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心事太多的说说_日常烦心事研究概况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 要 日常烦心事是一种常见的日常压力源,是压力研究的重要方面, 目前主要使用量表法、访谈法和日记法来测量烦心事,个体的人格特征、性别、年龄以及事件特征等是日常烦心事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日常烦心事引起消极情绪,从而影响身体及心理健康,目前日常烦心事对健康的作用机制存在两大模型:一般模型和特定模型,一般模型强调压力反应的一般性,而特定模型则强调不同的压力源会引发不同的身心反应,未来研究在探讨日常烦心事的机制、结构和测量工具编制的同时,还应特别重视日常烦心事的预防和疏解。
  关键词 日常烦心事;压力;健康;一般模型;特定模型
  分类号 B849;R395
  
  1 引言
  
  压力会损害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一般认为压力的主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重大生活事件:一种是日常压力,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压力评定的标准方法是测量重大生活事件,但是这一取向越来越受到争议,很多研究者认为重大生活事件缺乏代表性(女lLazams,1984)。并且从实际研究来看,重大生活事件量表分数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比较弱。因此,研究者开始寻找评定压力的替代方法。
  鉴于重大生活事件的局限性、1977年,伯克利压力与应对机构提出了测量压力的新方法,即烦心事,并开始编制烦心事量表。20世纪80年代初,Kanner,Coyne,Schaefer和Lazarus(1981)首次提出日常烦心事(daily hassles)的概念,并比较了日常烦心事测量工具与标准生活事件测量方法,发现烦心事量表比重大生活事件的测量能更好得预测当下和以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日常烦心事的研究越来越多,不断有报告称日常烦心事或日常压力可以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预测,并且在控制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后,日常烦心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非常明显(如DeLongis,Folkman,&Lazarus,1988;Almeida,2005)。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受的大部分压力并不来源于破坏性的生活变故(重大生活事件),而是随时间而积累起来的一些相对较小的烦恼(MeIntyre,Korn,&Matsuo,2008),DeLongis,Capreol,Holtzman,O"Brien和Campbell(2004)用日记分析法发现个体平均每天经历0.59件烦心事,由此看来,日常烦心事是压力的重要来源,它已成为压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生活事件上。忽视了日常烦心事的影响。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曰益关注,日常烦心事研究己显得很有必要。
  
  2 何谓日常烦心事
  
  2.1 日常烦心事的含义
  日常烦心事也称为“日常压力事件”、“较小的压力事件”等,是一些给人们带来轻微烦恼的日常生活中的麻烦,诸如“遭遇交通堵塞”、“邻里争吵”等。对日常烦心事的界定说法各一,例如:
  早期,Kanner等人(1981)将烦心事定义为“令人烦恼、沮丧、痛苦的要求,这些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烦心事包括丢失东西、排队等候服务、争吵、加班等等,后来Kanner又将日常烦心事定义为“个体与周围环境的日常交互影响中产生的较小的令人烦恼和沮?的事件”。
  Lazarus(1984)认为“日常烦心事是那些被个体评价为对健康有重要和损害作用或威胁到健康的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和情境”。这一定义强调个体心理或主观经历的情境,烦心事之所以是有害的或有威胁的,是因为个体认为烦心事超过或耗竭了个人资源。
  虽然学者们的说法不同,但大多认为日常烦心事是日常生活中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较小的、令人烦恼和困扰的一些事件,这些事件往往是人们疲于应付或感觉无法控制的。也就是说,日常烦心事包括无法控制的和能够控制的,对于后者需要耗竭个人资源,使人疲于应对。
  
  2.2 日常烦心事与压力
  压力是一个人无力应对觉知到(真实的或想象的)自己心理、生理、情绪和精神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适应现象。Lazsrus(1984)将日常烦心事称为“微压力源”(micro―stressor,1,认为它是对日常压力的一种主观测量。后来的许多研究都使用日常烦心事作为对压力的测量。日常烦心事是压力的重要来源,但并非唯一来源。Pett和Johnson(2005)的研究发现修订的大学生烦心事量表(Revised University StudentsHassles Scale,RUSHS)的三个指标(频率总数,平均频率和平均严重程度)与压力测量结果的相关分别为:0.36,0.52,0.42,这表明日常烦心事可以作为整体压力水平的指标,但除了日常烦心事外还有其他因素对压力有贡献。因此,在日常烦心事作为压力测量的研究中,对结果的解释必须慎重。
  
  2.3 日常烦心事与慢性压力
  对日常压力的研究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压力源,即慢性压力和日常烦心事。慢性压力是生活中持续或重复发生的麻烦,它有三种来源:一是个体在实现自己的主要社会角色过程中与环境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压力,比如学业压力;二是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如作为学生要好好学习和作为班干部要工作负责之间的冲突;三是日常生活中选择的过分复杂和限制,如工作还是考研的选择。此外,慢性压力也可能来源于周围的环境,如噪音、拥挤或周边环境中的犯罪现象。日常烦心事则是打乱日常生活的较小的、实际发生的具体的事件,如与朋友争吵、电脑出问题等,
  日常烦心事和慢性压力是两种不同的日常压力源。慢性压力和日常烦心事测量的是日常压力的不同方面,慢性压力表示对个体的持续威胁具有打乱日常生活规律的潜在威胁;相反,日常烦心事则是实际发生的一系列较小的烦扰事件(serido,Almeida,&Wethington,2004),
  虽然日常烦心事与慢性压力不同,但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产生情境。Serido等人(2004)的研究发现四分之三的慢性压力与所报告的高频率日常烦心事有关,工作和家庭领域的慢性压力与日常烦心事相关较高,某一领域中慢性压力的存在会导致该领域内日常烦心事的增加。因此,日常烦心事可能是慢性压力的具体表现。慢性压力提高了与此有关的日常烦心事的易感性。
  
  2.4 日常烦心事与重大生活事件
  重大生活事件(1ifC events)主要是指生活中遭遇的较大变故,比如离婚、工作变动等等。
  重大生活事件与日常烦心事作为压力的两大重要来源,其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日常烦心事是对压力的近测量(proximal measure),它是个体感知和评估压力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心理健康的即时指标,它与个体对环境的直接感知有关;而 重大生活事件是远测量(distal measure),它并不描述生活中持续的压力,并且随个体不同而有明显差异(DeLongis,Coyne,Dakof,Folkman,&Lazarus,1982)。Lazarus(1984)认为生活事件可能是某些日常烦心事产生的原因,但是大部分日常烦心事与重大生活事件是没有关系的。日常烦心事独立于生活事件,并且能够独立预测心理与身体症状。但是也有研究发现重大生活事件与烦心事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重大生活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烦心事(Femandez,&Sheffield,1996)。
  
  3 日常烦心事的测量
  
  对于日常烦心事的测量,目前所涉及的主要有三个方面:数量、频率和影响程度,下面所介绍的方法从不同程度上测量了烦心事的某些方面。
  
  3.1 量表法
  目前对日常烦心事的测量主要使用量表,有关这方面的量表国外文献报道的比较多,比较常用的两个量表是烦心事量表和大学生新近生活经历问卷。
  3.1.1 烦心事量表
  烦心事量表(Hassles Scale,HS)是由Kanner及其同事(1981)编制的,用于测量上个月日常生活中烦扰个体的事件及烦心事的严重程度,包括10个方面:体重关注、家庭成员的健康、一般物品的价格上涨、家庭维修、许多事情需要做、场院工作或屋外维修、放错或丢失东西、财产投资或税务、犯罪、外表,共有117个项目。评定方式是三点量表(即“有点严重”、“中等严重”、“非常严重”)。后来许多研究都对该量表提出了批评,认为其受题项和评定方式的污染,因为某些题项(如身体疾病、酒精和药物滥用等)暗示了身体及心理反应,因此烦心事的评定中混入了对健康程度的评估,无法确定烦心事量表的高分数究竟是由受损的心理健康带来的,还是由日常烦心事引起的。并且该量表的对象缺乏针对性。
  Delongis等(1988)对这一量表进行了修订,删除了存在争议的项目,将题项缩减至53个,对象指向中年群体,Pett和Johnson(2005)用烦心事量表对大学生进行广泛施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修订的大学生烦心事量表,该量表有57个项目包含11个方面的内容,评定方式采用频率5点评定和严重程度5点评定。
  虽然烦心事量表存在很多问题,但它开辟了压力测量的新方法,此后编制的有关日常烦心事的量表大都是建立这一量表基础上的。
  3.1.2 大学生新近生活经历问卷
  鉴于烦心事量表的缺点,Kohn,Lafreniere和Gurevich(1990)编制了大学生新近生活经历问卷(Inventory of College Students,Recent LifeExoeriences,ICSRLE),后来又编制了针对成人和青少年的问卷,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大学生新近生活经历问卷,因此这里主要介绍该问卷,
  大学生新近生活经历问卷共包括49个项目,如考试分数不理想、与朋友争吵、做作业被打扰等,对其中的37个项目进行因素分析得到7个因子:发展挑战、时间压力、学业疏离、恋爱问题、混合烦恼、一般社会虐待、友谊问题。该问卷的信效度较好,并且与可感知压力量表(PerceivedStress Scale,PSS)的相关较高。问卷中避免出现反应身体或心理健康症状的题项,在评定上采用了一种间接的方式,即不是对每个项目严重程度的评定,而是在四点量表(即1=完全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2:有些是我生活的一部分;3:明显是我生活的一部分;4:完全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上评定上个月所经历的烦心事成为生活中一部分的程度。
  到目前为止,ICSRLE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很多研究都用ICSRLE来预测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如Kohn,Lafreniere,&Gurevich,1991;Swiekea,&Rosentreter,2002);后来有研究使用不同的大学生人群对ICSRLE的信效度进行了验证,如Osman,Barrios,Longnecker和Osman(1994)以美国大学生为被试对该问卷进行效度验证,结果支持ICSRLE的结构;而Bodenhom,Ng,Miyazaki和Zalaquett(2007)用国际大学生群体为对象对该问卷的效度验证却发现49个项目并不支持单一结构,对34个项目的因素分析得到6个因子:人际关系问题、社会疏离、系统协商、时间需求、失望和学业,这与原ICSRLE的因素结构并不一致。还有一些研究只使用ICSRLE中的部分题项或改变ICSRLE的指导语(Cheng,2003)。
  以上两个量表是烦心事研究中最为常用的,还有一些量表是针对某个领域或某一特殊群体的,如工作烦心事量表、家庭烦心事量表、城市青少年烦心事量表等,这些量表都不常用,因此这里就不作介绍了。
  
  3.2 个人访谈法
  Almeida,Wethington和Kessler(2002)提出了一种评估日常压力源发生与否、重要程度及威胁的个人访谈技术,即压力事件每日调查(DailyInventory of Stressful Events,DISE),它是基于电话访谈的半结构式问卷。该问卷包括主干问题(要求被试回答在过去的24小时中某种类型的日常压力有没有发生)、一系列的访谈指导(用以探查被试对压力内容、严重程度和威胁的反应)和一些结构化问题(测量被试对压力源的首要评价)。严重程度采用从“无影响”到“非常严重”的五级评定威胁有五个维度,即丧失、威险、失望、挫折和挑战。这种访谈技术获得的是电话访谈所报告的日常压力的叙述性描述,压力的严重程度和威胁的维度并不基于被试自我报告的评估测量,而是由调查者根据被试所报告的压力的客观特征进行评定。
  先前对日常压力查核表测量的方式(如Kanner等人的烦心事量表)可能会将个体差异的变量(如人格特征)混淆在压力严重程度的评定中,这种访谈技术通过使用调查者评估,使压力严重程度的测量独立于压力评价,尽可能地减少了与人格特征有关的压力严重程度和威胁成分的混淆。但是这种方法成本较高,并且需要大量人力(如大量访谈者和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的人员),同时也给研究者本人带来巨大的工作量。目前对这种方法使用得较少,未来的纵向研究可以考虑使用该方法。
  
  3.3 日记法
  日记法(diary methods),,也就是让被试以日记的方式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当时的思想及情绪状态,一般用于纵向研究中,在日常烦心事研究中,研究者一般要求被试在预先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比如每天(Almeida,etal,,2002)、每天四次(Sorbi,Maassen,&Spierings,1996)、每天晚上(Aronson,Almeida,Stawskit。Klein,& Kozlowski,2008)等,对上次记录后所发生的事件及当时的所想所感进行记录。也有研究要求被试在某一信号后给予记录,如Kubiak,Vo"gele,Siering,Schiel和Weber(2008)对日常烦心事和肥胖青少年情绪性饮食的研究,但相对要少得多,日常烦心事研究中有些是要求被试每天进行纸笔记录(Baker,2006),而有的则是每天进行电话访谈(Almeida,2005)。
  日记法能够获得真实生活的测量,提高了生态效度,减少了记忆偏差,并且能够进行被试内的数据分析。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缺乏背景信息,很难用于结果解释,并且这种方法对被试的能力及动机依赖性较强。总体上来说,日记法是目前测量日常烦心事比较有力的工具,近来对日常烦心事的许多纵向研究多采用日记法。
  日常烦心事研究中。除了以上所列的方法外还有列举法、自我报告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千秋,有些方法还有一些重叠,它们都可以较好得测量日常烦心事的某些方面,但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因此在日常烦心事的研究中。多种方法应配合使用,比如在很多日记研究中,都辅以量表或通过访谈来测量每天所经历的烦心事。
  
  4 日常烦心事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Lazarus(1984)关于压力的认知评价理论,压力的产生是认知评价的结果,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之所以被认为是烦心事,是因为这些事件被个体评价为是有害和产生威胁的,并且超出了个体所认为的自己所能应付的范围。由此看来。日常烦心事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主体(如人格特征、性别等)和客体(如事件类型、重要性等)两方面的因素。
  
  4.1 人格
  人格特征是影响日常烦心事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某种人格特点的个体往往会表现出某种稳定的心理倾向。
  4.1.1 神经质
  在人格特质中,神经质研究得比较多,以往的研究一致表明高神经质的个体比低神经质的个体报告更多的烦心事,如Gunthert Cohen和Armeli(1999)对大学生连续14天的纵向研究发现高神经质的个体比低经质个体报告更多的人际压力,具有更消极的初级和次级评价,并且体验到更多的心理忧虑。与此一致,另一项研究也发现高神经质被试比低神经质被试倾向于报告经历更多的烦心事。并且神经质的高水平会恶化日常烦心事对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Hutchinson,&Williams,2007);该研究还考察了大五人格特质的其他方面与烦心事的关系,发现尽责性与学期开始2个月和6个月测查的烦心事呈负相关,外向性与学期开始6个月测查的烦心事呈边缘负相关,其他人格因素与烦心事没有相关。而Swickert等人(2002)的研究则发现外向性与烦心事呈正相关。虽然对于神经质的研究比较一致,但高神经质个体真的比低神经质个体经历更多的烦心事,还是他们更倾向于将事件归为烦心事?这还有待考证。
  4.1.2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完成某件事情的自信。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控制感,Lu(1994)对台湾的大学新生进行的研究显示控制感与日常烦心事呈负相关。当被试面,临压力情境时,具有较强控制感的个体报告的可感知压力水平较低,并且较强的控制感可以降低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对健康的负面影响(008,Bergeman,&Bisconti,2005),但是也有研究结果与此并不完全一致,McIntyre等(2008)对四种类型烦心事引起的压力水平研究发现,控制感仅能预测日常生活领域的烦心事,对人际、个人内心或学校/工作烦心事的控制感并不能减少由这些烦心事而带来的压力数量。
  
  4.2 性别
  女性比男性倾向于报告更多或更频繁地经历烦心事,并且在所经历的日常烦心事的类型上也存在差异。Almeida等人(2002)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报告更频繁地经历烦心事,男性所报告的烦心事主要与自我有关,比如财务和工作相关的问题,而女性则更关注入际关系方面,比如与亲密朋友和亲戚之间的关系;此外,该研究还发现男女性所经历的事件在客观严重程度上并无差异,但女性却比男性在主观上报告更严重。与此一致,另一项对青少年可感知压力、应对方式和调整的研究发现,与男孩相比,女孩所报告的可感知人际压力的数量更多(Hampel,&Petermann,2006);McIntyre等人(2008)的研究也表明女性被试比男性被试报告更多的人际烦心事,在人际烦心事上报告的压力更大,并且倾向于将人际烦心事与更为消极的情绪相联系。
  
  4.3 年龄
  不同年龄群体所经历的烦心事类型是不同的。美国心理学年会上报告的一项研究调查了美国盐湖城270名从3岁到75岁的被试,发现在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烦心事是不断变化的,6岁以下的儿童是被嘲笑:6岁到10岁的儿童是考试得低分:年龄较长的儿童是吸毒的压力;对于青少年和青年来说,虽然与父母的关系经常被视作日常烦心事,但是其他因素如吸毒的压力以及与同龄人的关系占更大比重,这表明这一时期同龄群体比家人对青少年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对于中年人,日常烦心事是家人、职业和金钱的问题;对于老年人,那些从不会影响成年人和儿童的事情如坏天气、保健预约,甚至去超市都会成为他们的烦心事(schorr,2008)。并且成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个体所报告的烦心事频率逐渐减少(Stawski,Sliwinski,Almeida,&Smyth,2008)。
  
  4.4 事件特征
  不同类型的烦心事在个体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有研究表明人际间的烦心事比其他类型的烦心事更经常经历,并且对个体产生的影响也更大(Almeida,et al,2002;McIntyre,et al,2008),烦心事还因事件对个体的重要性不同而不同,由此而产生的压力水平也不同。GruenFolkman和Lazarus(1988)将那些对个体来说非常重要的烦心事称为中心烦心事,它们对情绪困扰、心理症状和身体状况的影响比非中心烦心事要大。Vazquez,Jimenez,Saura和Avia(2001)在实验中告诉一部分被试将参加一项预测其能力的考试(重要),而告诉另一些被试他们所参与的考试不会预测其能力(不重要),结果发现参与预测能力考试的被试报告有更大压力。
  
  5 日常烦心事与健康
  
  很多研究都表明日常烦心事对健康有重要影响,但是对于其影响机制却鲜有论述,有关这一方面的探讨可以从压力对健康的影响机制以及日常烦心事与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得到一些启示。
  
  5.1 日常烦心事对健康的作用机制
  目前压力对健康的影响研究大多认为压力事件经过认知评价,诱发感知到的压力,产生消 极情绪,从而影响心理和身体健康,但是在健康对压力的影响是特异还是非特异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论,相应地也形成了两大模型。
  5.1.1 一般模型
  这一模型反映了多数压力研究的中心理念,即压力源对生理过程的影响是相同的。这一模型认为接触压力源,并对这些事件进行认知评价(如威胁/挑战、可感知控制等),从而产生忧虑情绪(心理反应),进而影响生理健康(Kemeny,2007)。压力事件与心理反应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以及应对压力源的资源的有效性(如应对策略、社会支持、人格因素等)。该模型认为如果压力源引起忧虑体验(可感知的压力),那么也会引起生理系统的变化。它也强调各种资源对压力源和心理生理反应的调节作用,但是这些资源都被认为是与减轻和加重忧虑情绪的程度有关,而不考虑不同的心理反应类型(如不同的情绪反应)是否会产生不同的身体反应,
  5.1.2 特定模型
  这一模型强调的是压力源与生理变化间的特定性关系,认为特定的压力源以及认知评价会导致个体出现特定的心理生理反应,如个体对压力源的评价(威胁/挑战)、对压力源可控性的感知以及负面的社会性评价等,都会引发特定的生理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可以提高对威胁的适应性反应(Kemeny,2007)。同样,这一模型也强调个人资源对心理生理反应的调节作用。
  这两个模型都强调认知评价及个人资源的作用,如果个体对事件形成恶性评价,并且没有足够应对资源的话,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心理和生理健康;如果形成良性评价,则不会对个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里仅是对这两个模型的简单、笼统描述,一些研究者在具体的研究中也提出了详细的模型,但都是对上面模型的补充,因此这里不再介绍。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不同的情绪体验会触发不同的神经通路,情绪对个体压力情境下的反应起着重要作用未来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定情绪对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响,这两个模型虽然没有直接探讨日常烦心事与健康的关系,但可以为两者间关系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5.2 日常烦心事对健康的影响
  在日常烦心事的研究中,关注最多的是烦心事与健康的关系。日常烦心事对心理和身体健康具有负面影响,对日常烦心事的不适当应对也会带来不健康的行为方式。近年来,影响日常烦心事与健康关系的许多中间变量(如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日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5.2.1 心理健康
  日常烦心事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对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及抑郁、焦虑和消极情绪等方面都有负面影响。具有较多日常烦心事的个体显示较高水平的心理困挠和心理适应问题(Chang&Sanna,2003;Lai,2009),并且日常烦心事的高频率可以预测以后随时间而增加的心理忧虑(Pinquart,2009)。日常烦心事除即时和直接影响情绪和生理功能而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外,还随时间累积起来产生持续的烦恼和困扰(Almeida,2005)。
  消极情绪 日常烦心事往往与消极情绪相联系。Almeida等人(2002)采用电话访谈得到的22项日常压力事件中16项都与消极情绪有关,并且发现与亲密他人有关的日常烦心事能显著预测消极情绪。Baker(2006)用日记法对大学生14天的追踪研究发现被试的烦心事分数高于平均数的那些天具有更多的消极情绪,烦心事的增加导致情绪变化,特别是紧张和抑郁的情绪,也有研究发现了类似的结果,但仅限于青年人,在老年人中并没有发现这种趋向(Stawski,ct al,2008),但是烦心事对情绪造成的负面影响持续时间比较短,可能仅限于当天(DeLongis,ct al,1988)。
  抑郁和焦虑 日常烦心事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与抑郁和焦虑存在相关,并且能够预测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发生。Chang和Sanna(2003)的研究发现日常烦心事与抑郁症状存在正相关:D"Angelo和Wierzbicki(2003)的研究也显示日常烦心事的大部分类型都与抑郁和焦虑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并且与抑郁相比,人际关系问题与焦虑具有更强烈的相关。与此类似,Katsunori(2003)的研究表明日常烦心事分数能够解释霍普金斯症状查核表中有关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分量表的分数变异。
  5.2.2 身体健康
  日常烦心事对整体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某些疾病具有很高的预测性,许多研究都发现烦心事的数量越多,身体健康状况越差(女[1DeLongis,et al,1988)。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病人的研究发现,他们将生活中一些持续的压力作为其疾病的主要原因(Friedberg, Dechene, McKenzie, &Fontanetta,2000)。Sorbi等人(1996)对偏头痛病人的两项纵向研究发现日常烦心事能够预测偏头痛的发生;与此类似,Almeida(2005)的研究也发现日常烦心事能够显著预测头痛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5.2.3 不健康行为
  对烦心事的不适当应对会产生破坏性行为,比如药物滥用、酗酒、吸烟、暴饮暴食等行为。比如有关烦心事对饮食行为影响的研究发现日常烦心事与不断增加的高脂肪和甜点消费以及不断减少的蔬菜与主食消费有关(O"Connor、Jones,Ferguson,Conner,&McMillan,2008)。Kubiak等人(2008)对肥胖青少年的研究发现日常烦心事与情绪性饮食有关,日常烦心事的发生能够预测饮食欲望的增加。Aronson等(2008)对中年吸烟者连续8天的日记研究表明当存在压力时,吸烟者的吸烟行为会多于平常。对可卡因依赖者的研究显示在消极和引诱条件下,个体使用可卡因的行为都与较严重的日常烦心事有关(Waldrop,Back,Brady,Upadhyaya,McRae,&Saladin,2007)。
  日常烦心事与健康的关系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某些人格特征造成的,近年来这些中间变量对日常烦心事与健康关系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比如Fiksenbaum,Greenglass和Eaton(2006)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较多的社会支持与较少的日常烦心事有关,并且社会支持还可以通过增强积极应对来减少烦心事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应对是个人在压力状况下的自我调节努力(黄希庭,2006),适应性应对与情绪和行为问题呈负相关,而不良适应性应对则相反(Hampel&Petermann,2006)。Pinqua~(2009)对弹性倾向在烦心事和心理忧虑间调节作用的研究显示弹性倾向能够减轻日常烦心事对心理忧虑的影响。Lai(2009)对中国香港青少年的研究发现乐观具有明显的压力-缓冲效应。
  
  6 小结
  
  通过对日常烦心事的含义、测量、影响因素及其与健康关系进行文献综述,可以看出研究日常烦心事具有重要意义。日常烦心事主要存在于个体对环境中的日常细小的生活事件的知觉、解释和评价方式之中。也就是说,日常细小的生活事件本身很少作为压力而存在,而是人们依据对其知觉和认知,才把这些生活事件体验为厌烦的、有压力的,基于此,对于日常烦心事,我们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日常烦心事是细小的而不是重大的,是偶发的而不是持续的;第二,烦心事有多种表现形式,常常表现为焦虑、厌恶、恐慌、抑郁、愤怒和其他负面情绪,并伴有不适应的行为和生理反应,而这些不适应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可能会导致身心疾病。
  当前对日常烦心事的研究除了探讨日常烦心事的性质、结构、机制以及测量工具的编制以外,还应当在预防和疏解方面多下点工夫。我们都向往快乐、幸福的生活,有生活就有日常烦心事,在我们的生活中,烦心事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是在于,我们如何能在有烦心事的世界里生活得更好,因此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世界他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顺境与逆境,积极应对烦心事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能预防或减少日常烦心事的发生,而且能疏解烦心事,防止日常烦心事转化为慢性压力。
  日常烦心事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影响个人自我和谐、人际和谐及心理健康的因素,对个人心理和谐乃至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对日常烦心事的研究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概况 日常 烦心事 日常烦心事研究概况 研究概况 研究区概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