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县茶叶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9-0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 要:从景东县茶叶生产发展的历史概况、规模、栽培管理水平及加工等实际出发,结合全县的自然条件、品种资源、栽培水平等发展条件,综合分析茶叶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今后茶叶生产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做大做强茶产业,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茶叶生产;现状;发展措施
  一、自然概况
  景东县地处东经100°22′—101°15′,北纬23°56′—24°29′之间,地形地貌北窄南阔,由低到高分布着谷地、丘陵、山地,属深切割中山地貌,境内最高海拔3371m,最低海拔795m。土地总面积4532k㎡,其中山区占95.5%,坝区占4.5%。森林覆盖率达66.8%。县域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和哀牢山,面积分别为2581k㎡和1740k㎡。年均降雨量1086.7mm,年平均气温18.3℃,有效积温6447.6℃,无霜期长达328天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均日照2132.6小时,常用耕地30513k㎡,其中水田9140k㎡,旱地21373k㎡。
  二、茶叶生产发展简史
  景东是一个古老茶区,是云南省的重点产茶县,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据唐代咸通四年(863年)唐樊绰《蛮书·云南志·管内物产卷七》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即为现在的景东,从唐代记载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初,景东县实有茶园面积只达133k㎡,产量64t。到2015年末,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5660k㎡,产量达1.18万t。景东茶产业发展经过两次较重大的发展时期,第一次发展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第二次是本世纪的O七—O八年间,特别是受到O七年茶叶市场价格“疯狂爆涨”炒作的刺激影响下,两年间新发展面积达2000k㎡以上。
  三、发展现状
  1.品种资源
  根据1983年的全县茶叶品种资源调查结果:我县栽培型的茶树品种统称为云南大叶种,具体有:地方群体种七个,即大叶绿芽条、绿芽茶、小叶绿芽条、长叶绿芽条、桔芽茶、冷远白茶和花山大树茶;野生型的有无量山野茶和哀牢山野茶;新品种于1987年开始引入无性系扦插育苗引试,到2006年已引入的有:云抗10、云抗14、云抗43;佛香、云梅、云瑰、紫娟、乌龙、长叶白毫、矮丰、雪芽100、普景一号等14个品种。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有:云抗10、雪芽100、紫娟和普景一号
  2.生产现状
  2015年末,景东共有茶园面积15660k㎡,采摘面积13500k㎡,产量1.18万t,产值达2.56亿元。全县10镇3乡166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2453个村民小组的4.45万户23.3万人涉及种茶。有种茶千亩村90个,百亩组506个,有粗、精加工企业146家。其中,精制企业13家(获得QS认证)有茶叶品牌38个,茶叶初制所改造19个,建立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104个,设有农资供应网点41个,中低产茶园改造6400k㎡,有机茶园转换认证1233k㎡,良种推广面积4640k㎡,其中:普景一号推广达672k㎡,有野生型茶树分布19000k㎡,栽培型古茶园2466k㎡。
  四、存在问题
  1.茶园建设地基础性差,建园地段大都建立在距家较远的荒山荒坡,由于坡度较大,交通不便,致使园地建设要求标准较低。
  2.茶树品种混杂,生产管理粗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发展建立的茶园茶树品种基本上是采取有性繁殖用种,引入的是各地方的茶籽和茶苗,品种参差不齐比较混杂。加之,茶园距家远,坡度大,交通不便,水肥管理不足,只重采,轻管理,呈现乱抓、强采现象,致使树势老化,生产能力低。
  3.鲜叶采摘不规范,存在春茶“强采、乱抓、搬马蹄”,夏茶“长短、老嫩不分、一把抓”现象。
  4.茶农茶叶生产初加工工艺技术滞后、不合理,普遍存在家庭手工式小作坊生产,鲜叶堆放、摊凉不规范,脱水不足,杀青锅温升温不足,杀青时间过短或过长,毛茶初产品感官质量差,经济效益低。
  5.茶叶粗加工企业多、小而弱,精加工企业少而不强,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市场竟争力不强。
  6.茶农、茶叶生产合作组织及茶企,思想认识不到位,茶园绿色、生态、有机生产转换慢。
  7.没有龙头企业入驻,没有知名品牌。
  8.生产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营销体系不完善。
  五、发展对策
  1.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规划、加快发展。
  2.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巩固和稳定面积,有序推进绿色、有机转换生产。
  3.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科技推广普及力度,提高科技贡献率,提升生产管理、产品加工水平。特別是要着重抓好基础性建设,这就包括从茶园的规划栽种、耕作管理到鲜叶采摘、粗加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内容培训。
  4.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全力推进茶树品种的良种化,提高单产。选择适宜当地生产的优良品种,通过改植或嫁接的方式改造原有品种,施以科学合理的耕作管理达到改造目的,为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原料准备。
  5.完善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植物检疫检验设备,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在茶叶整个生产周期和加工过程中进行病虫和其他有害生物监测,对进入茶叶生产领域中的农药在销售源头上进行监管,防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用于茶叶生产,对出售前的茶叶产品严格检疫和农药残留量把关,杜绝没有《植物检疫证书》和《农产品农约残留合作证》的茶产品进入市场,使景东茶叶真正名副其实,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6.走深加工、高质量、立诚信、创品牌的发展道路。品牌就是市场,就是效益,打造品牌是景东县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的一项艰巨而长期任务。一方面要做好本县知名品牌的打造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树立企业品牌,尽量使一些企业的产品成为知名品牌,拓展市场空间,开辟新市场。强化营销、拓展市场是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根本途径。
  发展茶叶生产深加工,是发挥景东县茶叶品种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改善现有加工设备和技术状况,引进精制加工设备,提高茶叶加工质量,开发新产品。要全面提高单位面积茶叶产值,必须走有机茶、名优茶生产之路,充分利用景东县域的无量山、哀牢山自然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的无公害茶,提高茶叶产品的卫生质量标准,创立以绿色、优质、安全为特点的“茶出银生”和“两山”品牌,抢占国内外市场。
  参考文献:
  [1]乔汝香·浅谈文山州茶叶生产[J]·云南农业,2015(5)44-45.
  [2]景东县土壤普查队·景东土壤[J]1986.

相关热词搜索:对策 茶叶 现状及 生产 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