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1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散文篇一:人生若只如初见【林徽因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该是多么美好?

她依旧是红粉帐里的豆蔻女子,踏着英伦的风韵,写着中华的诗歌,在中国文坛上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关爱,她,依旧是她林徽因。

题记

【林徽因之生平篇】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是著名女诗人、作家、建筑学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参与设计者、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她,出生于名门之家,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大家闺秀典范的教育,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凭借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她曾游旅英美,在领略西方艺术真谛之后更是写的一手新诗,赢得当时文坛的一致好评。

她是建筑史研究中卓有建树的学者,卷起袖子就可以赶图设计新房舍。她骑得骡子,住得鸡毛小店,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她不顾重病在身,经常颠簸在穷乡僻壤、荒山野岭,在荒寺古庙、危梁陡拱中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

她也是三个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一个是与徐志摩共同出演的爱情感伤片,浪漫诗人对她如痴如醉,;一个是和梁思成的妻子,并和梁思成喜结连理,恩爱白头,建筑学家丈夫视她为不可或缺的事业伴侣和灵感的源泉;另外还是一个悲情故事的女主角,逻辑学家金岳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时间逐林而居,将单恋与怀念持续终生。

【林徽因与徐志摩之浪漫篇】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真、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英国留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她,就是这样一个倾倒众人的才女。与徐志摩的相遇,便是一段浪漫爱情的开始。初次看到他的名字,是在我的外国文学史课堂上,当张粉阁老师讲到徐志摩苦苦追寻的梦中情人时,提到了这个名满文坛的现代才女。

与徐志摩初见,当时她仅年芳二八,是最美的豆蔻年华。她身着素衣,芳容楚楚,青春、纯洁的形象从此便成了这个浪漫诗人永恒的主题。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开始,她就一直成为诗人无数次理想诗化的女子,一个脱离了现实只存在梦幻之中的女子。徐志摩单恋上她,为她写作无数动人心弦的情诗,甘做她裙边的一株杂草。1922年,林徽因在英,与志摩有论婚嫁之意,林谓必先与夫人张幼仪离婚后始可&&(陈从周《徐志摩年谱》)。

如果时间定格在这里,一切该是多么美好?

她依旧是出水芙蓉般清丽的纤衣女子,他依旧是那浪漫奔放的现代诗人。她为他作画,他为她写诗,诗画相和,执手相随。

他为她写诗到: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可是,她毕竟已是有婚约之人,他的父亲早就已经为他选定夫婿,并且结下婚约;而他更是一个拥有两个孩子的有妇之夫,他们在文学的世界里徜徉文字,可是却不能在现实的礼堂里恩爱白头。这,既是那般美好又是那般令人哀伤。

生命之美在于,有些事,有些人,明明知道不可以,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可是依旧不能自已,就如如同飞蛾扑火,哪怕只是一瞬,也要追逐那片刻的温暖。或许,也正是这些的不完整,才构成了这个完美的世界。

但是最终,她放下了自己的脚步,她始终将他当做自己的老师,或者一个先导,带她走进文学的世界,而并未走进他的婚姻家庭。她选择了适当的距离,与他隔河而望,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虽不是千山万水的阻隔,但这或许就是他们之间的距离,不能结合却又不能相忘,或许这就是最美好的距离。

进不得相合,退不得相忘。

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是多么美好?

【林徽因与梁思成之青春篇】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子,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是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在清华大学创建建筑系,以严谨、勤奋的学风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1972年1月9日逝世于首都北京。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她同样是他的举案齐眉。

与梁思成的婚姻,是她一生的归宿。

她与梁思成,都是建筑学业界的佼佼者。他们一起研究古代建筑,一起翻山越岭,一起攀爬古物,一起研究探讨,他们始终是夫唱妇随,相得益彰。在建筑史上留下了最恢弘的一笔,也为他们的爱情史留下了最华丽的篇章。

在他最美的华年里,遇到最美的她。

自此一生,他和她始终在一起。

他曾说:她是我不可或缺的事业伴侣和灵感的源泉。

她也曾说:时光荏苒,岁月静好。

就这样,在那个中国总领事馆里面,他们喜结连理。

婚后,她不仅绽放出她那诗人般的美感与想象力,更显示出作为科学家应有的细致和踏实,夫妻二人常在山西调查和测量古建筑,所写出的论文更是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做出了巨大贡献。(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散文)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

他们二人携手一生,相依相扶,恩爱白头。

【林徽因与金岳霖之回忆篇】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浙江诸暨人。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金岳霖终生未婚。为纪念金岳霖先生,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他说:你是我人间四月天。金岳霖

他和她,一个是建筑学家,一个是逻辑家。

他和她相遇,是在一个美丽的华年。

此时,她已为人妻,而他尚未娶亲。

她欣赏他的幽默、善意、博学;他爱慕她的睿智、青春、灵敏。

他们也是同样心有灵犀,相知相偎,可是她毕竟已是有夫之妇,他们不能跨越道德的那条线,他们以朋友称谓。

她也曾犹豫,对梁思成沮丧地说道: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此时,听到这句话后她感动万分,说了一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语: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

同样,她也把这句话转述给了他。

他说: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此时,他很清楚地知道,眼前这位与自己息息相通的林徽因这一生都会陪伴在梁思成身边,他们只能是朋友,而绝非其他。但是他还是依然地选择了陪伴在她身边,做她的邻居,仅仅只为等待她需要的帮助时候的一句叨扰,亦或是她一句平日里的问候。

五十年代之后,林徽因已经去世,梁思成也已经另娶了他的学生林洙。有一天,他却突然把老朋友都请到北京饭店,没讲任何理由,让收到通知的老朋友都纳闷。饭吃到一半时,他站起来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闻听此言,有些老朋友望着这位终身不娶的老先生,偷偷地掉了眼泪。

即使多年后,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林徽因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她是他的四月天,一生的四月天。

人生能遇到他,夫复何求?

【写为后记】

她的一生,把浪漫给了徐志摩,把青春给了梁思成,把回忆给了金岳霖,她的一生至终,都有痴心男人为她真情守候,我想,能得此三人足矣,她的一生,已经无怨无憾!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该是多么美好?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美的初见,才有了那流传千古的佳话,正是有了这最美的初见,才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正是有了这最美的初见,才有了一生守候的至死不渝。人生短暂,有此足矣。

林徽因,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女子,她的一生,短暂而璀璨,如同中国文坛上一

颗沧海遗珠,鲛人落泪,令人爱之、叹之、怜之。纵观她的一生,何其美丽?就如同中国历史上的谜一样的纳兰性德,然,我想她又不同于纳兰,因为她的一生是幸运的,至少在某些方面,她比纳兰性德幸运。

在中国古代有条士大夫阶层人人羡慕的道路,即青年露才华,中年显锋芒,晚年享安乐。她,林徽因,虽然走出了这条路的前半段,却还没来得及走下去,便已香消玉殒,令人扼腕叹息。注定,要将后半段路留给金岳霖,让金岳霖在回忆里去读过,去继续走完那一段未完的路,看遍那一片万古人间四月天。

似乎,苍天给人打开一扇门的时候,总会悄悄关上一扇窗。所以,美丽的故事,大都有个灿烂的开始,却不一定都有最美的结局。生命之弱,不能承受如此之轻,所以在锦瑟流年里,总有一些爱随风远去,总有一段缠绵绕梁三尺,总有一段回忆历久弥香。

我想,徐志摩是幸运的。因为人生并没有亏欠他什么,林徽因把浪漫给了他,让这位天才般的诗人,有了永恒的写诗主题,有了追逐的梦中佳人。人生苦短,能有一位可以与他吟诗作画的红尘恋人,又是苍天多么贵重的恩赐呢?

我想,梁思成是幸福的。林徽因,把她最美的青春给了他,一个女子,最美的年华屈指可数,白驹过隙,女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十年?多少的韶华可以倾尽,多少柔情可以倾诉?而她,将一个女子最宝贵的时光给了他,他是多么幸福的?女子的青春如同春天里的花儿,花开一季,开到茶靡,与她相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岂不是他一生的幸福?

我想,金岳霖是幸免的。与她初相遇,她已为人妇。他,幸就幸免在知道如何保持距离,幸免在他懂得距离产生美,当她已经有了归宿之时,他并没有看展一场争夺战,也不曾染指她的婚姻生活,给她留一份空白,亦是给自己留一份永恒的美。在他身上无数次展现出了东方的柏拉图式爱情。也或许正是因为他是逻辑学家,所以他懂得,不要破坏已经形成的气场,否则必定遭受自然的惩罚。所以,他幸免了一场婚姻保卫战、爱情争夺战,幸免了一场关于爱情的战斗。而选择了最令人感怀断肠的方式,默默地守护在她身边,一生择邻而居,一个人的用情有多深,可想而知?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该是多么美好?

我想,纵使海枯石烂,天荒地老,人们还是期待初见的。

那个叫做初见的词组,总是吸引着无数人的遐想。初见相恨晚,那一份悸动,那一份未曾有过的美丽,吸引着所有的人。即使,我们都有一颗千疮百孔的心,即使那颗心早已饱经风霜,但我想,我们还是期待一次相遇,一次初见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曹雪芹说,一切因缘天注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可很多时候,很多次风吹雨打的洗礼之后,我们的心依旧是尘归尘、土归土,看遍世间的万千烟火,蓦然转身,依然期待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初见,一个模糊而令人向往的字眼,总是勾起人们无限的想象。

人生若只如初见,她是那人间四月天,是那一身诗意千寻瀑的林徽因。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该是多么美好?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依旧期待与你相遇、相知、相恋、相守、相忆。

原创文章,转载务必表明作者、出处,盗版必究。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散文篇二: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

它是女作家安意如赏析古典诗词尤其是爱情诗词的

系列散文《思无邪》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之一。常见的对

古典诗词赏析,大多一边揪住诗词,卖弄学问,老学究得厉害,一边又故弄 玄虚,让人不知所云。而安意如读诗歌、悟情感、思人生。在她的书里,有 严谨的史实,有精辟的论述,有圆通的故事,有美丽的诗画,那些隔膜久远 的文字,在她的笔下,如荒原上的野花——灵动,如花海里的百合——清纯。

这些文字是在静夜里写给自己或一二知己读的私语,让你在品味后深思,在

感动中清醒。当然,这本书或许更适合热爱古诗词、充满真情还有那么点善 感的人

(

尤其是女性

)

阅读。所以,我在心得的开篇写道:

“诗人词人,旷世奇

才、至真至情;才子佳人,衣袂飘飘、巧笑嫣然。这是经典的历史,是唯美 的画卷,是动人的爱情,是无敌的浪漫。让人在唏嘘感叹、百转千回后抑制 不住对这本书得满心喜欢。

安意如的表达哀婉细腻、简洁清丽,就像一个女子足够美,不用艳妆,

鬓间插一朵洁白茉莉,整个脸就春光潋滟。现摘录两句,与大家分享:

“有时

候,爱是坚韧的东西。可有时候,它只是一池碧水,一榭春花,一陌杨柳,

一窗月光,天明了,就要干涸,萎谢,褪色,消失。短暂到,不能用手指写 完,等

——

待。

“有些人,他们的心田只能耕种一次。一次之后,宁愿荒

芜。后来的人,也只能眼睁睁看它荒芜死去。何必可惜!昙花一现的惊艳, 只现一次已经可以。荒芜的本身就是一种保留。因为静默,你永远不会了解 它蕴藏了怎样深沉如海的感情。

安意如的知识很广,情感很真。在《人生若只如初见》里,选择的题材

有古风,

有诗经,

有唐诗,

有宋词;

选择的人物有帝王

(李隆基)

有将相

(曹

操)

,有才子(司马相如、陆游、苏轼、王维??)

,有佳人(杨玉环、卓文

君、唐宛儿、王弗?)

。书中娓娓讲述了他们穿越千年的磕磕绊绊、缠缠绵

绵、感感慨慨的爱情故事,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期盼,有“蓦然回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错过,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坚定,

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 人何处教吹箫”的怅惋,有“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的悲切。更多的是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慨叹。

安意如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中所有真诚的情感。

喜欢安意如的书,是被动人的故事、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文笔吸引了。 安意如,就是一个古诗词熏染出来的水边伊人,既古典又现代,我仿佛看见 她长发飘飘,倚门回首,嫣然浅笑,正把青梅嗅。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散文篇三: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不同于上一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沉重,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是“一部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作品。她似在谈诗,又是在谈风月,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的字面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她用清丽、感性的笔调,配以优雅、飘逸的插图,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诗人、词人,凸现其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本想着自己来对这本书进行简单的介绍的,但左思右想好还是想不到合适的言辞,所以就引用了书上的内容简介。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是纳兰容若的词,词中引用了两段爱情故事,一段是班婕妤与汉成帝的故事,一段是杨隆基与杨玉环的那场惊天动地的“黄昏恋”。以前学过相关的历史,提到杨隆基脑中出现的词便只有几个: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想到杨玉环也只有几个词:红颜祸水,绝世佳人。但是安意如却告诉我不一个不一样的杨玉环与杨隆基。他们相识于骊山,只是那时候,她是他儿子寿王的妃,他成了她的长辈。56岁的杨隆基偷偷爱恋起自己的儿媳。这是“不伦”的事,即使今天也要受到后人指诟,然而他终究还是做了。相比班婕妤,我始终觉得杨玉环是幸运的,她遇到的是杨隆基而非是汉成帝。安意如笔下的杨隆基是一个绝世好男人,杨玉环也只是一个幸福而又不幸的女子。如果他们身在寻常人家,我想应该会是一对羡煞旁人的恩爱夫妻。在这篇的结尾,安意如这样写道:若,人生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是啊,该多好,就不会有后来的“一抔黄土收艳骨,数丈白绫掩风流”。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一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金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唐婉、沈园,两个人,一段情,两首《钗头凤》让世人记住了沈园这个地方。“时间慢慢地流了过去,那些曾经鲜活的人,他们血流成河的哀伤,渐渐地成了戏文里的皮囊,单单的,薄薄的,哪个人都可以套到身上来演,书页之间的黑白文字,轻薄,谁都可以谈起。他们成了故事,成了神话。”安意如说,走过三国,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在陆游与唐婉的身上重演,连戏码都没变,“‘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千年的期盼落了空。”在形容陆母时,她这样写道:女人的妒忌是嫉忿狠毒的根苗里开出来的妖花,却常常拿爱做幌子。

“一霎的轻别,换来半生的凄凉孤单;生命中无法填补的空洞,只是一措手而已。相爱太深是错,没有恶意也可以导演出无法遏止的悲剧。”

以上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中的两个爱情故事,下面是对书中我我喜欢的语句进行的部分摘抄:

“相濡以沫,到底需要爱淡如水。”

“悲剧,无论怎么也翻覆不出手心的,是宿命的棋子。人生是生死早限定的戏。”

“爱虽败亡,我要证明还有被爱的能力。”

“有时候越是情深意切,表达出来的感情就越淡越正。就像越好的茶,越不会以苦涩凌人。”

“爱情本就该是你情我愿,两不相欠的清洁。彼此付出也不计较,怨恨也能饶恕。”你情我愿,爱情也许就该这样,没有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更没有谁欠谁的。

“人生真是这样,可以华丽深邃,也可以幽苦艰绝。不是你该走的路,怎么也挤不进去;勉强挤上独木桥,眼见得许多不如自己的人轻松过河,登堂入室,自己却也走不到尽头。”这让我想起时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勉强也得不到。做适合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

“死亡是自私而又公正的事,它不许你陪我。”这也许就是死亡令人惧怕的原因之一吧。有时候,也不得不相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时无异于转过寻常巷陌遇见一个寻常人。”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悲欢离合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如此寻常。所以要珍惜身边的人,这一刻你们还在一起,欢欢喜喜,但谁知下一刻是怎样。

“誓、言,不见都带着口字吗?偏偏是有口无心。”这是一个奇妙却又合乎情理的解字游戏

??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读诗的参考书,但不是注释书。初读时,感觉有些矫情。再读时,又有另一番感受。

相关热词搜索:初见 散文 人生 若只如 人生若只初见 初见 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