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角色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人生角色篇一:角色人生

角色人生

那晚,电视里上映《一代宗师》,这是这部影片第一次在德国电视里播放,我久闻其名,当然不会错过,看罢感慨良多,尽管对这样的电影被译成德语配过音之后语言里美感的消失感到遗憾,但是对宫二这个人物却是过目不忘。

叶问最后一次见到宫二的时候,两个人都已是沧桑看尽、宠辱不惊,宫二说她如果小时候接着学戏,一定会在台上唱得风生水起;叶问答到,无论你是唱文戏还是武戏,都是功力十足。这时宫二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她说:“没想到你看我如看戏。我的角色,不管别人叫不叫好,就是这样了。”

有话说:“人生如戏“,这个不只是在中国。西方社会学里也有一个基本概念,叫做“角色“,人一生下来,就不可避免地开始扮演各种”角色“: 先是某人的儿子或女儿,某人的兄弟或姐妹,大了以后,可能会成为某人的妻子或丈夫、某人的父亲或母亲,当然,同学、朋友、邻居等等也属于“角色“的范畴,对于每一个角色,人们都有特定的期待: 作为子女要孝敬父母,作为学生要尊敬老师,作为兄长要关爱弟妹,作为朋友要互相帮助……每一个人往往得同时扮演许多个角色,在这张社会的大网中,人们通过各种角色寻找着自己的定位,为了称值地扮演好各种角色,人们忙忙碌碌,勤勤恳恳。

不光对于角色本身,人们对什么时候该扮演什么角色也有一定的期待,所以如果三十岁上没有结婚,四十岁时没有孩子就会令很多人心慌,为了满足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人们可以不惜违背自己的初衷,在生活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别人眼中的好儿子、好姐姐、好丈夫、好母亲等等。所以,很多人觉得活着很累。

在这个努力演好角色的过程中,人很容易忘了自己是谁,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想要的是什么。毕竟,角色的名字就和“你”、“我“、“他“一样是大家共有的“名字”,而躲在这个角色背后的人往往被忽略了,不仅被别人忽略了,也被自己忽略了。

在中国这样一个讲究人情和论资排辈的国度里,角色就显得尤其重要,人们对角色的期待也更高,所以,不管是出于面子也好,为了顾全大局也好,还是只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实,人们可以委曲求全,压抑自己的个性。有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含有“应该“ 或者”必须“的痕迹,一个人对你好尊重你,很可能因为你是他的兄长或者老师,而未必因为你是你。

所以,像宫二那样的人物就显得非常的与众不同了。她可以不接受社会和家族希望她扮演的角色,不结婚,不生子,不传艺,宁可守住大半生的爱情,最后在孤独中死去。如果她真的演了一出戏的话,那么她演的这个角色,不是谁的什么人,而只是她自己。

来源:香港《大公报》

人生角色篇二:人生的位置与角色

人生的位置与角色

文:四川分区南充分公司陶艳芳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那么人生也会有不同的精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又各自有着适合自己扮演和此时此刻应当扮演的角色。这种位置和角色的正确与否一直都是一个人成败与否的决定因素。

还记得小的时候,老师经常会问;”你们的理想、梦想是什么?”同学们回答几乎都是:“我的梦想是当画家、我的梦想是当音乐家、当警察、当老师、当白衣天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不例外。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女警察。那时的理想现在想来既可笑又幼稚。当时的我其实是喜欢上了女警察们漂亮的警服,和她们站在马路中央指挥交通时的飒爽英姿。可是不久,我的理想就发生了改变,因为我逐渐了解了当一名女警察的辛苦与困难。于是长大了,去当老师又成了我的第二理想,因为当时除了父母,就老师最关心我,和我最贴近,我非常喜欢他们,我将来也想象他们一样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给学生们授课。但是在慢慢地成长过程中,我的理想又发生了变化,我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不肯定我的理想是否可以实现,但是我敢肯定的是,我始终不变的,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几年以后,我做了销售工作,成为了一名导购员。刚开始,我不太喜欢这份工作,我觉得没有什么发展潜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工作中与顾客交流,还有领导和同事给予我的帮助,让我树立了信心,我开始喜欢了这个职位,爱上了这份工作。销售这个领域让我学会了太多太多,社会礼仪、人际交流、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等,我人生的价值和理想都在工作中体现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就像天下的任何东西都有用一样,在人生的路上,从业的道路有千万条,关键是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己适合做什么,应做到心中有数。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不知己所长,又不知所短,或以短当长,或以长当短,不但不能获得成功,反而会耽误事业,害人害己。

“角色与位置”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实在是自我生活细节的再现。一个人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实在是一种从小事着眼,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功夫。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既不能好高骛远,志大才疏,也不可妄自菲薄,自轻自贱,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真实价值所在,做好人生的“角色定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专长,这样,既对个人的成长有利,也于社会的发展有益。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无论你处于何种位置,都必须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角色素质是人们的价值观、价值取向、价值选择深入到行为层的体现。一个人无论是其身体、智力素质如何,无论其人格是否健康,道德品质高低与否,最终都要通过人的社会行为,即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体现出来,通过他能不能胜任工作,能否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能否对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体现出来。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不管你扮演那一种角色,都必须卖力去演出,否则永远得不到热烈的掌声。在人生这个舞台上,我们虽然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色,但那也没有关系,那就索性做一粒水珠,去折射太阳的光辉;做一块基石,去铺垫探索之路;汇不成大海,就做一涓小溪。世界之大,总有适合自己的位置。

人生角色篇三:角色转换与人生选择

角色转换与人生选择

夏学銮

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北京市心理卫生学会理事,北京市社会学会理论组负责人,《中华工商时报》专栏主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心理学、群体动力论、社会政策分析、项目评估可行性分析、企业发展设计、科学决策、战略规划等。学术经历:1970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88年12月至1990年9月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1992年2月至3月英国诺丁汉大学与香港理工学院学术考察;1993年2月至3月英国诺丁汉大学考察。

北大团委的同志让我为同学们作一次讲座,题目由我自己定。我选择“角色转换与人生选择”这个题目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国庆节我回安徽萧县梅村中学参加六十周年校庆时,曾应邀在淮北市一中对高三文科班的学生作过一次讲演,题目就叫“选择”,虽然,他们所面临的选择与你们所面临的选择不完全一样,但是,作为年轻人的你们和他们一样,同处在人生的选择季节;二是作为社会学的老师,我想使这次讲座既有针对性,又有专业特色。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讲演题目。

大家经常听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说法,其实,这种对人生的感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特别是对涉世不深的、年轻的大一学生来说,应该说更缺乏这方面的体验。不过,我发现社会上一些小青年,经历缺乏却故作深沉,一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样子在那里扮酷。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的社会心态正在变老,这是全社会都需要注意的。我们不需要世故和未老先衰,我们需要激情和燃烧!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也有人生如戏的类似看法,他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只不过是演员:他们有他们的人口和出口,并且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要扮演许多角色。”(p.224)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莎士比亚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学家。他对人生社会角色的描写既形象又生动,同时他提出的人生的入口和出口问题,具有(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人生角色)深刻的社会学意蕴。可以这样说,凡是好的文学家必然是好的社会学家。

再如曹雪芹——中国的莎士比亚,他既是伟大的文学家,同时又是伟大的社会学家。他的“护官符”或者说“关系网”,对中国封建腐朽社会关系的揭露真是入木三分!他对大观园众多人物的描写之所以能够做到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就是因为对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有着非常准确的把握。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今天我准备讲三个问题:(一)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换;(二)运用自我监控,完善自我表现;(三)抵制外界诱惑,选择正确人生。

(一)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换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当大家来到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北大校园,经过一阵忙乱、紧张和激动之后,是否感到些许迷惆和愁怅?有,还是没有?我认对多少会有一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的同学在原来的高中是number 1,是班级的中心,来到北大后,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不再是第一和中心了,这时你是否有某种挫折感?有的同学在中学阶段过惯了在学校有老师管,在家庭有父母管的生活,进入大学后,除了上课外很难再见到老师,加上离家又远,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感到好像没有人管了,这时你是否体验到一种为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的“摆脱自由”的渴望?迷惘也好,愁怅也罢,挫折也好,失落也罢,所有这些或长或短、或明或暗的情绪反应,都是因为大学新生一时尚不适应大学生活,还没有完成角色转换所造成的。我不愿意用什么“新生综合症”来标定它,因为这种适应性的反应是一种短暂的、健康的角色重塑过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不希望媒体介入炒作。

但是,大学新生的确有一个适应大学生活,重新调整角色的问

题。这是因为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有着显著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中学教育的基础和应试性质,大学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性质,中学生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生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第二,中学教育给学生留下的自由发展空间很小,大学教育为学生留下了较为充足的自由发展空间;

第三,中学生求知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大学生求知的主要途径,除了课堂外,还有图书馆、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

第四,中学校园文化相对缺乏,大学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第五,中学学生社团不够发展,大学学生社团蓬勃发展,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

第六,中学教育在教育体系结构中处于较低的地位,属于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在教育体系结构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属于高等教育。

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性质不同,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地位不同,决定了大学生和中学生的角色也不相同。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虽然学生的身份没有变化,但是由于大学生在教育结构中的地位提高了,所以大学生的角色层次也提高了,大学生的角色内涵也丰富了,大学生的角色行为也相应改变了。随着地位的转变,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必然有一个角色转换过程。

地位和角色是典型的社会学的概念。地位有以下特征:(1)客观性。地位是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社会结构中的关系结点;地位是一种结构安排,是独立于个人的,个人只能嵌入它而不能拥有它。

(2)对称性。作为社会结构中的关系结点,地位是对称出现的,例如老师与学生、医生与病人、律师与当事人、服务员与顾客、丈夫与妻子、双亲与子女,等等。

角色是由与地位相伴随着的或者说由地位所决定的一套行为期待,更具体地说,角色是他人按照我们的身份地位对我们所提出的行为要求与评价。在这个意义上讲,角色也是客观的。地位是角色的基础,角色是地位的动态表现。由地位所决定的角色是理想化的纯粹角色,这种角色还要通过占据这种地位的个人来表现及实际完成它。从理想的角色到实际的角色,还需要一个中间环节,存在着

一种领悟的角色作为从此达彼的桥梁,它部分决定实际的角色完成情况。

为什么说“部分决定”,因为有些领悟的角色受主、客观的限制并不能得到完全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讲,角色又是主观的。个人在角色扮演和角色塑造上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社会为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表现角色留有充分的余地,个人要善于发现这个创造性的空间。

社会学大师帕森斯从宏观上、从发展趋势上概括出5种角色范式变项:

(l)特殊性——普遍性

(2)扩散性——专一性

(3)感情性——中立性

(4)自赋性——表现性

(5)私利性——公利性

大体上说,左边一端的角色代表传统角色要求或传统社会所看重的角色范式,右边一端代表现代角色要求或现代社会所看重的角色范式。我们所说的角色转换,统而言之,包括从传统角色向现代角色的转换。当然,这是一个长过程,经过大学四年或许更长的时间,需要完成许多具体的角色转变之后才能最终达到现代人的目标。

我们所说的角色转换,具体而言,是指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这种转变当然包含着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意蕴,但主要是从大学生和中学生的角色行为区别上来立论的。

对大一学生来说,角色转换主要意味着在学习行为上的转变: 第一,从以记忆式的学习为主转向以理解式的学习为立;

第二,从课堂灌输式的被动学习为主转向图书馆、互联网探究式的主动学习为主;

第三,从他人导向的行为为主转向自我导向的行为为主; 第四,从智商发展为主转向情商发展为主;

第五,从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学习转向以人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学习;

第六,从以知识发展为主的学习转向以人格发展和角色发展为

主的学习。

正因为大学生与中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上述这些不同,所以大学的课程安排并不像中学那样安排得满满的,而是为学生留有相当的自由发展空间。因为大学生的知识主要不是从课堂上,而是从图书馆、互联网、同学、朋友、讲座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我这样说并不是鼓励大学生逃课,专业课还是要认真上的,不然你考不及格千万不要来找我。因为大学课程除了传授基本的现代科学知识(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外,同时还传授现代科学方法论,即传授如何获取知识的学问,我认为这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英语有一条谚语说:“To give him a fish, you feed him one day;but teach him how to fish, you can feed him life while.”意思是说,给他一条鱼,你只能养活他一天;教给他捕鱼的方法,你却可以养活他一辈子。大学教育主要不是给你鱼,而是教给你如何捕鱼的方法,即教给你如何学习,你不来上课,如何能学会这些经营知识、发展人生的诀窍呢?况且,21世纪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除了学会学习这一具体目标外,还有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和学会做人三个具体目标。

因此,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全面的,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而且表现在审时度势、为人处事等个人修养上。21世纪教育的四大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和学会做人,其中后三个目标所说的都是人生修养和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叫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虽然这副对联是贴在贾雨村府上的,在这里它不免散发着一种市侩的庸俗气息。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知识,它对我们这些涉世不深的年轻大学生来说,还是有某种启迪意义的。至少它告诉我们,大学生不仅要读好大学课本的有字之书,而且还要读好社会这本无字之书。

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自我表现,在各种各样的历炼中感悟人生,体验人生的价值。在这方面,大一学生也有一个角色转换的问题:从单纯的学生角色转变为复合的社会角色,这里包括从勤奋、好学、聪明、机敏到智慧、能力、亲和、适应、气质、修养、见识和境界等一整套评价话语体系的改变。

相关热词搜索:角色 人生 游戏人生角色扫描出错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角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