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随笔

发布时间:2017-02-0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人生》随笔篇一:读书笔记之路遥 《人生》

读书心得

-----读 路遥 《人生》有感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作家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这样一段话。

我想,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坎坷挫折的。这些障碍很多,譬如政治上的遭遇,事业上的苦闷。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你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虽然人生的结局是一如既往的悲伤与现实,但我却没有以往那么愤然,我渐渐体会到了生活边边角角,特别是现实世界里的生活的模样。

生活有时能把现实变成梦想,有时也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有时会把社会中的各个角色调换,有时会把好事弄巧成拙,我想这些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去走这条人生的道路。

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丢掉自己的原则,无论你此刻正高兴万分或痛苦抑郁,一定不要丢掉自己的原则,人一旦丢掉原则就会走入人生的岔路。就像人生里的主人公高加林一样,他优秀聪明心劲高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同时又懂得利用机会,这点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备的,然而他就是因为一时的迷茫放弃了原则,结果失去了一份也许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纯真的爱情,最真的女人,最爱他的人。女主角巧珍带着对他的爱嫁作他人妻,没有任何怨言,然后在他失意又从回农村时还为他求情,求大队书记让他重新当老师。其实在他失意之前他就意识到自己其实真正爱的人是农村姑娘巧珍,然而就是因为一时的迷茫,选错了路口,放弃了原则,结果失去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我想我们也在这条人生路吧!在这条人生路上也会遇到很多岔路,我们在选择之前也会迷茫失措,也许也会和主人公犯同样的错误,说白了这就是人生!唯一和主人公不同的是我们在选择之前看到了《人生》这本书,它会让我们在选择的时侯,三思而后行!

《人生》书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

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这份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翻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便发出这样一连串的疑问。如果高加林没有和巧珍分手,那么他也许会在小城里长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能和一个大字不识的人生活一辈子吗?如果高加林选择的不是黄亚萍而是另外的一个城市女孩,那么他又会是哪样地生活呢?

可是,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也没有理想中的故事圆满,人生总是或多或少地让我们的现实与理想相背,一个人的性格与追求往往决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轨迹。很多的时候,当爱情与前途让我们取其一时,很多的人选择了前途,社会上流传一句这样的话:有了前途还怕找不到爱吗?当然也有人选择了爱,可是也因此而要去努力地去创造事业。也许他一辈子都不能创造也他放弃的那么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前途而放弃了爱,越来越多的人变为爱只是两个人在一起时的快乐心情,它已没有了责任和义务,很多没有理由的分手就这样在很多人中出现,面对一方洒脱地说:因为我们相隔太远,不可能在一起的,再见吧,以后还可以做朋友。而另一方又能说什么呢?去责怪现实吗?去责怪爱的苍白吗?去抱怨现实的残酷吗?去请求对方等你吗?你也明明知道:既然他选择了“前途”你说什么都没有了意义。只有把眼泪放在心里,微笑着挥手说“再见”。

爱是什么?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会给你这次选择一个什么答案?谁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仔细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择抉,走好人生每一步,才会不给自己留遗憾。

选择自己所爱,爱自己所选择。

顾北城。

QQ:945719974

《人生》随笔篇二:路遥《人生》5000字读书笔记

路遥《人生》5000字读书笔记

人生之爱情

在路遥《人生》这部作品中,很明显偏爱巧珍,我也很欣赏她,欣赏她对爱情认真付出的态度。路遥是仁慈的,在高加林人生最失意的时候,安排巧珍来到了他灰暗的人生,就像一米阳光照进了潮湿的心灵小屋,使他的生活还不至于彻底绝望。巧珍用她白杨树般美丽的身影,水灵的大眼睛,温柔且痴心绝对的心,抚慰了高加林民办教师被撤的失落受伤的心。

巧珍是美丽善良的,没看过这本书之前,我觉得善良二字适用很多农村妇女,而且很多人也总喜欢将这两个字泛泛落于这些人。可是看完这部小说,我却发现似乎这词不能随便乱用,用在像巧珍一样的一类人身上才合适。同时,我也惊讶于这样一个事实,原来爱情竟也能用善良来加以附丽。巧珍的爱情是善良的,尽管高加林最终没能兑现他当初的承诺,巧珍虽然怨却不恨,她没有文化,但是在爱情面前心与心之间是没有卑微与高贵之分的,她和一代才女张爱玲一样,情到深处内心满是慈悲,可她没有张爱玲倾城转身后的冷漠。在得知高家村民办教师的名额增加后,在拦截姐姐巧英准备在高加林回来路上羞辱他后,说服了姐姐一起到高明楼为高加林求情谋职。

悲哀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一段感情等到可以用善良来修饰,结局已明了。路遥最终将自己钟爱的巧珍这一人物嫁与了懂得执着追求和珍惜如初的刘拴,而这一切又恰好安排在高加林重新被贬为社员回来之前。感慨之余,不免心痛地承认这就是人生,如果你不够珍视你所有,如果你轻易放弃你所有,就要承担失去后永远不会回来之痛。冯小刚在《童梦奇缘》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爱情又何尝不是这样,虽然一个人的一生之中或许会有很多次爱情,但是我想真正的从内心里爱的也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次。如果在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将自己的前途、利益与之交杂,你会破坏这份爱情的纯洁,不管它进行的时间或长或短,最终都会与你擦肩而过。高加林就是这份爱情的主角,不管是为了自己能够到大城市去发展而抛弃巧珍也好,还是利用爱情企图推动事业顺风顺水,选择和黄亚萍在一起也罢,他都亵渎了爱情的美好,加以爱情于瑕疵。可悲时间不能倒转一次,让爱情再重来一次。高加林最终明白自己的心,抛弃一切浮华,他爱的就是那个傻傻爱他的,在黄亚萍口中是农村妇女的女子,一个能包容他所有,一个为了他黄昏时分仍然执着等待他黯然提馍而归的女子,一个最终选择不拖累他的女子,一个他爱的女子。同时我们也庆幸爱情不能重来,奖励像刘拴那样执着的人拥抱了她,给了巧珍稳稳的幸福,不用再担心高加林有一天会离开自己。

一切的结局早已安排好,执着、纯洁的人才配拥有长久、美丽的爱情。爱情里的甜蜜两人一起珍藏,爱情里的苦难两人一起面对承担。白发苍苍时,依然能庆幸有你的手可握,有你的肩膀可靠,还有你的微笑能笼罩

人生之选择

路遥的《人生》故事发展跌宕起伏,主人公高加林的命运有起有落,设下了紧要的耐人寻味的几处人生选择。

高加林被撤掉民办教师后,虽然不甘心但是已经开始适应农村生活,何况还有了巧珍这样一个甜蜜的伴侣。偏偏这个时候高加林的父亲的亲弟弟高玉智,当兵衣锦还乡回来,在当地当了个劳动局长,副局长马占胜为了讨其欢心安排高加林当了当地县委的通讯干事。高加林心里明白自己是靠走后门进来的,也害怕有一天东窗事发,身败名裂,但是侥幸心理和求胜心切让他努力不让自己去想这些事。这是他做出的第一个选择,选择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利用歪门邪道来施展自己的抱负。高加林有满腹的真才实干,他压不住的锋芒一直以来都是高明楼的心头之患。客观来分析,其实是当时高加林所处的社会决定他不得不做出这一个选择,当时农村不像城镇,大学没考上还可以找其他工作,像黄亚萍那样在广播站播音。如果他不走这个后门,或许他会在农村待一辈子,像高加林这样性格的人是不会甘心的。所以就像路遥在书上所说的,社会其实也应该自省对于城市和农村制度的不公平,导致出现像高加林这样的行为泛滥。

当上县委的通讯干事后,高加林总算是找到了施展自己舞台了,干得也算如鱼得水。先是在报道南马河洪涝灾害的突出表现,然后是接踵而至的在县里、市里的大大小小报纸上发表文章,声名渐渐远扬,再加上一身的打球技术,在城里混得也算是有模有样。以致黄亚萍再次对他动心抛弃了克南 ,他也狠心抛弃了善良可人的巧珍选择了黄亚萍,克南的母亲一气之下揭了高加林的老底,让他卷铺盖走人,重新沦落为农村社员。高加林刚刚处于人生春风得意之时,马蹄一轻,自己又从高处摔了下来,大喜大悲,未免来得太快,太出人意料,让人措手不及。

人生之农村

农村总给人复杂的感觉,文明与落后并存的尴尬,质朴与顽固相容。鲁迅在概括国民性时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路遥的《人生》中农村的形象通过生活在它其中的人物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出来,具有代表性的高加林的父亲高玉德,善良质朴的德顺老汉,本是农村人却从根上看不起农民的知识分子高加林。

仔细阅读,不难发现其中农村存在几处明显的特征。

高加林父母那两张像核桃一样粗糙的皮脸,还有当高玉德了解到儿子民办教师被下的原因后,两行浑浊的老泪在皱纹脸上淌下来,流进了下巴上那寸最白胡子中间,将处在社会最底层农民的艰辛朴素描写得生动形象。雪上加霜的是还存在像高明楼一样精明圆滑的村干部,表面光明磊落,背地里却处处绞尽脑汁压榨农民,使自己免于劳苦,使农民处于劳苦,由此可想民生之艰。

在高加林母亲一句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农民的气愤和无奈被悲情渲染,似乎一切老天爷都已经安排好,在生活的突变中人只能逆来顺受,无力还抗。不管是生来就已经注定的农民身份,还是此刻不得不面对儿子得重新做回农民的残酷事实。每当高玉德遇到让他着急但他又无能无力的事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性地一个劲儿地摸着自己的赤脚片,仿佛摸着它他就能想出主意来,但是事实却仍像他的赤脚片一样结着厚厚的老茧,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蜕变。一个人的无奈,有时仔细观察就可以从他细小的动作中发现。一个人的可笑,有时可以从他的语言和行为中体现,可笑之后留给人的是深深的悲凉,高加林气愤地准备去和高明楼讲理却遭到了父母死命的阻拦,高玉德说以后见了名楼你还要主动叫人家叔叔,脸不要沉,要笑!今后加林的前途还要看人家的照顾哩!这些言语不仅写出了一个老农民的可笑和悲哀,也揭示了很多自以为聪明,通达人情世故的农民形象。一句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留下一个苍凉的手势。

我时常在想,很多像路遥这样写过农民人物形象的著名作家,比如孙犁,他在小说《走出以后》中描绘的王振中形象,努力摆脱封建婚姻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

《人生》随笔

价值,做了一名支援抗战前线的医护人员。相比较高玉德这样的农民形象,不满现状但是又不敢奋起反抗,以王振中为代表的积极向上的农民形象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同时也说明农民有很多形象,作家之所以选择这个人物形象,只不过是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段,以此人物为典型来引出隐藏在背后千千万万的与此相似的农民形象。同时也揭露出了那个时代的农民生存状态以及作家所要揭示的人性内在价值,以此来激发处在生活底层劳动人民的进取和斗争意识。

天蓝得像水洗过一般,雪白的云朵静静地浮在空中。大川道里,连片的玉米绿毡似的一直铺到西面的老牛山下。所有麦田里复种的糜子和荞麦都几经出齐,泛出一层淡淡的浅绿。川道上下的几个村庄,全都罩在枣树的绿荫中;每个村前的打麦场上,都立着密集的麦秸垛。远远望去像黄色的蘑菇一样。

蓝天白云,绿川大道,古朴的老牛山,洋溢田园清新的庄稼乡村就像一首清梦中的山水诗,一幅酣睡中的花鸟画,一首慈母口中喃喃的摇篮曲,,除却它的丑陋落后,还原它

最初的淳美安宁,你会温暖它卸妆后迷人的素颜。

那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随着大自然最健康的规律生活着,劳动着。那里的人们对村里任何一个不劳动的二流子都反感,所以连高加林都想:庄稼人嘛,不出山劳动,那是叫任何人都瞧不起的。那里的人们中,有着像巧珍一样美丽善良能干的淳朴劳动妇女,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也甘愿为心爱的人无悔付出,对生活没什么大的奢望,只希望守着高加林,为他生儿育女,安然地生活一辈子。那里的人们中,有着像德顺老汉一样善良、痴心如一的单身老汉,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高加林因为民办教师被撤,怀着报复心理,破罐子破摔地用蛮力干活,两只嫩手被镢把拧了个稀巴烂,给他提过去了一罐水。那里的人们,并不是一味地喜欢在背后说闲话,生事造谣,也有最本真的善良,小说结尾处,高加林因为走后门被克南他妈揭发后重新回到高家村,在离村子不远处,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了出来,先后围在了他身旁,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都很真诚,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亲爱的德顺爷爷的一席话只要咱们爱劳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个男子汉,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变成个死狗了,也给了高加林重新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心。村里人的这些行为,也让高加林沉痛地喊出了:我的亲人哪也为原本有点暗淡的故事收尾处平添了一丝暖色,世上最亲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还是自己的乡亲。

人生的紧要处,需要你好好走,用良心走。

《人生》随笔篇三:路遥《人生》读后感

路遥《人生》读后感

从小到大,看过了很多本书,但是真正让我印象深刻,感觉自己

也融入到书本中的那样的世界里面去了,并被这本书深刻影响的书也

只有寥寥数本,路遥的《人生》便是其中的一本。第一次接触这本书

是在我上高二的时候,那时候闲暇无事,便在自习课的时候想借一本

闲书来消遣,当时无意间借到同学的这一本书,当时还以为只是一般

的小说呢,但是看了之后便被其深深的吸引住了,路遥的文字很朴实,

不是那种整篇文藻花章的,但是却包含感情,丝毫不现空洞。当时整

个人就沉浸在这本书中了,反正最后那一天其余什么事情也没做就把

这本书看完了,而且不止看一遍。当时那本书最后几页弄掉了,弄得

我那些天一直在想这本书,最后实在忍不住,周末就到网吧去把剩余

的看完了.......

路遥的这本书,迄今为止已经看了不下十遍了,能让我做到这样

程度的书现在想起来也就那么几本,而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人生,

他对我的三观的影响也是挺大的。当初看完第一遍的时候,还总是感

觉故事没有写完,一直在找有没有续篇,这也许是自己一直以来总是

喜欢看那种没有悬念,不需要让自己去思考的小说导致自己养成的一

个坏毛病吧!作者就是在文章末尾留下了足够让我们自己思考的空

间,我们不能把这本书当做一个故事来读,而更应该透过这本书去了

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感,这也是作者在后面回答部分读者和我有

相同问题的答案,好的文学作品不在乎什么形式,一定是包含作者思

想感情的,作者将之透过这些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这才是一部文学

作品真正的精华,如果我们只去看作品本身,那我们就真的是舍本逐

末了。

《人生》这本书给我们展现的是文革即将结束的时候

((1977~1980))但改革开放的思潮还没有吹到的一些地方,譬如书中所

写的陕北一个偏远的高家村。青年考不上大学(那时候已经恢复高考

了)就只能呆在农村种地,一般的人也许会默默的接受这个现实,但

是文章的主人公却不是这样,他是一个满腹才华(应该主要是文学才

华)但却被无情的束缚在农村,但是上天还要更加打压他,能让他接

触文艺创作、读书读报的教室工作也被村支书高明楼用强权给剥夺

了。心高气傲的他怎么能接受一辈子当个农民的现实,然而生活是公

平的,虽然他遭受了生活上的打击,可是又给予了他爱情的滋润,伟

大的巧珍,我相信认真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是这样看待她的,她早就爱

上了帅气、有才华的高加林,也许没有后来加林的小叔复员导致后面

的一系列变故,也许这就是个完美的爱情故事,高加林这个时候也被

这个不同于世俗,勇于追求爱情、心地善良纯真的姑娘打动了。但是

生活永远就是充满波折的,高加林又获得了回城市的机会。在巧珍站

在路上送别她心爱的人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可以预见到她和加林之间

必然会产生隔阂了,他再也给不了加林心灵上的慰藉了,因为此时的

加林可谓事业春风得意,生活也相当快乐。然而高加林他是不甘寂寞

的,他向往更大的世界,更大的天空让他去翱翔,去驰骋,他渴望更

美好的世界,这个时候,他又遇到了早就对他暗生情愫的高中同学黄

亚萍。其实对于黄亚萍这个人物,作者勾勒得不是很丰满(作者在他

后面的一些文章中也指出了这个问题),人物心理变化,性格等都不

是介绍得很具体,但限于篇幅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与巧珍相比,黄亚

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

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

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

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他清楚的明白黄

亚萍也是喜欢他的,但是他又不想背叛巧珍。但这一切就在黄亚萍告

诉他可以带他去南京的时候改变了,他违背了自己的良心,选择了黄

亚萍,其实我觉得所谓的教育上、文化上差异的鸿沟都不是让高加林

做出这个选择的真正原因,真正让他做出违背良心的原因是他可以去

更大的地方,更高的天空去翱翔,高加林是一个追求事业、追求丰富

生活的人,所谓的爱情上的因素只是很小的一个因素,难道他不知道

可以让巧珍接受再教育吗?

也许故事发展到这里似乎就结束了,但是真正的灾难才开始。黄

亚萍前任男友的老妈告了高加林,他又不得不回到他曾经他讨厌的农

村了。所以当面临这个残酷打击的时候,高加林才明白到他错了,他

不仅在爱情上错了,因为他真正爱的是巧珍,更在认识上错了,农村

也能活得好,农村的天更蓝、水更清、人更淳朴。正如德顺老汉最后

所说的一样:广阔的农村才是城市的根基,没有了农村,也就没有了

一切。德顺老汉最后他所阐述的幸福的含义也很有意义,他用他栽桃

树给村里人吃的这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告诉高加林:真正的幸福是去

给予别人,而不是希冀从别人身上能获得什么。对于这个我的理解是:

因为人都是孤独的,只有当别人需要我们的时候,当我们能给予他人

一些帮助的时候,我们才能收获到真正的幸福,我们才不会感到孤独。

对于高加林这个人的描述,我认为作者路遥是相当成功的,他诠

释了人性的复杂。如果单从他抛弃巧珍这件事上看,他可谓是真的陈

世美(为了成功抛弃亲爱的人),可是我们整个分析,我们真的能理

解他所做的选择,他在小树林里的痛哭以及婉拒巧珍低下头颅的时

候,我知道他内心是很复杂的,当他毅然拒绝了黄亚萍想陪他一起待

在农村的请求。生活给高加林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他所爱的巧珍

姑娘已经结婚了。他再也没有人来安慰他那颗受伤的心灵了。

对于巧珍这个人,我深深的同情着她,她勇敢的迈出了追求爱情

的脚步,她以为她得到了,最后却又失去了,她没有选择一般没有接

受过教育的农村妇女的做法(一哭二闹三上吊),她痛苦过了但是她

最终却又振作起来了,对于她选择马栓的做法,我也能理解:既然无

法选择自己所爱的人为何不选择一个深爱自己的人呢?而且她甚至

最后还去求高明楼再给加林教师的职位,对于这样心地善良的姑娘,

我们有几个人不怜惜呢?我想如果我是高加林的话,我应该不会抛弃

巧珍的,也许我体会不到他所处的那种环境,但是感情遭受过挫折的

我真的明白能找到一场真正的爱情是多么的可贵啊!我想这也许是由

的人想说初恋最好是失败的话了,因为如果数目事情都一帆风顺的

话,你就不会懂得去珍惜,真正的爱情是多么的难得啊!而高加林却

为了他所谓的城市生活而去盲目的选择。

整本书透露的主题正如开篇路遥借用柳青的一句话一样:“人生

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也正如文章最后给出的一句话:“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

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

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

的认识。”一个人可以去追求一些东西,但是不要妄图抛开现实,尤

其不能利用一些同样珍贵的东西去做交换。生活应当脚踏实地,我们

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自己一些做人的准则。否则我们将会发现我们所

要追求的只不过是空中楼阁,根本不是自己所想要的那种幸福。

其实我觉得高加林还是幸运的,他还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就理解了

人生这个重大的人生课题,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去闯荡世界,重新去追

求他所向往的生活。借用《童梦奇缘》中冯小刚的那句经典台词所说

的一样:“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

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所以我们要把握人生,把握人

生的未知性,把握人生的抉择,把握人生美好的爱情、把握人生中理

想与现实的差距,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揣一颗事事平常心,走好奇

妙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每个人都好好的把握我们这仅有一次的人生

旅程,从容淡定的走过每个人生岔路口吧!

李晓诚

2013年9月4日晚

相关热词搜索:随笔 人生 《培根随笔》 《陈贤忠随笔》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