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看国际贸易作用

发布时间:2020-09-09 来源: 不忘初心 点击:

 从中国改革开放看国际贸易的作用

 ——陈罗琳

 U201516220 从 1978 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 39 年。

 首先来回顾一下这 39 年来关于国际贸易的大事:

 1. 1979 年,为了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国务院决定设立经济特区; 2. 1984 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被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 3. 1994 年 1 月 11 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 4. 1996年4月 1 日,我国对4000 多种商品进口关税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总水平降至 23%; 5. 1996 年 12 月 1 日,中国开始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提前达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要求,标志着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6. 2001 年 11 月 10 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 15 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世贸组织成员在乌拉圭回合作出的所有承诺都是中方的权利,中国将享受多边贸易体系多年来促进贸易自由化的成果,享受多边的、稳定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中国享受的权利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国际贸易无疑是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

 一、

 从经济发展 上来看 :

 a)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年均经济增速高达 9.8% :

 1979—2012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 2.8%。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b)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 力大幅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3645 亿元迅速跃升至 2012 年的 518942 亿元。其中,从 1978 年上升到 1986 年的 1 万亿元用了 8 年时间,上升到 1991 年的 2 万亿元用了 5 年时间。

 c) 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

 1978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有 381 元,而 2012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8420 元,扣除价格因素,比 1978 年增长 16.2 倍,年均增长 8.7%。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 1978 年的 190 美元上升至 2012 年的 5680 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上中等收入国家。

 d) 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从外汇短缺国到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

 1978 年,我国外汇储备仅 1.67 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十八位,人均只有 0.17 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 1 块钱。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经常项目贸易盈余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短缺迅速成为历史,1990 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 111 亿美元,1996 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 1050 亿美元,2006 年超过 1 万亿美元,达到 10663 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11 年超过 3 万亿美元,2012 年达到 33116 亿美元,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二、

 经济结构 发生 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

 i.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35 年来,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

 ii. 需求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波动较大,需求结构很不稳定。但随着经济实力提高,融资方式多样化,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大幅提高,2007 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39.6%,42.4%和 18.0%。.

 三、

 供给能力大大提高 ,从数据上来看:

 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还为工业化快速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2012 年,粮食产量达到 58958 万吨,比 1978 年增长 93.5%;油料产量 3437 万吨,增长 5.6 倍。

 2011 年,谷物、肉类、籽棉、花生、茶叶、水果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油菜籽、甘蔗、大豆分列第二、三、四位。从人均水平看,2012 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 436.5 公斤,比1978 年增长 36.9%;人均棉花、油料、糖料、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 5.1 公斤、25.4 公斤、99.8公斤和 43.7 公斤,分别增长 1.2 倍、3.7 倍、3.0 倍和 8.0 倍。

 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迅速启动,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2012 年,原煤产量达到 36.5 亿吨,比 1978 年增长 4.9 倍;粗钢 7.2 亿吨,增长 21.8 倍;水泥 22.1 亿吨,增长 32.9 倍;汽车 1928 万辆,增长 128.3 倍;家用电冰箱由 1978 年的 2.8 万台增加到 2012 年的8427 万台;彩色电视机由 0.4 万台增加到 1.3 亿台。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从无到有,2012 年产量分别达到 11.8 亿台和 3.5 亿台。35 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已达到 17.6%。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 22 个大类中,我国在 7 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 220 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也迅速成长起来。

 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1978 年前我国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偏低,发展相对滞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随着国家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逐渐深化,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2012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231407 亿元,1979—2012 年年均实际增长 10.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均实际增长 9.5%,批发和零售业年均实际增长 10.5%。在传统行业持续增长的同时,金融、房地产、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金融业增加值由 1978 年的 68 亿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28723 亿元,年均实际增长 12.8%;房地产业由 80亿元增加到 29006 亿元,年均实际增长 11.3%。近年来,信息、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增强。

 简单来说,贸易不仅使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相互满足需求,而且可以促进就业,拉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1. 调节供求关系 世界各国由于受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分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能力和市场供求状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通过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增加国内短缺产品的市场供给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为国内市场的过剩产品提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求的矛盾,从而调节了供求关系。

 2. 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有些国

 家劳动力富余而资本短缺,有些国家土地辽阔而耕种技术落后。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这些国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其短缺的生产要素的制约,一部分生产要素将闲置或浪费,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通过国际贸易,采取国际劳务贸易、资本转移、土地租赁、技术贸易等方式,将本国富余的生产要素与其他国家交换,从而缓解或消除短缺生产要素的制约,充分利用生产要素,扩大生产规模,加速经济发展。

 3. 发挥比较优势 , 提高生产效率 各国生产不同商品的效率不同,利用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通过扩大优势商品生产,缩小劣势商品生产规模,再进行交换,从而在社会生产力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 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由于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实现决定平衡的增长,即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刚好符合,因此需要利用世界市场,调节产业结构。另外,扩大对外经贸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引进竞争机制,必然要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淘汰某些不合理的产业,以优化资源配置。进出口竞争的刺激和进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又会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5. 增加财政收入 政府可对过往关境的货物征收关税、为国际贸易提供各种服务等方面获得大量财政收入。另外,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进出口不同商品,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此外,国际贸易的扩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将为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间接增进国民福利。

 6. 加强各国经济联系 , 促进经济发展 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一般说,出口部门往往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积累率从而加速发展;另外,外贸的发展为引进外资提供必要的条件,出口能力决定偿债能力,出口越多,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的余地就越大;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加大市场竞争,刺激企业积累再生产。

相关热词搜索:改革开放 国际贸易 作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