没有离开过家乡,为梨子坪村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今天,他们不顾年老体衰拄着拐杖来到会场,依然在为梨子坪村的发展发挥余热,那沧桑坚毅的神情让我们充满信心;致富带头人吴志清、李艳清、张锦华……他们是当代新型农民,有文化、有思想,勤劳朴实,依靠烟叶、养殖产业,率先富裕起来了,那黝黑而又活泼的面容让我们看到了家乡繁荣的希望;曹启爱、刘学芳、董明秀 ……敬业、结构合理的村支两委一班人,是梨子坪村能够持续发展的保障,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梨子坪会越来越好。

走访老党员、原村主任刘正茂、老村支书石正兴,听他们的故事。刘正茂同志,由于年龄大且大儿子因病去世,生活较为困难,前年村民代表会上他被评为低保对象,得知消息,第二天就跑到二儿子家里说,把我的低保取消了,当大半辈子村主任到头来自己还吃低保,不仅给儿孙们丢脸还丢了自己的脸,把我的指标给那些更困难的人,这是多么高尚的人格啊!走访老村支书石正兴,几年前,由于修建组级公路,一棵树倒下来砸在头上负伤,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头盖骨。出发前,听说他今天72岁生日,我们决定买点鞭炮,来到他家,他看见多年没有回家的熟悉的梨子坪人,感动不已,一个劲地感谢党组织的关怀,作为老支书,还因为梨子坪没有达到老百姓的预期的生活水平一个劲地道歉,这是何等的情怀啊!因为头部受重创的原因,他的思维、语言没有我熟悉的石书记那么敏捷、流畅,但是我们在他的目光中看到的是温暖和信任。对他们,我充满敬意!

在重疾困难户曹文斋家中,我们看到,疾病没有摧垮他,依旧满面笑容、幽默风趣、妙语如珠,惹得我们一行人哈哈大笑,丝毫没有觉得死神其实离他很近,此时此刻,我没有语

言形容当时的心情了。

从他们身上,体现了梨子坪村民的魂——勤劳朴实、永不服输、不畏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只要这种魂还在,尽管梨子坪村目前还比较落后,我们也没有理由不相信梨子坪村明天会更好!

晚上,我回到老家,和年迈的父母围在火炉旁,向老人说明了这次回来的原因,讲述了一天的收获。87岁的父亲听了很高兴,话匣子打开了,侃侃而谈,从解放前到现在,讲个人亲身经历,也是讲述历史,最后,他给我们三兄弟说:"你们能有今天,一定不要忘记党恩,要听党的话,做好自己的事,党和政府不允许做的事情一定不做。我不想你们去当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宁愿自己过得苦一点、累一点,也绝对不要去违法违纪。对待老百姓要真诚友善,对百姓的要求,只要不违犯纪律都要尽力去做,始终记住自己是农民的子弟,你们的根在农村……"这一天,我永远忘不了!

是家乡的水土给了我们营养,父老乡亲、兄弟姊妹、儿时同伴、老师医生……都给了我们很多温暖和帮助,家乡人民希望我们走得好,我们也希望家乡早日实现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在回乡走访中找回、感受父母的初心、家乡的初心、党组织的初心、我们入党的初心,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从哪里来,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根和本。家乡有我们的父老乡亲,那里是我们的根,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月是故乡明",感受乡情,寻访民情,传递的是对家乡的爱、对父老乡亲的情。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篇二:不忘初心 永跟党走.回乡民情日记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

――回乡民情日记

在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如火如荼之际,州委书记王海涛倡导全州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大走访活动,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回到家乡,寻根问祖,找回过去的自我,咀嚼走出家乡时那一刻即将被遗忘的初心,荡涤自己的思想灵魂,重拾当年的初心,坚定永跟党走的信心。通过切身体验,走访座谈,感悟颇多。

即将淡忘故乡愁 无巧不成书,出发前,发现露台上培育了10多年的盆景主干下端长出了几片木耳,在我老家人们把忘记家乡、忘祖忘本的人讽刺为“吃木耳忘记树桩”,由此深有感悟:离开家乡30多年,现在还是不是当初的我,还记不记得曾经生我养我的地方,还记不记得乡音乡情,还记不记得曾经帮助过我的乡亲?虽然多次回去,却没有仔细地品味这些心中的疑问。老家的乡亲们为支持水布垭水利工程,全村基本都移民离开了生生不息的故土,或后靠、或背井离乡、或投亲靠友,儿时的伙伴们也分住在三山五岳,想见一面都很难。如今,老家已没入库区水底,儿时走过的路、儿时放牧的山、儿时砍过柴的小山头、儿时捉过迷藏的水竹林乃至儿时居住过的老宅都在一片汪洋之下。我乘堂兄手划的木船,沿着淹过老家的水面,搜寻着记忆中的痕迹,回忆着儿时快乐的点点滴滴,透着水面看到的却只是残垣断壁和废墟瓦砾,很难想象,山水一色、波光粼粼之下竟是魂牵梦萦的老家,母亲和我们姊妹五人早已离开这里,乡愁即将淡忘,相反。那山、那水、那人见证了乡村的变化,也形成了现实中的另类

乡愁,这类乡愁注入了时代元素,赋予了发展变化的新内涵。

刻骨铭心故乡情 我17岁当兵离开家乡,居住的那个村,叫泗淌坪村,由于紧临清江的原因,文革期间改为清江村,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村名。当时用手写那个淌字,是土旁加个尚,有电脑后,这个字却怎么也打不出来,一查字典,却没这个字,我想,可能因为我们村土地最肥沃,农田最多,把淌的水旁换成了土旁。记得小的时候,家中姊妹多,能挣工分的劳力少,自然分得的粮食就少,常常吃了上顿无下顿,每到饥荒月,就用包谷面和着野菜凑合,是多年的“缺粮户”和“救济户”,被子靠救济,衣服很少穿新的,生活靠乡里乡亲接济才勉强度日。上学是免费的,后来每学期交2块钱的杂费,作业本、笔墨钱都是利用假期打柴、锤石子、挖黄姜、背沙卖了换钱,直到高中完成学业。上初中那会儿,无论天晴下雨,每天来回要走近10公里的山路,遇下雨天怕把鞋子打湿,干脆就打着赤脚上学。我们村里的人常常把干部称为同志,因此我母亲经常告诫我说:要好好读书,长大了也当同志。母亲这句话至今仍萦绕在我耳边。后来在部队提了干,回地方也就了业,每次回去都会到东家坐坐,西家聊聊,大家都说我“八字”好,我也深知并不是“八字”的功劳,而是组织培养和自己努力的结果。这次回去,还特地去看望了我的启蒙老师和初中的班主任,他们从教四十余年,现在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我的到来令他们惊喜万分,异常开心,甚至老泪纵横,紧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我们拉家常、谈形势、侃教育、谈变化、展前景,气氛非常融洽,他们还谆谆告诫我,要不忘家乡,不忘初心,常回家看看。

看到他们把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如今安居乐业,晚年幸福,我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

回乡时,正值农忙收菜子和栽秧季节,在返程的前一天,堂兄家里请工栽秧,我也和他们一道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挽着裤腿、打着赤脚像模像样地干起来,虽然速度慢,行不成行的,路不成路的,但还是体验到了离开农村前劳作的感觉。堂史介绍,从整水田开始,每请一个工的成本是150元,还要供生活、一包烟,到水稻成熟收割,投入的成本要高于收成,因此很多家庭现在都基本不种水稻了。看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倾力打造故乡梦 现在的南潭村,是由库区移民的泗淌坪村、鱼洞湾村与原南潭村合并而成,全村13个组,754户,2207口人,虽然90%以上都住上了楼房,由于经济支柱少,没有产业支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以确保家庭开支和供孩子上学,村里以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没出门的劳力或有一门手艺、或以捕鱼卖鱼赚钱。彭书记介绍,07年引进的武汉同济医药公司在该村建立了药业种植和专业养殖合作社,每年可提供20户40余人的就业岗位,目前尚未产生效益。该村正在以“一品一线一路”为基础,多元化发展村级经济,带动村民致富。“一品”就是以香浓寨组为中心,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香浓寨”富硒茶业品牌,拟改造老品种茶园700亩,新发展2500亩。目前茶品已初具雏形,茶叶发展初具规模,老百姓热情很高,看到了致富希望。“一线”就是以鱼洞→香浓观景台(站在此台,库区风景尽收眼底)→石柱→千年大青树→红旗渠(原东方红水渠)为景

点的旅游观景线,目前正在制作规划和项目报告书。“一路”就是以穿村而过的巴鹤公路为基础,把公路两侧的民房改造成具有土家族风格的特色民居,并按照标准要求,建成家庭旅馆,将有规模的实力户,建成农家乐,形成家家是宾馆,户户是酒店的独特风景线。从而以旅游观光休闲来宣传推销产品,以宣传促销产品拉动旅游,让老百姓的山货、土货成为致富的源泉,

彭书记虽已年届不惑,但仍精神饱满,年富力强,自他上任之后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好事,深得乡亲们的爱戴和喜欢。去年筹资修起了“高大上”的村委会综合办公楼;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方面倾尽全力且初见成效;在农业发展和精准扶贫上,立足特色,真抓实干,乡亲们可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了;在社会维稳方面,出谋划策,想尽办法,极力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几年来,没有一人赴县、州、省、京上访人员,人们安心,社会稳定。在谈及村的未来发展时,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信心百倍。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书记。同时他也有三大愿景:一是希望南潭村在外的有识之士,能回家乡投资,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量;二是希望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到该村考察,帮助调整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结构;二是希望从该村走出去的各类人士多回乡看看,为乡里的发谏言献策,共谋发展。我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未来的南潭村会越来越好,父老乡亲会越来越幸福!

不忘初心故乡魂 库区虽然淹没了我的村庄、老屋及儿时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却淹没不了对家乡的浓浓情意,淹没不了父老乡亲的

教诲和期望,淹没不了走出村口时那一刻的初心。如今我已从过去不懂事的农村孩子,在党的培养和关爱下成长为一名为党工作的“同志”,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向哪里去、现在在干什么,将来怎样干。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记党纪常规;时刻谨记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时刻谨记为群众办实事、为人民谋利益、让老百姓得实惠是我党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时刻谨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诤诤誓言。无论走到哪里,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并永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始终保持农村人那颗纯朴真诚、踏实肯干、坚忍不拔的工作精神,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政治品质,始终不要忘记在那遥远的山村是我的家乡,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那里有我永远割舍不了的故乡魂!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篇三:回乡感悟

回乡感悟

张先忠

5月27日,我早早起床,邀约拼车回乡的弟兄,去参加“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愉悦的心情溢于言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

表,起盟老师上的第一课,贫协主席的忆苦思甜报告,老支书给学习标兵发奖,以及儿时的劳动经历等等,话题象儿时玩的弹珠一样蹦出。

我的家乡在汪营镇兴胜村,高速公路出口即进入兴胜,天下着小雨,巍峨 的佛宝山,挺拔峥嵘,白雾笼罩下,显得葱茏又朦胧,是佛宝山使得家乡的人形成自信和坚定的性格,眼前一条条硬化了的白色路面顺从地让我们的车辙碾过,行道树带着期盼的心情迎接游子的归来,田野一片郁郁葱葱,细雨停留在新插下的秧苗上象晶莹剔透的珍珠,秧叶调皮地一低头,珍珠滑落到水面上,象是家乡父老纯朴的细语欢迎。家乡的美丽是永恒的美,她传承着村支两委一班人领带,也凝聚了家乡父老的辛勤耕耘。

来到村办公地点,迎面是乡村大舞台,综合健身场所,村便民大厅窗明几净,村支两委一班人在热情接待归乡党员,三十几位归乡党员,互相介绍,互致问候,回乡喜悦之情沸腾在村办公室,支部会支部书记周光辉自豪地介绍家乡近几年的建设和今后的发展思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草莓风情园企业主体的进入,烟叶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兴胜乡村民

宿建设,三沟一村的旅游发展思路等,听来耳目一新,有战斗力村支两委班子,让我们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希望。

座谈会上三十几位党员,表达对家乡土地的热爱之情,感怀对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积极涌跃地为家乡的发展进言献策,纷纷表达要为家乡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家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胎血之地,是家乡的黑土地养育了我们。不能忘根、忘本、忘养育之恩。

老支书是我的堂叔,见到他时开心地笑时皱纹就象树的年轮,记录了他带领群众致富的历程,交谈起来感受到一位老党员的不老之心,改造民宿16间,厨卫俱齐,已开门迎客了,家里堆放着从山上采来的竹笋,堂婶正悠闲地剥着,归乡的党员也加入剥笋的行列,用各种儿时学来的方法剥竹笋,体验劳动的快乐。劳动可以致富,社会进步离不开劳动。 回乡的感觉是愉悦的,回家的感觉更是幸福的,母亲还是那样热情和任劳任怨,白内障手术刚刚做完出院,但还是要忙着做好吃的招待我们,父亲用一张憨厚的笑脸对着我,从小到大,父亲很少语言表达,最是我心动的是在家睡觉,我习惯开灯睡觉,父亲听到我的睡觉的鼾声,父亲轻轻推门进来,我因推门声而醒,看着父亲轻轻地走到我床前,深情地看着我,足有几分钟,我仍装着熟睡,然后关灯,又轻轻地离开,轻轻地关上门,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原来亲爱是这样默默无声呀!

相关热词搜索:初心 回乡 不忘 感悟 跟党走 党员不忘初心回乡感悟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发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