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大学本科生看图书馆学专业教育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xts/dxts201403/dxts2014032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xts/dxts201403/dxts20140321-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xts/dxts201403/dxts20140321-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xts/dxts201403/dxts20140321-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xts/dxts201403/dxts20140321-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xts/dxts201403/dxts20140321-6-l.jpg
  摘要 分析中山大学图书馆学本科生毕业去向的数据和在校本科生就业意向的问卷调查结果,归纳出影响专业教育的因素包括图书馆员职业的社会地位、职业相关的制度和市场经济、价值观等外因,以及招生与学生认同感、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等内因,并建议将图书馆、图书馆学教育和社会的整体发展紧密结合,重视职业竞争“软”、“硬”实力的培养,加强与毕业生联系,及时评估并调整课程设置。
  关键词 图书馆学 专业教育 本科生 就业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在经历20世纪末的低落之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但相比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仍显滞后。且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发展受到巨大冲击,图书馆学教育领域面临新的问题。图书馆学毕业生就业早已与以往不同,专业教育与职业出现不对接现象。本文通过分析中山大学2006—2012届图书馆学本科毕业生去向的数据,和2007—2010年入学的本科生就业意向的问卷调查结果,探析图书馆学教育内外部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改进提供建议。
  1 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图书馆学教育体系已经覆盖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继续教育和短期培训,虽然图书馆学硕士教育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图书馆学教育的重心,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本科教育的规模仍会较大。中山大学是华南地区培养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的唯一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山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进行调查。
  笔者通过实地采访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负责就业的辅导员,获得该院图书馆学专业2006—2012届本科毕业生去向的数据,所有数据的统计截止时间为学生毕业当年的12月底。
  问卷调查对象为图书馆学专业2007—2010年入学的本科生,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前和入学以后对图书馆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了解程度、对去图书馆工作的意愿等方面。2011年4月笔者深入学生宿舍实地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54份,回收210份,其中有效数198份。由于2011年及以后入学的学生是按图书档案学专业大类招生,因此未对这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但文中将提及近两年中山大学图书档案学大类招生的学生在二年级的分流情况。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毕业生整体就业率高,去图书馆工作的比例较低
  2006~2012届中山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人数分别是37、35、48、49、54、53、76。笔者将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去向分为图书馆、继续深造(含内地升学和出国、出境升学)、其它行业及暂缓就业四个方向。表1统计了2006~2012届该专业就业率(含继续深造)、毕业生去向的比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学专业就业状况:整体就业率高,每年均上九成,七年整体就业率达96.02%;去图书馆工作的比例较低,整体只有12.5%,但除2008年外去图书馆工作的人数较为稳定;流向其他行业的比例整体达六成。多数毕业生选择去其他行业而较少人选择图书馆工作的反差,虽然说明图书馆学毕业生适应社会各类型工作的能力较强,但反差若长期存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职业的鸿沟恐将难以消除。
  2.2 多数人将图书馆作为就业“备胎”
  笔者就学生主观认为在掌握图书馆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前后是否会将图书馆等与专业对口的单位考虑为就业单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前,有18.18%的学生选择将图书馆等作为第一就业单位,63.64%作为后备就业单位,而18.18%选择了不会将图书馆作为就业单位考虑;而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后,25.25%选择作为第一就业单位,66.67%会作为后备就业单位,8.08%选择不会考虑。根据2007、2008年入学学生的选择情况来看,认为掌握图书馆学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后,会将图书馆作为第一就业单位的分别为9人和10人,与实际就业去向人数相近,说明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推测的依据。此外,被调查者中78.29%认为课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对图书馆工作的兴趣,11.62%的学生表示有很大的提高。兴趣是选择工作的重要因素,而且选择图书馆作为后备单位的学生占有六成多。因此,虽然未来几年图书馆学毕业生有可能依然会有多数流入其他行业,但可以推测,选择去图书馆就业的人数将上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也应该考虑如何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将就业“备胎”转为第一考虑对象。
  毕业生去向是衡量专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图书馆学专业整体就业率高,但较多人流向或者有意流向其他行业。对于这样的现象,图书馆学界一直是褒贬不一,专业教育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也向来是见仁见智,却又值得深思。但如果这些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多少有悖于图书馆专业培养目标。
  3 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职业是紧密相连的,影响职业的因素在很多方面与影响教育的因素一样,而教育本身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因此,文章将从图书馆职业的外因和图书馆学教育的内因两方面分析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因素。
  3.1 外部因素
  3.1.1 图书馆职业的社会地位
  由于各种原因,全国各类型图书馆的从业人员相当部分属于安置型,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原本该有的信息导航、信息素质培养等社会职能被弱化而未发挥功效。加上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在随社会不断变化后,社会对图书馆职业价值不能准确评价,导致图书馆职业的公知度和社会地位不高,进而引发图书馆学本科教育生源上的问题,同时又导致部分图书馆学毕业生对图书馆职业敬而远之,更多毕业生趋于在其他领域发展或继续深造。
  3.1.2 图书馆职业的制度
  作为图书馆人才生产机构,图书馆学教育单位在市场经济下对图书馆的人才输送显得乏力、疲惫,这与没有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和职业工作的对接是有很大关系的。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至今,依然没有专有的《图书馆法》,图书馆行业中也没有形成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造成图书馆入职门槛低,一方面意味着未经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学习的人也可以成为图书馆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图书馆学师生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图书馆学教育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低入职门槛也会使图书馆的员工素质整体偏低,加上没有经过专业教育,难以形成专业的服务意识,因而无法为用户提供优质、深层次的服务,进而影响社会对图书馆职业的正确认知,使图书馆学教育又受到因社会对职业认知的不准确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中山大学 本科生 看图 书馆 专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