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四个三”中当好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培训班讲话发言稿例文

发布时间:2020-10-17 来源: 不忘初心 点击:

 不负党的新人

 不负人民重托

 在做到“四个三”中当好人大代表

 —— 在人大代表培训班讲话 发言稿

  同志们:

 今天,市人大常委会举办新一届人大代表培训班,意义重大,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强化代表的履职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代表更好的依法履职;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代表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参加培训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下面,结合培训的主题和各位的发言,我讲四点意见。

 一、当好人大代表要有“三心”。俗话说:“心诚则灵”。人大代表只有发自内心的相信人大制度,增强制度自信,增强代表意识,才不会把自己当“局外人”;只有心里装着人民,才会有“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而,当好人大代表要用心。一是要“用心学”。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不仅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学习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尤其是认真学习《代表法》,准确把握代表权利和义务以及履职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程序。还要主动向老代表学习,学习老代表的为民情怀和担当精神,坚定信念,补钙壮骨;学习老代表的履职方法和程序,找到登堂入室的“庙门”。最重要的是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与群众交朋友,才能听到人民群众掏心窝子的真话、实话。二是要“用心看”。人大代表对身边的以及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要多一份心眼,用心去看、去感受、去分析,熟悉处理问题的方法,掌握农村最根本的现状,了解人民群众最现实的需求,坚持以群众的需求问题为导向,增强履职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要“用心做”。参加人代会是代表履职的主要方式。在一年一度的人代会期间,代表要放下工作,静下心来,认真听报告,研读报告,了解掌握各方面工作情况,结合实际做好审议发言,提出有见地、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议建议或书面建议,圆满完成组织意图,履行好一名人大代表的神圣职权。而不是把开会当作一种政治待遇和程序,被动走过场。闭会期间要沉下身子,积极参加人大及代表小组组织的视察、检查、调查和评议等活动,拓宽知情知政渠道,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建议,监督和推进相关工作开展;要通过多种方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主动向选民宣传人代会精神、人大制度和法律法规知识,报告履职情况,自觉接受选民的监督,要倾听人民的呼声,敢于和主动回应人民的期待,通过代表建议积极反映,多方呼吁,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二、当好人大代表要做到“三强”。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言人”,必须具有较强的素质,才能履行好职责,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一是要增强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人大代表最重要的素质。人大代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于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具有公仆意识和主政意识,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是要增强业务素质。人大代表要正确定位代表角色,熟悉履职方式和程序;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

 深刻的分析力和缜密的思考力,同时还必须具备调查研究能力和议事能力。代表履职应当任劳任怨,像焦裕禄那样“担当有为、实干为先”,像毛丰美代表那样真干苦干,放下架子、甩开膀子、扑下身子,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行动来展现履职的风采。三是要增强文化素质。人大代表应具有广博的政治、历史、经济和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在履行职务时提出科学、合理、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批评、建议和意见,才能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三、当好人大代表要做到“三勤”。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大代表由选民产生,向选民负责,要代表选民参与决策、当家作主,必须搞好调查研究,密切联系选民,切实代表选民的利益。要进村入户,询问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关心群众的困难、疾苦。要明白群众思考的是什么?群众碰到的难题是什么?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应做到:一是眼勤。人大代表到基层调查研究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多听多看多问,尤其要深入到困难矛盾多的地方去看,了解掌握实际情况;人大代表眼睛里要容不下沙子,对看到的困难问题要敢于正视、弘扬正气,大胆呼吁和多方反映,绝不能对群众的疾苦、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视而不见。二是腿勤。人大代表不能与选民隔着“玻璃门”,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接待选民,满足于在网上听取民意,甚至相信道听途说,要经常深入选区或基层调查研究,走访选民,面对面倾听选民的呼声,通过走访座谈、视察、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真实情况,找准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原

 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好权力。三是脑勤。人大代表不应是走访选民握握手,听听报告拍拍手,选举表决举举手,大会闭幕挥挥手的“四手”代表,而应是为人民鼓与呼,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全权代表。人大代表要多研究思考国计民生的大事,要对调研、视察了解掌握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才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认真办理解决。

 四、当好人大代表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我国的人大代表与西方的议员相比,一个重要的区别是人大代表不脱离本职工作,不是一个专门的职务。这一区别有效保障了人大代表始终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能够更好地联系群众,代表人民的利益。因此,当好人大代表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会内与会外的关系。作为人大代表,既要按时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又要积极参加闭会期间的活动。闭会期间的活动为会议期间的活动奠定基础,没有闭会期间的活动就不能真正履行好会议期间的职责,会议期间的活动集中体现闭会期间活动的成果,没有会议期间的活动就谈不上真正履行代表职责,二者相辅相成。因而,代表既要重视会议期间的活动,也要重视闭会期间的活动。二是处理好代表职务与本职工作的关系。代表是由选区选民选举产生的,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得到选民的信任。一方面,一个不能做好本职工作,本选区群众不拥护的公民,就不能当选为人大代表。同时,人大代表是一个神圣职务,履行代表职责是代表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履行代表职务与做好本职

 工作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反而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通过履行代表职责,审议、决定本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大事,可以获取更多知识信息,开阔眼界,提高决策水平,减少和避免工作失误;通过履行好本职工作,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部门、本系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通过履行代表职责,作出决策、提出审议意见和代表建议来推进部门工作开展。三是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作为监督者,人大代表依法对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作为被监督者,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选举单位的监督。人大代表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行使监督权等民主权力,如果不尽职尽责,人民群众就有权依法罢免他。每一位人大代表,都应该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群众意识,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敢于和善于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此次培训时间较短,但内容丰富、任务很重,希望大家珍惜机会,带着问题、带着想法、带着目标参加学习,既是对个人的挑战,也是对自我价值的提升。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义务,熟悉法律法规和人大工作程序,使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变。

 最后,预祝本次培训圆满成功!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学习愉快!谢谢大家。

 机关文字工作,以起草领导讲话稿居多,这也是直接服

 务领导的一种有效方式。文稿起草者常为此点灯熬油、大费苦心,有时甚至茶饭不思,身心饱受煎熬。如果我们静下心、跳出来审视就不难发现,领导讲话稿在绝对的变化中蕴含着相对的不变。把握领导讲话稿的“变”与“不变”,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我们的文稿写作。

 一、内容常变,主导思想不变 我们说领导讲话要能指导和推动工作落实,而工作本身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新的进展和成效,所以每一篇讲话的具体内容也要随之变化,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不管讲话内容如何变化、领导认知怎样发展,讲话的主导思想、基本立场和核心观点必须体现一惯性。

 具体来说,有三点需要我们把握:一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三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形式常变,基本章法不变 领导讲话稿作为一种常见的事务公文,不像法定公文那样有明确规范的格式要求,再加上主题、听众、场合、时间、种类、素材、领导风格等各种因素变化,最终呈现出的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讲话稿虽无“定体”,但须有“大体”。

 这里的“大体”,主要指一些基本的章法。

 从逻辑顺序看,各种形式的领导讲话稿,都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展开,“是什么”阐释概念,“为什么”说明依据和重要性,“怎么办”明确举措和要求。有些简短讲话,领导同志一上来直接提要求、讲“怎么办”,

 但仍然以“是什么”和“为什么”为话语前提,只不过因为之前已经很明确,所以没必要再讲。

 从框架结构看,各种形式的领导讲话稿,一般可归结为“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以及“平铺式”“层进式”等,而且可以相互嵌套使用。具体因领导同志风格习惯而异,有的领导习惯严密逻辑,一层套一层,一直分到三、四级标题;有的领导习惯平铺直叙,一字排开讲七、八条,都是可以的。

 从总体脉络看,各种形式的领导讲话稿,无非要按照“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形势、部署工作”“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做好保障”“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思路举措”等大致脉络来进行,以把问题分析清楚、把思路梳理清楚、把任务交代清楚为要。

 三、问题常变,解题思维不变 每一篇领导讲话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都不同,即使是需要持续解决的复杂问题,在每一次讲话中分析和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但无论问题怎么变化,解决问题的思维是有章可循的,方法论的要求从来都是一致的。

 常见的有这样几种思维,需要文稿起草者全面掌握、学好用好:

 一是辩证的思维。善于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看待问题,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来研究问题,善于处

 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等的关系,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

 二是历史的思维。从历史的视角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所处的阶段和现状,把握前进的方向和趋势,指导当下和未来的工作。只有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不忘初心、保持定力,才能抓住机遇、强化担当,在历史进程中创造新的历史。

 三是法治的思维。研究问题、作出决策,必须时刻绷紧法治这根弦,做到心中有法、虑必及法、行必依法。要自觉把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和法治轨道,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确保不偏离法治轨道、不突破法律边界、不逃避法律责任。

 四、表述常变,文风要求不变 不同类型的讲话,有不同的语言表述,比如工作大会上的讲话宜庄重严谨,座谈会上的讲话宜亲和贴切,开幕词、欢迎词等礼仪类讲话宜热情洋溢,等等。但是从总体来看,各种类型的讲话稿对于“短实新”的文风要求是一以贯之的。

 要在“短”上下功夫。言不在多,要言不烦。后人常引用鲁迅先生那句“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的经典论述,来说明这个问题。今年以来,各地在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过程中,再次提出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的要求,强调领导讲话稿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坚决摒弃不得要领的冗词赘语和于工作毫无益处的大话、空话、套话、假话。对于这些要求,

 文稿起草者都要认真把握。

 要在“实”上下功夫。“五讲五不讲”的重要要求挺好,即“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对此,文稿起草者必须学深悟透、学懂弄通做实。

 要在“新”上下功夫。实践中,同一工作内容常开会、常讲话的情况是很多的,这就要求多变换讲话的角度、维度和向度,注意从内容、形式、材料等方面深度挖掘,努力讲出新意,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人民日报》曾刊发过一篇题为《讲话岂可“到此一游”》的文章,批评有的领导同志讲话习惯于套用“万能句式”,既无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又无推进工作的真招实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实践中,“变”与“不变”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把握好“变”,能使讲话稿出新;把握好“不变”,能让讲话稿守正。善于从永恒的“变”中把握“不变”的规律性的东西,是起草领导讲话稿的一条重要方法论,需要我们每一位文稿起草者身体力行、勉力而为。

 由于领导讲话的场合、对象、内容、作用、风格不同,加上领导讲话稿又是高度自由的文体,因而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如何设计结构、安排层次,写什么、怎么写,都可以根据需要和领导的个性风格而定。下面介绍一些比较常见、通用的框架格式,可供较少接触这种文体的机关干部参考。

 领导讲话稿通常有总标题、副标题。其中总标题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样式:

 一种是,体现讲话场合及讲话内容的叙事性标题。也叫简式标题。主要用于小型会议、一般性工作会议或公务活动,如《×××同志在县以上单位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写明讲话人在什么会议(场合)讲话便可。有时候标题内不写讲话人的姓名,而放在标题下居中的位置。总标题下方,一般还应标明讲话的日期,用括号括起。

 一种是,体现会议主题及讲话内容的观点性标题。也叫双标题。主要用于庄重场合或大型会议、大型活动。这类标题有的还在后面加设副标题,说明什么场合、什么人的讲话,如《沿着新时代道路奋力前进,在新的起点上展现新作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第××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即由一个主标题和一个副标题组成。主标题常常明确提示讲话主题,概括讲话内容,有时就从讲话中摘出一句关键词。

 还一种是,套用相应规范的特定标题。也叫固定标题。即会议(活动)+××词(讲话)。如各级党代会、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以及开、闭幕词,法院工作报告、检察院工作报告等,从中央到地方,沿用几十年不变,成为一种法定标题。

 讲话稿开头,是讲话思路的起点,不但使听众了解讲话者的意图,而且提领整个讲话,起着定调的作用。好的开头,像歌唱家唱出的第一个音符一样,至关重要。可以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把听众吸引住。要尽可能用

 简洁、概括、形象、生动的语言,达到“好的开头,成功的一半”的功效。以下十二种开头比较常用:

 (一)开门见山式。一开头就直叙本题,切入正文。即用一两句话,直接点明讲话内容,让听众一下子抓住讲话主题。这种开头庄重、简洁,对控制会场的气氛有较强的作用。

 (二)概括说明式。即把要讲的内容用几句话概述一下,说明讲话的缘由和要点,以引起听众的注意。这是上下都用得比较多的方法。

 (三)开篇点题式。即对要讲的问题,表明讲话人的态度,然后顺着把下面讲的主要内容点出来。如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讲话中开头:“今天我想讲一点关于我们的党的作风的问题。” (四)设问启发式。开头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发听众的兴趣。这种设问式的开头,不仅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而且突出了讲话的主旨。

 (五)阐明政策式。在开篇就简明扼要地阐明大政方针和相关决策部署,然后再联系实际,叙述自己要讲的内容。

 (六)介绍背景式。开头将有关的背景材料介绍一下,帮助听众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对讲话主旨的理解。当然这种背景材料必须是多数听众不了解的新情况。如众所周知的斯大林 1941 年 7 月 31 日的《广播演说》,以重大事件(德军向莫斯科大举进攻)为开头,让听众在震惊之余,进一步倾听有关情况及对策。

 (七)曲转入题式。开头先讲几句“题外”的话,把听

 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话锋一转,进入正题。

 (八)提出任务式。开篇就把面临的任务提出来,然后再就如何完成好任务,列出有关问题,分别叙述清楚。

 (九)介绍评价式。一些纪念性等集会上的讲话,一开始对所纪念的人物、事件做出介绍,同时作出评价,然后交代讲话的目的。

 (十)名言警句式。引用一段名言、警句、典故、谚语、诗歌或讲一段故事等作为开头,引人入胜。

 (十一)祝贺慰问式。一些表彰大会、纪念大会以及一些节日祝词、代表大会的祝贺等,开头一般都是对有关人、事表示祝贺或慰问。

 (十二)分析形势式。以分析当前某方面的形势,指出召开会议(举行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作为开场白。

相关热词搜索:人大代表 培训班 例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