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村情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9-28 来源: 不忘初心 点击:

 乡镇村情调查报告

 村位于镇东部,全村共 12 个村民小组,315 户农户,1060口人。其中党员 16 人,35 岁以下的党员 5 人,60 岁以上的党员5 人,女性党员 1 人,有“双带”能力的党员 5 人,高中以上学历 1 人。现辖区面积 36700 多亩,其中耕地面积 770 亩、山地面积 35930 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农业种植、林业,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3000 元,村集体年收入 2 万元。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村有村干部三名,村书记主任 1 人,治保主任和妇女主任,村部设在村小学内。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情况好,村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全村各项工作抓好落实,尤其是今年开展“三送”工作以来,走村串户,与农户聊家常,了解民情,调解矛盾纠纷,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为村 315 户农户分别发放了连心卡、连心册、政策法规宣传册,张贴联系牌、宣传画。在各村小组分别召开村民户主会,宣传“三送”工作政策,听取民众诉求。新屋下小组钟先发双脚因病不能行走,“三送”工作队为其办理了二代残疾人证,为方便其出门,赠送轮椅一辆,新屋下小组何曲秀,高背潭小组吴福荣、刘善春、石老寨下小组温过房诉求需拐杖,“三送”工作队一一为他们免费赠送拐杖一副,新屋下小组何庆荣一级聋哑,将其列入县残联家庭无障碍建设对象。下山小组尧小生,右手缺失,左手剩无名指和小指,本人诉

 求需装假肢,现已将其列入安装假肢对象,为村生活贫困户纳入低保,解决他们生活困难问题。经走访调查,三个小组的连片良田 60 多亩,因春季涨水,春季不能种植水稻,一年只种一季,村民们都觉得可惜。“三送”工作队了解这一情况后,与村党支部都协商,一致同意将其作为小型公益项目建设。樟树湾防护梯项目,总长 100 米,工程造价 1.4 万元,农户自筹资金 0.45 万元,县残联为该项目解决 15 吨水泥。该项目近期将动工建设。村“三送”工作队在村部和各村小组醒目处都张贴公开承诺,将在走访中了解的农户诉求一一公示,并将诉求解决情况全部公示,得到了村村民的好评。

 村党支部现有党员 16 人,35 岁以下的党员 5 人,大部分党员偏老龄化。所以近年来,村党支部为增添新力量,根据本村实际,严格选拨思想觉悟高,综合素养好的同志,使其成为优秀后备力量和入党积极分子,今年准备吸收 4 名年轻优秀的同志,加入党组织,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增加新鲜血液,确定做好后备干部的教育工作,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村“两委”三年任期目标: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加强支、村“两委”班子的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以村庄规划为根本,农民增收为目标,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农业产业化为动力,全面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搞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于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争力。对村干部实施管理考核,实行责任分工,管理到人,既分工合作。建立完善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重点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快农民致富,今后三年,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查步伐,大力发展烟叶种植面积,加强烟叶技术培训指导,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内准备新建一个村部。村的主道加宽路肩,以方便会车,加固主道的防护堤。为三个村小组建筑水田防护堤,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全力以赴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提高计划生育的工作力度,摸清家底,搞好源头,实行村干部包片,确保责任到人,奖惩到人。

 (二)经济发展情况 村山多地少,但山上的树木前几年都砍伐了,现正处于造林阶段,山林无收益。种田是属于传统型的农业种植,无高效益种植业,村党支部带头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烟叶生产,提高农业收入。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全村共有外出务工人员 300 多人,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原来靠村集体山林金鸡林场联合造林分成款,现林场不砍伐树木,村集体也没有收入,主要靠财政拨款。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村农户居住分散,村庄小,新农村建设以道路硬化,规划新村为主。2009 年开始,规划建设了高背潭小组新村,按照新农

 村建设推荐的户型统一建设,硬化了道路,完成了改水改厕,有17 户农户建设了小康楼,村道整齐划一,村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

 (四)社会治安情况 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刑事案件多年来没有发生过,青年人外出务工,外来人员较少,偷盗案件也很少发生,邻里间的矛盾纠纷,由党员干部负责调解,群众安全感较高,没有较大的土地、林权、经济纠纷和突出的家庭、姓氏矛盾。坪江脑小组宋乃醒曾越级上访,宋乃醒,66 岁,1964 年先后在小学、新明小学、下江小学任民办教师,1992 年离职,曾赴省、市上访,要求落实民办教师待遇,瑶前,石老寨下村民小组有 15 户农户未领取到林权证。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比较缓慢。地处偏僻,是典型的林业山区,拥有林地面积 35930 亩,人均占有量 33 亩,森林覆盖率达 85%以以上,近几年,林业农户积极造林,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林业产业生产周期长,目前还没有成为商品林,也没有开发种植高效林业,农业产业存在结构单一、生产规划不大、农田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全村耕地面积 770 亩,除种植水稻外,只种植了烟叶 70 亩,西瓜 10 亩多经济作物,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

 (二)农业水利设施落后,农资涨价幅度高。村大部分水利

 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全,大部分土渠年久失修,崩塌渗漏严重,有的还损毁农田,没有中型水库。而农资涨价过快,农民负担加重,以尿素合肥为例,近年上涨幅度分别为 17%、14%,亩均化肥支出比上年增长 11.5 元,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平均每亩增加投入 19.87 元,种粮、种烟投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农资价格上涨,其中化肥价格的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影响最大。农民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优惠政策打了折扣。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不足。村地广人稀,人口居住分散,12 个村民小组,进村无道路硬化的有 6 个小组,还有 6 个小组比较偏远,村庄农户少,筹资硬化道路困难。农户土坯房还有 191 户,占全村总户数的 60%,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小康新村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三、推进村建议和发展的对策出建设 (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村要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在原产业结构上调优,品种上改良,规模上做大。林业方面可发展生态公益和高效楠竹等开发,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方面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可在烟叶、西瓜种植的基础上,以农户依法、有偿、自愿为原则,规范包土地转包、租赁、入股,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壮大烟叶、

 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种植结构优化。农产品加工上,可在现有腐竹生产的基础上,多发展一些农户,形成拳头产品、特色产品,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

 (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基础保障能力。加大项目立项和争取工作,积极争取镇政府、财政、水利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鼓励群众和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健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成立“用水协会”等民间组织,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村进村庄道路没有硬化的 6 个村民小组都比较偏远,居住农户较少,要建设道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需投入较大的资金,而偏远山村要筹措建设资金是十分有限的,从根本上不能解决问题。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整治基础建设专项资金,实行捆绑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新村规划力度,几个偏远村庄集中规划建设,改善道路、电力、广电、教育等基础设施条件。

相关热词搜索:情调 乡镇 报告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