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考点】019,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政治冲刺毛概

发布时间:2020-07-10 来源: 党课讲稿 点击:

 2019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 冲刺讲义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20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就 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题为《论

 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在全党范围内,最早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经过延安整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相应 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 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经过 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毛泽东思想

 含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 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的思想(十一届六中全会)。

 形成条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形成过程:开始形成(大革命到遵义会议前):通过调查研究论证阶级关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 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教条主义作斗争,论证中国革命新道路。走向成熟(遵义 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政策是成熟的标志。1945 年,刘少奇代表党中央 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理 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 后):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及“第二次结合”等。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十一届六中全会)

  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邓小平理论

  形成条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 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形成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伟大转折。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的全部 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是我们 党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的概括,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南方谈话是邓小 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理论也逐步走向成熟。党的十四大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

 2

  --------

  20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还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 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 载入宪法。

  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南方谈话)

  主要内容: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 阶段。初级阶段是我国落后生产力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但是不是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 要经历的阶段。

  3、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根据十九大通过的《党 章》修改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最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优良传统和根本立足点),为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奋斗目标)。党的基本 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 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要抓住机遇。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 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 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现

 在完成时间提前了)。邓小平还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 思想。

  6、改革开放理论: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 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 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 发展。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 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 失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三个有利于)。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 基本国策。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 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 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 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 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 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 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 一手抓惩治腐败”。

  9、“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 平统一的基础);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 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 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把和平 共处的原则用来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3

  --------

  20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理论问题与核心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 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 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强大理论武器。

  (四)科学发展观

  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党带领人民战胜各 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当今世界发展大 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理论问题和内涵: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 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 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最鲜明 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 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 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 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 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这一思想载入宪法。

  核心要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理论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 么看,回答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 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办,回答的是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八个明确”

 4

  --------

  20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和“十四个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 个明确”。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 21 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 富裕。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 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 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

 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九大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 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工作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 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 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做 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全面依法 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 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 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坚持全面从严 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的精神旗帜:这一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为中心,着眼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大智慧谋划大格局,大手笔续写大文章, 是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理论升华凝结而成的思想结晶。这一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 的中国,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五千多年文明中承继人文精神、道德价值的精华养分,从历朝历代 的治乱兴衰中总结安邦治国、经世济民的历史智慧,从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探寻民族 复兴、民富国强的客观规律,是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成果,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 蕴。这一思想紧紧围绕强国梦想,贯通党的使命、国家的前途、人民的福祉、民族的命运,贯通中国的 过去、现在和未来,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成为当今时代 最富中国味、最具中国魂的科学理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 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 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指引。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5

  --------

  20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 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六)两个不能否定

  要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认识 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对党的历史的尊重和珍惜,有利于增强党的历史自信,是应对意识 形态领域挑战、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实现中国梦。

  两个历史时期不是相互否定,而是集成和发展的,同时,两个时期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是相互否定的,而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的成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社会性质: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近

 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统治。

  4、革命性质:俄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

 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这使中 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的一部分。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革命的性质是由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等因素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性质,就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 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条件,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②革命的领导力 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根本标志)③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④革 命的前途不再是资本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实现社会主义。

  5、总路线: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 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 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完整的 概括,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 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6

  --------

  20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 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 祸的总根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 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 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但 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

  认清这个革命的动力问题,才能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基本策略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 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中国工人 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中国工人阶级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①从 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 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这就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②分布集中,有 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③大部分出身于破产 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无产阶级及 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 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 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 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中国革命可靠的同盟军。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一部分买办、地主官僚、商人、手工 工场主转变而来。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争取它,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行批评和斗争,

 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6、革命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 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毛泽东在 1947 年 12 月会议上作的《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中首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概括

 为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

 7

 --------

  20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没

 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没收官僚资本来具 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具有民主革命性质,另一方面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是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 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要性:①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②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 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 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② 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 动的地方,这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 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④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 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 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①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②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 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③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 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8、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

 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首次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

 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

 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 战士。这就是三者的关系。”

  统一战线: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①这是由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在阶级构成上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 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群众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②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 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决定了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在中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可能性。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世界上各种矛盾的焦点。② 同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尤其是中国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

  统一战线问题,实质是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问题。

  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建立和巩固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统一战线

 的根本问题。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扩大与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

 8

  --------

  20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含着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要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

  统一战线中最根本经验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 必须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争取和坚持对统一战线的领 导权;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

 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中立。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这是由中国社会、

 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条件决定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这个宗旨是无产阶级军队区别于中国旧军队的根本标志。

  党的建设:毛泽东在 1939 年 10 月《〈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一项“伟大的工程”。

 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善于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 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是中共 区别于其它政党的主要标志。

  (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见近现代史纲要)

  社会性质: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是三种,即社会主 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 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 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 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 业国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 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 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 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 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 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 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 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初始问题:第一,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第二,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第三,以美国为首 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 搞垮新中国。第四,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两大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二是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 民经济。(七届三中全会)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 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支援了朝 鲜人民、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胜利极大地增强 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从此,

  9

  --------

  20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帝国主义不敢轻易做侵犯新中国的尝试,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向社会主义过渡原因: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 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第三,对个体 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 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计划:党和毛泽东对于何时向社会主义过渡、怎样过渡的问题,经历了一个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 渡,到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即逐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 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 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必然性: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二,对个体经济和 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客观需要。

  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 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 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 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步骤:开始: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第二,开始将资 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先合作化、后机械化。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 批;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 好的标准;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 发展农业经济。

  手工业: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 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人手,由小到大, 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方式。必要性: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 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 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 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可能性: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 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 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 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 提。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 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 的依赖。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 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 渡形式:第一步,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 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这就使企 业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因素。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包括两个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10

  --------

  2019 考研政治冲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第二步: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仍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国家派干部(即公方代表)进入

 企业内部,居领导地位。资本家的剥削进一步受到限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发展生产、满足人民需要和

 完成国家计划为目标,因而已经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第三步: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原有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估价,以核实私股股额;在合营期间,

 每年发给资本家 5%的股息,这就叫定股定息。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这些企业基本上已经是社会主义性

 质的经济,除资本家领取定息外,同国营企业已经没有原则的区别。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经过国家资本主

 义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家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

  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

 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着中国历

 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三)探索阶段成就

  调动一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1956 年 4 月和 5 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

 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论十大关 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共八大召开做了理论准备。《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调动 一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判断言行是非的最重要一条)。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不发达社 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社会主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

 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

 矛盾。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 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

 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是敌我问题,需要专政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是是 非问题,需要民主的方式解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政治生活的主题。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 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 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

 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

 制原则,要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

 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

 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

 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即重工业、...

相关热词搜索:冲刺 考点 考研政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