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人生

发布时间:2017-02-0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选择的人生篇一:学会选择,选择人生

选择

我们现在的人很流行一个词“选择困难症”,患这种难治之症的患者在社会上还普遍存在,占据了大部分。我们的人生充满选择我们也在不断纠结。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个错觉,觉得全世界就数自己最纠结最痛苦。因此,我们容易陷入自感无能和自我厌恶的泥潭中,但真相是——每一个人都会遇见人生的选择题,都会因其纠结痛苦,只是有的人纠结时间长;有的人纠结时间短;有的人厌恶正在纠结的自己,有的人则学会接纳正在纠结的自己。 事实上,选择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人生却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那么是什么阻碍了你迅速做出决定呢?

害怕和逃避选择

很多人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原因就是逃避选择。记得又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那时刚中考完,她说道:“又一次面临选择,我最讨厌就是做选择,所以常常逃避。”直到大部分学校即将开始军训,她才给我打来电话说准备回学校继续学习,单靠音乐这条路行不通。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早点做选择就好了。又有一次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哭着给我打电话,我听路好几遍才听明白大概是什么内容。他说曾经在商场看到过他爸爸搂着别的女人,他一直在纠结是否要告诉他妈妈或者和他父亲好好谈一谈,他深知自己必须做出选择,但是他很害怕所以一直逃避,直到今天看到了他父母的离婚证。

选择是痛苦的,但是逃避选择只能换来短暂的心理安慰,最终你还是得自食逃避选择的恶果。有选择的权利说明你有自由,有自由就代表着你有责任。一个人但凡选择的自由怀有恐惧,终归于他韩怕承担责任。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责任选择的勇气。

缺乏选择的能力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没有自己的选择,所有的选择都是父母替他选择好的。这也是中国式教育的失败之处。很多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你什么都不用想,不要管,只要努力好好学习就好了。你上什么兴趣班,念什么学校, 在哪个城市求学,学什么专业,毕业后做什么工作,在哪生活,和谁相亲结婚??我们都为你安排好了,你听我们的就行了。

这样的教育称不上是教育,而是包办和控制,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安排规划的能力,也丧失了对生活,生命的热情和主动。

做选择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一次次的选择训练出来的。 追求一个完美的解

很多人无法做出选择的原因在于他总是想着追求一个完美的结果,希望自己的选择是万无一失的。但世界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事。自古云有得必有失,这是选择的本质。 选择是失去和拥有并存的勇敢者的游戏。你站在选择的岔路口,择一必失其,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害怕选错,还怕遗憾和后悔

当我们选择了一条道路后,总会担心和不安,考虑着放弃的道路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未来和结果。我们就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每每想到这些我们就会停下选择的脚步。我们在两个选择之间徘徊犹豫,正说明这两个选择没有哪一个是更好的,它们的本质差不多,只是选择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苦与乐罢了。很多人会无限放大选错的后果,但大多数时候,你的人生不会被一次选择毁掉。,除非你在选错之后放弃努力,放弃了自己的人生。

没有哪一个选择是选了之后百分之百不后悔的,我母亲还后悔过嫁给我爸呢,如今照样过的好好的。重要的是你很清楚,很坚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那么你怎么选择都不会后悔。为了不让我们一悔再悔,我们应当沿着自己选择的生活过得更好。

每一个人都是在选择的左右为难中前进的,每一个人也都是在一次又一次选择的纠结和拉扯中成长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你成长的契机,也是确立你是谁,你要如何活出自己,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的生命的轻重缓急,利弊得失怎样排序的一个过程。

不去选择,就等于放弃自我和仅有一次的人生。所以请不要逃避选择,不要一直原地踏步的纠结,勇敢的直面选择,直面选择的痛苦,然后带领自己去往一个更加自由,广阔的天地

选择的人生篇二:自己选择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

自己选择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

一、有的人被迫丧失了选择权

电影《三傻大脑宝莱坞》中三人帮之一的法罕从小的理想是做一名摄影师,但迫于家庭压力而上工程学校。兰彻一直鼓励他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法罕放弃了面试的机会,向父亲勇敢地表明自己的理想,得到父亲认可并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动物摄影师。这部电影明显带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两年前,一个广告片导演和我说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导演的一个朋友,跟法罕一样有个摄影梦,但不同的是他父母开了七八家工厂,是个富二代,所以我们姑且叫他钱先生。钱先生家中排行最小,上头有三个姐姐,他是父母唯一的儿子,父母又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对他很溺爱,一切都为他包办好。除了吃穿住用行上要听父母的安排,上什么中学和大学,读什么专业父母也为他做好了选择,而且他将来是一定要接管父母的家族产业的。可是钱童鞋从小就不喜欢做生意,他喜欢摄影。因为知道大学毕业后要回家继承父母的产业,所以钱童鞋在大学里也没怎么好好学习,经常跟着一帮玩摄影的朋友到处跑,因此还挂了不少科,但是他为此一点都不发愁,甚至还挺开心的,觉得如果因此推迟毕业,他的自由时间还可以延续得久一点。但是他大学还没毕业就迫于父母的压力回家做生意了。他也反抗过父母,想离开工厂,完成自己的摄影师之梦,可是他的母亲玩绝食,以死相逼,父亲则一遍遍地问:我辛苦半辈子不就是为了你吗?难道你想让我一辈子的心血都白费吗?于是他只好当起几个工厂的总经理,好好学习做生意。生意做得还不错,但是却开始了收藏癖,开始购买并收藏各种相机和镜头,无论是新相机还是老相机,价格是几千上万还是十几万,他都买回家来,但是也不用,就是堆着。除了收藏相机,他还收藏音响,昂贵的音响一套套往家里搬,对于这些音响,他也谈不上多喜欢,更不会去用,就是买回来屯着。钱先生为此很苦恼,觉得自己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彻底戒了这收藏癖,但是每一次都控制不住自己,于是只好和自

己达成协议,商定每次只能买多少钱的东西,尽量做到努力控制好自己。

说完这个故事,这位导演朋友对我说:就是因为看到朋友这样,所以现在我教育自己8、9岁儿子时努力把他当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什么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选择,上不上兴趣班,学不学奥数,暑假去不去爷爷奶奶家??我都让他自己做决定。如果你控制他,不给他自由,让他一切都听你的,但终有一天他会通过其他方式反抗你,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不管是普通常见的方式还是最匪夷所思的方式,只是为了证明他是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他是自己人生的选择者。

我再讲一个女朋友的故事。娇娇小姐,在上海和姐姐一起生活多年,几个月前从单位离职了,自己拉点活干,虽然收入不是很稳定,但生活过得挺自在的,有空就约我们几个女朋友出来吃饭聊天。前段时间,娇娇知道自己的一闺蜜正在云南旅行,于是在网上买了飞云南的机票,打算跟着朋友一起在云南好好玩一圈。后来得知,这位女友是和自己的云南同学一起旅行,她们有自己的行程,没办法带着她玩,她就想,机票都买了,那我就自己一个人去云南旅行呗。没想到这个计划遭到姐姐激烈地反对,反对的理由无非是:你一个人不安全啊,路上骗子多啊,你没有一个人出远门的经验诸如此类的。因为姐姐的报告,在老家的爸爸妈妈也知道了这件事,同样的,对于娇娇独自旅行这件事,他们也表示出非常激烈的反对。因一个人去旅行这事,娇娇和姐姐大吵一架,气愤地甩门而出。

娇娇姐姐担心家人的劝阻力量不足,开始四处寻找外援,于是就打电话给妹妹的一个闺蜜,也是我的一闺蜜——“好厨艺小姐”,跟她说了这件事,当然还布置了任务:你们俩关系好,你帮我劝劝她,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她好,一个人跑去云南实在太不安全了。好厨艺小姐建议道:是不是你管束得太厉害了?你试试让她一个人出去走走?娇娇姐姐立刻反驳,一连用了三个“不”:不可能的,她不行的,她一个人肯定没办法的。好厨艺小姐看着这架势根本就说不通,没办法只好帮忙劝说娇娇几句。

两三天后,我发信息给娇娇,问起这件事,得知由于家人的激烈反对,她的云南之旅黄了,将机票退了,回了老家。

娇娇小姐今年已经27岁了,参加工作也三四年了,她一毕业就跟姐姐姐夫住在一起,想搬出去一个人住也没做到。一直以来她都特别渴望独自旅行。朋友聚会的时候,听说某某姐妹一个人去旅行了,娇娇小姐都会一脸崇拜地说:你好厉害啊。然后双手合十地放在胸前,无比憧憬道:以后我也要像你这么独立,一个人去旅行。我深知,这次一个人去云南旅行于她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次离开姐姐,自主独立的尝试,也是实现自己一个人生愿望的机会,更是向自己证明“我能行”而做出的努力,但是这次尝试夭折了,愿望也破碎了。

我不知道这件事对娇娇小姐会有怎样的影响,但单凭她发来的那几条信息,我也能感受到她的失落和沮丧。一个27岁的成年人,用自己赚的钱出门旅行,为什么需要家人的同意?为什么就不能得到家人同意?

二、有的人主动放弃了选择权

上豆瓣两年多来,我收到各种各样的来信,其中很多信的主要内容是让我帮他们做选择。

如果我写了一篇谈跑步的日记,就有人来信问我:“我是选择在早上跑步呢,还是选择在晚上跑步呢?哪一个效果更好?”如果我在日记里说了一些自己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事情,这时就有人来信问我:“我是看电子书好,还是纸质的书好呢?我是用笔做读书笔记,还是用evernote做笔记好呢?”

除了这些小事,还有人让我为他们升学就业等人生大事拿主意:“我是读经济学这个专业,还是读广告学这个专业好呢?两个专业我好像都挺喜欢的。”“我是继续升学考研究生,还是早日参加工作好呢?”“我是做这份薪水多一点的销售工作,还是做那一份更喜欢,但薪水不多的行政工作?”

还有不少人写信来让我替他们选择男女朋友:“我是和这个事业稳定,条件比较好,但年龄长我8岁,跟我没多少共同话题的男人谈恋爱,还是跟那个工作刚起步,也不成熟稳重,但与我同龄也更聊得来的男人谈恋爱?”甚至还有人列出两个交往对象的优缺点,然后问我:“我是嫁给这个人,还是嫁给那个人?”这些可都是终身大事啊,怎么敢让我这样的陌生人给耽误了呢?

虽然我被不少豆友关注,但我又不是选择百科全书,怎么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这些关乎到一个人的人生大事与未来方向的选择他们怎么能够交由我这个与他们毫不相干的陌生人来决定呢?所以,我从未对任何一位来信让我做选择的朋友说,你要选择A,不要选择B。当然我也不会自大到认为他们一定会听从我的选择,我的回复能够决定他们的未来生活的走向。我知道,很多时候他们写信来让我帮他们做选择,只是把我的邮箱当一个树洞,倾诉和发泄一下他们内心面临选择时的痛苦而已。

但是这样的来信看多了,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伴随着痛苦,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人要承担起自己全部的人生责任。但有的选择,能够选择这代表一种自由的人生状态,那为什么有的人却甘愿放弃这种自由呢?是不是做选择的痛苦超过了没有自由的痛苦呢?那为什么做选择的痛苦会超过没有自由的痛苦呢?还有,是不是我们的人生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自由?是不是我们的人性中有一部分被奴役、被控制的需要?

没多久我发现:那些在我的文章评论栏里写下自己的问题,问我怎么办,问我该如何选择的人,他们在我的其他日记留言中也会问我怎么办,该如何选择,只是面临的事情不一样而已。而那些在评论栏留言说,从我的日记中获得启迪和思考,从而解决自己困扰的人,在我的其他日记中也会说,自己最近遇到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烦恼、纠结,但是从我的日记中获得了不少体悟和新想法,感谢我之类的话。

这个发现于我可谓石破天惊啊!这两者是如此的不同,前者着眼于外部,后者着眼于自身。我猜想,前者是不是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无论他们在哪里都会只能依靠外部而不是自身去解决问题。而后者虽然不问问题,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问题,而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自己问题。而所谓的“自己的努力”很多的时候则是指对自身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能帮助一个人做选择外,还能让他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学习和成长,因此这种人也许不用经历很多,内心却可以很丰富。而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很难为自己做选择,从他人的经验中也吸取不了多少养分,纵使他们经历丰富,内心也许还是很空洞。

后来有个小姑娘给我写信,坦言自己讨厌选择。她说:“姐姐,我已经大三,又面临着选择,我最讨厌选择,但又深知人生就是选择的,我总是选择逃避,从小到大,父母为我设定了一切,上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她在考研,考公务员还是早日参加工作这三个选项上痛苦纠结。考研是觉得自己学历不够高,担心找不到工作;考公务员是想完成父亲的理想;找工作是想早点赚钱分担父母的辛苦。

从这封信上,我多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做选择会如此痛苦。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无法独立思考,没有做选择的能力。一个人每自己选择一次就是着眼于自身做了一次独立思考,他自己做选择的次数越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就越多,他就越能够独立思考,继而越能够自己做选择。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每当面临选择的时候,父母都替他做了主,那么他能够自己选择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也不用自己动脑去思考。所以当他们终于要自己做选择时,他们感到选择困难,痛苦万分,根本无法独立思考,甚至愿意放弃这种可以自己选择的自由,希望父母或者他人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害怕承担责任。其实每个人的天性中都害怕承担责任,但是主动放弃选择权的人尤其害怕承担责任。一旦自己做了选择就要负起责任,承担后果。我不选择,我让别人帮我做选择,不管结果好坏我都不用负责。就算结果不好,我还有借口,反正不是我自己选的,要怪就怪帮我做选择的人好了。我什么都不做,我就永远不会错,如果是我自己选的,选错了,我就没有可以抱怨的对象了。

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自我的存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会考虑父亲想要什么?母亲想要什么?爷爷奶奶想要什么?男/女朋友,兄弟,闺蜜们想要什么?甚至会想其他的陌生人会怎么看自己?唯独忘记了自己:“我他妈的想要什么?我他妈的到底是怎么想的?”由于考虑了太多人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这些人的想法和需求又都如此不同,他们的任何一个选择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他们痛苦万分。更痛苦更糟糕的是,当他们问自己:“我他妈的到底想要怎样啊?”发现找不到那个“我”,不知道“我”在哪里,更不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可以说他们每次做选择都在与一个真相面对面:没有自我的存在。

而没有自我的罪魁祸首是前面提到的——从小到大没有自主选择。自我需要选择来形成和建立。一个人要干什么?要怎么干?干多久?是一个人干还是和别人一起干?如果和别人一起干,那和谁一起干?正是这些一个又一个的选择才形成了自我。可以说正因为选择的不同,才形成了每个个体独特的生命形态。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一个人只有不断为自己做选择,他才算真正活过。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别人的选择下度过的,那他没有活出他自己,甚至可以一点都不夸张地说:他白活了。他只是替别人而生,复制了别人的人生,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人生吗?

三、因为我选择,所以我存在。因为我存在,所以我选择。

他人为我们做选择时,常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我是为了你好。我们为他人做选择时,也是基于“我是为了你好”这一目的。这里的“他人”会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兄弟姐妹,我的伴侣爱人,我们的亲朋好友,总之是与我们关系亲密之人,正是这些亲密关系在相互影响彼此的选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我是为了你好”这一目不仅常常无法实现,还会造成亲密关系走向破裂的边缘。

比如为人父母的,为了刚大学毕业的孩子好,帮他/她在自己亲戚或者朋友的单位谋了个职,没想到孩子根本不领情,要自己找工作,父母不同意,来一句:“我们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好?!”有自己主见的子女只好听从父母的安排,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这工作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上班上得越来越不开心,不想干时,父母就会来一句:“你要听我们的,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你好。”可是孩子却不愿意听父母的,似乎就喜欢与父母的选择对着干,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还有的孩子表面上听从了父母的话,其实内心对父母充满了不满和怨恨,长期以往,不满和怨恨逐渐累积,一旦爆发,情形也是很可怕的。

类似以上情况的例子我可以举出很多,在中国,父母为子女的就业、选择配偶、买房装修等事情做选择的是常见的事情。我收到许多年轻人发来的咨询豆邮,我自己做了初略的统计,十封信中有两封是父母插手自己的择业问题,还有三封是父母干涉自己的婚恋自由,似乎如何从父母的手上夺回自主选择权,让自己的意志自由成了中国年轻子女生活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80、90后的年轻人。

虽然我也是85后,但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为自己做各种各样的选择:考哪一所高中?高考失利后复不复读?在哪个高中复读?填志愿时选择哪一个专业,去哪个城市念大学?毕业后做什么样的工作?以及交怎样的朋友?和谁谈恋爱?在哪里生活?全都是我自己一个人说的算。一方面是生在农村的缘故。我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都只有初中文化,加上他们的农活繁重,没精力也没有能力为我做出比我自己所能做的更合适或者更明智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缘故。我的父母在孩子稍大一点,10岁左右的样子,就觉得子女是个懂事的小大人了,家里一些大事的计划和安排会告诉子女,也会征求子女的意见。还记得我刚过18岁时,父亲和我说过的那句话:你已经成年了,以后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承担,要为自己负责了,我不再对你负责了。(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我充足的爱与自由,让我拥有许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让我努力成为我自己。)

因我与父母之间没有关于自由选择权的矛盾,也因我开始时容易以己度人,所以我并不能理解写信给我的豆友与他们父母之间的矛盾,更不能体会他们内心的痛苦,我觉得,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嘛,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想怎样就怎样啊!但是由于后来我收到类似的来信不断增多,又做过一段幼儿教师的工作,看到一些家庭教育的情况,渐渐理解了被父母夺走选择权,同时受制于从小所受的“听话”教育以及讲究孝道的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年轻人内心的痛苦。我想,在亲子关系中,不仅仅子女有痛苦,父母也有很多痛苦——我这么做分明是为了你好,为什么你却不愿意听我的,为什么你要选择一条让自己生活更艰辛的道路。

由于选择的问题造成当事人双方痛苦,除了父母和子女的亲子关系,还有其他亲密关系,我们的兄弟姐妹(如上文中提到的娇娇小姐的事情),我们的伴侣爱人,我们的亲朋好友。就一件事情因为选择不同而导致的意见分歧,矛盾冲突,甚至发展到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的情况在亲密关系中也很常见。虽然双方选择不同,但却一样内心受伤。

比如为人伴侣爱人的,觉得自己的爱人在工作中的某个决定会影响其职业发展前景,觉得他/她应该做另一个选择,这样对他/她更好,没想到爱人就是不愿意听自己的,怎么劝都没有用,于是两个人吵起来,一个觉得对方固执己见,“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因为我爱你,所以才管你,你看我就不管别人的死活。”一个觉得对方不支持,不理解,甚至上升到不爱自己的高度,“如果你爱我的话就应该支持和理解我。”

选择的人生篇三:人生的四种选择

人生的四种选择【耿彦波】

在短暂的人生中,选择是关乎生命价值的重大问题。读什么书,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干什么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人生选择也是经验科学,人生感悟,一孔之见,抛砖引玉,或可丰富人生的话题。

一是读什么书。要成为一个有用之才首先要读书,多读书。诸葛亮《诫子书》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才须学也,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读书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非学习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华,非宁静不能成就远大的理想。读书重要,读什么书更重要。要多读经典,少读流行。现在属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网上有很多流行东西,信息实在太多了。我们面对那么多的诱惑和选择,但那些都是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就和流行服装一样,过去就烟消云散了,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圣贤的治学之道,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就是用权威的知识告诉人们文化的根本在哪里,做人的基点在哪里。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圣贤。孔夫子在世时没有被重用,甚至被称为“丧家犬”。他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地传播学问、整理文化的精神是可敬的。以前的六经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散落的,一根竹简也刻不了多少字,将散落的六经修订好就是孔夫子。如果没有他的整理,先古文化可能就失传了,就不会传承到今天。虽然他未被当世所用,但是成了千秋的圣贤。经典就告

诉了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进行人格的修炼,如何做到“内圣外王”。“人皆可以为尧舜,非不能也,不为也。”所以要读圣贤之书,只有读经典才能感受到人类的智慧、思维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能感受到伟大的思想体系和经典的精神力量,才能有文化的底气和文化的根本。读经典要把经典当作一种终生旅行的方式,人的生命方式。在人生的旅行中有经典的伴随将会是一个快乐的人生。读经典要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著作,增强理论思维,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原则性和系统性。同时还要读有关业务的书,干一行爱一行,要爱岗敬业。干哪一行要成为那一行的专家。

二是走什么路。天下的路有大道有小道,有人觉得大道太难走、太漫长,总想走小路走捷径,所以人生常常有机巧之心,投机取巧。要真正成就事业要走什么路呢?叫“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天道忌巧”。天道是厌恶投机取巧行为的。“以天下之至拙,应天下之至巧;以天下之至诚,应天下之至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天道忌巧”,投机取巧的路是不会长的。鲁迅先生说过“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走了捷径可能有效,但是有限制的,是行而不远的,人生一定要下笨拙的功夫。凡是成就事业都是这样,都是非常辛苦的,都是长期劳心、劳力的结果。人生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什么叫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就叫路,要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

三是做什么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把人分为三种,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荀子把人分为三类,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之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之妖也。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用君子和小人两极分化的标准,简单进行人生分类。应该结合社会实践解读人生的选择。

其一是做有所作为的人,还是做碌碌无为的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自传,他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生在世就是要有所作为,为社会和别人留下点什么。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索取。奉献使人充实,充实才有价值。

其二是做勤奋一世的人,还是做懒惰一生的人?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平庸的人是怎么炼成的?懒惰一生炼成的。“百种弊端,皆由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趋功不敏,一处驰则百处懈也。”人生很多问题就是懒惰造成的。“骄与惰未有不败者,勤字用来医惰,慎字用来医骄。”沈阳故宫有一幅联,“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前永泰和。”世上的事,知易行难,但勤奋就不难。行路难,知难不难。勤奋使人进步,懒惰使人落后。勤奋成就人生。古今中外,凡是成就事业的,无一不是勤奋者。鲁迅先生说,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要想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必

须舍弃别人不能舍弃的。

其三是做消费人生的人,还是做创造人生的人?消费人生就是游戏人生、浪费生命,枉来人世走一遭。人有三个过程,第一个是被人养,生下来都得让父母养;第二个是养别人,就是建功立业,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第三个是被人养,靠子女照顾。就是这么“三段论”,中间有这么一段,是有条件创造人生价值的。人类社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每个个体都是人类生物链中的一分子,谁也没有单独消费人生的权利。创造价值,泽被后代,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本质规定。

其四是做一个胸怀远大的人,还是做一个器小易盈的人?人的胸怀非常重要。有大胸怀才有大境界,有大境界才有大事业。器小易盈,想的就是鼻尖底下的那些事,成就不了大事业。“大丈夫干事靠的是胸襟”。“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人的胸襟有多大,事业才能做多大。“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眼望星空,脚踏实地,既要有理想,又要脚踏实地。

四是干什么事。人生有大事、小事,有全局的事,有局部的事,各种事情很多。不管大事、小事,做事都要有个标准,创造一流,还是甘居下流。创造一流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冯仑在《野蛮生长》中写道,怎么能创造一流?就是要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学先进就是找行业里最先进的,跟上人家学;傍大款就是找做得更好的人,跟

人家去合作。这是个基本经验,通俗易懂,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怎么造就伟大,要跟伟大的人一起干事才能创造伟大。当年跟毛泽东一起上井冈山打天下的人,与伟人一起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坚定志向。梁启超评价曾国藩时说,一个中等之才怎么能创造千古伟业呢?古今之完人,圣贤的高度,又建立这么大的事功。历史上圣贤和事功是分离的。圣贤之道,孔夫子立言、立德,传播思想、文化、道德文章。曾国藩是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把事功和立德、立言结合起来,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做到。曾国藩“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有澄清天下之志。一介书生,抱负天下,改名曾涤生,要洗涤人生,重新开始。当时清朝是个什么社会呢?他给皇帝上奏表时讲,说官场有两个问题,京官退缩,一个琐屑;外官敷衍、颟顸,颟顸即糊涂,是那么一种官场风气。所以他(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选择的人生)立志自拔于流俗,一生就是要超凡脱俗,一生不爱钱,他真正做到这一条了。做了那么大的官,经手了那么多的钱,却不爱钱。人生立志做大事,做大官有大官的事,小官有小官的事。做官有限制,事业无止境。做官职数是有限制的,有大官、有小官,但做事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延伸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同样的岗位可以作出不同规模的事业。大事小事都要有坚定的志向才能完成。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成败安之于数”,这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

修养品格。品格最可贵、最重要的是责任心。责任心就是能力,能力是随时随地、大事小事责任意识的表现。责任心是长期培养出来

相关热词搜索:选择 人生 人生的选择作文 人生选择感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