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人生白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游戏人生白篇一: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

中国的先哲们喜欢用独到的视角审视人生百态,他们喜欢用概括性的表述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指点江山、世态。比如对人从生到死的概括莫过于那句中国人都喜欢引用古训: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是什么?九十老童呗。你看凡年逾九十的翁妪几乎都是五官缩蹙、须稀发疏、雌雄难辨,更常常遗东忘西、耳聋口拙、问南言北,上厕所忘拉裤子,出门不认儿女,令人忍俊不止。不是老童是老圣?

十岁不愁:玩是儿童的天性,喜玩者何愁之有。包括成年人因贪玩而无所事事者多是被称为没心没肺、游戏人生。正是:玩者不愁愁者不玩。真正有愁者去玩的,那不是玩,是闹,是发泄。

孩童喜玩不愁是天性,但过于贪玩,国人则称之为顽石劣性,因为他们认为玩物丧志。正是:少年若天性,成长使之然。孩子们都是塑造出来的。

二十不悔:中国人喜欢讲自古英雄出少年。纵览历史少年才俊代代辈出,他们或为国为民血战沙场或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成为中华民族最可歌可泣的一部分。无怪乎伟人感叹: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世界寄托在你们身上。

“二十”无暇?当然不是。二十之青年富于青春,赌资雄厚,学性方勃,顽劣尚存,自谓热血,确有不少摇摆于正邪之间。无论跌倒或撞的头破血流,总会一言蔽之:无悔。再用年轻时最爱表述的爱情宣言——噯情ゼ跑徿套如果我爱你是×,那么我不想我√。如果因√而失去你,那我宁愿×一辈子——讲这话时一定不会想到,生命有限人生无常,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苦。青春的赌资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那些老时一事无成、穷困潦倒的人,几乎都是把有限的青春作为无限的赌资任意透支而糟蹋了。

三十而立:自2000多年前老夫子说他三十即建功立业后,三十就成了中国人特别是父辈衡量男儿(子孙)是否安身立命的度量衡。三十而立,不是指男人是否能养活自己。在孔夫子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众多的儒家学究们把它演化成考量那些世世代代上背负着祖宗、下牵引着儿女的男人们学业有成、事业有成的又要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标杆。古时的男人一定比今天的男人成家立业的早,他们十五六岁即可婚娶,二十来岁即儿女绕膝,不到四十不乏儿孙满堂。三十而立也是应当之事。今日青年略略有些麻烦,即便二十多岁读完大学,依然为找工作奔波,为买房子蜗居。为减轻生活负担丁克,为躲避人世纷争偶居。漂泊不定的事业确定了他们漂泊不定的人生。

四十不惑:人生四十多喜欢说半辈子过去了,听的多了见的也多了,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看不透的了。此语很有点北方谚语“年过中秋月过半”,意即这一年这一月过了中秋过了十五一眨眼剩下的岁月也就过去了,大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有感慨一定有感悟的,四十多年的岁月流逝在他的身上和心灵会留下无法磨灭的记忆之痕。就像西方心理学家把记忆描述成痕迹线段,于是,这些线段记忆帮助四十年阅历的人参悟人生,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会因蛊惑而沸腾,不会因诬言而颓废。

四十成业稳家对大多数人已是最后的界限。四十业未成家未稳实乃妻儿的悲伤。成业稳家其实就是不落时代之伍,不被社会边缘化。也就是能给妻儿创造一个富足安全的生活环境。不惑之年不有困惑之举,母不捶胸、妻不夜泣、儿不惊厥,维斯如斯,老不桀撅。

五十知天命:五十的人一定会常常感悟人生。在感悟中会发现自己今天走过的人生路其实既有偶然又有必然。从小到大,老天还是公正的,它尽可能公平的给与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只是有些机会我们意识到并抓住它,而有些机会从我们手中滑失过后很久我们才意识到那些机会的宝贵,特别是当和我们当初条件相当的同伴在同样的机会面前因把握和掌控不同而走出不同的人生之路后,这时的感悟一定会痛彻入腑。于是人生就走成五十岁时回头看的那条路,这里的必然和偶然常常会交织成“性格决定命运”的认同。

五十即已知天命,就应回视自己是否已安身立命,学,著作不在于等身,有今后躺下时可以垫枕之物。业,不在于首富,妻持家宽裕无忧,老母不叹气接济即好。

业似浮萍,家徒四壁,妻母伤神,儿女拮据,孙子无教,五十的天命很冏。

六十耳顺:六十岁的人还有“老牛自知黄昏晚、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的已是甚少甚少,那些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雄心壮志的人更非常人,不是伟人就是努力做伟人的人。

六十了只想以寻常之心做寻常之事,安度晚年,颐享天年,况且他又在六十年的风尘中洞悉了人生。你说,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世间的凡夫俗语能让他耳红面躁,不易。故耳顺不悖,万事都应入耳心平。准确地说五六十岁的人大抵以安命为主导,享受乐居,规劝儿女,饴弄子孙。其实中国的儒家士大夫们很早就意识到在中国文化圈内这个年龄层的人是社会最稳定的基石,故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伦理,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你看,古时一旦哪个小子落草为寇无法擒拿时,通常就会把他的父母叫来喊话规劝,鲜有无效者。再纵观中国3千3百年有文字的文明史,真正懂得中国民情,每次社会革命或革新都依靠和发动群众,爆发全民参与推翻旧体制的革命。出现妻子送郎、母亲送儿,更有自己老当益壮,老汉扛枪上战场,大娘裹好小脚当地下通信员的壮烈时,也就是这种连中国最稳定的阶层都热血沸腾剧烈动荡时候,即便自诩拥有八百万军队、拥有当时最现代武器、正处在新兴政权的国民党焉有不倒之理。所以,真正读懂中国并驾轻就熟的调动发挥这种民情的,并不是上世纪三四

十年代有人讲的两个半。为何?记得学界一位老先生说过,通常能干的不能写,能写的不能说,能说的不能干,三者兼而有之的极少。其实这不是老先生自己的话,中国人自来评价周围人的能耐时就喜欢这样套用。如此说来,能干能写能说基于一身,又成功的改造中国——这句话没说完,同样的意思再换个角度讲,世界公认的使中国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那两个人中只有一个是干、写、说三者集大成者,并成功建立新型社会由此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就一人嘛,故三千年不过惟一人耳。

七十古稀:杜甫诗云人活七十古来稀。其实中国老百姓更多的则认同七十古稀是源于孔圣人73仙逝,孟圣人84灯枯。故国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你想两位圣人也就活了七八十岁,我们个平头老百姓还想多高寿。这种千年传承的情愫既有安慰也有超越的好胜;其实到古稀之年更应该想想自己年轻时是否学业有成,中年时是否事业有成,老年时是否儿女成长有成。做到这三点,于天于地于己安然。没做到这三点,人生会有些些许许的遗憾。

年逾七十,孔夫子的遗训也是不能忘的,老先生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老先生是圣人,又到了修炼成贤的境界,自然是在各种法度的界定内从心所欲的做事,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儒学正统思想竖起了历史丰碑。可普通老百姓就另论了,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似乎有点难。俗话说老有三宝,贪财怕死瞌睡少。时代不一样了,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活着就好,力尽所能的为社会做些有公益的事。

八十耄耋:很佩服创造耄耋两字的先哲。这两字像幅画,形象极了,即便不知读音,看看字形,脑海里也能浮现老者头发蓬乱的具象。耄耋一定不是仓颉所创,它是一个典型的由组合字构成的双音节词组,应该是汉字很成熟时期采用形声组字方式创造的哦。我在一些地方的博物馆见过宋元明清的水墨画幅,也仔细地端详过台湾故宫藏品的临摹画展,非常敬佩古代画家惊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他们用简约的笔法聊聊数笔就勾勒出河川垂钓、芭蕉叶下博弈的老翁短疏杂乱像插了几根稻草的头发,极好地表现了翁头部的年轮特征。耄耋的耄本意是指古稀之人白杂黑的稀发。古人对人体的部位分得很细,同样的东西,在顶为发、在下为毛。头发不能称为头毛,下面的就多了,统称为毛。比如眉弓、腋下,长的再长也不能称之为发,只能叫毛,比如眉毛;和此耄同样也是表达毛发的还有一个字是髦,它指额至眉的短发,又将短发中的长秀者又称之为髦俊,也引申指精英们,即人中的才俊。这个词大约已被遗忘了,很少见用。中国词汇对耄耋之年多是赞誉致词,除了民间无德者骂老杂毛之外,尊老敬贤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当然耄耋代代都有老英雄,比如上有姜太公,中有老黄忠、佘太君,下就更多了,远了不讲,收拾四人帮,改变中国命运,不就有位耄耋老帅坐镇。

中国的老人即便闯过七十三,对八十四依然是负担重重。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老人在这道坎前阖然长逝,有些看起来病病怏怏的老人闯过这道坎倒是一天天精神起来,顽强地奔九十而去。人生很奇怪的。

百岁人仙:人活百岁已和神仙无太大差异,活着是段活历史,走了是个记录。家有百老,儿孙有宝。

游戏人生白篇二:2014深二模作文

重评深圳二模游戏作文

1.在娱乐至死的年代

1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们很快地远离自然,孜孜不倦地创造出一种又一种的休闲娱乐方式,于是便自然有人沉湎于游戏。很少人察觉,在这样一个个游戏和玩家背后,是这个娱乐至死年代的缩影。(是在讲游戏还是时代?)

2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作者犀利地指出“在娱乐至死的年代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为什么笑和为什么不再思考。”身处这样一个充满变数、机遇、堕落的时代,我们是否应该停下来,好好思考: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娱乐不等于游戏,游戏只是娱乐的一种方式)

3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丰盛,更是性灵轻盈。(游戏并非属于物质,恰恰属于人的精神与性灵追求,不过追求方式有利弊不同看法而已)

4在游戏中,的确有不少玩家获得了忙碌后的休闲一刻,抑或通关的满足、自豪,但必须看到的是,更多的玩家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精神在短暂的满足后又追求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荣誉,可以说大部分游戏都利用了玩家的这种心理,预支了他们的成就感,导致不少人愈来愈觉得空虚。正如蒋勋在《生活十讲》里提到“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衡的力量。”我想游戏也未必一无是处,但亟待解决的是让人们在这种休闲方式中获得更多精神上的启迪,甚至可以和现实中的种种欲望相抗衡。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就需要人们精神比物质迈出多一步。(游戏导致精神追求的落空)

5我们需要的不是屏幕前空洞的眼神,而是思考后从眼睛里透射出来的光辉。

6不只是游戏,现在低头族遍地可见,人人都在或大或小的屏幕前流连忘返。无可否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人都在接受着各种讯息信息,较前人比我们有的是“视界”。可是“眼界”呢?类似游戏,当前流行的大多娱乐媒体都很少给予人思考的多元维度,反而使人习惯于被动接受海量信息,思维日益钝化,感官日益退化,那么最终社会也会泛化。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既然人们被赋予了思考思索的天职,又何苦到电脑桌前,何苦盯着手中屏幕躲避思维的训练?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就需要人们不断激出思想的火花。(游戏和其他信息给人的共同特点是丧失了思考力)

7因为游戏,因为物质,因为娱乐至死,人们似乎已经不再依赖自然,亲近自然。我怀念的,是归有光在他《项脊轩志》中的一段描写:“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对古人这种生活的向往,不仅是其悠闲自适,更因为它没有过多的形式上的束缚,回归到本性,反而收获了最大的快乐。(认为自然是解决人们精神空虚之道)

8 我知道,对快乐的向往自古至今没有人变过,但如今身处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比起游戏,追求精神、思想和诗意难道不是更为重要的吗?(扣住前文内容)

9 润泽精神,淬砺思想,怀抱诗意,我们才能在时代的大道上一直向前。

【评点】原材料是讲对游戏的看法,作者将这一范围扩大,变成对信息时代人们的娱乐方式的看法。游戏机电脑和手机等都是娱乐的物质,里面的游戏和娱乐内容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然后,作者自然而然的谈起物质和精神、自然和现代谁更重要的问题。虽然文中开头、4678段提到游戏,但不是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就是和其他娱乐方式并举。

所以,总的来说,这是一篇扣题不紧的作品。得分最多46-48分。

2.莫让游戏掌控了你

游戏,在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的眼中,是自我闲适志趣的表达。老子有“无为”之论,追崇天人合一,自由自在的“游戏人生”;一代文豪苏轼、李白将游戏看作表达意趣的源泉,一壶酒一首诗,终成一代名家。这些人皆是游戏的掌控者。而反观当下,游戏成为童年的“伙伴”,令无数学子废寝忘食,终日沉迷,至此,镜片越来越厚,成绩却越来越低,荒芜了岁月,虚度了青春。不由发出一声慨叹:莫让游戏掌控了你!(谈论的是电子游戏,却从游戏的原始意义和引申意义着手,扣题不紧)

“游戏人生”看似现代人消遣娱乐的现象,但其反映的本质却是现代人对快节奏公式化生活的一种消极的反抗。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人们走得太快,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这正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人们一面在国际竞争、生产力解放的鞭策下拼命创造物质财富,一面又嗟吁短叹精神生活的缺失。在程式化、快节奏的生活驱动下,人们奋力奔跑,日以继夜,仿佛只要加快速度便得完成生产力发展的使命。于是,一有哪怕一丝一毫的休息时间,人们便颓成一滩烂泥,沉迷在游戏之中,无法自拔。(分析游戏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在于生活节奏的变化)

“游戏现象”更是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信仰的缺失。中国人在解放初期时总会自豪骄傲地说:“洋鬼子信仰上帝,咱有马列毛!”以此表达当社会主义者无信仰主义,坚持马列思想的执着。然这么多年过去,随着全球化的加深,所谓的马列毛主义也在淡化,中国人信仰意识变得淡薄,而几千年来的传统,让国人精神层面的空虚变得尤为突出,于是国人便从游戏中寻求慰藉,找寻自己的心灵寄托。(分析游戏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二,在于没有信仰)综上所论,面对现代化生活压迫下的“游戏”问题,我们该如何自处?

首先个人,毕竟对待多元文化的选择,做与不做的权利在个人手中。只有我们自觉管理和分配好游戏与学业的时间,劳逸结合,才能减少游戏对我的影响。其次是企业,虽说当下第三产业的发展无可厚非,而游戏作为第三产业的中流砥柱更是重中之重,但企业对游戏的研发更应有所取舍,生产一些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游戏是可行途径。最后是国家,一个人游戏问题或许是个人问题,但一个民族乃至国家游戏问题便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了,这也警示国家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市场监管和教育的发展。(三个层面讲游戏的选择和游戏行业的正确发展方向,解决问题部分)

让全社会都携起手来,创建更加和谐文明的环境。莫让游戏掌控了我们,树立更高更有理想的价值观,为实现复兴“中国梦”而出一份力!

【评点】本文三部分内容是割裂的,无内在有机联系。首段提到的古人游戏和游戏的引申义有些偏离题目原意,中间游戏原因分析之一——游戏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在于生活节奏的变化是受到议论文《爱的艺术》阅读的影响。《爱的艺术》讲述现代人不专一无耐心、浮躁和人性的贪婪有关,和现代化的快速节奏多样并举的生活方式有关。解决问题和分析的原因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无关生活节奏和信仰。这篇文章得分也应在46-48的区间。

3.用心铸就奇幻稳固的世界

游戏基于互联网应运而生,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我们不应沉溺其中,而是用心带来自我快乐。

材料中“魔兽世界”的风靡与中美两国青年对游戏的追逐显示了未来这个行业的发展前

景,却也让人担忧青年。许多年前,当任天堂以铺天盖地的形式涌来时,人们见识了彩色的斑斓。俄罗斯方块、贪吃蛇用最直接的方式予以了我们快乐。而今天各类光怪陆离的网络带来的更多是空虚。游戏应回归使人快乐的本质。面对炫丽的器官冲击,人的心沦陷了,那份快乐的本源被无情地冲刷,只剩下一体化的空虚。(游戏发展中的问题)

游戏或许是年轻的心的表达。因此游戏应能使那颗惴惴不安的心建立起奇幻而又稳固世界。越南工程师阮城东的橡胶鸟让无数玩家感到疲惫。而曾在21世纪初盛行的“梦幻西游”却让大家回到那个充斥着金庸古龙的时代。今天的游戏更让青年学会自主选择,让他们在那新鲜的世界里找到自我表达的窗口,在生活的千丝万缕中不断抽丝剥茧,找到心灵的港湾,找到快乐。或许策马奔腾的厮杀,风驰电掣的变幻在那一刻占据了你的心灵,却也让你忘却心的起源,忘记快乐。(两种表述既肯定又否定,最后不知道是重在肯定还是否定)

海子曾说:“没有黑夜能使我沉睡,没有黎明能使我醒来。”可见游戏纵使打开了心灵的窗口,也难一窥全貌。在社会的滚滚洪流中,人心面对迷茫的未来显得脆弱又敏感,这时游戏应当只是暂时的指路灯,而非心间的一泓清泉。游戏弥补了心的裂缝,却不能愈合碎片般的心,人也应回归现实社会,找到自我的精神寄托,不再成为复刻的影子,留下自己的痕迹。这难道不正是另一个使人快乐的精神世界?(指出游戏的局限,指出解决问题途径)

激昂在进击中迸发,热血在对抗中彰显。一款使人快乐的游戏应结合人的内心,更应结合现实。而“NBA 2K”无疑将运动这一元素引入到虚幻世界中,而我们所感到的是血脉贲张的节奏,永不放弃的理念,而非阴冷狡诈的斗争。这样的游戏让我们回归到了青春,在机械繁琐的世界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本身身体上的艳丽。(列举正面积极的游戏设计,似乎和上面的游戏不足形成对比。只是从游戏设计者角度?)

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游戏注定是个难以想象、争论不止的话题,而我们所要的是找到内心,在游戏中释放自我,得到快乐,在生活中不断前行,用心铸就那个奇幻的世界。

【评点】看法比较零碎,不系统。游戏者和设计游戏的都有谈到,但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语言跳跃而佶屈,表述矛盾。得分46-48。

4.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

互联网时代,人们娱乐消遣、放松身心的方式愈加多元化。然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玩游戏的方式娱乐放松。每每乘坐地铁时,我总能看见低头专注于手机游戏的学生、都市白领??每每此时,我总想走近他们,轻声说一句:“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

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所有玩家花在“魔兽世界”上的总时间超过593万年,相当于人类的演进时长;美国青年在21岁以前,玩游戏的平均时长超过一万小时,而一万小时的练习足以让任何人成为专家。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的确应该静下心来反思:虚拟的游戏世界真的有如此大的魅力吗?值得我们如此“不离不弃”?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前,央视组织了一次新闻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有留时间读书吗?面对记者的镜头,很多人的回答是:没时间,下班后喜欢玩游戏来放松,看书多累。看着他们有些茫然的神情,在谈到玩游戏时眉毛都似乎上扬了几分,站在电视机前的我很想说:“游戏不是娱乐的全部,读一本好书使人终生受益。”

是的,游戏不是娱乐的唯一途径,虚拟世界再美好再迷人,终究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我想,如今人们往往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消遣的原因在于,游戏能快速让人获得一种巨大的满足

感。可以说,玩游戏与抽食鸦片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两者都以一种骤然的方式使人们精神获得了极大的愉悦感。在游戏的过程中,人们抛却了烦恼,享受着游戏带来的快乐与刺激,而这种低成本的快乐却能给玩家带来持久的魅力与诱惑。

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人生的追求在于质量。游戏也许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然而这种建立在时间的消耗上的快乐却是一个隐形的无底洞。亲情、爱情、友情??游戏的快乐中,我们迷失了自我,丢弃了最为宝贵的东西。真正幸福的人生是一种质感人生,能够带给人真正的精神满足与心灵愉悦。相反,沉溺于游戏中的人生则是一种平面化的人生。

人生如此,一个民族的发展亦是如此。只注重游戏娱乐的民族缺乏历史的厚重感,因此也就缺乏后劲。真正强大的民族,能够科学地娱乐。

“救救孩子??”当我看到那些沉溺于游戏中无法自拔的学生,我想说:“莫让人生被游戏消费!”

【评点】此文无异议

5.失落的游戏

辛弃疾有一词句特为出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且不论诗中诗人转首遇见她的欣喜,单看这“灯火阑珊”之景,忽的便联想起古人休闲的一大好去处,花灯会。自然,为增添情趣,少不了猜灯谜的活动,此乃古人们的游戏。

而如今,游戏的市场行情依旧风姿不减,古时灯会人头攒动,今有网络游戏产业的大好行势。无论古今,人们皆急需游戏这种娱乐休闲方式来消遣放松。自然,游戏也无一例外的满足了人们这种需求,此乃游戏存在的必要性的体现。然而,游戏逐渐单一化的演变趋势,却是值得我们警醒。

所谓单一化趋势,乃是游戏种类的单一化。如今,但凡人们提及游戏,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网络游戏。可以说,如今的网络游戏已然成为人们休闲的唯一方式。因而,如此极端的演变方式逐渐暴露出弊端。网络游戏成为了人们唯一的选择,而休闲放松的必需无疑是进一步加剧供需不平等,因而很大程度上造成网络繁盛的假象。又因着选择的单一,人们更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青少年尤其如此。因而,在许多家长眼中,游戏已然被视为洪水猛兽,只因孩子对待游戏的痴迷状态。

相较于古人的吟诗作对,猜灯谜等游戏,网络游戏所缺乏的,则是所谓的人文情怀。网络游戏玩家所面对的是冰冷的屏幕,而古时游戏之中你所面对的,乃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从游戏中获得的,不仅是放松过后内心极大的满足感,有时更多的是人与人面对交流时的人生体验。

因而怀念如此的游戏,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嬉笑怒骂,共同享受游戏之乐的过程。自然这种游戏不仅局限于古人吟诗作对的高雅,更多的还是儿时跳皮筋,捉迷藏等小游戏。如今它们似乎已失落。因而,如今游戏产业的形势大好,很大程度上体现其他游戏的没落。我们的游戏,儿时的游戏,是否也如同失落的文明一般,在演变过程中,逐步没落。

“灯火阑珊”,如此别致的风景,却已然黯淡,那些失落的游戏,似乎也将褪去星火,湮没于浪潮之中。

【评点】把古人游戏,面对面的游戏和虚拟的电脑游戏对举,但原始材料提供的都是电子游戏,对游戏的看法应该理解为对现代电子游戏的看法才准确。可以拿古人游戏对举但重点应该落在电子游戏的看法上。是我们题目出题不严?还是学生对电子游戏了解过少,所以借游戏之名挣脱了既有的话题?题目中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的限制,所以,此

文应该为审题不准,得分46-48之间。

6.游戏盛行后的生存危机

在现代经济的拓展空间中,虚拟世界无疑占去了半壁江山。游戏产业的繁荣背后是整个世界的青年人为之颠狂。

游戏,准确地说是电子游戏,为何盛行?刘慈欣在《三体》中描绘了一个名“三体”的游戏,它需配备专业一套设备才能进入,最终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与浩渺宇宙中任意穿行——这大抵是游戏魅力的集中体现。模拟现实却又超越现实,丰富而强烈的感官体验,即是游戏之魔力。

但是,游戏的流行在经济腾飞的喜讯之外,真正要引起关注的是其传递出的现代文明的隐忧——实体生命虚拟化。在经济坐标、学习坐标、娱乐坐标之外,用人类文明的坐标衡量游戏,就不能不发现其中的预警。

毋庸置疑的是,游戏损耗了大

游戏人生白

量时间。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时间是消耗在了另一个人为创造的世界中。真实与虚拟之间的转换,会让人的生命虚无感顿增,以至混淆真实虚拟的界限。百年以前,信息文明的前奏即工业文明已经让沉思者怀疑存在:加缪的《局外人》、萨特的哲学,无不拷问着人造世界与自然世界夹缝中人类的生存。而今天,这种迷茫更深了:常有少年沉迷游戏或仰头大笑或奇装异服地追寻“异度空间”。人存在的实体感被消解、虚无笼罩了生命,这莫不是一场现代人的生存危机?

人的实体生命虚拟化更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有美国科学家十年前即预言了这个时代:“世界是平的。”而一语双关,世界亦是屏的。人与人之间的贴心耳语,温暖拥抱为游戏世界,虚拟空间的人机交互取代,滋生蔓延的不仅是隔阂与距离感,更是个人生命孑然无依的飘忽感——一如蓬草,拒绝了现世人情的羁绊。

在此之外,人的思维扁平化亦不可忽视。仓颉造字,是观天象师造化而造出的人世风景;山水画、篆刻乃至于飞机潜艇的创造,无不是人在与自然的交流中取法于自然,在抽象、无限中摄取精华。然而,观之网游,强化的形象给人以无限的强烈的感官刺激,玩家在自我感官的生物性快感中沉迷,逐渐麻木了与自然对话的能力,失却了抽象化的思维能力。这是游戏以一虚拟世界抢占人思维无尽空间的警示!

英国广播公司以《黑镜》一剧描绘了数字化人生的文明失落一面——以不断攻克游戏获得积分,以积分换取生活必需品。最终,主角换取了一次离开的权利,却发现迎接自己的是更大的一盘网游。这仿若“模拟人生”的现实版。现代人不能不警醒:我们真实的生命,生如夏花的绚烂,会否被虚拟飘忽的游戏吞噬?

呼唤生命的至美至真,在夏花中绚烂,在流泉中滋长。

【评点】此文无异议

7.且行且戏

鲁迅在《风筝》一文中忆起自己损坏弟弟的风筝,几十年后追悔莫及,弟弟却早已毫无记忆。在人生最初的记忆里,没有了游戏带来的绚丽欢愉,原本五彩斑斓的生活是如何褪尽了血色而变得苍白无聊!错过游戏,错过的,却不仅是游戏。

只是今天,游戏变成了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玩家眼中令人不能自拔的毒药。在我心里,游戏不该是PSP等电子产品的大肆消费,不该是孩子瞪着血红双眼、通宵对着荧屏的惨烈

游戏人生白篇三:三种人生

三种人生:功利 ? 游戏 ? 求道

功利、游戏、求道乃三大人生态度。这个世界上不可以无功利,不可以没有游戏,更不可以没有求道者。尽管古往今来真正的求道者一向稀少,但正是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人类留下反省自身的谦恭和屹立于世界的尊严。

人类竞技场中的每一个大胜家,在他人眼中,都不例外地披戴着神秘的光环。打开围棋大师吴清源自传的强烈动机,是渴望解开这位黑白子世界中的不世之才的奥秘。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确信所知更多,但那神秘的光环并未解开。也可能天才的人物从来如此,没有一个简明的答案可以了结他们。知道的越多,竟越是使我们惊异、困惑,解答纷纭。

吴清源围棋生涯中最光彩的篇章,近年来已为他故乡的读者知晓:少年时代震惊日本棋坛的“三三·星·天元”布局,一个人独战以秀哉名人为首的几乎全体本因坊棋士;壮岁时惊涛骇浪的近百盘“十番棋”,迫使当时日本棋坛上的全部一流棋手在他面前降级称臣……但 少为人知的是战后(他三十一岁)因被日本棋院除名及从事其他活动,他在围棋生涯中竟是离群索居,几乎没有切磋的棋友,这是何等孤独的智力生活,这是智力王国中不借助任何碰撞的独往独来。当今专业棋手们公认吴清源创造的新定式最多。世人多会以为这些已成经典的定式一定是比赛场外殚精竭虑的产物。但事实上,自幼年摆谱忘食,少时与木谷实切磋“新布局”后,壮岁的清源已是地道的比赛型棋手。如他所说:“说实在的,我本人并没有为了打出新手而事先煞费苦心地反复钻研,许多新手都是在对局中灵机一动地想出来的。”落子即可圈可点,投石便结成华章,这正是而立之年以后清源的艺术境地。其实在棋弈之外,几乎每个天才人物都是长于即兴发挥的——王勃、李白、怀素、莫扎特、贝多芬、拿破仑,以至刘易斯、马拉多纳。兢兢业业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但仅此便是庸才的爬行,即兴挥洒才是上乘的天份。

另一点少为人知的是,清源并非如人们所说那样,全身心投入围棋。如他所说他的相当多的时间花费在虔诚的宗教活动上。为此他几乎一度放弃了围棋,以后也一直为宗教活动花费大量精力。一方面这使我们更惊异于他的智力成就。另一方面,他精神世界中的另一侧面——执着求道,笃信宗教,可感知神灵的召唤——为他披上了又一神秘的光环。

清源实在是一个“异人”。你听这段自述:

国分先生那时正因脖子疼不能扭动,样子十分可怜。他向我们诉苦说到处请医生

来看过,却总不见好转。“给先生治一治脖子吧”,木谷实劝我用“神贴掌”疗法。……我取出一块手帕贴在国分的脖子上,将手贴放在手帕上约有三分钟,就那样纹丝不动地使精神贯注一统,然后将手撤离开。只见国分的脖子顿时疼痛全消,彻底治好了。

这不就是时下盛传的“出功”、“特异功能”吗。自传中他还记叙了他几次陷入“接灵”的状态。兼有绝顶智力和特异心灵的吴先生之精神世界真令人感到神奇莫测。而他是以出奇清淡的口气谈起这些常人眼中的异事的,只是在谈到自己一生求道时,他的感情才强烈炽热:

我始终不渝地将围棋和宗教信仰作为生命的两大支柱,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风雨兼程地走着。我一方面作为棋士,在残酷的胜负世界中奉行武道;另一方面,吸收了红的宗教思想和东方哲学思想,并将其作为人生的指南而自我陶醉于丰富的精神世界里。对我说来,胜负与信仰,如同人离不开水与火一样,缺一都不可。

只有懂得了生活中的这两种追求,才能明白它们如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吴清源独到的棋风与人格。而人类所发明的这一最伟大的游戏中的最伟大的游戏人所兼具的这两种人生态度:游戏、求道,应引我们从更普遍的意义上领悟人生。

游戏的历史是没有尽头的,有了人类就有了游戏。而随着近百年来北部世界的繁荣富足,南部世界暖饱的解决,二十世纪成为了游戏空前发展的世纪。因此尽管游戏年代古老,是二十世纪游戏遮天盖地的现实,诱使社会学家们去思考游戏的本质。

什么是游戏?从最外在的特征看,游戏无疑处在与“工作”对立的位置。因此认识游戏的本质的一个门径就是认识游戏与工作的根本差别。人类的一切基本工作都是直接间接地满足它的生理欲望、物质欲望,它与动物并无根本区分的种种欲望。这些欲望必须满足,因为这既是源自生存的欲望也是生存赖以维持的条件,因此工作具有当然的意义。但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基本工作与动物的觅食只有操作水平上的区分。游戏才从追求与目的这一本质意义上使人与动物有别。从世俗的眼光看,游戏是不具实际意义的。但唯其如此,游戏才使人脱俗、升华、超越了他所继承到的那份动物性的束缚。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他认为,艺术与游戏的产生,是人类脱离了动物界的一个最后标志,也是最重要的标志。

处在人生两个极端上的工作与游戏有着种种差别:前者带有不同程度的被迫性——不可不作,后者则完全是自由自愿的;前者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枯燥,而后者令身心愉悦。两者对当事者都构成吸引,而前者凭借的是结果——某种实在的收益;后者凭借的是过 程的魅力,往往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收益。

对这两种具有不同吸引力的事物的追求构成了两种生活态度:游戏人生与功利人生。功利人生追求的是成就。它未必一定是狭隘的个人主义,他追求的既可以是

个人的功名利禄,也可以是经世济民,造福于社会。而游戏人生相对淡漠(或曰超越)于功利,他们更为自己投身的游戏本身所陶醉。

虽然我们是从工作与游戏的差别说起的,但由此推论的两种人生态度却是超越各种活动(包括各种工作职业和游戏)的表象差别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对当事者来说,都可能成为游戏,只要他沉醉于活动本身,只要他淡漠于其结果导致的收益。一个技师,一个手艺人,甚至一个盗贼都可能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个游戏人,只要他更热衷、执着和陶醉于技艺的提高,以显示技艺为主要动力,竟将赚钱搁在了第二位。同样,人类的一切地道的游戏,也可能会成为当事者的“工作”,只要他是完全为了求功利求报偿而投入其中的。当代社会中市场的巨大幅射力已经把相当多的专业游戏者变为功利人了。吴清源先生无疑是一位纯正的游戏大师(仅指针对功利而言,无涉其求道的面)。这不仅在于那个时代游戏和游戏人还都易于保持住本色,而且在当时的棋手中,吴先生也是最执著棋艺,淡 泊身外之物的。他胜负场上的全力拚争正是他忠于棋道与棋手角色的体现,除此他几乎没有别的动机。正因为如此,在一部围棋史和万千游戏人中他才有今日的盛誉。

一切非游戏的活动都可能因当事者的态度而披上游戏的色彩。但毕竟与游戏和游戏人最接近和酷肖的是科学和科学家。科学不同于游戏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不是一般的玩耍而是求知,它最终从物质上造福于人类。但是从一项纯科学理论的问世到其造福人类的实践间的巨大的时间跨度,使得它的研究者难于以经世济民的功利观作他们殚精竭虑的全部动力。伽利略对星空的<SPS=1256>望是何等地远离当时的民生。在今天俗人的眼中十七世纪的数学家竟比二十世纪的数学家闻名,原因在于前者的成果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后者仍寂寞在专业王国中。即使陈景润有智慧解开哥德巴赫猜想之谜,也绝难想明白这一理论日后将以怎样的具体方式造福于他的人民。如果一味从功利出发,牛顿、爱因斯坦选择一千种职业也选择不到理论物理学。换言之,正是一种浓厚得化不开的游戏审美意识,使他们以星空为棋盘,在这天地棋局前凝思了一生。他们是最大的游戏人

说游戏人生似有玩世不恭之嫌。早有“玩物丧志”的古训,但这训诫除了在最浅薄的层次上有斥责富家子弟花天酒地误了前程的意义外,完全是一付以功利人生的态度高居于游戏人生之上的姿态。但实际上两种态度都能够造就出一些奋斗者。并且若真理论,或许游戏人生的态度更会使人执著,因为它要你凭内心的兴趣同一事物成不解之缘,于是永不衰减和永无止境的棋理、物理会牵你走完一生。而建筑在功利目的上的人生却隐藏着更大的危机。个人功利上的患得患失自无须论;经世济民的实践无不依 赖机运,因而只求功利便极易走上机会主义道路。正是因为游戏人放弃了游戏效益及游戏之外因素的考虑,因而他们不为“盘外”形势所波动,更趋于执著。读一读吴清源与木谷实的实战描述,了解一下这两个对手兼挚友的性格品德,你就会明白游戏的艰苦残酷、游戏人的严肃执著是绝不下于功利场与功利人的。

游戏人生淡漠于游戏的社会效益,却绝不意味着这种以游戏方式看待的活动没有

社会效益。相反,科学史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发明恰恰多是“游戏”而非“功利”的产物。“功利人生”一方面太“机会主义”,另一方面又因其太务实而遮蔽了自己的耳目。游戏则相反。如埃利克森(E.H.Erikson)说:“自由在何处止步或被限定,游戏便在那里终结。”自由不拘的游戏是人类灿烂文化的摇篮。正如赫因

(J.Huizinga)说:“文化是以游戏的方式产生的,文化从一开始就是游戏着的。”为什么游戏有无穷的魅力,为什么人类伟大的文化成果多产生于近似游戏的 活动中,原因皆出于此。

就典型而言,除了功利人生、游戏人生外,还有一种求道的人生。而就一个人的生命内容而言,除了功利、游戏,还可能有求道的成份。我们借用马克斯·韦伯的术语来说,功利人生、游戏人生、求道人生是三种“理想型”。现实中存在着的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所持的人生态度,往往是三种典型不同比例的组合,虽然几乎只具备一种倾向的极端的例子也并非不存在。

何为求道人生?即把寻求一种更大的意义视为人生目的的生活态度。功利其实也是一种意义,并且在近代社会中,它几乎成了一种主流的价值观。但是执著求道的人们说,把“凯撒的价值留给凯撒的国”,他们却在这个国而不属于它,他们要寻求另一种意义。其实游戏也有其意义,但求道的人以为游戏可以是生活中的重要追求,但生命却不从属于游戏。其实科学也在求道,科学在探求大自然的规律,这规律即是Law,而Law的另一个中文意义恰恰是“道”。但求道者追求的不是这种客体中的道,而是主体——生命之道,生命的意义,也即人生之信仰。并且他不是像科学家那样以旁观的角色去观察和分析大自然中的“道”,而是投身和参与到他所认为的生命正道中去体验、实践、求索和弘扬那个“大道”。这是一种穷根问底的人生,这是一种为生活寻找根据的人生,这是一种努力把渺小的自我融入博大的关怀中的人生。

当我们说科学家是游戏人时,有人会不以为然。的确,正像吴清源先生兼备游戏人生与求道人生两种品格一样,那些最伟大的科学家大多也不仅仅是个游戏人。爱因斯坦说,科学的庙宇里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是爱好科学的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满足,科学是他们的特殊娱乐。第二种人是为了功利目的而来的。而科学的庙宇之所以存在并不取决于这两种人,而依赖于第三种人。他们从事科学“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的和使人绝望的沉闷。”这第二种人正是我们所说的功利人,第一种人正是游戏人,第三种人彻底绝弃了世俗的功利价值,他们极可能持有一种求道的人生态度。

功利、游戏、求道乃三大人生态度。这个世界上不可以无功利,相反也不会缺少了功利之徒,事实上这个世界正变得功利滔滔。但毕竟功利价值与一种健全的社会机制的结合,会使每个人在获取私利的同时,为他人造福。这个世界不可以没有游戏,那样工作将成为苦役,在其重压和束缚下人们将失去一切闲情、乐趣、好奇和个性,文明将因此走入死境。这个世界不可以没有求道者。尽管古往今来真正的求道者一向稀少,但正是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人类留下反省自身的谦恭和屹立于世界的尊严。

乱谈:吴清源尚在人世,功利之心使我们立于大地之上,游戏之心是我们别无旁骛,求道之心使那帮少数的人,转身走向一条条从未走过的路,有的人跟过去,渐渐多了,就成了历史。

相关热词搜索:游戏人生 游戏人生白图片 游戏人生白cos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