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山区扶贫打造新兴产业

发布时间:2019-08-2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湖北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的中间地带,境内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辖区内的神农架是传说中神农尝百草之地,蕲春是一代药圣、《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的故乡,山区农民采集、种植、加工、利用中药材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湖北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前景看好,全省已初步形成以武陵山、秦巴山、 大别山为核心的三大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生产企业不断壮大,中医药研发能力显著提升。在一些贫困山区,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
  从本省情况看,湖北发展中药材产业步伐加快、成效显著。但从全国发展形势看,其他一些省市近年来重视程度更高、发展速度更快,成效也更为显著,湖北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被赶超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从资源、历史与发展基础看,湖北中药材产业应有更大作为,尤其是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完全可以将中药材产业培植成新兴的农业产业,为山区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作出更大的贡献。
  针对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湖北在借鉴外省市经验的基础上,还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区域、优势品种,明确发展布局
  湖北境内中药材种类繁多,有近四千种。很多中药材生长对环境要求严格,尤其是一些名贵中药材,对环境条件要求更为苛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地区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上,明显存在只看市场、只问价格,不看环境、不重质量,盲目引进、跟风种植等倾向,一些不适合种植药材的区域,也忙着发展中药材,一些对环境要求非常特殊的中药材,被盲目引进到新的地区种植,中药材的种植范围被无限扩大。其结果是,有的中药材在新的环境“水土不服”,直接导致种植失败;有的虽然能够生长,但没有经济产量,或者药用成分含量不达标,没有药用价值,根本无法进入市场;有的则因种植面积过大,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价格明显下滑,甚至暴跌至“无人问津”。在近期召開的全国中药材生产交流培训会上就有专家指出,由于盲目扩大人参种植面积,本来价格昂贵的人参,将来也可能卖出“萝卜价”。
  鉴于目前形势,湖北省在发展中药材上,首先要作出明确的产业规划。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深刻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及市场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湖北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确定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域、重点品种和适宜规模。面对湖北广阔的种植区域和众多的品种,要坚持有取有舍、有保有压,注重道地、以质取胜。把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在最适宜地区,种植最适合当地的“道地”中药材,同时根据对市场的研判,确定每年的指导性种植面积,进而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巨大损失。
  二是抓好良种选育与审定推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选用优良品种,对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玉米、水稻、油菜等农作物通过选育、推广、普及优良品种或杂交组合,产量与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中药材品种选育工作在我国一直是薄弱环节。药农能够选择的优良品种很少,绝大多数药农种植的都是“自留种”;有的则受虚假广告宣传诱导,购买了所谓的“优良品种”,种植效益不佳。品种杂乱、良莠不齐,导致药材产量不高、质量差异较大、标准难以统一,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近年来,中药材品种选育、审定、推广工作已引起部分省市高度重视。湖北省中药材种质资源丰富,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众多,研发能力较强,后发优势明显,近期应针对重点品种,组织技术力量,开展联合攻关。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加大新品种(组合)选育力度,争取早日筛选或选育出一批中药材优良品种(组合);要将中药材新品种的审定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规范新品种(组合)的审定与推广;要抓好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基地建设,为产业发展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优质种苗,使湖北省中药材早日用“良种”取代“自留种”“伪劣种”,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为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统筹制定技术标准,坚持推行规范化种植
  目前,绝大部分地区中药材种植缺乏明确的技术标准或规范,老药农种药主要依靠传统技术与经验,一些新药农既无“老经验”又无“新规矩”,不懂技术、盲目种植问题长期存在,不仅影响到药材的产量,更影响到药材质量,最终将影响到市场对一个地区中药材的认可度与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制定技术标准,明确技术规范,已经迫在眉睫。
  近年来,虽然湖北部分中药材产区针对重点药材品种制定了一些种植技术标准,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但从全省情况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几个相对统一、大家认可,上升到省级的技术标准;二是有的标准只停留在纸上,并未真正落到实处;三是真正实现标准化种植的面积和比重还非常有限。
  要使湖北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就必须在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上狠下工夫。一要统筹全省技术力量,对确定的重点品种,已有地方标准的,要组织专家与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逐步上升为省级标准;尚无地方标准的,要落实人员,通过调查研究和试验示范,尽快起草、形成标准。“标准”有胜于无,因此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出台湖北省主要中药材系列种植、加工技术标准,使湖北的中药材生产尽早实现有“标准”可依,用“标准”规范技术、指导生产。二要对形成的“标准”,根据科技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使“标准”与时俱进,保持“标准”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三要结合当前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将“标准”落到实处。要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对药农的引导,使广大新、老药农充分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要抓好重点药材品种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促进“标准”落实;要充分发挥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经纪人等新型农业主体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将“标准”传播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要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使湖北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显著增加,所占比重显著提升,进而使湖北中药材的品种结构得到优化,产量、品种与效益得到同步提升。

相关热词搜索:扶贫 难点 突出重点 山区 新兴产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