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2020

发布时间:2020-08-29 来源: 不忘初心 点击:

 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 5 5 篇

 【篇 1】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努力夯实扶贫工作基础,积极有序推动重点工作,大力改良基础设施,凝聚脱贫攻坚协力,用“绣花”工夫推动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获得了阶段性成果。作为市人大农工委委干部,根据平常工作中掌握的 1 些脱贫攻坚工作方面的情况,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深入到大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了解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以下:

 1、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认识还有“误区”。部份贫困村、贫困户存在着“等、靠、要”思想,空想着“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他人送小康”,毛病地认为脱贫攻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是政府要我脱贫而不是自己想要脱贫,党委政府理应对贫困户脱贫致富做到大包揽、全兜底,而忽视了本身主体作用的发挥,乃至出现贫困光荣、争吃低保的怪现象。部份农村基层党组织、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思想上存在“怕领头、怕担当”的顾虑,引领带动贫困大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高。部份帮扶单位、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观念不强,帮扶工作不深入,帮扶举措不扎实,思路不宽、方式不活、办法单 1,在推动脱贫攻坚中存在畏难情绪、厌战情绪、应付情绪。2、政策落实尚存“盲区”。政策宣扬还不到位,部份贫困大众担心脱贫摘帽后享受不到各项政策补助。健康扶贫方面,部份贫困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场所建设滞后,标准化公共产权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建设还有较大差距;部份边远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医生岗位补贴政策还没有履行到位;县直医疗机构“3 免 4 减半”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慢性疾病

 认定审批程序多、时间长,影响到患者就诊及医治。保障扶贫方面,多数地方在农村低保与贫困人口两项制度衔接中,对农村低保对象与贫困人口堆叠率作出了规定,致使贫困人员与低保对象指标相互挤占,从而产生了很多矛盾,有待妥善处置,否则将会影响第 3 方评估测评的满意度。安居扶贫方面,仍有部份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5 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户居住在危旧土坯房中,依照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 25 平方米的标准安置建房,仍需做好过细的政策解释和思想动员工作,努力化解危旧土坯房改建中的潜伏阻力,适当满足贫困户居住的客观需要。

 3、发展投入相对滞后。虽然各地贫困村或多或少发展了 1 些种养产业,但“弱、小、散、低”现象比较突出,缺少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特点富民产业对当地贫困户的辐射率还不高,特别是没有劳动人口和生产资源的贫困户大多被挡在产业发展以外,这部份贫困户长效稳定增收缺少保障。多数地方乡村旅游处于粗犷式开发发展阶段,产业链条不长,综合收益不高,带动贫困大众致富能力不强,旅游扶贫作用发挥不够。相当 1 部份农村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组织由于长时间缺少资金支持和人材支持,已沦为“空壳村”“空心社”,有的乃至还有欠账,致使发展动能不足、带动能力有限。现有农村公路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实际所需资金与既有补助标准相差较大,各地扶贫资金投入与实际所需缺口较大,各级扶贫部门工作经费保障不足,难以满足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需要。

 4、机制规范有待提升。扶贫资金监管方面,办法还不够多、力度还不够大,在张罗、使用和管理各环节都存在制度上的缺失。比如,有的乡村向上级部门调和和争取所取得的扶贫资金没有落实到相干贫困村、贫困户,中间截留问题还存在;有的部门扶贫项目资金报账

 环节过量,走程序时间太长,致使扶贫资金滞留账上比较严重;1 些地方整合扶贫资金用于发展产业、兑现贫困户分红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对贫困户产业奖补资金集中使用于发展产业、企业入股、合作经营缺少必要的风险评估、使用监管办法,存在 1 定的安全隐患,亟需建立制度予以规范。扶贫档案建设方面,市、县、乡、村 4 级对贫困户建档立卡表格资料还没有统 1 规范格式内容,1 些贫困户信息表格和帮扶手册填写不全面、不精准、不细致,普遍存在收入认定核实不够准确、外出务工实际收入填写太低的情况,相干资料台账还不够规范。部份行业扶贫职能部门触及贫困人口扶贫信息资料不健全,搜集、归类、管理还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相干左证资料缺失情况。

 2、意见建议 ?

 “吉安、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这是____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政治嘱托,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对此,中央高度关注、省委寄与厚望、百姓充满期待,全市上下要把“作示范、带好头”作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执着寻求,鲜明地写在吉安脱贫攻坚大会战的旗帜上,成为吉安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以吉安脱贫攻坚精神会聚各方气力,以老区艰苦奋斗风格掀起脱贫攻坚新高潮。

 1 要加大宣扬引导,进 1 步坚定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必胜信心。1 是要重视应用各种媒介和载体,深入宣扬、准确解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及时将中央、省里对吉安的特殊关爱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自觉行动。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统1 思想,凝聚共鸣,牢固建立脱贫光荣、政策保存的舆论导向,大力营建鼓励争先、鞭策落后的竞争氛围,不断增强干部大众戮力攻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 是要重视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扶勤相结合,明确“扶贫先扶志”、“扶贫不扶懒”的工作要求,通过典型

 培树、正反教育等措施,引导贫困大众建立主体意识,发扬自食其力精神,激起依托自己努力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3 是要配齐配强贫困村两委班子,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扎实有效的工作、1 点 1 滴的努力,切实让广大大众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振奋脱贫攻坚的斗志,坚定如期摘帽的信心,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营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2 要强化衔接落实,进 1 步发挥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保障作用。兼顾利用好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支持建房政策,依照先难后易、分类实行的原则,优先安排贫困村、解决贫困户,确保贫困人群享遭到“安居”政策;坚决兑现教育特殊资助政策,逐渐实现对贫困户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资助的全覆盖,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推行大病医疗商业保险和“3 免 4减半”政策,突出解决贫困家庭大病、慢性病救治等问题,有效构筑基本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大病救治等多道防线,切实减轻贫困大众医疗负担。加快推动全市农村低保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 1”,强化对已完全或部份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人口的重点保障,主要通过纳入低保体系实行政策性兜底扶贫,发挥社会保障功能。

 3 要激起内生动力,进 1 步拓宽贫困大众增收致富的渠道途径。各地各贫困村要突出计划引领,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产业扶贫业态,重视富民产业发展,强化龙头企业和大户带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尽最大可能把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到扶贫产业中来。强化定向培训、定单培训,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增进贫困人口实现自主创业或转移就业。推动贫困户资产投资长效化,在有效盘活贫困户土地资源的同时,将投入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给贫困户,使

 贫困户在取得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还能以股东身份享受收益分成,增加财产净收入。

 4 要规范监管体系,进 1 步健全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和监管机制。各地要在统 1 规范的基础上,加强档案资料的建设,做精做细贫困户帮扶手册、干部帮扶手册、贫困户收益公示卡等各项建档立卡工作,及时对建档立卡资料进行认真梳理、查缺补漏,特别要严格依照收入测算口径照实填写贫困户收益,进 1 步提升各类脱贫攻坚台账资料的规范性、全面性、准确性。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机制,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要针对贫困户产业奖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企业入股、合作经营研究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使用监管制度办法,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实现长效监管,发挥预警功能,下降扶贫资金使用风险。

 5 要严格责任担当,进 1 步明确帮扶主体脱贫攻坚的职责使命。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全民脱贫攻坚责任意识,努力构建部门单位、群团组织、社会气力和党员干部大帮扶工作格局,充分用好各类考核“指挥棒”,级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突出任务分解,明确责任清单,强化目标考核,凝聚攻坚协力。所有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要自觉践行“担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风格,对标对表、加码加力、戒急戒躁,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紧急感,把严的要求、实的风格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始终,确保脱贫成效精准、真实、可靠,确保减贫数量、脱贫质量经得起各级评估和历史检验。

 【篇 2】

 XX 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1025”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____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贵州视察时的讲话精神,依照省委精准扶贫整体部署和“33668”

 行动计划,牢固建立抓脱贫攻坚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第 1 民生工程,突出问题导向,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全力实行脱贫攻坚“3 步走”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1万人,4个贫困县、111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226 个贫困村出列,贫困产生率从 24.3%降到 7%以下,交出了脱贫攻坚的 XX 答卷。

 1、XX 市脱贫攻坚主要成效 ?

 (1)脱贫攻坚加速了全面小康进程。通过实行大扶贫行动,加速了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创建进程,提升创建质量。依照国统字〔2008〕77 号监测,全市 2014 年度全面小康实现程度 84.0%,比 2013 年、2012 年、2011 年分别提升 3.8、7.5、10 个百分点。14 个县(市、区)2014 年实现程度均超过 80%,均值到达 90.6%,较 2012 年大幅提升,其中正安、习水、务川、道真 4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增幅均超过 10%,习水在全省排位提升 12 位、正安提升 9 位、道真提升 5 位、务川提升 4 位。

 (2)贫困地区特点产业初具范围。牢固建立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思路,把扶贫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因地制宜培养特点优势主导产业,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构成了道真药业园区、正安吉他产业园、轻纺产业园,务川绿色食品(轻纺)工业园区等 1 批贫困县特点产业园区,培养了赤水竹业和石斛、正安白茶、务川山羊、凤冈茶叶、桐梓方竹笋等 1 批地方特点优势产业,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调和发展。

 (3)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良。以改良贫困地区大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动身点,以优先解决水、电、路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基础

 设施瓶颈制约为突破口,全面推动“4 在农家·美丽乡村”6 项行动计划,积极展开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 1 步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大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良。

 (4)贫困大众收入快速增加。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增加就业岗位、培养特点产业提升农业产值、实行“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提升就业技能、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等多措并举,拓宽了贫困大众增收渠道。全市农村居民人都可安排收入从 2011 年的 5216 元提高到 8365元,年均增长 11%;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都可安排收入提高到 6870元,年均增长 13%;民族地区农民人都可安排收入提高到 6753 元,年均增长 13.5%,分别比全市平均增速快 2 和 2.5 个百分点。

 (5)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在落实省委“33668”扶贫计划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前后制定并实行《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行意见》《关于进 1 步加强未减贫摘帽乡镇干部管理使用的意见(试行)》《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推动精准扶贫的实行方案》《关于加快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行意见》等综合配套文件,制定并实行“35669”行动计划,对不同致贫缘由的贫困户实行精准扶贫,探索完善 1 整套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2、主要做法 ?

 (1)精准调研培训,在贯彻落实上求突破。1 是强化调研培训。市委前后召开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专题培训会,举行专题培训班,对全市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宣扬部部长、文明办主任、组织部份管基层组织建设的负责人和扶贫办主要负责人,

 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脱贫攻坚专题培训。2 是精准调查摸底。以农民人都可安排收入 2736 元为基本标准,以摸底情况为根据,综合斟酌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做到了村社有册、乡镇建簿、县区存档,实现了统计指标精准化、统计分类科学化,实现精准管理、精准调度。

 (2)精准落实责任,在组织保障上实现突破。1 是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 XX 市扶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扶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兼顾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工作。2 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行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各地各部门进 1 步细化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精准责任,同时出台投资、财税、金融等 6 个方面 20 多项具体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有计划、有资金、有项目、有措施、有检查。3 是实行结对帮扶。市 4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 4 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整合全市111 个部门 475 个项目,投入帮扶资金 8.45 亿元,对务川、道真、正安等县 13 个 1 类贫困乡镇实行“团体帮扶”。抢抓上海对口帮扶机遇,2013 年以来共争取各类帮扶资金 1.92 亿元,实行帮扶项目 122个,惠及 9 个县(市)58 个乡镇 72 个村。

 (3)精准谋划思路,在目标引领上实现突破。全面实行脱贫攻坚“3 步走”发展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精准实行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精准扶贫“6个到村到户”,确保到 2017 年贫困县农村居民人都可安排收入到达9000 元以上。第 1 步到 2016 年,全面实现习水、正安、务川、道真4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 116 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第 2

 步到 2017 年,全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 871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第 3 步到 2020 年,补齐脱贫指标和小康指标的差距,建档立卡脱贫对象人都可安排收入到达 8000 元以上,与全国同步建玉成面小康社会。

 (4)精准帮扶措施,在扶贫到户上实现突破。1 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每一年选派 5000 名以上机关干部到 871 个贫困村任“第 1书记”和“项目书记”,实现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户户有帮扶责任人。2 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干鲜果、草地畜牧业等 8 大扶贫产业,共种植中药材 35 万亩、核桃 70 万亩、蔬菜200 万亩、人工种草 30 万亩,发展乡村旅游点 1500 多个,全市贫困对象参与产业发展到达 80%以上。3 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实行“雨露计划”与科技培训有机结合,确保每一个贫困户掌握 1 至 2 门农业科技生产技术。“1025”以来,完成“雨露计划”培训 13 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充裕劳动力 55 万人。4 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重点把好危改对象肯定审批关,做到资金直补到户、部门帮扶到户、责任包保到户、技术指点到户。“1025”以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30.6 万户。5 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坚持把移民安置与园区建设、集镇商贸、旅游发展、特点产业兼顾起来,确保搬迁大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累计建成项目安置点 92 个,搬迁贫困人口8.83 万人。6 是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全面推动“4 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6 项行动计划,解决“小康水”饮水安全 68 万人,新建改建“小康房”2704 户,95%的自然村通电话、95%的行政村通宽带,“小康电”1 户 1 榜样 95%以上、“小康寨”创建点 355个。

 3、当前 XX 市贫困现状分析

 虽然 XX 脱贫攻坚工作获得显著成效,但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

 (1)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14 个县(市、区)和新蒲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困现象。到 2015 年底,全市还有 5 个贫困乡镇未摘帽,645 个贫困村未出列,51.42 万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人口居住条件卑劣、整体素质偏低、致贫缘由复杂,致使本身致富能力较弱,实现同步小康难度大。

 (2)致贫缘由复杂。国务院扶贫攻坚建档立卡和省扶贫开发大会要求统计的各类致贫缘由我市均有涵盖。有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致贫缘由、情况复杂,增加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特别是缺技能、缺资金的贫困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能培训,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贫困户需要政策兜底、资金兜底,对财政本就贫弱的各级政府而言,困难不小。

 (3)收入渠道单 1。由于贫困地区工业发展起步晚、水平低,工业企业普遍范围不大、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加上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对增进贫困大众增收的拉动效应不明显。广大贫困地区大众主要依托外出务工,收入构成单 1,增收困难,扶贫开发重点县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接近 50%。

 (4)贫困制约突破难。由于广大贫困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基础设施建设本钱高、加上贫困地区财力弱投入不足,致使以交通、水利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全市还有 196 个行政村 3671个村民组未通硬化路,需硬化通村公路 1486.6 千米、通组公路15830.95 千米,71 万农村人口还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

 (5)贫困人口素质偏低。XX 贫困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 7 年,

 比全市平均水平低 1 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2 年。由于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不足,思想相对守旧,开辟进取精神不足,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有的乃至还产生抵牾情绪,增加了脱贫攻坚难度。

 4、做好新情势下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建议 ?

 深入学习贯彻____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大会精神,抢抓中央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机遇,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深入实行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 2017 年贫困乡镇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 2020 年消除绝对贫困。

 (1)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深入展开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和精准辨认“回头看”活动,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县有账、市有库,完善贫困监测体系,实行动态管理,脱贫销号、返贫重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确保真实的贫困农户建档全覆盖。应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手段,建立 XX“扶贫云”,市县乡村 4 级同步搭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实现脱贫攻坚数据化查询、数据化调度,信息化管理、精准化实行。

 (2)精准解决好“怎样扶”的问题。1 是着力推动产业就业扶贫。制定并实行《关于扶持生产和就业推动精准扶贫的实行意见》,引导贫困地区结合实际发展特点优势主导产业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实现“强 1 接 2 连 3”。依托贫困地区植被丰茂、气候凉爽的优势,兼顾扶贫项目和资金,在贫困地区发展情势多样、特点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引导大众发展民族特点文化旅游。2是着力推动生态移民扶贫。制定并实行《关于进 1 步加大扶贫生态移

 民力度推动精准扶贫的实行意见》,制定分年度搬迁计划,确保“1035”期间完成 18 万人易地搬迁任务。3 是着力推动生态补偿扶贫。制定 XX 生态补偿实行细则,细化流域、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生态补偿实行细则,探索“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新模式,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进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生态资源可延续利用。4 是着力推动教育医疗扶贫。对农村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分别实行不同标准的“两助 3 免(补)”,对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校实行“两助 1 免(补)”,确保贫困家庭不因孩子上学而致贫返贫,确保不让 1 名贫困学生上不起学、读不好书。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采取集中诊疗方式对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等方式,确保贫困户生病能得到及时医治。5 是着力推动保障兜底扶贫。制定并实行《关于展开社会保障兜底推动精准扶贫的实行意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临时救助等为主体、社会气力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扫除社会保障救助盲区,确保 2020 年前“两无”人员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全部脱贫,同享全面小康创建成果。

 (3)精准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1 是完善组织机构,强化领导。扭住“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关键,市县乡均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加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的领导和调和。夯实县级党政领导班子、选好配强贫困县、贫困乡镇党政“1 把手”,加强“3支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第 1 书记”和驻村干部,确保贫困村全覆盖。2 是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探索完善团体扶贫、定点扶贫等“8大扶贫机制”和“市领导包乡、县领导包村、乡镇领导包户、党员干

 部包人”的“4 包责任制”,实行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贫困帮扶到村到户到人,贫困乡镇不摘帽、贫困村不出列、贫困大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3 是建立完善退出机制。设定时间表,建立完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机制,实行严格评估,依照摘帽标准验收,逐户销号,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实现有序退出,避免“数字脱贫”,避免“平均数掩盖”。4 是强化考评、严格问责。强化督查暗访,全面落实脱贫攻坚“1 票否决”制,对在扶贫开发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对背规背法、不作为乱作为和精神懈怠、落实不力、扶贫效果不好的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

 (4)精准破除脱贫攻坚的制约瓶颈。加快推动以路、水、电、讯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所有镇村组,将农村公路“毛细血管”融入干线“大动脉”,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确保到 2017 年实现建制村通畅率、建制村通客运车辆比例、农村千米列养率、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治理“4 个 100%”。计划建设 1批骨干水源和饮用水源,确保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破除生产生活用水瓶颈,全面解决农村大众饮水安全问题。推动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贫困户实现 1 户 1 表,大众集中居住村寨通讯信号全覆盖,提升农村通讯网络覆盖质量。

 【篇 3】

 20XX 年 8 月,XX 市 4 大班子领导带队,深入全市脱贫攻坚任务最沉重的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调研了解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现状、基础设施、文化特点、产业基础、资源天赋等情况,找准制约性发展因素,市扶贫局根据各组调研情况,深入分析整理,构成全市破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制约性问题的工作建议,为下步工作决策提供参考根

 据。

 1、深度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 ?

 XX4 个县(市、特区、区)中,有 3 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6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68 个贫困乡镇、615 个贫困村,截至 20XX年 10 月,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0.34 万人,贫困产生率为 8%,高于全省 0.4 个百分点。依照省的标准,全市深度贫困地区含 1 个深度贫困县(水城县),13 个深度贫困乡镇(保基乡、营盘乡、青林乡、金盆乡、南开乡、保华镇、木果镇、牛场乡、关寨镇、威武镇、普田乡、陡箐镇、野钟乡)和 162 个贫困产生率高于 20%的深度贫困村。该区域 2014 年建档立卡时,有贫困人口 24.6 万人,通过这几年艰苦战役,减少了 10 余万人,目前还有贫困人口 4.03 万户 14.5 万人,占全市现有贫困人口比重为 71.36%,贫困产生率高达 22.53%,高出全市有14.53 个百分点,脱贫攻坚任务 10 分艰巨。

 (1)深度贫困县域分析。通过定性、定量等指标分析水城县被列为全国 189 个、全省 14 个深度贫困县之 1。全县总人口 93.46 万人,其中贫困人口 14.52 人,20XX 年农村居民人都可安排收入为 8470元,贫困产生率高达 17.3%,高于全省 9.55 个百分点,高于全市 9.3个百分点;全县 299 个行政村中贫困村 182 个,贫困村占比 60.87%,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 29.6%,其中深度贫困村有 100 个(其中钟山战区 29 个),占全市 162 个深度贫困村 62%。

 (2)深度贫困乡镇分析。通过采取客观和发展环境两项评估指标评定,XX 市在省认定省级极贫乡镇保基乡和营盘乡的基础上,认定“216”扶贫开发实验区另外的 11 个贫困乡镇为市级的深度贫困乡镇。13 个深度贫困乡镇有贫困村 119 个,农业人口 11.06 万户 4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 1.45 万户 5.71 万人,贫困产生率达 13.6%,远

 高于全市贫困产生率 5.6 个百分点。

 (3)深度贫困村分析。根据贫困产生率在 20%以上深度贫困村认定标准,全省 2760 个深度贫困村,XX 市 162 个。贫困产生率在 20%⑶0%的有 112 个;30%⑷0%的有 35 个;40%⑸0%的有 12 个;50%以上的有 3 个。从地理区域上分析:特别是全市的 162 个边旮吊等深度贫困村,重点向北散布与乌蒙山区毕节地区相连的滇桂黔石漠化地区的深度贫困村 109 个,占比 67.3%;与乌蒙山区云南地区相连深度贫困村 53 个;“216”扶贫开发实验区有 52 个,占比 32.1%;北盘江流域18 个乡镇中占 61 个,占比 37.7%。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离市中心城区较远,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山高坡陡谷深,人多地少,贫困人口整体素质较低,信息文化落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欠账较大,减贫进度缓慢。

 2、存在的制约性问题 ?

 从此次各组调研的情况来看,深度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在抓脱贫攻坚进程中,严格应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5 先 5 后”攻坚法践行“5 步工作”,围绕“1 达标两不愁 3 保障”,在“4 场硬仗”、“3 改 3 化”、产业革命等关键指标和方法步骤上,强兼顾重统筹,加快推动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大众认可度较高。体现出党政重视好,兼顾统筹好,精神面貌好,干群关系好,脱贫信心足,工作干劲大,攻坚热忱高等好的势头,整体来看,全市深度贫困地区贫困面貌产生了 1 些改变,由于该区域点多面散、贫困人口多而不集中、贫困程度深且脱贫基本面上欠账大等客观因素,围绕“1 达标两不愁 3 保障”关键指标,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易地扶贫搬迁难度大、产业带动脱贫效果乏力、公共服务保障不足、贫困大众内生动力不够、村落环境整治欠帐多等多个制约性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补短事项多。长时间以来,这些偏僻深度贫困山区和自然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受制于自然条件影响改变缓慢,交通、水利等建设基本处于边沿地带。工程性缺水问题 10分突出,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1 些小水窖蕴藏的水长时间未更新,水质变坏。例照实地查看竹海镇大槽子村贫困户方守培户的小水窖时发现长时没更换,水里已生长了蝌蚪。1 些地方政府耗资几 10 万乃至上百万主导建设的安全饮水工程,长时间没能通水,迫使老百姓自行组织筹资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又如:陡箐镇花地村 7 组,由于政府工程长时间没有通水,当地大众按户均 500 元标准,自筹资金 2.5 万元,解决了全村 50 余户 100 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这类现象,1 方面浪费了国家资农助农资金,另外一方面也下降了部份大众对政府和干部的认可度。很多深度贫困地区“3 农”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得不到久长的保障,历年基础设施累计欠账愈来愈多,脱贫攻坚短板越叠越厚,严重制约了脱贫奔小康的进程。

 (2)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推动慢。深度贫困地区,很多地方是典型的“1 方水土养不起 1 方人”,房屋“破、旧、小”现象突出,安全隐患大。政府纳入易地扶贫办搬迁计划,但部份老百姓思想落后、怀旧情怀重,宁愿“守着老地方过穷日子”,不愿搬。部份大众,主观认为旧房“不可能全部拆”,抱着“两头占”“两头住”想法争取异地搬迁名额,到“真的要拆”时,又担心后续保障问题,因而不想搬了。如,陡箐镇阿佐村的罗家冲、苗寨和营上 3 个组,以往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土地贫瘠、靠天吃水,总人口 209 户 846 人,其中贫困人口就占了 135 户 560 人,贫困产生率高达 66.2%。其中的苗寨组少数民族聚居,78 口人家聚居在 5610 平米屋子里的情况比比皆是。当地政府纳入整寨搬迁对象,反复做了大量工作,希望意搬迁

 的依然不多,20XX 年只搬迁了 3 户,20XX 年只签了 9 户。此类贫困区域,如果搬不动,致富门路少,脱贫攻坚难度 10 分艰巨。有些地方实行危房改造时,标准掌控不准,改造不完全,或改造推动缓慢、改造后入住率不高等问题,是考核脱贫退出时的风险因子。

 (3)产业支持严重不足。20XX 年 8 月全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启动 1 年多来,全市仅新增特点长线产业 31 万亩,实行短线产业 54.13 万亩,这些产业大多是沿着高速路段和旅游景区,布局在深度贫困村的比重偏小,有些村乃至没有任何产业覆盖,覆盖的村组产业结构单 1、周期长、见效慢、市场前景也缺少研究,对深度贫困村高寒地区辐射带动力不强,贫困大众增收致富缺少可延续产业支持。如,比德镇黄草村,之前只布局单 1 的核桃产业,20XX 年初,仅示范种植 5 亩泥炭藓、2 亩山药、8 亩小黄姜,养殖产业基本上散户散养,不具范围,效果不明显。1 些地方种植了特点产业,但是管护不到位,死亡率较高。如,化乐镇赵家河村村民王志兰反应,这两年种植的核桃因没人管护,成活率底,造成“地在 1 边荒、人在 1 边闲”。

 (4)控辍保学情势不乐观,停学存量大。调研暗访发现,在少数民族集中的乡镇、深度贫困村义务教育阶段停学儿童较多,教育精准扶贫控辍保学情势严禁,扶智、扶志两大任务艰巨。比如,金盆乡双塘村 3 组贫困户李明科反应:他家 7 个孩子中,现有 8 岁、10 岁的两个孩子 1 直未入学,主要缘由是上学路程太远,单程就要 1.5 小时,孩子走不了。该村 5 组到最近的学校上学路程约 8 千米。在金盆乡双塘村村调研时发现,该村现有停学儿童 40 人,占该村在校人数的 5.6%;其中初中阶段 26 人,触及贫困户 5 户 5 人;小学阶段 14人,触及贫困户 3 户 3 人。在南开乡花场村调研时发现,该村现有停

 学儿童 20 人,占该村在校人数的 2.7%,其中初中阶段 15 人,触及贫困户 6 户 6 人;小学阶段 5 人,触及贫困户 1 户 1 人。分析缘由:因厌学停学的 31 人、占 51.7%,因外出务工停学的 19 人、占 31.7%,因早婚等其他缘由停学的 10 人、占 16.6%。

 (5)医疗卫生事业有差距,保障能力弱。调研发现,很多深度贫村没有建立卫生服务室,有些建立了但是无人展开工作,医疗卫生事业设施薄弱、人材匮乏,服务水平低现象突出。如钟山战区水城县北部地区乡镇在探索城乡医疗改革中对乡、村覆盖不到位,村级卫生室建设良莠不齐,到户健康扶贫资料不全,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急待提升。

 (6)贫困大众内生动力弱,有效激起措施落实不够。部份贫困大众内生动力不足,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如在陡箐镇土发村调研时,问起某贫困户 18 岁的儿子有啥打算的时候,他告知调研组他在 22 岁之前不打算工作。有的为了享受扶贫政策,人为分户致贫,以争当“贫困户”为荣;有的认为脱贫不脱贫是干部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有的虽然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但不愿积极主动寻觅致富门路;有的认为自己脱了贫就没有人管了,不愿意脱贫,收集信息时不说实话,隐瞒虚报,等等。

 (7)村落人居环境整治滞后,面上欠帐多。当前,全市所有乡村全面推动“3 改 3 化”,加快打造新农屋、新庭院、新生活。但是部份村寨环境整治不完全,有的村寨人居环境整治仍存死角,进寨路面和村寨周边,存在垃圾乱堆现象,垃圾箱置而不拉,垃圾堆而无运,存在乡、村运管体制不明,村民共建同享联动机制不顺等问题。如在民主镇小白岩村至竹海镇大槽子村沿线,公共路面砂石、建筑垃圾等

 随便堆放,垃圾箱摆放有情势无人管;部份贫困户室内生活用品堆放杂乱,无功能适当分区,衣物床被摆放混乱,卧室缺灯少光,厨具乱堆乱放,生活区杂乱无序。

 3、对策建议 ?

 针对以上这些深度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突出制约性问题,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来破解。

 (1)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不动摇,尽力而为加大保障投入。要依照“5 先 5 后”攻坚法,围绕“1 达标两不愁 3 保障”指标,掌控好尽力而为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完善投入机制,整合部门气力,如东西部扶贫资金,社会组织捐助资金 90%以上向深度贫困地区投入,对水、电、路、讯、危房改造和环境整治等基础项目,做好统 1 计划,统 1标准,资金集中投入到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会战,第 1 批次优先攻坚通组路、安全饮水、通讯保障、人居环境整治等考核短板问题,既不下降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先构成脱贫攻坚基本面。

 (2)坚持产业扶贫根本措施不改变,后置延续增收的发展条件。要聚焦打造“1 乡 1 特、1 村 1 品”特点优势产业,加强扶贫项目库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水中经济、气候经济,大力发展菜茶菌禽药 5 大短平快扶贫产业,夯实产业扶贫根基;用好用活“3 变”改革,从政策保障和嘉奖鼓励机制上加大对市场经营主体的培养力度,完善贫困户与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推动特殊困难群体参与资产收益扶贫,加快产业变“现钱”,稳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实现大众增收致富。

 (3)坚持政策兑现精准到户到人不迟疑,强化教育医疗住房保障落实。1 是聚焦房的问题,兼顾好农危房、老旧房、易地扶贫搬迁房建设。搬迁方面,要做好搬迁大众的思想动员工作和后续生计保障

 工作,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危房改造方面,进 1 步强化专班跟踪督导,加快建设速度,强化危旧房分类治理,对无人居住的危房,做好大众思想工作坚决撤除,消除安全隐患;对无人居住的老旧房,实行挂牌处理,不得有平常生活痕迹;对有保存价值的老旧房,做好特点民居修缮和挂牌保护说明。2 是聚焦教育医疗的问题,要在控辍保学和健康扶贫上再下工夫,要进 1 步加大政策的宣扬和落实力度,做到不错 1 户、不漏 1 人、应助尽助,绝不让 1 个孩子由于贫困问题上不起学。3 是聚焦健康扶贫问题,要加快村级卫生室服务功能提升建设,全面宣扬落实好医疗保障政策和争取相干渠道的社会救助,确保贫困家庭不因贫看不起病、不因病加深贫困程度。

 (4)坚持激起内生动力这个主体不放松,实行好扶志扶智工程。坚持从思想源头上拔掉“穷根”,通过首创“农村讲习所”、完善村民自治管理办法、加强政策宣讲、开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举行贫困人口就业专场会等情势,在扶心、扶志、扶智、扶技方面做文章,完全解决政策养懒汉,打消贫困户“等靠要”动机。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大众的关系,强化脱贫光荣导向,更加重视培养贫困大众依托自食其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更加重视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有效杜绝干部干,大众看的现象。

 (5)坚持人居环境整治这个抓手不松懈,着力改变村容村貌。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加快建立村寨平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完善乡、村垃圾清运管理机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实行村寨环境保洁常态化。着力培养村民共同参与建设管理的示范村寨,实现共建同享共保;依托组织妇联、团委、工会等群团组织和包保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展开“家务上门”服务活动,引导农户养成良好生活好习惯、爱惜共护周围生活环境。

 (6)坚持从严考评这个指挥棒不减弱,倒逼责任落实。围绕“1达标两不愁 3 保障”标准,以实行严格的考评为手段,把脱贫攻坚细化分解到村到户到人,推动中,实行专职化、专班化、专业化“1 专到底”,包到人、包到户、包到位“1 包到底”和工作实、进程实、结果实“1 实到底”工作机制,落实包保责任,坚决杜绝和整治帮扶干部“名到人不到、人到心不到、心到力不到”的问题。强化催促检查工作,坚持“见人见事见思想”,建立行业督查、综合督查、领导督查“3 位 1 体”长效督查机制,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对弄官僚主义、情势主义和“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坚决整治,对背法背纪现象坚决查处,确保脱贫攻坚政策落地见效。

 【篇 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 109 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展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大兴节约节俭之风”活动的相干部署,XX省 XX 市 XX 县放生乡紧扣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指点性问题展开调研,重点聚焦乡驻村工作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同步小康目标,紧密结合实际谋思路、出主张,着力破解驻村帮扶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焦点和热门问题,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观察扶贫开发项目,访问农户了解贫困现状,召集驻村干部、大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大众展开座谈,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脱贫攻坚的调研工作。

 1、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情况 ?

 最近几年来,XX 县放生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 1 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大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村发展最紧急、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脱贫攻坚获得 1 定成效。放生乡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全面展开了贫困家庭的访问摸底调查,完善扶贫对象动态精准辨认,通过项目计划到户、资金帮扶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实行精准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肯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根据。脱贫攻坚为全乡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增进作用,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放生乡脱贫攻坚进程有序推动,重点在“抓实、抓细、抓紧、抓好”农业、农村、农民的产业结构调剂,干群齐心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改良生态环境、提多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但是全乡经济总量较小、范围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分散依然是脱贫攻坚关键阶段的基本特点。

 2、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散布状态、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 ?

 依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分析贫困缘由及存在的问题,辨别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等不同致贫缘由,准确掌握 1 类、2 类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调研中发现重点亟需集中破解“5 大困难”:

 (1) 基础设施支持不够,公共服务水平低,自我发展动力不足; ?

 (2) 农村劳动能力就业培训欠缺背景下贫困代际传递,贫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 ?

 (3) 驻村帮扶起步晚、帮扶措施和项目落实困难,驻村帮扶良莠不齐;

 (4) 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现象时有产生; ?

 (5) 精准辨认和精准脱贫数据质量有待提升,如何精准捉住脱贫攻坚的“重点部位”是关键困难。

 目前,放生乡重点贫困村主要散布在交通讯息相对闭塞、自然条件较差、资源缺少、基础设施落后的大龙沟村、青海寺村、8 洞桥村、甘家店村,处于丘陵地区腹地。2016 年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108 户,共 286 人,大龙沟村脱贫。2017 年放生乡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 112 户,共 306 人,青海寺村脱贫。2018 年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 211 户,共 624 人,8 洞桥村、甘家店村脱贫。

 3、展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的 6 点意见和建议 ?

 (1)、扶贫对象精准,决战目标到村到户,全力推动精准脱贫攻坚 ?

 1 是精准扶贫进程中,错评、错退、漏评和大众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放生乡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建议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工夫,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精准帮扶变“输血”为“造血”,扶贫攻坚要“靶向精准”,全面做到“6 个精准”,集中气力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集结号,制定针对性强的扶贫细化配套措施,确保贫困村和贫困人群的精准认定,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扶准贫”,让贫困村和贫困大众同享新 1 轮社会发展的制度红利、改革红利,使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精准、深入推动。

 2 是要精准做到辨认的贫困村、贫困户找得准不准,致贫缘由分析得透不透,脱贫致富的计划和措施制定得实不实,项目资金和干部驻村是不是落实到位等,切实把情况弄准、措施弄明、责任弄清,才能指点基层更加有力有效地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下深水摸清

 情况、找准问题,找到问题才能精准打贫困“要害部位”。

 3 是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提升到事关全乡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根据贫困缘由,实行分类指点,以整村推动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实行扶贫攻坚,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捆绑打包,兼顾使用,综合施策,协力攻坚。

 4 是精准依照“缺甚么、扶甚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大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驻村帮扶、整体推动,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全方位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增强贫困人口素质与劳动技能,不断改良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放生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项目安排精准,脱贫项目到村到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相对较差的非贫困村,建议乡党委、乡政府加大调和争取力度,进 1 步加大对非贫困村“5 通 4有”、“4 有 5 覆盖”等方面专项资金投资扶持力度。

 (3)、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到村到户,计划保障攻坚 ?

 对脱贫攻坚项目资金全程跟踪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建议建立计划实行保障机制,在组织调研、科学论证、认真总结正反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制定脱贫攻坚相干政策措施,兼顾计划、综合调和项目实行,为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保障。

 (4)、措施到户精准,多措并举,因户制宜因人施策 ?

 放生乡要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1 是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异地扶贫搬迁硬仗”、“产业扶贫硬仗”、“教育医疗住房‘3 保障’硬

 仗”、坚决打赢贫困村脱贫攻坚这 4 场硬仗。实行脱贫攻坚农村公路“组组通”3 年大决战;实行产业扶贫 3 年行动计划;加大力度推动异地扶贫搬迁;加快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全面展开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增进就业脱贫;加快推动健康扶贫,加速推动农业观光旅游扶贫。

 (5)、因村派人精准,协力攻坚,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

 县级帮扶部门与乡村各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帮扶贫困户;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选派党组织“第 1 书记”。展开以制定 1 个科学发展的好思路、培养 1 批致富带头人、开辟 1 条增加集体经济致富路、解决 1 批困难大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特别是各联建单位要以精准帮扶工作为总抓手,在充分掌握驻村帮扶村基本情况、特点优势的基础上,做到长远谋划和年度帮扶计划相衔接,保证驻村帮扶工作的前瞻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创新帮扶情势,为村“两委”和大众选门路、上项目、教技术、筹资金、供信息,变“输血”为“造血”,确保驻村帮扶工作的实...

相关热词搜索:脱贫 攻坚 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