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该如何管理]地方债务40万亿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后金融危机时代,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美国各州债务危机等都在吞噬着反危机的成果,增添了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中国地方债务风险同样严重,如果积极应对,尚不足以构成债务危机。
  早在上个世纪末,中国地方财政问题就已广受关注。当时的焦点是县乡财政困难。这和当前的财政制度有关。一方面,中国现行预算法不允许地方财政打赤字;另一方面,由于财力和财权向上集中,不少地方政府收不抵支,且很难从财政体制中得到充分的弥补。地方政府只能另寻出路。这直接导致,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极度不透明,地方财政风险隐蔽性问题特别突出。为了规避预算法的规定,地方债形式繁多,多种地方债以企业债券、银行贷款、中期票据等形式存在。理论分析也衍化出直接债务、显性债务、间接债务、隐性债务、或有债务等多种名称。
  在财政体制未作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中国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扩张性政策。特别是,4万亿投资计划亟待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财力相对不足的地方政府可谓雪上加霜,配套提供资金难度很大。财政部代发地方债就是由此而来。现实中,2009年和2010年一年2000亿元的地方债规模的分配标准主要考虑地方配套资金的需要,而较少考虑地方偿债能力。这样,局部偿债能力差的地方,特别是西部地区,未来偿债压力可能更大。但从总体上看,一年代发2000亿元的地方债,与数万亿的财政收入相比,无论如何,都不足以带来全国性的地方债务危机。此问题很容易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力格局的调整得到解决。
  当前中国地方债的风险主要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2009年,为了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地方融资平台建设可谓高歌猛进。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平台贷款余额,远非一年2000亿元的地方债所能比拟,也超过了2009年末60237.68亿元的中央财政国债余额。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存量,亟待进行分类管理。最为重要的是,解决好贷款资金偿还来源问题。特别是,区分哪些项目可能直接成为财政负担,哪些项目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偿还,以准确掌握地方政府真正的债务负担信息,做到未雨绸缪。新的融资平台建设应提高门槛,需要财政资金偿还的应作为地方政府预算的补充信息列入,以提高贷款的透明度。
  现实中,融资平台建设与土地问题有着高度的关联性。地价下降,无疑会增加平台项目的贷款风险。最近,房地产市场的一些问题,已对地价和土地交易产生了影响。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更是不言而喻。
  这也进一步凸显了现行土地财政模式不可持续的风险。以卖地为核心的土地财政模式虽说所卖的是数十年的土地使用权,但能够用于出售的土地是有限的,“寅吃卯粮”的土地财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不能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源。这并不是说,地方政府钱多了,就没有利用土地财政的动力。只要国有土地事实上的地方所有制体制未变,地方政府集中财力就可能利用卖地收入。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土地财政模式需要转换,需要建立一套具有可持续性的房地产税制,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筹集稳定的资金来源。从短期来看,中国需要进一步增加地方债务信息的透明度,并积极利用当前政府可支配资源多的优势,积极化解现存的债务风险。
  讨论债务风险,只讨论负债是不足以充分反映财政风险的,还要探讨与之密切相关的资产问题。中国亟待需要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对政府所掌握的资产和负债信息作最充分的披露。当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具有流动性,不是所有具有流动性的资产都能够归政府自由支配。时下的关键是建立国家财富流动机制,以应对地方债务风险。

相关热词搜索:该如何 地方 管理 地方债 该如何管理 如何解决地方债危机 地方债风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