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不停蹄【杨志超,马不停蹄地创新】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我的信念是创立一个只有本土公司才能办的香港品牌,将这些有特色的旧东西注入现代元素,将它们活化,如果可以传给下一代就更好啦!”      让老一代觉得亲切,新一代觉得个性
  第一次看到G.O.D的店名的人,免不了觉得这品牌很拽,居然自称“上帝”,好不自大!等看清了名字之间的两个顿点,再读一遍,才发觉,原来是广东话“住好点”的谐音。
  “我们并不总是提供给顾客他们需要的,我们更喜欢用他们从没想象过的东西,带给他们生活的惊喜。”是这家店的宣言。
  位于铜锣湾的G.O.D旗舰店,占地近两千平方米。里面咖啡厅、花店、家居用品、文具、首饰等一应俱全,店面橱窗则装饰得像个艺术画廊。
  家居用品的部分,像个古怪的恋物癖仓库:彩色簸箕灯,大红公鸡碗,红双喜蜡烛,“祝您早安”毛巾;油麻地的高楼,老房子前成排的信箱,成了印在手提袋上的图案;“青年”牌墨水的包装被印在了磁卡套上,旁边加一句“黑色幽墨,懒到出汁”;纯棉内裤上用正楷写着“为爱人服务”;你还能买到仿制成老式暖壶的红酒袋,还有写着“小心PK”或是“此地无银”的踏脚垫。
  而品牌创意人杨志超,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恋物癖。许多香港人扔都来不及的老东西,通通被他当成宝贝捡回去,如今已经收藏了十万余件。
  “草根文化是香港的性格文化,它代表着香港人灵活、善变、坚韧的内心,真正属于香港,并且永远让香港人有亲切感。我有责任将这种本土文化挖掘出来。”
  这位四十多岁的设计师,其实不能算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14岁去了英国,待了十几年,学完建筑回到香港,却发现这里早已不是他记忆中的故乡。
  “在英国十几年,我很欣赏那里的民族色彩。但香港人是最喜新厌旧的,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大都市,每个人都恨不得立刻摆脱那份穷的记忆。”
  他最初的工作是在建筑公司,但觉得束手缚脚,无法发挥创意。1996年,他和同样学建筑的刘玉德合伙开了个室内设计公司。两人甚至连市场调查也没做,就推出了家具品牌G.O.D。
  “那时完全是出于一种直觉。直到现在,我们创作的很多东西也是这样。”
  一个香港品牌,要如何与林立的国际品牌竞争呢?许多本土品牌想尽办法把自己包装得像外国的,他们却决定反其道而行。杨志超的灵感来自各种市井元素,报纸分类广告、油麻地林立的旧楼、生力面包的塑料袋,都可以与作品结合起来。
  “法国有Agnes B,美国有Levi’s,日本有无印良品,它们都有鲜明的本土文化色彩。香港呢?我的信念是创立一个只有本土公司才能办的香港品牌,将这些有特色的旧东西注入现代元素,将它们活化,如果可以传给下一代就更好啦!”
  在一个充斥着世界各国文化和产品的大都市中,居民难免有些迷失自我,却不知往何处寻回。G.O.D的东西,让老一代觉得亲切,新一代觉得个性,也许是因为这点,它发展得很快,如今在香港已有四家门店,产品还进驻了欧美大百货的柜台,《Wallpaper》等前沿设计杂志也给过它不少版面。
  
  客人一半是香港人,一半是外国人
  不过,G.O.D也逃离不了许多设计品牌的宿命―被抄袭。杨志超的对策是“以万变应不变”。多年来,G.O.D从少量的家具摆设,到逐渐加入手表、饰物、厨具,甚至时装,餐厅、花店,马不停蹄的创新令人应接不暇。
  “我每次睡觉前都灵感如泉涌,第二天早上便带着十个新想法来到办公室讨论。通常迎接我的都是同事们奇怪的眼神。”杨志超自我调侃。而用刘玉德的说法是:“我会尽量让他从现实的角度考虑:这真是顾客需要的产品吗?”
  这对拍档一个负责创意,一个打理财务。一个有着艺术家式天马行空的头脑,另一个则能冷静地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点子,可谓合作无隙。“我们品牌运营的另一个关键,是容许一定的失败。”
  他们有过阴沟翻船的时候。
  2008年,他们在香港铜锣湾推出了一个两层购物中心“Delay no mall”。这间潮店汇集了自家品牌Delay no more、G.O.D 和ALESSI、GABI、Dr.Martin的时尚品牌,又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一开业便成了香港潮流聚集点。
  但与业主、众多租户、股东等的错综关系,让一向习惯精兵简将的两人应付不过来。到发现购物中心的方向出现问题时,这艘大船已经调不了头了。一年半后,“Delay no mall”关闭。
  接下来,是2009年那场至今阴魂未散的金融危机。
  刘玉德回忆,当时他们的家具零售业务大幅下滑,只能靠室内设计支撑财务。而银行也无情地削减了贷款。幸运的是,香港政府出台了一个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优惠贷款计划,而他们申请到了。后来,G.O.D重拾方向,渐渐地恢复元气,振作起来。
  如今,G.O.D的零售业务占据着80%的收入来源,它的客人一半是香港人,一半是外国人。
  “我们是一个从香港文化获得灵感的品牌。我们提供那些真正与众不同的产品,它们满足情感需求。我们的产品能够令人们回想起文化及历史;它们并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我们挑战现有的方法和禁忌,我们更特意寻求公开曝光,而媒体对我们总是特别支持。我想正是我们处世与别不同,使得更具报道价值。”
  对于杨志超来说,“香港文化”这座宝矿里还可以挖掘出很多东西。在未来,他也许会将自家品牌的哲学引入电影、音乐,甚至是酒店。

相关热词搜索:马不停蹄 创新 杨志超 杨志超 马不停蹄地创新 马不停蹄地错过 马不停蹄地什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