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1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饮酒散文篇一:花看半开,饮酒微醺

花看半开,饮酒微醺

酒确实是个妙物。不喝酒的日子,大家彼此都相似,喝了酒的日子,就各不相同了。几杯酒水落肚后,觉得飘飘然、醺醺然,于是,平素沉默寡言、道貌岸然的人,会绽出笑脸,玩话、笑话、差话、脏话、下流话就会被梗直的舌头从两片唇间不断顶出,生活透明的色调和柔和如蜂翼的韵味就溢满了空间,再被量大壶空者灌下几盏,则(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饮酒散文)就玉山颓欹、吞吐纵横,甚至撒疯骂座,哭笑无常了,这是酒劲。

对于酒,我有着多年的体验。第一次饮酒是在西师大和几位多年未见的同学聚饮,其时我们在座的是三女五男。八个人高中时可以用相交甚笃冠之,于是大家鼓噪而饮。我开始坚决推辞不饮,说自己从不沾酒。三女相顾而笑,四男则怒目相对,一挚友说:“古人传说?文王饮酒千盅,孔子百觚?,况《十国春秋》有?酒有别肠,不必长大?,你非毛孩,又不要你鲸吞,瞧不起人。”我不敢得罪朋友,在众目睽睽之下,大醉而归,直到次日日上三竿方醒,才觉酒臭冲鼻,胃里万蛇扭动,犹大病未愈之状。想起友人夜间语,特后悔为何当时不以王充《论衡·语增篇》中“文王孔子乃率礼之人,何会醉酗乱身”以相拒。然而想是归想。酒是醉了。后来几人再次相聚,皆笑我那日狼狈之状,说酒后醉如喷泉,大谈什么我们脚下全是破碎的爱情,这世界爱情就像公司一样多……实实的醉态可掬。

有人说,酒可解忧,我想此话未必如此。刘伶所谓“无息无虑,其乐陶陶”自是酒醒之后,我自是酒醉之人,那份“忧心如醒”的病酒滋味很不好受。去岁我母亲仙逝,心事低迷。在休假之日,几位友人知我心情不畅,群朋聚饮,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饮,猜拳行令,常是报醉终日,究是作践了自己,落下了辛辣生冷不敢食的毛病。现在想来,当时只是在由兴奋到麻醉的过程中暂时忘怀了一切,当时饮酒,实是有些愚蠢了。

国人饮酒,历史久远,我想当初发明酒者,绝非为后人大醉、行贿等等行径而酿造。于是,说酒可以解忧,还不如说就可伤人,最起码饮酒能削弱人的自制力。所以有人酒后狂笑不止有人痛哭不已,也有人口吐狂言而滔滔不绝,更有人把平素不敢告人之事吐露无遗,更有甚者,酒后失控,作奸犯科,身陷囵圄乃至丧命。钱史之鉴,酒倒是一篇伤怀之作,最好轻易不要触碰,否则,经历一旦变成文字,忘却则是无暇的。

于是,我十分的讨厌起酒来,更讨厌的是强人所难的饮酒,或捋袖咋乎的单挑,或面善心诡的围剿劝酒,或投井下石千方百计的作弄,把别人灌醉;更讨厌者的是那些诉诸武力,捏着人家鼻子的喂酒。我每见这种场面,就想这是不是人类长久压抑的一种兽性的发泄,以图取得胜利后的满足。你看那咄咄逼人的声嘶力竭的划拳,在那赢拳的刹那一声拖长的绝叫,那面红耳赤之后颤抖的手掀翻杯盏浑然不觉的冲动,真叫人耳根、眼珠不敢恭维。

有人说,“酒杯里总是要沾一点好酒,无论什么散文都无法说清杯底这点酒,有的只可意会。”对此,我只能坐在屋子的角落里,放下笨拙的手,静悄悄地去想《菜根谭》中所谓的“花看半开,饮酒微醺”的趣味。我确实不知道,有几个人可以领略到这令人深思徘徊的境界呢?

饮酒散文篇二:短篇经典古代散文欣赏

短篇经典古代散文欣赏- -

短篇古典散文的阅读欣赏

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注意短小散文的阅读欣赏。如以下篇目: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秋述 杜甫

冷泉亭记 白居易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养竹记白居易

新乐府并序 白居易

李贺小传 李商隐

喜雨亭记 苏轼

放鹤亭记 苏轼

游沙湖苏轼

书巢记陆游

牡丹亭记题词 汤显祖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唐]李白

【题解】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本文即为之而作的序文。从弟即堂弟。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序中写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等颓废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全文仅百余字,紧扣题目,句无虚设,而层次井然。以骈偶句式为主,铿锵动听,而又潇洒流动,无板滞之弊。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1];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2],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4]。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5]。群季俊秀,皆为惠连[6];吾人咏歌,独惭康乐[7]。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8]。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9]。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李太白全集》

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而人生浮泛,如梦一般,能有几多欢乐?古人持烛夜游,确实有道理啊。况且温煦的春天用艳丽的景色召唤我们,大自然将美好的文章提供给我们。于是相会于美丽的桃李园内,叙说兄弟团聚的快乐。诸位弟弟英俊秀发,个个好比谢惠连;而我的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康乐。正以幽雅的情趣欣赏着美景,高远的谈吐已更为清妙。铺开盛席,坐在花间;行酒如飞,醉于月下。不作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赋诗不成,须依金谷雅集三斗之数行罚。(王运熙杨明)

[注释]

[1]逆旅:旅舍。逆;迎。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如《尸子》:“老莱子曰: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也。”又如《古诗》:“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此用其意。[2]浮生若梦:《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又《庄子?

齐物论》称庄周梦为胡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意谓死生之辨,亦如梦觉之分,纷纭变化,不可究诘。此用其意。[3]秉:持,拿着。二句原出曹丕《与吴质书》:“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4]大块:指大自然。假:借。文章: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此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指出,天上日月,地上山川,以及动物、植物等,均有文采,“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5]序:同叙。天伦:天然的伦次,此指兄弟。[6]季:少子为季,此指弟弟。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幼而聪慧,十岁便能作文。深为族兄灵运所赏爱,常一同写作游玩。[7]康乐:谢灵运,南朝宋诗人,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以写作山水诗著名。[8]琼筵:美好的筵席。琼,美玉。羽觞:酒器,形如雀鸟。[9]金谷酒数:晋石崇有金谷园,曾与友人宴饮其中,作《金谷诗序》云:“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游沙湖选自《东坡志林》

原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冰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难。”是日剧饮而归。

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的公鸡。”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从苏轼的《游沙湖》看其格调美

就散文的解读而言,对散文格调的把握,也就是要能够"读其文而想见其为人",具体说来,我们要能够通过那些充分显示散文的"个人性"的因素??如文本独特的选材和叙写角度、作家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深刻见解、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基调等等的细致观察,去领略文本的艺术趣味和独特风韵,透视作家人格和精神境界。

我们正可以从上述思路来读苏轼的《游沙湖》。

现代学人吕淑湘先生论苏轼随笔小品,称其"不刻意为文,遇有可记,随笔写去","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这是一种深识之见。这篇似乎是随手所记,决无刻意痕迹的《游沙湖》,就是一篇充分显示作者人格品味,能让我见"其为人,其哲学"的佳作。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本文前一部分以文写人,后一部分以词记游,文、词融为一体,相互激发,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本文写人的角度和文中《浣溪沙》词抒发的情感。作者是从庞安常与"我"同"异"的角度来写人的。因此,只选取安常"以眼为耳","虽聋,而颍悟绝人"的特异之处,仅用"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一个细节,点化成文,写出人物之不同一般。这种写人的手段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细细品味,我们还可以发现,这种写法其实本身就蕴含深意。庞安常字时安,湖北蕲水人,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及长耳聋,但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这样一"异人",可记的事迹行状必然很多,而作者却只突出他"以眼为耳"的"异"。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这样写人,其实也是在写自己。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巧手神医,而诗人"以手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充一名村医,自己也因诗文得祸,贬居僻远。两人连境遇都有同"异"。更"异"的是他们都不用"耳"。庞安常不用耳是因为耳聋,耳聋而不听,只凭自己的眼明心慧。作者不用耳,则是出于性情。"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陆游:《题东坡贴》)率性而为,不为世风流转,不为时论所惑,活出自己的独立不倚,一派天然,凭的也是眼明心慧。如此看

来,作者那一句"皆一时异人也",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从这一句谐谑之中,我们自然也可以见出作者开朗诙谐、活泼风趣的性情。而作者贬居僻远却自居"异人",这又是多么乐观、自信。这种乐观、自信,在后文记游的《浣溪沙》词中表现的更加充分。白居易有《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苏轼却高歌"谁道人间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一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这种人生情怀也使本文具有了一种超然洒脱的韵致。

【题解】

本篇一作《游兰溪》。兰溪,在湖北省蕲水县东,水出竹箬山,其侧多兰,唐置兰溪县。时兰溪之水颇有盛名,《煎茶水记》说“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游兰溪是元丰五年(1083)三月事。文章记述了与聋人医生庞安时结识的过程及同游清泉寺的情景,笔墨颇为风趣,略有苦中作乐的味道。

冷泉亭记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山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英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在郡里,灵隐寺最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两寻,宽不逾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春天,我爱它的草香薰薰,林树欣欣,在这里可以吐纳于清新空气之中,令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除酒困,令人心旷神怡。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漫到亭阶之上。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门中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能给你说得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象五个手指并列一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导读:冷泉亭是杭州的一处山水胜迹,位于灵隐寺前、飞来峰下,唐时亭在水中,宋移建于岸上,并建起水闸蓄水排洪,“冷泉放闸”成为古代灵隐寺的景观之一。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出了对联上联:“泉从何时冷起?峰自何处飞来?”;清末大学者俞樾对得巧妙:“泉从冷时冷起,峰自飞处飞来!”。一时成为美谈。

这篇《冷泉亭记》是唐代大文学家白居易(772??846年)的名作之一,作于长庆三年(823年)秋杭州刺史任上。第一段用逐层递进的写法,介绍冷泉亭景色为杭州灵隐之最,用笔工整;第二段是重点,举出了春夏两季和“坐而玩之者”、“卧而

狎之者”为例,连用了四个“可”字,说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给人“潜利阴益”之多,点明其“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五座亭子及其建造者(唐代有姓名可考的杭州刺史共有99位)。

注释:“东南”,唐代人的“东南”概念多指江南东道(包括今浙江、福建、上海全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南部分)。“余杭郡”,指杭州,唐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间杭州尝改余杭郡,此处用作雅称。“寻”,古代长度单位,为八尺。“薰薰”,指花草的芳香。“欣欣”,形容草木繁盛状。“??”,水停滞,水面平静。“泠泠”,清冷。“蠲”(读juān),免除。“酲”(读chéng),指酒醒后疲乏如病的状态。“矧”(读shěn),况且。“潜利阴益”,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四封”,与“提封”同义,指四周行政边界之内的疆土。“长庆”,唐穆宗年号,起始于公元821年,终于824年。(钱塘导读、注释)

又 题记:第一段用逐层递进的写法介绍冷泉亭景色为余杭灵隐之最;第二段是重点,共举了春夏两季和“坐而玩之者”、“卧而狎之者”为例,连用了四个“可”字,说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给人“潜利阴益”之多,点明其“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五亭及其营建者。本文在写法上,将状景、抒情、文化融为一体;句式上,在长短错落中见对偶整饬。

此文一如白居易的闲适诗,明快简洁,悠然可掬。诗人文中称“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如此看来,冷泉亭是最好的去处了。在冷泉亭,春天“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夜则“泉??,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作者简介:(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出身于仕宦之家。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晚年官太子少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著有《长庆集》七十五卷。

秋述

杜甫

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昔襄阳庞德公,至老不入州府,而扬子云草《玄》寂寞,多为后辈所亵,近似之矣。呜呼!冠冕之窟,名利卒卒,虽朱门之涂泥,士子不见其泥,矧抱疾穷巷之多泥乎?子魏子独踽踽然来,汗漫其仆夫,夫又不假盖,不见我病色,适与我神会。我,弃物也,四十无位,子不以官遇我,知我处顺故也。子,挺生者也,无矜色,无邪气,必见用,则风后、力牧是已。于文章,则子游、子夏是已,无邪气故也,得正始故也。噫!所不至于道者,时或赋诗如曹刘,谈话及卫霍,岂少年壮志,未息俊迈之机乎?子魏子,今年以进士调选,名隶东天官,告余将行。既缝裳,既聚粮,东人怵惕,笔札无敌,谦谦君子,若不得已。知禄仕此始,吾党恶乎无述而止。

【赏析】杜甫擅长咏秋,《登高》《秋兴》诸诗脍炙人口。此文亦写秋,与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透写出一种因看破世态人情而滋长的人生悲凉,这恰是杜甫特有的生命情调。

此文是如何层层渲染人生悲凉之感的呢?作者落笔即题一个“秋”字,既是点明节令,更是借助秋的特有文化意蕴,弥散“悲哉秋之为气”的情绪气氛。此文作于天宝十载(751),杜甫困居长安已历五年,故文章直状病卧长安旅舍之悲境:“多雨生鱼,青苔及榻。”次则运笔极抒世态炎凉之感,作者就眼前气象借雨喻人,以“旧雨来,今雨不来”喻写旧友仍来、新人绝迹的人情冷暖;又征引庞德公与扬雄(字子云)的遭遇,曲写自己的寂寞冷落;然后以慷慨抑愤之语点出门庭冷落缘由:士子一心追逐名利,故朱门不见涂泥,而嫌穷巷多泥。继则描写魏子与众不同,踽踽然来告别,作者明赞魏子“不以官遇我”,暗寓怀才不遇之愤。

本文旨在赠魏子以壮行色,文中写杜魏之交突出“神会”两字,纲举目张,情长志远。一写魏子此来,不以官遇我,乃知我信奉安时而处顺的人生准则。二写我知魏子是卓特文士,必为世所用,成为黄帝之相风后、黄帝之将力牧式辅弼统帅。三写我知魏子性无邪气,又得正始诸彦之正传,必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如同孔门弟子中以文学著称的子游、子夏一样。四写我知以“道”铨衡,魏子尚有不及之处,即胸怀少年壮志,未息俊迈之机心,故有时赋诗如同建安诗坛的奇杰曹植、刘桢,谈话涉及汉武时西扫匈奴的大将卫青、霍去病。五写我知魏子此去东京洛阳为官,实乃迫不得已而入仕。作者笔意深婉,写我即写魏,写魏更即写我??写出了杜甫的心志襟怀才学。

本文在写作上还有两个特点不可不说,首先,全文构思贯彻对比手法,大者有众士与魏子之比,小者有朱门与穷巷之比。其次,作者学识渊博,故文中多处引用典故。

唐朝诗人杜甫在京城长安闲居时,曾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这时一些人认为杜甫的前途不可限量,所以都争着和他拉关系交朋友。随着杜甫做官的消息越来越沉寂,那些曾巴结讨好他的“朋友”便不再和他来往了。一个秋雨连绵的季节,正当诗人贫病交加之时,一位姓魏的朋友冒雨来访,这使他很受感动,于是作“秋述”一首。序曰:“秋,杜子病卧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高车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从此“新雨”“旧雨”便成了新老朋友的代称。“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斤*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戚*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伫*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霓*,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单*,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睛显晦,昏旦含叶,千变万状,不可殚纪,锣*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骞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馀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长老凑、朗、满、晦、坚等凡二十有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山草堂???

原作:唐?白居易

指?:?大?邱德修教授

翻?:新竹中??彭元岐

?起:民?八十二年,在?大?文研究所四十?分班受?於邱德修教授。?堂中,教授提起?本篇之激?,余亦素好之。??乃作白???,??教授指?,爰成此篇。?由?表,?在??,以?同好。

??:

饮酒散文篇三:散文(一)

第六章 散 文

教学目的

1了解“五四”散文的总体状况。

2掌握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冰心等作家散文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

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冰心等作家散文的主要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关于“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状况,鲁迅在30年代曾经这样回顾: 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这时期产生了鲁迅、周作人等散文大家以及冰心、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起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稍后有许多杂志开辟“随感录”专栏以及其他“杂感”专栏。它们各自拥有一批撰稿人,形成了颇有声势的杂文创作浪潮,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他们大多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一)称周作人散文为言志派散文的原因: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以后又形成了一整套的散文理论,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小品文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现在的小品文因内容的不同,一般有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之分。

小品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小品文中的讽刺小品,就是用幽默讽刺笔调,批判错误思想,抨击腐朽事物的杂文。

(二)周作人的散文的类型:

有“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前者多收入《谈虎集》、《谈龙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意义显然更加积极;但真正显示周作人创作个性,并成为他对现代文学艺术独特贡献,而且实际影响更大的,确是后者。周作人的散文多做闲话体,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话题轻松随便,日本的草饼、东京的点心、绍兴的米酒、南京的茶干小酒店的“盐豆”、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等,都信笔写来;一是风格亲切平和。

(三)周作人的艺术情趣:

涩味与简单味相融

1、涩味:①文词之涩,文言入文,在顺畅的白话文中加入一些“磕绊” ②心绪之涩,淡淡的惆怅、落寞的甚或颓废的。如“喝酒的趣味在什么地方?这个我恐怕有点说不明白。有人说,酒的乐趣是在醉后的陶然的境界,但我不很了解这个境界是怎样的,因为我自饮酒以来似乎不大陶然过,不知怎的我的醉大抵都只是生理的,而不是精神的陶醉。所以职我说来,酒的趣味只是在饮的时候,我想悦乐大抵在做的这一刹那,倘若说是陶然那也当是杯在口的一刻吧。醉了,困倦了,或者应当休息一会儿,也是很安舒的,却未必能说酒的真趣是在此间。昏迷,梦魇,呓语,或是忘却现世忧患之一法门;其实这也是有限的,倒还不如把宇宙性命都投在一口美酒里的耽溺之力还要强大。我喝着酒,一面也怀着?杞天之虑?,生恐强硬的礼教反动之后将引起颓废的风气,结果是借醇酒妇人以避礼教的迫害,沙宁(Sanin)时代的出现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或者在中国什么运动都未必彻底成功,青年的反拨力也未必怎么强盛,那么杞天终于只是杞天,仍旧能够让我们喝一口非耽溺的酒也未可知。倘若如此,那时喝酒又一定另外觉得很有意思了吧??(《谈酒》)

③文章的“隔”

2、简单味:不肯修饰太过,不故作高深,语言以白话口语为主,写来简练无华。如“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故乡的野菜》)

3、趣味:

①文人趣味、名士趣味。如“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 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苦雨》)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北京的茶食》)比如喝茶,应当“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雨天的书·自序一》)

②雅趣,“明净的感情”与“清澈的理智”调和之美。如《苍蝇》《入厕读书》

4、节奏:“舒徐自在”可说是周作人散文的节奏感。如“般若堂里住着几个和尚们,买了许多香椿干,摊在芦席上晾着,这两天的雨不但使它不能干燥,反使它更加潮湿。每从玻璃窗望去,看见廊下摊着湿漉漉的深绿的香椿干,总觉得对于这班和尚们心里很是抱歉似的──虽然下雨并不是我的缘故。

般若堂里早晚都有和尚做功课,但我觉得并不烦扰,而且于我似乎还有一种清醒的力量。清早和黄昏时候的清澈的磬声,仿佛催促我们无所信仰,无所归依的人,拣定一条道路精进向前。?(《山中杂信》)《厂甸》

欣赏《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

“闲适”风格:人们一常用闲适来概括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其间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一方面是淡而且深的寂寞之苦,另方面又别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可以说是苦中作乐,忧患中的洒脱,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凡人的悲哀”。

三四十年代“文抄公体”的散文:笔记体散文之一种,文章主干是精心挑

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期间的周作人的评点,则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两者有机糅合,互相调剂,长兼两种文体之美,而总体风格则如郁达夫所说:“一变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了”。如《游山日记》、《关于傅清主》、《无声老母的信息》等。

(四)言志派的其他成员:

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这一流派的主要散文作家。

三、冰心、朱自清的抒情散文 (二者同属于缜密漂亮型)

(一)冰心

冰心体风靡一时的原因:

①所关注的内容及采用的相关的情感表达方式。内容: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表达方式:“婉约的倾诉”

欣赏《山中札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气的话》。

②行云流水的语体特征:她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散文的词汇句式既保留某些文言文的典雅、凝练,又适当的欧化,使句子更能灵活、婉转、流动,有自然跳荡的韵律感。

③适合五四时期的阅读时尚,包括当时的主要读者是涉世未深(刚从封建思想中摆脱出来,处于过渡期中)的青年学生等的阅读。

《往事》其二中的一段描写:

船身微微地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如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

张爱玲公开宣称不喜欢冰心的散文,说她有太浓的“新文艺腔”。“新文艺腔”主要指一种做作、不自然的文风,以及与现实和现实语言都有一定距离的、书面化的语言方式。

(二)朱自清

1、朱自清:他擅长写一种漂亮精致的抒情散文,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的思绪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文字全用口语,清秀、朴素而又精到,在二十年代就被看作是娴熟使用白话文字的典范。许多研究者认为无论是人格还是文风,朱自清都秉承了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表现出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用“三美”来概括就是:人情美;意境美;语言美。主要集子《温州的足迹》、《欧游杂记》等。

欣赏:《背影》 《荷塘月色》 《绿》

2、“文学研究会”其他作家

丰子恺 :染有佛理 。梁遇春 :耽于沉思。许地山 :渗入宗教气氛。叶圣陶、郑振铎、茅盾 :写实风格最强。

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郁达夫率真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字,无所隐饰暴露赤裸裸的自己,是一个独树一帜的散文家。

郁达夫散文充满现代才子恣肆的性情。

郁达夫的游记一般不计较结构,平铺直叙,走哪写哪,仿佛一篇流水帐;但由于处处都有才气点缀,丝毫不觉得枯燥乏味。有人形容他的笔致游走如电影镜头,推、摇、拉,一个个镜头将美景逐一展开。

他的散文书卷气也很浓郁,行文之中常信手拈来一句古诗,一个典故,一段传说,才气寓于趣味之中,当知识小品读亦无不可。

他散文的主要成就是30年代的小品游记。

欣赏《钓台的春昼》、《感伤的旅行》

五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1、“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作为一个散文流派,与《新青年》有较明显的渊源关系。鲁迅、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在坚持思想革命这一点,语丝派是比较执著的。

主要成就:短小犀利的杂感。

语丝文体: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当然这只是大致情形,除了议论性的杂感外,也有不少抒情小品佳作。

林语堂(1895——1976)语丝时期,介绍过许多西方幽默理论,主张以幽默的艺术去揭示生活矛盾,针砭社会文明病。《剪拂集》。

2、“现代评论”派——20年代中期出现,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倾向与鲁迅和部分语丝派成员对立,这自然也影响到散文创作的思想取向。代表作家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等。

徐志摩:文体自由华丽。多属冥想小品。《北戴河海滨的幻想》、《裴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等是名篇。

陈西滢《西滢闲话》。

相关热词搜索:饮酒 散文 饮酒的散文 饮酒改编现代散文饮酒 散文 饮酒的散文 饮酒改编现代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