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诚信为先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7-02-1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亲子关系诚信为先的感悟篇一: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所谓“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在绝大多数家庭里,亲子关系比较融洽的阶段是在孩子出生后到孩子上小学前。在这个阶段里,孩子没有学习任务。当孩子上了学,在学习上陆续出现问题后,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就会出现一些麻烦了。其表现是:孩子认为家长不懂他们的心;家长认为孩子不理解父母。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孩子和家长不能很好地沟通,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和不愉快。这样不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也给孩子的情感与学习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还会使孩子和家长长期陷入痛苦之中。

一、微笑面对孩子

微笑是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自然流露,它体现着快乐、自信、友好、积极、关爱、支持、信任和尊重。微笑在家长同孩子的沟通方面,所起的作用就非同一般。在一个快乐的家庭里,处处充满着微笑。当孩子的成绩不十分如意或考试失败、偶然犯错误,或遇到挫折的时候,微笑就如同镇静剂一样,能安抚孩子的心灵,缓解孩子的压力。不少家庭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孩子学龄前,三口之家其乐融融,家长的微笑常常挂在脸上。一旦孩子上了小学,有了学习任务后,家长的微笑就少了,脸上的微笑,随着孩子的学习情况变化而变化。孩子作业的好坏,分数的高低,考试名次的先后,都影响着家长的心情和对孩子的态度。尤其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时,家长的脸上就更看不到微笑了。这样的后果会使孩子的学习压力加大,思想包袱加重,并产生错误的判断:“父母原来不是真的爱我。”从而在孩子内心植下一颗有损亲子关系的消极种子,亲子关系的不协调,必将导致十分严肃呆板的家庭氛围,在不和谐家庭里生活的孩子,学习成绩是难以出类拔萃。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本来就不听话,如果家长再微笑,孩子不就更不听话了吗?这种看法和想法是错误的。微笑是有力量的,用微笑回绝孩子的某些不正当要求,用微笑纠正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用微笑去鼓励孩学习,效果就非同凡响,只不过我们没有习惯地使用而已。我们想让孩子变好,如果只采用横眉冷对的方式,那是达不到目的的。孩子表面上似乎听话了,只不过是屈服于某种压力和暴力罢了。儿童在权利高压下的屈服,只是暂时的遵从,一旦没有了高压手段,他就不会控制自己,同时也不会自尊自爱。家长的面部表情,是极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的。比如,当父母下班回来,表情严肃,既没有一丝微笑,又不说一句话,孩子对此会怎样想呢?他就要对父母表情进行认真地思索:“又要怎么样?”于是孩子的情绪和面部表情也就随着紧张起来。假如孩子的作业没有做完,家长再骂一顿,孩子的心情也就彻底阴沉下来了,做作业也无精打采,其学习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知道了微笑对于孩子的情感沟通、压力的缓解、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之后,那么我们的家长,就应该学会微笑和善于微笑。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所谓积极的心态,就是凡事都要往好处想。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轻易地责怪而要仔细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改进的正确方法就可以了,无需动肝火。我认为,微笑是调节和改善亲子关系的润滑剂。如果你的面部表情,总是阴沉沉的,为了孩子,为了你自己,希望快快改变。如果你微笑不成问题,偶尔出现阴沉,你就要每天提醒自己:我要面带笑容回家。如果你今天思想压力大,不顺心的事情多,走到门前,突然发现自己脸是阴沉的,此时最好不要立即进屋,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此时望望天空,或看看周围能够产生愉悦心情的景物,烦恼的情绪就会有所缓解或平静。也就是说,当我们满脑子全是不愉快的事情时,要想法避开那些烦心的事,尽量做到带着微笑回家,用微笑面对孩子。

二、改变语言模式

良好的亲子关系,要靠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要靠良好的语言。我们的语言怎么样呢?如果都是那些一成不变的话,而且这些话又都是非常不科学的,对孩子的心灵健康损害也是很大的。同时这些句子也不起正面作用。比如:“你怎么还不做作业?”这是命令和谴责。“你看人家的孩子,学习不用大人操心,你总是要大人管,一点也不自觉”。这是贬低和批评。“像你这样不会有出息”。这是挖苦的语言。“你怎么这么笨?真是不可救药啊!”。这是侮辱和漫骂。“不好好做作业,我就告诉你爸爸,看他怎样收拾你!”。这是威胁和恐吓“你要是妈的好孩子就好好背诵课文”。这是对孩子的情感敲诈你好好学习,我给你买李宁服”。这是收买、贿赂孩子。“你要想看电视,就把这张卷子做了”。这是和孩子讨价还价。我们的家长,大致都是这样说的,天天说,365天,一成不变。

你每天对孩子不断重复的消极语言:

序号妈妈的消极语言语 意 作 用

1 你还不做作业?你是懒惰的孩子 命令和谴责

2你看人家的孩子,学习不用大人操心,你总是要大人管。 你是有奴隶性的孩子贬低和批评

3你不会有出息。你是没有希望的孩子挖苦

4你是不可救药的笨蛋。你是智力低下的孩子侮辱和漫骂

5你不快做作业,你爸爸回来,我就告诉你爸爸。你是叫妈妈失望的孩子威胁和恐吓

6你要是妈的好孩子就好好背诵课文。你不是妈妈的好儿子情感敲诈

7你好好学习,妈妈给你买李宁服。你是不会好好学习的孩子 收买、贿赂 8你要想看电视就把这张卷子做完。你是没有价值的孩子讨价还价

这些语言的最大的特点是消极、否定、伤害人。这些句子的中心意思是不尊重孩子。它对孩子的神经系统也有很大的刺激和损害。当孩子一听到这样的语言时,大脑就立即产生恶性生化反应,即刻情绪就消沉下来了。现在我们做个实验,看看语言的威力。假如我对你说:“你教子有方啊,怎么把孩子教得那么好!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你感觉怎么样?一定很舒服。因为你听了赞美的话,大脑立即就分泌了快乐物质,心情也愉快了。假如我再换个方式对你说:“你这人怎么这样无能,连教育孩子的办法都没有,像你这样管孩子,中国下一代算完了!”。听了这话,你还愉快吗?你肯定气愤极了。语言是互相传递信息的,不同的语言,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能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语言能左右人。积极的语言,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消极的语言,必然产生消极的效果。而我们呢?却从来没有很好地想过,说话随心所欲,尤其是对孩子,很少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我们每天都用说同一种语言对待孩子,那就是唠叨。你可知道,无休止的、无变化的,总是用消极的、带有攻击性的语言对待孩子,那意味着什么?那是无形地杀戮。在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分子折磨纳粹集中营的战俘,使用了一个杀人不见血的方法:他们把战俘吊到房梁上,上边用一个水管,一滴一滴往战俘背上滴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这种不停的滴水声音、一个节奏的可怕频率,最后使这些战犯的神经崩溃了。金华有个中学生,不堪忍受母亲的无休止的唠叨而用榔头把自己的亲生母亲打死了。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必须改变和孩子沟通时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要具有变化、而且是关爱的、积极的、有亲和力的,是儿童喜欢的。这样亲子沟通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家长养成了使用和悦的语言习惯,孩子也会向我们学习,最终熏陶出一种良好的语言习惯。特别是那些风趣而幽默的语言,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极大好处的。有时我们抱怨孩子不听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语言的语意违反了心理学原理。为了和孩子有效的沟通,改变我们平时使用的消极和不良的语言吧。

我们现在把上边的话变化一下,你看效果能怎么样。和孩子这样说话:“我看了一本书,说休息好了,做作业效率高,也能增强记忆,你好好休息一会”。这句话说的是事实,而且这种语言既是关爱,也是督促。“你还记得你4岁的时候,我们去旅游吗?那次你可把我累坏了,现在你能做很多事情了,能独立生活了”。这是对他的肯定和寄予的希望。 “儿子,我总觉得你能干一番什么大事业”。这是鼓励和期待。“实际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你会学习好的”。这是一种积极地暗示。在你爸爸回来之前,你作业做完了,他会非常高兴的,你们就有时间下棋了”。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站在孩子角度,为他着想。你背完课文,是妈妈的好儿子,背不下来,也是妈妈的好儿子”。这种语言是充满永恒的母爱,这样说,孩子会非常高兴、自豪、自尊。“把作业做利索了,看电视也安心,不然边看电视,边想着作业的事,影响看电视”。这也是一种鼓励,体现了爱与尊重。我想,这些话孩子听了,肯定比前一种说法高兴,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产生的效果却大不一样,原因在哪里呢?一个是站在压迫、指责孩子角度,一个站在关爱和鼓励角度,除此就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我不敢保证我们这样说话孩子就都听,但可以确信,这些语言比前面列举的那些消极的语言,会有更好的积极效果。

你每天对孩子不断重复的积极语言

序号妈妈的积极语言语 意 作 用

1我看了一本说,说休息好了,做作业效率高,也能增强记忆。你好好休息一会。妈妈我相信你是个有自控能力的孩子。关爱和督促

2你还记得你四岁的时候,我们去旅游吗?那次你可把我累坏了,现在你能做很多事情了,你很快就能独立了。你有了责任感。肯定和希望

3儿子,我觉得你总能做一番什么大事业的。你是一个有作为的人。鼓励和希望

4实际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你会学习好的。你的学习潜力很大。积极暗示 5你爸爸回来之前,你做完作业他会非常高兴,而且你有时间和他下棋了我们都爱你。为他着想

6你背完课文是妈妈的好儿子,你背不下来,你也是妈妈的好儿子。你是可爱的好儿子。爱与自尊

7把作业做利索了,看电视也能安心,否则边看电视,边想着作业的事,影响看电视。我们一切都为了你着想爱与尊重

我相信家长都会动脑筋,能创造很多孩子喜欢的语言。

三、避免情感敲诈

我们刚才讲了亲子关系方面的问题,在交流沟通中,强调要注意“表情”和“语言”的表达。下面我要讲的是大人的“行为”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比如:这个“行为”主要是指家长在对待孩子管教所作所为上,态度上。对孩子成长不利的行为影响,主要是来自家长的“情感敲诈”。什么叫情感敲诈?就是家长为让孩子接照大人和愿望做事,采取哄骗、引诱、娇惯的方式方法管教孩子,无意中敲诈欺骗了孩子的感情。这就叫做情感敲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当他向父母提出要求的时候,如果不能满足他,他就又哭又闹,在地上打滚,甚至损坏东西,不吃饭、不听话等手段来对抗父母。此时,我们大人没有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有时还觉得很好玩,于是就容忍了他要挟大人的一切行为。可没有想到这样的“容忍”,却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当孩子大了一些的时候,他觉得哭闹和打滚有失体统,于是就采用了其他方式与家长较量。在潜意识里就继续施展幼年时的伎俩,有时为了达到他

的目的,他会用不完成作业,或者不及时完成作业,或者考试打低分,或者不讲卫生,或者不做家务等,继续与家长讨价还价。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容忍底线是学习。一旦孩子学习出了问题,家长就变脸了。也就是说,家长的权威要在孩子学习上充分显示出来,孩子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大人,按照大人的意志行事,不管是否正确,只要按照大人的意思办了,孩子所要求的才能得到满足。否则,家长就不予理睬。这是什么?这就是情感敲诈。如果孩子的学习搞不上去,一切都免谈;如果孩子学习能搞上去,一切都好办。孩子在权力下屈服了。于是他们好好学习,争取让大人开心。偶尔某科打了100分,家长就领孩子去麦当劳;考试排名第一,家长就给孩子买一部电子玩具。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努力学习。突然有一天,家长接到老师电话,说孩子英语考试不及格,家长就立即取消即将到来的圣诞节礼物,孩子想和大人说句话,大人也不想搭理了。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快乐,不是为了增长知识,而是为了家长的满意,为了自己的物质欲。崇高的学习,变成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交易。当我们家长发现孩子不好好学习,不按时完成作业,不能考出好成绩,不听话时,就又开始情感敲诈了。比方,孩子提出要买山地车,而他又没有考好,或者没有做好作业,你就取消了他的计划并告诉他:如果他做好了,才能满足他的要求。当孩子找不到好的方法来对付家长的时候,他就用满足大人要求的办法来获得他的满足。大人发现孩子这段时间做的不错,于是就给他买了山地车。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突然什么也没有做好,于是家长就免除了孩子接下来的其他要求。接着,孩子就会想,看来不好好干真的不行,于是就勉强的把事情做好。情感敲诈是一种极其有害的行为。它有如下弊端:

1.

孩子有学(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亲子关系诚信为先的感悟)习的能力和愿望,由于家长的感情敲诈,使孩子把学习的目的连接到了满足家长的愿望上去了。本来学习是孩子份内的事,应该做好的事,结果变成了为家长而学习。这样,学习的劲头和质量就要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学习的目的被扭曲了。发展下去,一旦孩子离开大人,就会失去自制力,放弃学习或不好好学习。

2.

由于家长使用了情感敲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减弱了。学习本应该是很有乐趣的事,让家长一敲诈,学习变成了痛苦的事。孩子把学习和痛苦进行了连接,学习则成了不得已的事情,学习变成了精神负担。

3. 亲子关系本来是很正常的,由于家长的情感敲诈,导致不协调,甚至十分紧张。

面对孩子的学习和进步问题,我们家长应该抛弃这种行为,以公平公正的心态对待孩子。孩子应该得到的,我们无条件让他得到,孩子不应该得到的,我们也决不纵容孩子。孩子从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他的是非观念就建立起来了。孩子一旦学习存在了问题和困难,不应该认为是孩子不愿意学习,他需要的是正确的指导和帮助,需要的是我们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向老师咨询,也可以亲自给他讲课,也可以给他请家教老师,最终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搞上去。

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改掉了情感敲诈的那种陋习,我们家长以后和孩子沟通时也不会那样累了,我们的孩子也会减轻压力。心理学家说,孩子学习不好,80%来自压力。

四、尊重孩子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人类的共性,孩子也不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当家长的,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尤为突出:

比方说,我们的孩子看到足球很好玩,他就提出要买个足球,而你却感到踢足球“太

野蛮”。于是就不给他买。还会说,你好好学习功课,我们不能玩那玩意。作为家长,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不是要一一满足。但对于孩子的爱好,我们不能轻易的一概否定。你的阻止可能是个错误,至少说你没有给他成功或失败创造机会,也没有尊重他的要求和选择。再比如:孩子写日记,我们大人非要看,甚至对日记所记的内容还加以指责,这是非常不尊重孩子的。一般来说,孩子和外界接触,他有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他的日记有时可能记下了不健康的东西,但经过他的实践,他会自动更正的。再举个例子:你领孩子到朋友家做客,朋友见到你的孩子很可爱,于是就赞美你的孩子,而你就顺口说出他的缺点和不足。孩子觉得你暴露了他的隐私,人格没有被尊重。还有,比方孩子今天领回来个小朋友,假如他穿得有点脏,于是你立即就给孩子难堪,有的家长还直接就把孩子撵走。这对你的孩子是个极大的打击,他的交友愿望没有被尊重。类似这样不尊重孩子的事情,比比皆是,遗憾的是我们许多做家长的,至今还不明白,这些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行为,更没有认识到它的严重性。因为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就没有被尊重,我们成大人之后也自然不尊重孩子,时代不同了,当今社会,人人需要尊重。在大人看来,孩子是给我们争光的人,但他在平时没有被你尊重,倒经常遭到你不公平的对待,使他没有面子。他的潜意识里,也会让你品尝没面子的滋味,他可以考试不及格。孩子有时真的就这样做了。我们说,影响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非常多,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如果尊重孩子,他要什么就给什么,他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孩子不就无法无天了吗?我在这里说的尊重孩子,和要不要满足他的所有欲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尊重孩子,是对他人格、行为、观念或习惯的尊重,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满足。我们要回绝的,坚决回绝;要满足的,就无条件的满足。该给的,一点也不少;不该给你的,一点也不给。如果我们家长能坚持这个原则,而不被任何情感所左右,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对孩子理智地爱。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就能分别出什么是他要的,什么是他不能要的,孩子的是非观念也就随之培养起来了。

另则,我们家长要明白,孩子虽然小,但在人格尊重上,是与我们大人没有区别的。如果我们在思想上认为孩子就是孩子,而不是大人,大人就可以随意左右孩子,那是极其错误的。现在有个提法说:向孩子学习。这是指什么呢?是说孩子天真无邪,童心可镜,蕴涵着尊重的意思。所以我们家长在尊重孩子的事情上,不要掉以轻心,这是时代对我们家长提出的要求。

亲子关系诚信为先的感悟篇二: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改善亲子关系是父母也是孩子的愿望,但是很多时候双方都想放弃,因为太辛苦了.常见的,是孩子无法适应父母唠叨,主观,强势,权威,保守,和固执的管教方式;而父母看到孩子自我中心,异想天开,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经不起挫折,意见太强,我行我素,以及桀骜不驯,也有说不出的苦衷.

其实,要做个称职的二十一世纪父母并不容易,因代沟引发的歧见导致亲子各说各话的局面,就是一个很难突破的瓶颈.那么,是谁先让步呢?严格来说,跨出第一步的责任在于父母,先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化解僵局.

一、理论基础:

1、孩子一生下来,便爱、信任及听从父母。

2、孩子再坏的行为,都不是针对父母而做的。

3、家长对孩子付出的爱是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代替的。

4、孩子在不断地努力做好,就算当他弄得最糟的时候也是一样。

5、每一个孩子都具备使他拥有一个成功快乐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家长只不过是帮助他把这份能力释放出来。

6、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很正常,虽然他没有在家长在乎的事情上表现出来。

7、任何行为都不等于整个人。

8、总有更好的方法,只在于家长肯不肯去找。

9、家长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结果的最大决定因素。

10、所有亲子关系的改善,必先来自家长的一些改变。

二、亲子关系的10个基本要诀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3、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4、孩子是跟随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学习,而学习不是家长的指令。

5、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6、有更好的方法,每个人定会追随。

7、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8、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9、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

10、“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家长该如何修复亲子关系中的裂痕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涌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421”型家庭的比率也显著增加了,这么多的人照顾一个“小皇帝”、“小公主”,貌似很幸福的家庭了,然而事实却不尽人意。耳边常常会听到:现在的孩子真是很不象话,好好地同他讲道理,他却不以为然,道理比你还多,有时还把我们父母的话看成是没有意义的唠叨,总之一个字——烦!父母为孩子烦,孩子嫌父母烦。这世界究竟是怎么啦?

[母女间的冲突]

一天晚上,女儿把作业写完了,兴致勃勃地看电视里的动画片。妈妈的声音再次响起:“孩子,该洗澡了!明天一早还要上学呢?”孩子没有搭茬,仍然在看。妈妈走过去把电视关了, 孩子就一直哭着闹着,噘着小嘴,不肯睡觉。

星期天下午,女儿正在院子里和小朋友玩跳皮筋游戏,妈妈要带她去学钢琴,孩子没玩够,妈妈拉起就走,女儿又撅起了小嘴。

[儿子把妈妈当仇人]

王女士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儿子小明身上,想把儿子培养成才。但是,自从小明去年上初二以来,就没有好好学习过。小明虽然每天按时去上课,但在课堂上,他根本就没听老师讲课。在家就更不用提学习了,除了看电视就是上网。小明常说:”我不想学习,觉得学习没什么意思。”

小明上小学三年级时,王女士和丈夫因忙于工作没办法照顾小明,就把他送回奶奶家上学。在老家,小明很得奶奶的宠爱。上初中后,王女士才把小明接回来。但这时,王女士发现小明有很多不良习惯,于是就强迫他改掉。有时,儿子玩得很晚才回家,王女士一过问,小明就会说:“只是跟同学玩而已,以后你就不要管我了。”现在小明在家搞起了冷战,从来都不会主动跟妈妈讲一句话,王女士问一句他就答一句,有时甚至连理都不理睬。王女士不能眼睁睁地看着13岁的儿子就这样毁了……

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也曾播出一些节目:初中的学生因为不满父母屡次过问考试成绩,将母亲击倒在血泊中,简单处理现场后泰然去上学;对老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在庭审现场仍然百般抵赖的;甚至对老人实施暴力的,最终被法律治裁的家庭悲剧。这些都是由点点滴滴的小事所引发的不良亲子关系造成的。

[不良亲子关系的成因]

这些看似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可正是在幼童年时期缺少对孩子的人格平等的尊重和信任,习惯于和孩子讲条件,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按照自己心中的模子去雕刻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忽视了与儿女的情感交流,妨碍了孩子安全感的正常建立,进而影响责任心的建立。有的因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任务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或保姆来抚养,这就造成了亲子关系不良的潜在危险。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对孩子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讲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父母处理矛盾的态度,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未来的表现,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童年时期家庭的和睦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孩子在一定的心理气氛、心理环境中成长,环境对他们认识世界、判断是非及情绪

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对孩子的调查中发现,孩子厌恶的家长行为有:加作业不让娱乐;对成绩期望过高;搜书包压制自由;闹矛盾家庭不和;打(骂)孩子来发泄情绪。由此看来,家长必须端正教育思想,了解一些孩子成长知识与规律,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创设和睦、协调、民主氛围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就会造成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

[修复亲子关系的必要性]

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亲子关系不和谐最直接影响人的幸福感,给家庭成员带来的痛苦也是极大的。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依赖于每个家庭的和谐与幸福。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的加剧,老年人对儿女的情感需求也日益凸现,他们最渴望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如果亲子关系紧张,势必增加老人的孤独和不幸感,同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包容、尊重、理解、互爱是我们处理家庭关系的法宝,每一个家庭都要用智慧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真正和谐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对目前亲子关系存在问题的家庭更是要做出巨大的努力,缓和矛盾,改善环境,重建美好幸福的生活。

[修复亲子关系二重奏]

1、保证关系不恶化

我们都知道:改变一个人是很困难的。因此,为了缓和进而改善亲子关系,只能从改变自己开始,以静制动——少说多做,少抱怨多思考。

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必须真正去面对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发生的根源,意识到家庭出现了一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自动改善的。要有意识地阻止问题进一步扩大。作为家长可以思考如下问题:

孩子让你担心或烦恼的行为是什么?你觉得你烦恼的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当你烦恼时你的态度会是什么样子?与孩子冲突的性质是什么?是否为原则性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原因当中哪些是可以改变、哪些又是无法改变的?可以做什么事情来改善?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你必须对孩子的一切都要过问吗?

例如,孩子最喜欢的是什么?你对孩子的生活投入多少?上次你参与孩子的世界或踏进他的地盘是什么时候?举例来说,上次你坐下来和他一起看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时候?你曾经去看过他的比赛或欣赏过他的作品吗?如果你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可以用什么简单的办法了解孩子吗?可以做什么来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生活真的很感兴趣?

家长可能讲,孩子做的事情实在是太让人生气了,碰到这样的事情我如何能够冷静下来……事实上,多数情况下,使我们烦恼的不是客观事情,而是对事情的看法——是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或逻辑。比如家长期望孩子完美的想法,认为有一些缺陷就不再具有价值,因为孩子的小缺点将孩子说得一文不值,甚至期望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孩子完美,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及缘由之后,就要做出自我改变的承诺,使你和孩子的关系开始变得不一样。有名的“蝴蝶效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南极的蝴蝶拍拍翅膀就会影响赤道附近的气温。自己做出的微小改变都有可能引起整个家庭的环境的改变,引发整个家庭的良性互动。所以要先从自己做起,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但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毕竟多年养成的习惯的完成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而改变则是痛苦的,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因此要做出一个自我改变的承诺,可以写出来一些标语:沉着、冷静;倾听孩子的想法等等贴在家里醒目的地方提醒自己渴望改变亲子关系,努力去做出一些改变。

如果你能做到上面的这些,应该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可仅仅做这些还不够,还需要你不断地学习,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

2、学会沟通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前提,交流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进行和完成。这意味着沟通双方是平等的,代表着彼此是可以相互接纳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尊重孩子,学会倾听,且允许孩子发脾气。首先要学生尊重孩子,尽管为人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但在人格上彼此是平等的,要尊重孩子的各项权利,要让其充分发表意见,坦诚相见。然后要学会倾听,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泄出来。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静地等待孩子,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话,全神贯注地倾听,不左顾右盼,停下手边的工作,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们在意的,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有意识地重复孩子的话语,以便确定我们真的理解了孩子所说的。

(2)、真诚地作出反应,表达父母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敷衍,不是只有训导。谈话时更多是谈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强迫孩子去接受事情或自己的观点——这是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因为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语调暗含着一种态度,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它甚至比谈话的内容更为重要。我们可以尝试以对待VIP客户一样的语调来同孩子说话,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样“身体语言”亦不可忽视,据美国人类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在所有的影响力中,语言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可见其作为沟通工具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对孩子的批评不是攻击,批评只对事不对人,用建设性的意见代替批评,将批评转化为希望,这才是批评的最终价值之所在。

(3)、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是需要父母帮助的,父母给出的指导要越具体越好,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兴许就化解掉了。通过讨论方向会更明确,问题本身也会显得清晰、明朗,这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冲突也许在所难免,对待冲突的原则是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讨论的时机,不要选择孩子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时,因为一天下来的疲劳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不要选择睡觉前,容易影响孩子的睡眠。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这是比较好的时机。

(4)、对一时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可以用微笑先将其保留。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其良好的时机。只有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才能完美解决。我们要有耐心等事情解决的最恰当时机的出现。这一点对父母来说,是最难的一点。这就需要为人父母者做出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意识到自己与孩子的沟通出了一些问题,并且能够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再加上愿意从自我改变开始,为建立良好的关系做出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祝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献给大家一首纪伯伦的育儿诗

育 儿

----哈里尔·纪伯伦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亲子关系诚信为先的感悟篇三:立身之本,诚信为先

立身之本 诚信为先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很荣幸能在今天的道德讲堂与

大家共同进行一次道德的洗礼。我今天要分享的是诚信。题目是《立身之本 诚信为先》。

道德的范畴很广,爱国守法、见义勇为、孝敬老人、爱岗敬业等,都是道德范畴。刚才李杰也讲到,只要用心人人都能成为道德的表率,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诚信道德的认识,还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

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连信用都不讲,那么不知道他还可以干什么。

唐代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意思是说只要夫妻之间以诚相待,就能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想反若家人彼此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四分五裂。

德国诗人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从这些可以看出,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诚”与“信”合起来就成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到处都凸显着诚信的价值。诚信是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诚信就是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

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古代就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大家对诚信的重视可见一斑。(季布,西汉官吏。初为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后为刘邦用,拜为郎中。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当时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

古代有商鞅为求变法成功立木为信,有关羽《夜读春秋》,对刘备忠义、信守承诺。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诚信的故事。

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有限。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但他提出需要富裕的厂商作保。李嘉诚努力跑了好几天,仍一无着落,但他并没有捏造事实,或是含糊其词,一切据实以告。那位外商深为他的诚信所感动,对他十分信赖,说:“从阁下言谈之中看出,你是一位诚实君子。不必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约吧。”

虽然这是个好机会,但李嘉诚感动之余还是说:“先生,蒙你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但我还是不能和你签约,因为我资金真的有限。”外商听了,极佩服他的为人,不但与之签约,还预付了货款。这笔生意使李嘉诚赚了一笔可观的资金,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李嘉诚也悟出了“坦诚第一,以诚待人”的原则,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这些故事都能体现出诚信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于人民。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明训,意思是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

对于一个社会单位、一项社会事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诚信”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很难设想,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会有长期立足之地。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和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实和信用,国家就会丧失尊严,企业就会失去市场,家庭就会失去和睦,个人就会失去生存的条件和土壤。

但是,如今,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情形仍然数不胜数,一些人为一己之欲、一时之利将道德束之高阁,将诚信置之脑后,各种瞒天过海、投机取巧的“损招”层出不穷。欺世盗名、沽名钓誉的学术造假、学历造假;我们日常经常能收到的以“中奖”相诱、编各种借口骗取汇款的手机短信,以回拨吸费为目的的“一声响”电话;食品安全方面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毒馒头等等,曝出的每一个案件都让人触目惊心,许多行为突破了道德底线,甚至丧失了人性良知,毒化着社会道德的风气。 社会诚信缺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诚信教育缺失、公共机构没有起到垂范作用、法制不够健全等都是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像有些慈善机构不够公开透明,公众不

知道自己所捐之钱到底用在何处,慈善机构陷入信任危机,虽然这是极个别现象,但对全社会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还是应该经常自省,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诚信,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靠“知识”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热词搜索:为先 感悟 诚信 亲子关系 关于诚信的感悟 对诚信的感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