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遴选大学校长不过是一场秀:台大校长遴选

发布时间:2020-04-0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在一个接一个上级任命的校长空降各个大学的时候,突然之间,教育部出台选校长的新措施,拿出两个教育部直属的大学(东北师大和西南财大)全球遴选校长。在沉闷的教育界,算是制造了一点不大不小的新闻。
  当然,全球遴选大学校长,在理论上比行政任命似乎好看得多。因为后者实际上等于把大学当成了行政单位,校长等于行政官员,当然也没法不这样等于一下――我们的校长都是有行政级别的,有的副部级,有的厅级。一旦做了某些名牌大学的校长书记,就等于是副部长了,坐飞机,不仅可以坐头等舱,而且有权优先飞。
  但是,这样的全球遴选,放在国外有校董会的公立和私立大学,也许是有价值的。在这样的大学里,优秀的校长能给学校带来很多的好处。一个筹款能力超强的校长,可以给学校弄来很多资金。一个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校长,可以妥善处理学校各部门与教授的关系,给大学带来一个良好的治学环境。
  但是,这样的遴选,放在中国却让人不敢乐观。当然,中国的大学,校长还是有些权力的。在一个整体上人治色彩非常重的国家,一校之长的能力优劣和品质好坏对学校肯定有影响。但是,我们的大学整体结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书记在行政级别上跟校长平级,而且理论上领导责任更大。所以,迄今为止,书记说了算的大学还是占多数。只有少数大学,由于特殊的个人原因才是校长说了算。
  在理论上,全球遴选校长是可以选出一个海外的校长的。但是,在这样一个结构中,漫说一个洋人的校长,就是海外华人,有绿卡的中国学者都相当尴尬。按规矩,校长是例行的党委副书记,在党委居第二把交椅的位置。一个不是党员的校长,参不参加党委会?如果参加,怎么安置?如果不参加,对于学校的大政方针,将如何跟党委协调?更何况,一个大学不仅有行政部门,还跟各级政府一样拥有党务机构。一个不是党员的校长将怎样领导这些机构工作?如果党务归党务,校务归校务,现在的大学结构能这样分开吗?
  鉴于这样的结构困境,所谓的全球遴选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名为全球遴选,实际上还只能在国内选一个党员校长。这样的遴选,选到最后跟行政任命也就没有多少分别了。因为现在的行政任命,至少在程序上也得经过协商和民意测验,也类似有点“选”的意思。
  所以,这样的遴选只是一场选校长的秀。我们知道,现在的大学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行政化和官僚化的大学教学质量急剧下降,学术腐败横行,人人头痛。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选择昂贵的用脚投票――出国就读。这些年中国大学的扩张形成了极具讽刺意味的效果,没有让中国大学成长起来变成世界一流,反倒是刺激了国外大学的产业化成长。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大学要想办得好,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三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人人都说,大学校长应该是教育家,但即使真的有了教育家做校长,也只能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起作用。
  眼下,中国的蔡元培、蒋梦麟、梅贻琦和张伯苓的事业已经广为人们称道了。
  但是,这几位优秀的大学校长之所以成气候,都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大学具有这3个前提条件。清华的梅贻琦是学界口碑最佳的校长,但在当年的清华,连教授聘任和给多少薪水这样的事都是由教授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对于学校的大政方针,梅贻琦自嘲说,他仅仅是一个京剧里的王帽子――看起来尊贵,其实没有什么权力。
  大学校长遴选的确是一项全球大学的通则。但把这样的一个制度平白嫁接到我们现在的体制上,说不好听的,有点像让两个不同的物种交配,肯定不会生出任何结果的。中国大学现在真正需要的是踏实的改革,回归大学的本原,从大学自治开始做起。一个自治的大学,有了有实权的校董会的大学,才可以实行遴选校长制度。否则,即使遴选了,也无非一场非驴非马的选秀表演。
  

相关热词搜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