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7-02-1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对科学的感悟篇一:对科学与生活的感想

“科学与生活”物理展板感想

21世纪的今天,“科学”已成为现代世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一个离开得了科学。

我对科学也有一定的兴趣,可就是太懒,总不自己亲手试验,而且,吃着别人的残羹剩饭,这滋味真不怎么样。就在前不久,我心血来潮,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终于找来了一堆“破烂儿”,可我却把它们视如珍宝,接下来就是我大现身手的时候了。 我们90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对我们百般呵护,把什么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用的都留给我们,我们与科学并不陌生,反而天天都和他们打交道。手机、MP4、电脑、电视、空调等等都离不开科学,现代生活中,如果没有了科学,我会说:“地球不会自转了,人类也不会生活了,一定会乱了套”。科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如果我们高兴的计划着外出旅游,突然没有了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这些便利的交通工具,而是以步伐、马车来代替这些,大家一定不会出去了,因为这些实在是太麻烦了。

中国的屈辱历史,同样也是因为科学,唐朝以前中国是头号强国,各方面位于世界第一,清朝以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地改变,各方面都是落后。这都是因为清政府的盲目自大、闭关锁国,中国人的骄傲一手造成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中国的屈辱跟科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那时的中国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科学,所有才会有挨打、落后的份,中国现在明白了,彻底醒悟了,所以中国在60多年中强大了。

在我的成长道路中,有父母的呵护、亲人的关心、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取长补短、朋友的陪伴,才有今天茁壮成长的我。科学同样也有着他那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我所用的一切,都是科学的力量,都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一批批科学人士用热血换来的。

我是一名中学生,是中国未来接班人之一,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奉献一份微薄的力量,科学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中国的宝典。

科学是伟大的,是他造就了现代生活,是他让现代人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

科学是一把金钥匙,是一条强国道路,更是在现代世界所应有的潮流,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科学——我成长道路中的引导者。

对科学的感悟篇二:科学感悟

——浅谈科学教学与学科课程整合

科学学科课程整合研究,是加强课程整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题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开展科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在学科整合中,坚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主”的基本理念,在学科整合中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们都非常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发挥学科整合的优势,尤其是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网络教学引入课堂,为科学教学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但是,对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应当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以获取第一手经验。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首先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与方式的有机成分。在《仙人掌和骆驼》一课中骆驼、沙漠环境和沙漠环境中的动、植物对于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们来说比较陌生。如何把沙漠环境与孩子们的生活拉近?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建立网站,进行网络教学。在进行网络教学的同时,坚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主”的课标理念,把科学探究和网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向学生提供仙人掌的实物,供学生观察、解剖,让学生通过对仙人掌的观察和解剖获得有关仙人掌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仙人掌为了适应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动、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性。

二、熟悉与科学学科内容相关的系列教材,有机地加以整合。小学科学的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化学物理等等,做为一名科学教师除了具备上述学科的基本素养以外,还应该留心、熟悉与科学学科内容相关的系列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对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也有涉猎,这些内容与科学教材中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像科学教材中的《做小车》、《玩磁铁》、《太阳能热水器》、《日晷和圭表》等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磁悬浮列车》、《利用太阳能设计比赛》、《做反冲小车》、《太阳钟》等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把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或者是将科学课中有关动手做的内容与学校开展的一些实践性活动(如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爱科技活动月等)结合在一起进行,把这些活动做为科学学习评价一项具体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加强与人文科学的整合,渗透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强调人性的培育和理性的养成,促使个体在智慧、道德和身体方面的和谐发展。科学教育不单是科学知识教育,也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教人建立起对自然、对生命的恰当的态度和情感,摆正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是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有机融合的产物。现在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只有个体的人在智慧、道德和身体方面的和谐发展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因此,在科学教学的活动和过程中,我们应做到科学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促进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把握教育时机,渗透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认识液体》一课,在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液体的认识,有学生提到不同的液体渗透的能力不同,有学生提到不同的液体它们的粘性不同,有学生则提到液体没有固定的形

状,如水,把它倒入方形的容器中,它就是方形的,把它倒入圆形的容器中,它就是圆形的------。其实,学生的回答已经体现了素朴的哲学思想,教师因势利导就诸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等与水有关的古代哲学思想展开简单地阐述,把科学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人文主义教育的熏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四、利用科学教材与相关教材(如综合实践教材)中实验的差异性,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创新设计出新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同一问题。不同的教材由于设置性质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编写人员的不同等等,造成了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也会存在差异性。如何利用好教材之间的差异性,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呢?我在进行科学教学中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内容,让学生运用图表探究法来研究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我们周围的土壤》时,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考察周围的土壤,然后让学生设计如下表格: 考察的地点 土壤的种类 土壤的特点 适合种植的植物当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填好这张表格,教师与学生一道分析调查记录表,通过分析调查记录表可以大致了解当地土壤的。在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利用图表展开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在后面学习到“空气的污染和保护”、“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等内容时,运用同样的探究方法,将这张表格稍加改动就可成为“空气情况调查表”,“垃圾处理情况调查表”??,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利用科学教材与其他教材之间的差异性,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方法,打下感性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拥有一双点石成金的手,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宗旨。

浅谈小组合作互动学习

小学科学的学习倡导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知识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根据《磁铁有磁性》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一堂以师生互动、学生交流并互为合作为模式的课堂教学。分别准备了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和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等物品。首先引导学生亲自实验,感知磁铁吸引铁类物体,然后引导学生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比较归纳和抽象概括出磁性的概念,并进行讨论。最后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发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安排了小游戏,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

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上课时,我让学生猜“宝物”——磁铁,观察磁铁吸引铁钉。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论。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拿着各种各样的磁铁,这里吸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着磁铁离座位去碰碰门、窗、黑板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实验中取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思维,把事物的本质抽象出来。问一问学生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让一些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让没有发现磁铁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这样的一个实验的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每个学生都进行了一次理性思维,从而认识磁铁有磁性这个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只起了架桥铺路和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但是,当到小组讨论时,我信步走到学生中间,一幅让我深思的场面呈现在我的面前,只见一个组的组员在为谁先回答哪个问题而争吵的面红耳赤,当我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骤然停止。另一个组:一位女生见到了我,如同见到了裁判,立刻举手后便说:“老师,他说错了,应该是这样的。”而那位同学则抢白道:“我没错”。为了不引起大的波动,我回到讲台。当我环视四周,在教室的角落处,一组中有一名同学正呆呆地坐着,他好象对大家的讨论并不感兴趣。短短的讨论时间到了,几位同学进行了回答,很快通过了问题。一节课很快结束了,但不知为什么我却没有感觉到轻松,那个呆呆的眼神和那两张争执的面孔我始终不能忘记,这使我在思考到:什么样的合作才是成功的合作学习,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学生值得讨论而同时又能吸引学生参与的问题呢?

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这是在小组学习背景下引发出的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个性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但教师的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先要给自己看看病,什么是小组内分工,怎么分法,什么样的问题要小组研究,小组内怎么研究讨论,在讨论时教师怎么参与??,把握这些问题

对科学的感悟

,整理这些认识,学生的小组讨论就有序而就不是这个样子。当然对参与差的学生,我们可以让组长为其开小灶,或是你特意为这些学生提出小要求,当然要求是为这个探究活动做些什么,是直接参与的。这样的参与对其慢慢适应小组活动,参与小组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学生会慢慢自信起来。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寻到解决的方案,于是我就在班上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科学课以外的合作教育训练:蚂蚁搬食物的活动:首先我说:“当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个蝗虫的尸首,他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积极汇报自己平时的发现,“对,小蚂蚁迅速找来同伴齐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家’。那你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呢?”于是,我选择一些简短的文章交给孩子们讨论。某些同学发现了问题,在小组里提出,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于是各种合作行为,就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学习合作的气氛慢慢有些融洽了,发现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来了。后来我对小组进行重组,能力强集中在一起,选择能力一般的做组长,让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进步,能力相对弱的组成一组,选派班上的小能人,由他来带动整个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带动其他学生进步,有些组员在小能人的影响下,甚至可以到其他组去当组长了。这样一来,班级中的合作学习更融洽了。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说没有效果的话,不做没有效果的事。”我想说:不要组织没有效果的小组。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他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各方面都要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无论教师的每一步都应遵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合作学习也不例外。首先合作学习是有组织、有分工的,尤其针对低年级学生组内学习,必须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例如:组长、记录人等。从而达到每个人都能参与并发表意见。另外,当学生之间发生争议时,教师要给学生方法,组织意见一致的同学进行题,即有必要讨论再讨论,这样学生才

会有兴趣,乐于参与讨论,并与其他意见进行争辩,切不可放之不管。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大家希望解决的问题外,教师还要把握当出现新知识时,需要时再进行讨论。新课程理念取而代之了消然引退的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这一变革有如春风拂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体会到了新的活力。

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理念。互动将使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对科学的感悟篇三:对科学教学的感悟

对科学教学的感悟

花源小学蒋志英 小学科学不仅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更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学中玩、玩中学”是小学科学的基本操作原则。以“玩”主线,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儿童有机会亲切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玩”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构建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 培养科学兴致。

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能否达到取决于每一节课教学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然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使学生一上科学课就兴趣盎然、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知识,导入新课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科学课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导入新课也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影响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其中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对学生科学兴趣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标新立异而又不失自然自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所学科目兴趣浓厚,课堂是学生兴趣盎然,教之得心应手,学之轻松愉快。

二、培养问题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如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最常说的话就是“对于这个现象,你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现象非常好,但往往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以至于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乱想”、“瞎问”。例如在《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我出示了一段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录像,然后对学生说:“对于水中的潜水艇,你都有什么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生1: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能沉下去?

生2: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会浮起来?

生3:水中的潜水艇为什么能浮起来,也能沉下去?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生提出的这几个问题都属于同一类,如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置可否,不注意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整理的话,那么让学生继续再提,学生也只有“乱提瞎问”了。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乐于提问这一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从而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一举三得,我们何乐而不为。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课堂上,要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动手的活动,以至于课堂上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热

闹闹的忙碌景象,但是在看似热热闹闹的科学课后学生的头脑却依然一片空白,动脑和动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在该动脑的时候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动他们的脑筋,不能让动手占据动脑的时间。所以在让学生利用材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动手操作,更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先动脑进行猜想、预测,在实验后进行讨论解释,这样才能体现出探究,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开展积极评价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评价必不可少,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了解到学生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的水平与存在的问题,作业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法。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科学教师只有更新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感悟 科学 人宇科学感悟 生命科学感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